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薇苓

作品数:19 被引量:126H指数: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乳腺
  • 7篇受体
  • 7篇肿瘤
  • 6篇激素
  • 5篇蛋白
  • 5篇激素受体
  • 5篇雌激素
  • 4篇乳腺癌
  • 4篇腺癌
  • 4篇免疫
  • 4篇雌激素受体
  • 3篇导管
  • 3篇导管原位癌
  • 3篇原位
  • 3篇原位癌
  • 3篇乳腺导管
  • 3篇乳腺导管原位...
  • 3篇组织化学
  • 3篇胃癌
  • 3篇淋巴

机构

  • 18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上海市肿瘤研...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杨浦区...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19篇徐薇苓
  • 7篇涂小予
  • 6篇刘尚廉
  • 4篇朱雄增
  • 4篇施达仁
  • 4篇张廷璆
  • 4篇李小妹
  • 4篇杨玉妹
  • 3篇陆洪芬
  • 2篇陈忠伟
  • 2篇苏剑敏
  • 2篇查锡良
  • 2篇陈莲
  • 2篇张廷
  • 2篇肖现民
  • 1篇曹立环
  • 1篇莫忠根
  • 1篇薛崇德
  • 1篇赵晓兰
  • 1篇陈长春

传媒

  • 5篇肿瘤
  • 3篇中国癌症杂志
  • 3篇中华病理学杂...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实验动物...

年份

  • 1篇2002
  • 4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8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癌基因bcl-6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中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了解原癌基因bcl 6在一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中表达情况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和bcl 6表达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观察 112例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分型和检测bcl 6表达。结果 :9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生发中心细胞、12例滤泡性淋巴瘤和 16例中心细胞中心母细胞淋巴瘤的肿瘤细胞均可表达bcl 6 ,表达强度多为弱阳性 ,阳性率和阳性强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6 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表达阳性率 95 % ,表达强度为中等阳性或强阳性 ,与前一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5例套细胞淋巴瘤 ,6例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及 4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均不表达bcl 6。结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显著表达bcl 6 ,表达强度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滤泡性淋巴瘤和中心细胞中心母细胞淋巴瘤 ,bcl 6的过度表达可能与其发病有关。bcl 6的表达对反应性增生和滤泡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无意义 ,但对滤泡性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鉴别有辅助作用。
陶琨朱雄增徐薇苓陈忠伟陆洪芬
关键词:淋巴瘤BCL-6基因淋巴组织增生病
新鲜乳腺疾病组织C-erbB-2基因蛋白表达、癌胚抗原、性激素受体的研究被引量:7
1994年
应用ABC法对42例乳腺癌、40例乳腺良性病变新鲜冰冻组织进行了C-erbB-2基因蛋白表达的研究,比较了C-erbB-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gR)、癌胚抗原(CE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乳腺癌中26例(61.9%)有C-erbB-2基因表达,强阳性表达8例(19.0%),良性乳腺病变也有表达;淋巴结转移多见于C-erbB-2阳性、ER阴性,CEA阴性病例;随着C-erbB-2表达程度增加(-→+→++),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增加,临床分期为I期的患者数减少,II、III期增多,ER、PgR受体水平下降。提示,C-erbB-2基因蛋白表达与预后有关,表达强度越高,预后越差。
徐薇苓刘尚廉张廷杨玉妹李小妹
关键词:CERBB-2癌胚抗原
增殖性抗原Ki-67(MIB-1)、p16蛋白和雌激素受体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中的表达被引量:6
1999年
随着乳腺癌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carcinomainsitu,DCIS)的确诊率已呈上升趋势。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法,研究了34例DCIS中增殖抗原Ki67(MIB-1)、抑癌基因p16和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
徐薇苓张廷璆涂小予施达仁杨玉妹虞缨
关键词:乳腺导管原位癌MIB-1P16雌激素受体
乳腺导管原位癌组织学分级与其他预后因素的关系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组织学分级与分型以及cerbB2 蛋白、p53 蛋白、MIB1 、雌激素受体(ER) 表达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判断潜在恶性程度及预后提供参数。方法 参照Van Nuys 分类方法,对32 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按核的分级、有无坏死进行组织学分级,并将标本行cerbB2 蛋白、p53 蛋白、MIB1、ER的枸橼酸微波ABC免疫组化法染色。结果 Ⅰ级(分化好)12 例(37.5% ) ,Ⅱ级(中度分化)9 例(28.1% ) ,Ⅲ级11 例(34.4% )。Ⅲ级患者中,9 例为粉刺型,1 例为微乳头状型,1 例为实体型,Ⅲ级的cerbB2、p53 和MIB1 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高于Ⅱ级和Ⅰ级,并与Ⅰ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 ,ER阳性率低于Ⅱ级和Ⅰ级。结论 乳腺导管原位癌Van Nuys 组织学分级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预后指标。
徐薇苓朱雄增张廷涂小予施达仁
关键词:组织学预后蛋白质P53雌激素受体
E-钙粘蛋白在肿瘤中的表达与分化转移的关系被引量:11
2000年
目的 研究E钙粘蛋白(Ecadherin)在胃癌、结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侵袭转移等生物行为的关系及在4种癌症中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20例胃癌、21例结直肠癌、20例宫颈癌、20例乳腺癌石蜡标本E钙粘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E钙粘蛋白在4种肿瘤中的表达有一定的相似,即癌组织较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低,高中分化肿瘤比低分化肿瘤表达水平高。E钙粘蛋白在不同转移情况肿瘤中的表达结果差异不明显。结论 E钙粘蛋白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组织,并与分化程度有直接关系;与转移的关系比较复杂,有待于进一步研究。E钙粘蛋白在4种肿瘤中的表达有一致性,所以E钙粘蛋白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有一定的临床病理价值。
苏剑敏周逸平徐薇苓查锡良
关键词:E-钙粘蛋白胃癌结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
成神经细胞瘤雌激素受体与临床关系探讨被引量:2
1997年
目的了解成神经细胞瘤雌激素受体(ER),探索新疗法。方法运用酶联亲和组织化学法检测成神经细胞瘤29例,选择3例ER阳性的Ⅳ期患儿,加用三苯氧胺治疗。结果ER阳性率517%(15/29)。其中<1岁组阳性率为2/3(例),1~3岁为2/8(例),4~6岁为3/10(例),7~10岁为8/8(例)。病理预后较好类型者ER阳性率为167%(1/6),而预后差类型者为684%(13/19),显著高于前者(P<005)。3例患儿服用三苯氧胺后疼痛症状暂时缓解或存活期延长。结论成神经细胞瘤ER阳性率较高,ER可作为成神经细胞瘤预后的指标。三苯氧胺是潜在的治疗药物。
肖现民陈莲徐薇苓李小妹
关键词:受体雌激素成神经细胞瘤三苯氧胺儿童
肺癌鲎凝集素受体的研究
1995年
应用胶体金标记鲎凝集素(Limuluspolyphemusagglutinin,LPA)标记4例正常肺组织和54例肺癌组织,各例还用生物素化蓖麻(RCA)、菜豆(PHA)、双花藕豆(DBA)和麦胚凝集(WGA)作为对照标记。结果表明:1.LPA受体在正常肺组织中选择性分布在大支气管上皮杯状细胞和粘膜下浆液性细胞,在非小细胞癌中的阳性率为57.1%(20/35),小细胞癌、类癌中的阳性率为63.2%(12/19);2.与RCA、PHA、DBA和WGA受体表达相比,LPA受体表达可能与肺癌发生的关系更密切,LPA受体在肺癌中的阳性率较RCA、PHA、DBA和WGA受体表达阳性率高,而且在小细胞癌和类癌中阳性率相差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徐薇苓刘尚廉杨玉妹张蓉轩吴经农周国民
关键词:肺癌受体
胃癌的雌激素受体检测被引量:8
1992年
应用酶联雌二醇亲和组化法(F_2—HRP法)对57例胃癌切除的新鲜标本,进行雌激素受体(ER)检测,发现胃癌中的ER阳性率为28%,女性ER阳性率高于男性,尤以≥50岁组更为显著(P<0.05)。在胃癌的组织类型中,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的ER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无粘液分泌的癌(P<0.05)。呈弥漫性生长的胃癌ER阳性率高于非弥漫性生长的胃癌。胃癌的ER阳性率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也有一定的关系。以抗雌二醇ABC免疫组化法(ABC法)和葡聚糖包裹活性炭生化法(DCC法)作为E_2-HRP法的对照。在57例胃癌中E_2-HRP法与ABC法的符合率达95%(P<0.001)。在15例胃癌中,DCC法与E_2-HRP法的符合率为67%。
邵渊陈长春潘文生周燕南刘尚廉徐薇苓
关键词:胃肿瘤雌激素受体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形态及免疫组化分析被引量:9
1999年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StromalSarcoma,ESS) 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表达。 方法 应用常规HE染色、免疫组化标记和组化染色对16 例ESS及10 例正常子宫内膜、肌组织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 ESS细胞的组织形态、免疫组化和组化染色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相似,部分ESS及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actin 表达阳性。 结论 ESS的组织发生来自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SS及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具有向平滑肌分化的能力。ESS与平滑肌肿瘤的鉴别诊断主要根据各自的形态特点,肌源性标记呈强阳性,以及Masson 三色染色显示红色反应。
徐薇苓谈景瑜张廷璆涂小予
关键词: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免疫组织化学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被引量:27
2002年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和病理组织特征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异性抗体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 6 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总结其临床资料和病理学特点 ,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两步法标记白细胞共同抗原 (LCA)、L2 6、BLA36、CD30和bcl 6抗体。结果  76 7% (4 6 / 6 0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病年龄集中在 40~ 70岁 ,淋巴结内外均可累及 ,90 0 % (5 4/ 6 0 )患者临床分期为Ⅱ (2 4/ 5 4)、Ⅲ (2 1/ 5 4)、Ⅳ (9/ 5 4)期。组织病理形态 :中心母细胞淋巴瘤占 88 3% (5 3/ 6 0 ) ,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占 3 3% (2 / 6 0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占 3 3% (2 / 6 0 ) ,富于T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占 5 0 % (3/ 6 0 )。免疫标记LCA、L2 6、BLA36表达率为 10 0 0 % (6 0 / 6 0 ) ,CD30表达率为 3 3% (2 / 6 0 ) ,bcl 6表达率为 95 0 % (5 7/ 6 0 )。结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肿瘤 ,侵袭性大 ,必需结合其组织病理形态和特异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陶琨朱雄增徐薇苓陈忠伟陆洪芬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