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爱遐

作品数:64 被引量:414H指数:11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唐仲英育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农业科学
  • 14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0篇油菜
  • 33篇甘蓝
  • 33篇甘蓝型
  • 28篇甘蓝型油菜
  • 9篇基因
  • 8篇芥菜
  • 8篇芥菜型
  • 7篇芥菜型油菜
  • 6篇性状
  • 6篇分子标记
  • 5篇育种
  • 5篇杂交
  • 5篇胁迫
  • 5篇黄芥
  • 5篇黄籽
  • 4篇芽期
  • 4篇亚麻酸
  • 4篇油菜品种
  • 4篇肿病
  • 4篇株高

机构

  • 61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陕西省农业科...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塔里木大学
  • 1篇杨凌职业技术...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山东省农业厅
  • 1篇云南省林业和...

作者

  • 64篇徐爱遐
  • 43篇黄镇
  • 8篇郎丽娜
  • 7篇刘璐
  • 7篇张学贤
  • 7篇刘亚萍
  • 7篇卢虹
  • 6篇张康健
  • 6篇于澄宇
  • 6篇赵德义
  • 5篇班元元
  • 5篇田广文
  • 4篇王阳
  • 4篇马长珍
  • 4篇黄继英
  • 4篇董军刚
  • 4篇肖恩时
  • 4篇张博勇
  • 4篇张淼
  • 4篇刘霞

传媒

  • 10篇西北农业学报
  • 7篇华北农学报
  • 6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陕西农业科学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作物学报
  • 2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西北农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种子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中国油料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人力资源管理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 1篇2012作物...

年份

  • 6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5
  • 4篇2004
  • 1篇1999
  • 1篇1996
  • 1篇1995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陕北黄芥黄色种皮的遗传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采用黄芥(Brassica juncea L.)与两个不同来源的褐籽类型芥菜型油菜杂交,研究黄芥黄色种皮的遗传。结果表明:黄芥的粒色主要受母体基因型控制,褐色对黄色为显性;F2和BC1世代株间乃至株内颜色不尽一致,但黄色单株和褐色单株能够明显区分,褐色和黄色的比例分别符合3∶1和1∶1的分离比例,证明黄芥的粒色主要受一对主效基因控制,同时受修饰基因和环境的影响。黄籽和褐籽杂交F2粒色与几个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证明除含油量与粒色密切相关外,其脂肪酸组分的平均值与种皮颜色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徐爱遐肖恩时田广文马长珍张改生
关键词:芥菜型油菜黄芥黄籽
大枣对杜仲风味修饰与功效增强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通过大枣与杜仲配伍的研究,发现大枣对杜仲有风味修饰和增强杜仲功效的作用,两者配伍后,不仅具有杜仲补肝肾的功能,还具有大枣补脾胃的作用,达到了既补肝肾、又调脾胃的特异效果。
赵德义徐爱遐董娟娥张鞍灵薛三勋张康健
关键词:大枣配伍风味
甘蓝型油菜抗寒性的研究——Ⅰ.渗透调节与抗寒性的关系被引量:6
1993年
在越冬期间,两个抗寒性不同的甘蓝型油莱品种叶片抗寒性的测定结果表明:抗寒锻炼期间,甘蓝型油菜抗寒能力逐渐提高,渗透势随抗寒力的增强而降低,可溶性糖等溶质含量增加,总含水量、自由水含量下降,束缚水含量上升,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增大。元月初,上述物质的变化达到峰值,两个品种间的差异亦达最大值。渗透势、游离脯氨酸含量、总含水量及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可以作为甘蓝型油菜品种抗寒性鉴定的生理生化指标。
胡胜武黄继英徐爱遐王绥璋马长珍
关键词:油菜抗寒性
中国西部芥菜型油菜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37
2008年
利用23对SRAP引物、11对AFLP引物和10对SSR引物对我国西部地区的芥菜型油菜及其近缘种108份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313个等位变异,3种标记的每对引物平均分别可检测到6.8、12.5和1.9个等位变异。包括白菜型和芸芥在内的108份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378-0.936之间,103份芥菜型油菜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545-0.936之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0.558处,5个参照品种白菜型油菜、小白菜以及芸芥首先被聚出芥菜型油菜之外;在相似系数0.70处,103份芥菜型油菜可分为云贵陕南冬播(A)、关中冬播(B)、新疆I(C)、新疆II(D)和西部春播(E)五个类群,其中A、B基本为冬播品种,C、D、E为春播品种。A类群品种间遗传差异最大,B类群其次。陕西和新疆的品种均分别被聚到3个类群,表现出更广泛的遗传多样性。春播类型绝大部分被聚到E类群,E类群可分为3个亚类,其中陕北及其邻近一带春播黄芥为一类,形成一个独立的遗传群体,群内遗传多样性较高;西藏的10个品种为一类,相似系数高达0.83以上,表现出西藏品种遗传系统的独立和遗传基础的单一;澳大利亚2个品种单独为一类,与我国的春播品种关系较近。由此说明,地理和生态条件是影响芥菜型油菜类群的主要因素,我国的冬播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高于春播品种,陕西和新疆的芥菜型油菜遗传多样性较高。
徐爱遐马朝芝肖恩时权景春马长珍田广文涂金星傅廷栋张改生
关键词:芥菜型油菜SRAP标记AFLP标记SSR标记
甘蓝型油菜开花时间的遗传分析及相关分子标记被引量:3
2019年
为进一步明确甘蓝型油菜开花时间的遗传规律,指导早熟品种选育。以晚开花甘蓝型油菜YG-1和早开花甘蓝型油菜72-27-1-2为亲本,杂交构建6世代遗传群体(P1、P2、F1、B1、B2和F2),分别种植于杨凌和三原两地,记录6世代群体单株开花时间,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进行遗传分析;借助SSR分子标记技术,利用F2群体开发与开花时间相关的分子标记。结果表明:开花时间最适遗传模型在杨凌和三原分别为E-0(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和E-1(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杨凌和三原两地分离世代(B1、B2和F2)开花时间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7.12%,79.44%,66.37%和54.51%,65.43%,43.21%,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3.80%,8.47%,25.62%和25.42%,4.70%,37.65%,环境引起变异为9.73%和23.03%。两地各分离世代(尤其B2世代)主基因遗传率都明显大于相应多基因遗传率,表明甘蓝型油菜开花时间主要受2对主基因控制,在早期世代对理想开花时间选择有效,同时也要注意多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获得7个与开花时间位点相关的SSR分子标记,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标记引物序列在甘蓝型油菜数据库进行比对,BrgMS351和BnGMS148位于A7上,cnum157a、BnGMS256-1、BnGMS256-2、BnGMS327和BnGMS370-2位于A9上。表明本研究中控制开花相关的位点可能位于A7和A9上,且可能由2个QTLs共同控制,与数量模型遗传分析开花时间由2对主基因控制结果一致。
张冰冰刘霞秦梦凡梁峰豪张燕左凯峰郭娜马宁黄镇徐爱遐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开花时间分子标记
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遗传多样性及其黄籽与芥酸性状的分子标记
油菜作为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是主要的食用植物油来源。芥菜型油菜原产我国,遗传资源丰富,具有许多优良特性,如抗旱、耐高温、黄籽、耐饥薄、抗裂荚、早熟、耐迟播、抗病虫以及耐重金属等,它不但在干旱地区具有种植优势,又是进行甘...
徐爱遐
关键词:芥菜型油菜黄籽分子标记
文献传递
甘蓝型油菜株高及其相关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被引量:13
2018年
油菜株高对产量、抗逆性尤其是抗倒伏性有重要影响,适当降低株高可提高油菜抗性和收获指数进而提高产量。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矮秆自交系‘74-1002’具有早熟、分枝多、抗倒伏等优良性状,是进行油菜株高遗传和矮化育种的良好材料。以高秆甘蓝型油菜自交系‘HN92’为母本,‘74-1002’为父本,杂交构建6世代遗传群体(P1、P2、F1、F2、B1和B2),对6世代群体的株高及其相关性状进行度量,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株高(PH)、主花序长度(MIL)及一次有效分枝高度(VBH)均受到2对加性主基因控制,并存在加性—显性多基因效应,PH和MIL的最适遗传模型为E-0模型(MX2-ADI-ADI),VBH的最适遗传模型为E-3模型(MX2-A-AD);有效分枝节间距(IL)和有效分枝数(BN)的遗传均只受加性—显性—上位多基因控制,无主基因效应,其最适遗传模型为C-0模型(PG-ADI)。在B1、B2和F2世代中,PH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最高,分别为71.22%、78.71%、81.87%;其次是VBH和MIL,分离世代主基因+多基因平均遗传率分别为57.10%和44.09%;IL和BN的遗传率偏低,3个世代主基因+多基因平均遗传率分别为15.24%和9.68%。相关性分析表明:PH与VBH、MIL和IL的相关性表现为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3、0.721和0.520。因此,在甘蓝型油菜理想株高育种进程中,在早代对株高进行选择是有效的,该研究也为后期开展株高相关性状QTL分析奠定基础,有利于加快油菜株高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进程。
刘霞张冰冰马兵赵娜田正书秦梦凡王阳郎丽娜刘亚萍黄镇徐爱遐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株高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一种抗草甘膦、高亚麻酸的甘蓝型油菜选育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草甘膦、高亚麻酸的甘蓝型油菜的选育方法,选用抗草甘膦油菜与高亚麻酸油菜杂交,对衍生后代的大量单株进行接受草甘膦抗性以及高亚麻酸含量的双重筛选,即,筛选抗草甘膦且具有高亚麻酸品质的株系;经过若干世代选择,...
于澄宇王晓丽代春艳张笑晗徐爱遐黄镇赵翠珠郭永华董军刚
文献传递
一种锌指蛋白基因、合成方法及用途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基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锌指蛋白基因、合成方法及用途,锌指蛋白BnBBX22基因在耐盐甘蓝型油菜2205和敏盐甘蓝型油菜1423中,基因序列为SEQ ID NO:1和SEQ ID NO:2。根据甘蓝型...
黄镇张燕郎丽娜徐爱遐陶顺仙李萍张琪
高矮秆甘蓝型油菜茎秆解剖结构对比分析
采用一组高秆甘蓝型油菜品种(系):YG-1、HN92、GY45和一组矮秆甘蓝型油菜品种(系):BH-2、72-27-1-2、74-1002为研究对象,其株高分别为185、177、190cm,和130、60、90cm左右,...
张冰冰左凯峰郭娜徐爱遐黄镇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株高主茎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