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鑫
- 作品数:13 被引量:75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探讨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出血未控制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疗效。方法将117例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患者分为常规液体复苏组(常规组,56例)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限制组,6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输液量、平均动脉压(MAP)、急诊液体复苏后手术前测得血气剩余碱(BE)、凝血酶原时间(PT)、红细胞压积(HCT)、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输液量、MAP、BE、PT及H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出血未控制性休克可明显改善机体组织灌注和供氧,避免使血液过度稀释,改善凝血功能,减少器官衰竭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显著降低病死率。
- 周峰徐鑫夏森林
- 阿维菌素中毒8例临床分析
- 目的总结阿维菌素中毒的抢救与治疗的临床经验,提高抢救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阿维菌素中毒的抢救经过及其预后。结果治疗后8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准确掌握阿维菌素中毒的救治原则,积极准确的综合治疗,预防和处理好并发症,是抢救阿维...
- 徐鑫周峰胡鸿宇许岚周建方
- 关键词:阿维菌素中毒
- 文献传递
- 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脏器保护作用及感染标志物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0
- 2017年
-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临床治疗感染性休克的实际效果、对患者脏器的保护作用及改善患者相关指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感染性休克患者124例,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案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血容量的补充、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等,研究组患者在给予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连续用药7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12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44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01株占70.14%;治疗后7d,研究组患者ALT、BUN和SCr指标分别为(27.19±10.23)U/L、(3.81±1.11)mmol/L和(48.32±12.73)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可以显著改善和提升患者脏器功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炎性反应,是临床治疗感染性休克的可靠方案之一。
- 王东徐岚谈鹰陆关珍徐鑫
- 关键词:乌司他丁感染性休克脏器保护感染标志物
- TCD评估非颅脑创伤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患者脑功能的预后价值
- 2021年
- 近年来,随着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指南的不断改进,使得越来越多的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的病人能得到及时有效的CPR,恢复自主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1],但因合并顽固性脑损伤仅有少数患者恢复良好的神经系统功能并出院[2,3]。有研究发现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与颅内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在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评估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4]。
- 胡超民夏森林周峰徐鑫王东章凯许岚
- 关键词:颅脑创伤心肺复苏磁共振血管造影预后价值脑功能
- 心搏骤停患者垂直空间院前转运过程中机械心肺复苏效果分析--一项历史性队列研究
- 2023年
- 目的分析心搏骤停患者垂直空间院前急救转运过程中机械心肺复苏(CPR)救治效果。方法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经湖州市急救中心转运至湖州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就诊的102例院外心搏骤停(OHC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在院前转运过程中实施人工胸外按压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在院前转运过程中实施人工-机械胸外按压(先实施人工胸外按压,待机械胸外按压装置准备就绪后立即实施机械胸外按压)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以及院前急救过程评价指标〔胸外按压比例(CCF)、总CPR暂停时间、院前转运时间、垂直空间转运时间〕和院内高级复苏效果评价指标〔初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ROSC时间〕。结果最终共84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对照组46例,观察组3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是否接受旁观者CPR、初始心律、院前急救响应耗时、发病时所在楼层、预估垂直高度、转运过程中有无垂直转运电梯或扶梯等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院前急救效果评价方面,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过程中的CCF较对照组显著升高〔69.05%(67.35%,71.73%)比61.88%(58.18%,65.04%),P<0.01〕,总CPR暂停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s:266(214,307)比332(257,374),P<0.05〕;但观察组院前转运时间和垂直空间转运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院前转运时间(min):14.50(12.00,16.75)比14.00(11.00,16.00),垂直空间转运时间(s):32.15±17.43比27.96±18.67,均P>0.05〕。说明机械CPR可以提高院前急救过程中的CPR质量,且并未影响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转运。在院内高级复苏效果评价方面,观察组患者初始P_(ET)CO_(2)较对照组明显升高〔mmHg(1 mmHg≈0.133 kPa):15.00(13.25,16.00)比12.00(11.00,13.00),P<0.01〕,ROSC时间较�
- 胡坚徐鑫胡超明夏森林许岚
- 关键词:心搏骤停院前转运
- 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研究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月医院临床收治的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55例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71株,革兰阴性菌52株、革兰阳性菌18株和真菌1株,分别占73.24%、25.35%和1.41%;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度高,耐药率为0.00%,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的耐药性高,耐药率均为100.00%;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度高,耐药率为0.00%,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的耐药性高,耐药率均为100.00%。结论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性普遍较高,临床上应针对药敏结果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干预和治疗。
- 周峰晏玉奎许岚谈鹰徐鑫
- 关键词:急腹症感染性休克病原菌耐药性
- 生长抑素联合云南白药治疗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 2013年
- 为观察生长抑素联合云南白药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LDTB)的疗效,探讨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将60例急性LDTB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给予止血、补液等常规处理,治疗组32例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静脉滴注和云南白药胶囊(每日4次,每次0.5g)口服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5.0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T、APTT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FI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3.74±0.83)g/LVS(2.56±0.52)g/L,P〈0.05],且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2.62±0.60)g/L,P〈0.05]。结果表明,生长抑素联合云南白药对急性LDTB有较好的疗效,且对全身凝血功能影响较小,但能通过提高血浆FIB水平,促进血栓形成。
- 许岚徐鑫
- 关键词:下消化道出血生长抑素凝血功能
- 2012-2015年医院急诊内科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30
- 2017年
- 目的调查研究2012-2015年医院急诊内科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年1月-2015年12月每年随机抽取医院急诊内科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处方300份,将每年抗菌药物应用率、应用方式、联合应用及不合理应用等情况进行分别统计及比较。结果 2012年1-12月300份处方中,抗菌药物应用率为92.00%,2013年1-12月300份处方中,抗菌药物应用率为80.67%,2014年1-12月300份处方中,抗菌药物应用率为70.00%,2015年1-12月300份处方中,抗菌药物应用率为62.33%,抗菌药物应用率逐年下降,联合应用率及不合理应用率也明显降低,联合应用率低于单一用药率,静脉用药率低于其他应用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2-2015年医院急诊内科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联合应用率及不合理应用率均逐步下降,且其应用方式情况也有一定特点,应给予针对性干预。
- 王东许岚谈鹰徐鑫夏森林
- 关键词:急诊内科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应用
- 急性主动脉夹层早期CTA诊断和处理的价值
-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早期CT增强扫描(CTA)诊断和处理的价值。方法对急诊CTA确诊的30例A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D属危急重症,病情复杂多样,影像学检查是确诊的根本方法,尤其CTA可作为AD的首选...
- 徐鑫周峰夏森林周建方
- 文献传递
- 重症监护病房真菌败血症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 2017年
-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真菌败血症的临床和微生物特征,并对死亡的危险性进行分析与评估。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住院真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基础疾病、真菌的种类、病死率,使用多元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真菌败血症的患者46例,经对死亡组和生存组各项特征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l回归分析发现,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免疫抑制剂及激素治疗、APACHEⅡ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患者真菌败血症病死率高,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免疫抑制剂及激素治疗、高APACHEII评分是ICU真菌血症死亡的危险因素。对高危患者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性测定,消除易患因素,及时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有望进一步改善预后。
- 汪艳沈翠芬夏森林谈鹰王东徐鑫
- 关键词:真菌败血症重症监护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