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戚卫红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徐州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4篇道德
  • 3篇伦理
  • 2篇道德建设
  • 2篇女性
  • 2篇女性主体
  • 2篇女性主体意识
  • 1篇大学生
  • 1篇当代女大学生
  • 1篇道德场
  • 1篇道德冲突
  • 1篇道德教育
  • 1篇道德境界
  • 1篇道德实践
  • 1篇德教
  • 1篇底线伦理
  • 1篇养成
  • 1篇养成教育
  • 1篇中国伦理
  • 1篇中国伦理思想
  • 1篇中国女性

机构

  • 6篇徐州工程学院
  • 3篇南京大学
  • 3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中共江苏省委...

作者

  • 7篇戚卫红
  • 3篇陈延斌
  • 1篇杨明

传媒

  • 2篇求索
  • 1篇江海学刊
  • 1篇黄冈师范学院...
  • 1篇黑河学刊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从《山海经》看原始伦理之形成被引量:1
2011年
《山海经》充斥着上古先民的良好企盼和生存理想,描述中具有明显的是非善恶倾向,折射出上古先民的道德审美情趣,书中描述的禁忌、祭祀仪式等折射出上古先民属人社会秩序调整的规范要求。由此可以认定,原始伦理在《山海经》所述的上古时期已经形成,但并没有呈现出明确的文化形态,究其原因,应该是生产劳动水平、先民意识水平和当时的社会关系等多种历史前提综合作用的结果。
戚卫红
关键词:山海经
论普世伦理构建中的内在矛盾被引量:2
2008年
伦理学界对普世伦理是否可能和可行的争论颇为激烈,普世伦理似乎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理性的可能性和抽象的现实性、道德主体的共性与利益主体的多元、基本共识的底线伦理与道德境界的理想追求、理论普世与践行阈限是其几种突出表现。细究其因,在于双方观点仅就普世伦理的某一个方面而言,都有其合理性,但在分析问题时,却似乎忽视了道德是"应然"和"实然"、"绝对性"和"相对性"、"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即"反映现实道德生活"与"追求理想道德境界"的统一,从而使问题沿着两个方向走向了对立的两端。
戚卫红陈延斌
关键词:普世伦理底线伦理道德境界
女性主体意识与当代女大学生的道德建设被引量:3
2009年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社会主义女性道德内涵具有了新的内容,而女大学生主体意识的缺失、滑坡以及对女性主体意识理解的偏差造成了女大学生的道德冲突现状;为此,我们应该重塑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女性主体意识理解偏差的内容进行伦理反思,澄清道德认知,以期有助于女大学生的道德建设。
戚卫红
关键词:女性主体意识道德冲突
上古时代中国伦理思想之演变被引量:1
2012年
伦理作为一种规约性文化,其形成和发展经历着特定的轨迹。在传说时期,原始伦理与原始宗教混沌统一在人类的古老意识中,经过发展形成为殷商时期的"天命伦理观",伦理被笼罩于宗教之下,借助宗教信仰的力量发挥着规约的功能。到西周时期则发展形成为"宗教政治伦理观",周人的自主性开始觉醒,人们开始自觉地体认和系统地思考盘亘于人类生活之间的伦理关系,并自觉地进行"礼"的设定,加强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伦理作为一种明确的文化形态逐渐与宗教脱离,获得了独立发展的机会。
戚卫红杨明
关键词:伦理思想
中国女性主体意识与女性道德内涵新探被引量:4
2009年
中国女性主体意识在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程中呈缺失状态,及至近代开始觉醒。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表现为女性作为"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后,进入理性发展阶段。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历程反映在中国伦理本位型的文化体系中,表现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女性道德内涵。社会转型期间各种价值观纠结在一起,引起人们对女性主体意识的质疑。笔者就女性责任、女性气质、女性性权利等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社会主义女性新道德的建设。
戚卫红
关键词:女性主体意识妇女解放
教化与实践的统一:公民道德养成之路被引量:1
2009年
公民道德养成是教化和实践结合的过程,但我们多年来的道德建设工作中却存在着严重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其主要有社会客观背景、德育方法、道德本身特性和某些公民个人利益的畸形强化四个方面的原因。因此我们应开展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主体性、可操作性、循序渐进等各项活动原则,以实现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有效结合。
戚卫红陈延斌
关键词:养成教育道德教育道德实践
“道德场”之存在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道德场"是借助物理学中的场思维研究道德问题得出的新概念。道德场具有客观实在性,它由道德场源、道德场实体、道德场力、道德场特殊因子构成。道德场格局的再造是组织与自组织的动态过程,道德场既有可叠加性、延迟性等场的一般性特征,又具有主动性、历史性和影响广泛性等特殊属性。道德场的提出为我们分析社会道德现象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有利于增强公民道德养成中的"双向互动"效应,更能起到健全人格、张扬个性、塑造完整生命之社会道德功效。
戚卫红陈延斌
关键词:道德场社会道德建设伦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