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忠伟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蛋白
  • 4篇蛋白质
  • 4篇蛋白质组
  • 4篇蛋白质组学
  • 4篇白质
  • 2篇蛋白质相互作...
  • 2篇蛋白质组学研...
  • 2篇电阻
  • 2篇胸腔
  • 2篇同步控制
  • 2篇同步控制器
  • 2篇膈肌
  • 2篇可调电阻
  • 2篇控制器
  • 2篇机械呼吸
  • 2篇磁感应
  • 1篇蛋白酶
  • 1篇蛋白酶体
  • 1篇蛋白酶体系统
  • 1篇蛋白质翻译后...

机构

  • 4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北京蛋白质组...

作者

  • 6篇徐忠伟
  • 4篇徐平
  • 2篇潘正涛
  • 2篇尚宁
  • 2篇赖福生
  • 2篇王一芳
  • 2篇赵伯诚
  • 2篇马游
  • 2篇焦冬生
  • 2篇孙月娟
  • 1篇李宁
  • 1篇田苗苗
  • 1篇贺福初
  • 1篇郑俊杰
  • 1篇吴飞林
  • 1篇高媛
  • 1篇常乘
  • 1篇崔春萍
  • 1篇杨晓明
  • 1篇张涛

传媒

  • 2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4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蛋白质组学在去泛素化酶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是细胞内蛋白质特异性降解的主要途径,参与并调控细胞周期、免疫应答、信号传递和DNA修复等真核生物体内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去泛素酶的存在使泛素化修饰成为可逆过程,保证了泛素系统及其相关生理过程的动态平衡,其表达紊乱也是诱发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对去泛素化酶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是理解其作用机制并将其作为治疗药物靶点的前提。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系统深入研究去泛素化酶提供了条件,特别是在去泛素化酶的相互作用网络和底物特异性研究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因此,文中结合课题组研究工作,对去泛素化酶的分类及功能进行介绍并总结了蛋白质组学在去泛素化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李衍常高媛徐忠伟兰秋艳徐平
关键词: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相互作用质谱
电磁辅助呼吸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辅助呼吸方法,同时还涉及用以实现该方法的一种电磁辅助呼吸装置,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辅助呼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磁感应片置于肺底与膈肌之间,同时利用环绕于胸部或腹部的电磁铁驱使磁感应片...
赖福生赵伯诚尚宁马游王一芳潘正涛焦冬生孙月娟徐忠伟
文献传递
电磁辅助呼吸方法及其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辅助呼吸方法,同时还涉及用以实现该方法的一种电磁辅助呼吸装置,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辅助呼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磁感应片置于肺底与膈肌之间,同时利用环绕于胸部或腹部的电磁铁驱使磁感应片...
赖福生赵伯诚尚宁马游王一芳潘正涛焦冬生孙月娟徐忠伟
文献传递
中国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以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和蛋白质组学技术发展为主题被引量:1
2014年
蛋白质组学是对细胞或生物体全部蛋白质的系统鉴定、定量并阐释其生物学功能的学科.自21世纪初期开始,随着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快速扫描质谱仪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以及微量蛋白质组样品高效分离技术的进步,蛋白质组学获得了快速发展,并在生理过程与病理机制研究等几乎所有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过去10年,中国蛋白质组学研究在政府的支持和广大蛋白质组学研究人员的努力下呈现出腾飞式的发展态势.本文综述了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和2010-2013年中国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
李衍常李宁徐忠伟翟琳辉樊锋旭常乘张成普郑俊杰徐平贺福初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生物信息学
小鼠饲养过程中蛋白质组的整体重稳定性同位素标记
2014年
文中探讨了稳定同位素代谢标记(SILAC)定量技术在哺乳动物模型上的应用,建立了可用于疾病模型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定量内标。用含1%13C6-Lysine的SILAC鼠粮饲养C57BL/6J雌性小鼠,记为F0代,通过与雄性小鼠交配繁殖出F1代,相同方法繁殖出F2代标记小鼠。分离F2代小鼠的大脑、肺脏、心脏、胃、小肠、肝脏、脾脏、肾脏和肌肉组织,提取各组织的全蛋白,进行蛋白酶Lys-C酶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LC-MS/MS)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对蛋白质定量结果进行高斯拟合确定均值及标准差,得出不同脏器和小鼠整体的标记效率,肝脏的标记效率最高,为96.34%±0.90%;大脑标记效率最低,为92.62%±1.98%,小鼠整体标记效率为95.80%±0.64%,符合SILAC标记效率不低于95%的国际标准。成功地将SILAC方法从微生物和细胞系水平拓展到哺乳动物模型,这为基于动物模型研究疾病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有力工具。
樊锋旭高慧英徐忠伟翟琳辉衣泰龙张涛吴飞林崔春萍徐平
关键词:C57BL/6J小鼠定量蛋白质组学
不同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系定量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具有不同侵袭转移能力的肝癌细胞系的磷酸化蛋白质组的动态变化。方法首先用含有重稳定同位素标记的精氨酸和赖氨酸的培养基对MHCC97-L进行重稳定同位素标记氨基酸的细胞培养(SILAC);用含有轻稳定同位素标记的精氨酸和赖氨酸的培养基对MHCC97-H进行SILAC标记。将完成标记的两种肝癌细胞系的蛋白质按照1∶1混合,并用trypsin进行溶液消化;对消化得到的肽段进行除盐,并通过固相金属离子亲和色谱(IMAC)的方法进行磷酸化肽段的富集。磷酸化肽段通过质谱进行检测,并通过MaxQuant进行鉴定和定量。最后通过Z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差异调控的磷酸化肽对应的蛋白质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STRING网络分析。结果最终鉴定了918个磷酸化肽段,其中806个磷酸化肽段的磷酸化位点可以定位和定量。通过Z检验,共得到了91个磷酸化修饰水平发生变化的肽段,对应25个磷酸化蛋白质。通过对这25个蛋白质进行GO分析发现,细胞骨架重塑过程中的蛋白质在MHCC97-L和MHCC97-H中磷酸化修饰形式严重失调。通过STRING分析发现,NES和PRKCA处于网络的重要节点位置。结论细胞骨架重塑这一生物学过程与肝癌侵袭转移能力密切相关;参与细胞骨架重塑的NES蛋白和参与MAPK信号通路和黏合斑信号通路的PRKCA蛋白磷酸化修饰水平的变化是影响低转移潜能MHCC97-L细胞向高转移潜能细胞MHCC97-H变化的重要调控机制。
衣泰龙田苗苗翟琳辉徐忠伟杨晓明徐平
关键词:SILAC肝细胞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