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志明

作品数:353 被引量:1,050H指数:17
供职机构:东北电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9篇期刊文章
  • 51篇会议论文
  • 34篇专利
  • 8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9篇动力工程及工...
  • 41篇化学工程
  • 20篇电气工程
  • 13篇理学
  • 12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金属学及工艺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0篇换热
  • 74篇污垢特性
  • 67篇换热器
  • 55篇热阻
  • 48篇污垢热阻
  • 47篇传热
  • 43篇数值模拟
  • 43篇值模拟
  • 38篇污垢模型
  • 36篇污垢
  • 31篇板式换热器
  • 28篇涡流发生器
  • 25篇析晶污垢
  • 16篇水质
  • 16篇铁细菌
  • 15篇水质参数
  • 14篇颗粒污垢
  • 14篇锅炉
  • 12篇电厂
  • 11篇支持向量

机构

  • 249篇东北电力大学
  • 103篇东北电力学院
  • 76篇华北电力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浙江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华能大连电厂
  • 4篇北京工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湖南大学
  • 3篇湖南涉外经济...
  • 3篇邵阳学院
  • 2篇国家电网公司
  • 2篇北京国际电气...
  • 1篇北京建筑工程...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琼州学院
  • 1篇沈阳工程学院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作者

  • 352篇徐志明
  • 115篇杨善让
  • 57篇张仲彬
  • 53篇孙灵芳
  • 51篇王景涛
  • 49篇张一龙
  • 48篇刘坐东
  • 43篇王建国
  • 28篇文孝强
  • 28篇韩志敏
  • 27篇王升龙
  • 23篇张艾萍
  • 22篇曹生现
  • 19篇陈立军
  • 13篇张海林
  • 12篇王建国
  • 12篇甘云华
  • 11篇赵晓彤
  • 10篇陈福
  • 9篇李煜

传媒

  • 47篇工程热物理学...
  • 28篇中国电机工程...
  • 23篇化工学报
  • 22篇东北电力大学...
  • 20篇化工机械
  • 15篇热科学与技术
  • 13篇热能动力工程
  • 13篇化工进展
  • 13篇东北电力学院...
  • 4篇太阳能学报
  • 4篇热力发电
  • 4篇化学工程
  • 4篇华北电力大学...
  • 4篇动力工程学报
  • 3篇汽轮机技术
  • 3篇节能技术
  • 3篇仪器仪表学报
  • 3篇燃气轮机技术
  • 3篇邵阳学院学报...
  • 3篇中国电机工程...

年份

  • 6篇2023
  • 13篇2022
  • 3篇2020
  • 3篇2019
  • 9篇2018
  • 19篇2017
  • 23篇2016
  • 26篇2015
  • 25篇2014
  • 15篇2013
  • 15篇2012
  • 24篇2011
  • 16篇2010
  • 20篇2009
  • 19篇2008
  • 7篇2007
  • 8篇2006
  • 14篇2005
  • 11篇2004
  • 16篇2003
3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站锅炉污垢费用估算被引量:46
2004年
该文参照国际通用算法提出了一种电站锅炉污垢费用的估算方法,该法将锅炉污垢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按冗余面积、附加燃料、附加维护3个方面,根据某厂350MW机组锅炉的现场实测数据逐项进行评估。继而将所得结果按2000年我国火电机组装机容量推算出该年我国锅炉污垢导致的经济损失约为100.08亿元,约占当年GDP的0.11%。
徐志明杨善让郭淑青赵贺齐冰
关键词:电站锅炉导热系数热效率
静止流体中颗粒污垢沉积模型数值模拟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研究静止流体中颗粒污垢沉积规律,基于固液两相流理论以及扩散理论建立了颗粒沉积模型,采取数值模拟的办法,分析研究了颗粒沉积速度、浓度及沉积量随沉积过程的变化,得到了适用于粒径大于5μm的颗粒沉积规律:颗粒沉积速度、浓度以及沉积量均呈现渐进型趋势,颗粒最终以恒定的沉降速度沉底;越靠近底端,沉积时间越短;越靠近表面浓度变化越快。分析对比模拟值与实验值,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认为两者吻合较好。
徐志明孙美张一龙
关键词:颗粒污垢数值模拟
基于冯-卡门类比建立螺纹管内颗粒污垢模型被引量:8
2010年
研究了5根内径为15.54mm的铜质内置螺纹管的污垢数据,并给出了在雷诺数为16000,污垢质量浓度为1300g/m3下的加速颗粒结垢实验数据.螺纹的几何参数采用目前应用于冷凝器的商用强化管中较为典型的一组几何参数:螺纹数为10~45、螺纹角为25°~45°、螺纹高为0.33~0.55mm;实验用的氧化铝颗粒平均直径为3μm.通过冯-卡门类比计算质量传递系数,壁面剪切应力则由压降数据来获得.据此,建立了一个半理论化的模型,讨论并得到了污垢热阻比与螺纹管几何参数、效率指数的一系列关系式,这些关系式以及对污垢的理论分析方法可应用于预测冷却水系统中螺纹管的污垢形成.
李冠球李蔚张政江张巍徐志明
关键词:颗粒污垢强化管湍流质量传递系数
弧线管微粒污垢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微粒污垢的沉积造成换热面流动阻力增大,传热效率降低,腐蚀加剧。文中通过不同流速和微粒浓度下微粒污垢的加速实验,得到了弧线管微粒污垢渐近热阻值和诱导期;同时,用数值方法模拟了弧线管的内部流场和壁面剪切力。结果表明:弧线管微粒污垢的渐近热阻值和诱导期与微粒浓度和流速有关,流速增大、微粒浓度降低,其诱导期延长,渐近污垢热阻减小。而且,在清洁状态、析晶污垢和微粒污垢状态下,弧线管比对应光管都具有良好的传热和阻垢性能,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弧线管内部流场和壁面剪切力周期性变化所引起的。
徐志明张仲彬邵天成
关键词:微粒污垢诱导期流场
管内流动对析晶污垢沉积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2013年
为研究管内流动对析晶污垢沉积和管内对流换热的影响,采用编程的方式对管内流动和析晶沉积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不同流速对管内对流换热的影响,并结合污垢沉积模型分析了不同Re数对污垢沉积率、剥蚀率以及净沉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剥蚀率、沉积率和净沉积率随着Re数的增加均呈现减小的趋势,但不同Re数各变量影响程度略有不同,当Re数高于10 000后,三个变量几乎没有变化。
徐志明徐欣张一龙
关键词:析晶污垢数值模拟
再热内可逆卡诺热机分析
1996年
导出了具有再热过程内可逆卡诺热机输出功率、循环效率的表达式,分析了具体再热过程内可逆卡诺热机参数与输出特性的关系,利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的方法,求得了中间过程对输出特性的影响,以达到通过中间过程来优化循环的目的。
赵晓彤杨善让徐志明宋之平宋之平
关键词:热力循环热力学
丁胞型圆管CaSO_4的污垢特性
2018年
建立了丁胞管物理模型,采用标准k-ε方程和SIMPLE算法,研究了丁胞管内CaSO_4流体的污垢特性,分析了结构与运行工况对丁胞管内CaSO_4污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丁胞的顺排叉排对于污垢热阻渐进值影响极小。高Reynolds数时,与光管的污垢热阻相比,丁胞的存在会减小污垢热阻值;而在低Reynolds数时,相对深度较小的丁胞反而会增大污垢热阻值。丁胞的相对深度与丁胞的相对密度对于污垢热阻值均有较大的影响,在丁胞深度为0.8时,丁胞管的抑垢效率为1.150。在丁胞的相对密度为5.30时,其抑垢效率为0.730。丁胞管抑垢率随着进口流速增长而增大,随着工质浓度增长而减小,随着壁面温度的增长而减小。
徐志明郭元杰韩志敏赵宇
关键词:数值模拟沉积物
计及温度影响的散体有效导热系数模型被引量:3
2005年
本文导出了基于逾渗理论并考虑温度影响的散体有效导热系数预测模型。针对孔隙中流体的传热机理,诠释了无量纲参数φ的物理意义。对SiC、SiO2和煤灰等散体材料在自行研制的实验系统上采用断电热线法测量了其在50-600℃范围内的有效导热系数。结果表明: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吻合良好,这三种散体材料的有效导热系数都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张海林杨善让徐志明吴立锋衡世权贾瑞庆
关键词:有效导热系数逾渗
基于RBF网络的燃煤锅炉结渣特性被引量:4
2010年
将RBF神经网络应用于燃煤锅炉结渣预测,搭建了相应的预测模型。该模型以软化温度、硅铝比、碱酸比、硅比4个煤灰指标和无因次炉膛切圆直径、无因次炉膛平均温度两个运行参数作为输入变量,输出为燃煤锅炉的结渣程度。选取6台燃煤锅炉作为测试样本。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评判准确率为100%,该模型易于运行人员对锅炉结渣特性做出准确评判,与常规BP网络进行比较,准确率高于BP网络模型。同时,将所建立的网络模型应用于吉林热电厂两台中储式煤粉锅炉中,通过与实际运行监测结果对比,证明该网络模型可以对两台锅炉结渣特性进行有效评判。
文孝强徐志明孙灵芳
关键词:燃煤锅炉结渣特性RBF神经网络BP网络
矩形通道内冲孔矩形小翼涡流发生器的流动换热特性
2018年
雷诺数Re=214-10 703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布置有冲孔和无孔的两种矩形小翼涡流发生器的矩形通道进行了传热和流阻特性的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低雷诺数下,冲孔矩形小翼涡流发生器的传热因子j值与无孔矩形小翼涡流发生器相差不大,而在高雷诺数下,冲孔涡流发生器的传热因子j值略低于无孔涡流发生器,大约低1.03%-3.05%。在相同的雷诺数下,无孔矩形小翼涡流发生器的阻力因子f大于冲孔涡流发生器,而且随着雷诺数的增大二者的差距也越来越大。通过对比综合性能指标可知,两种通道的综合性能指标均随着雷诺数的增加而减小,而且冲孔矩形小翼涡流发生器的综合性能要优于无孔矩形小翼涡流发生器。
韩志敏徐志明赵宇王景涛刘坐东
关键词:涡流发生器冲孔强化传热数值模拟
共3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