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夕生

作品数:141 被引量:1,993H指数:3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2篇期刊文章
  • 4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5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9篇花岗岩
  • 36篇岩石
  • 31篇地球化
  • 31篇地球化学
  • 28篇锆石
  • 21篇岩浆
  • 21篇同位素
  • 17篇定年
  • 17篇年代学
  • 16篇中生代
  • 16篇包体
  • 15篇岩石成因
  • 15篇火山
  • 14篇晚中生代
  • 13篇地幔
  • 13篇玄武岩
  • 13篇中国东南
  • 12篇火山岩
  • 11篇东南
  • 9篇东南部

机构

  • 140篇南京大学
  • 7篇南京地质矿产...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天津地质矿产...
  • 3篇浙江大学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桂林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台湾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法国国家科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核工业北京地...
  • 1篇延安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澳门科技大学

作者

  • 141篇徐夕生
  • 32篇邱检生
  • 23篇周新民
  • 20篇蒋少涌
  • 16篇王汝成
  • 16篇胡建
  • 14篇于津海
  • 11篇贺振宇
  • 10篇陈立辉
  • 10篇夏炎
  • 9篇王孝磊
  • 9篇李真
  • 7篇陈小明
  • 7篇董传万
  • 6篇王德滋
  • 6篇邢光福
  • 6篇谢昕
  • 5篇孙涛
  • 5篇陈荣
  • 4篇凌洪飞

传媒

  • 22篇岩石学报
  • 10篇科学通报
  • 8篇矿物岩石地球...
  • 7篇中国科学(D...
  • 7篇高校地质学报
  • 6篇地质论评
  • 4篇岩石矿物学杂...
  • 3篇地质学报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南京大学学报...
  • 3篇地球科学(中...
  • 3篇2006年全...
  • 3篇2007'全...
  • 3篇2006年全...
  • 2篇矿物学报
  • 2篇地质与勘探
  • 2篇2005年全...
  • 2篇2012年全...
  • 2篇中国矿物岩石...
  • 2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11篇2009
  • 8篇2008
  • 16篇2007
  • 13篇2006
  • 14篇2005
  • 7篇2004
  • 4篇2003
  • 5篇2002
1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东南活动大陆边缘的矿物标志:钙长石质斜长石被引量:35
1994年
钙长石质斜长石(Anorthitic plagioclase),即含钙长石分子An85%—100%的斜长石,在自然界少见.它在地球上的主要产状,如Beard和Wilson指出,是在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的堆晶辉长岩中(如小安的列斯群岛、阿留申群岛和美国西部克拉马斯山等),未见于洋脊、洋岛和拉斑质层状辉长岩中.本文就闽东南晚中生代四个辉长岩类岩体中钙长石质斜长石的被鉴别及其地质含义作一论述.
周新民徐夕生董传万李惠民
关键词:钙长石斜长石
中国东南部下地壳物质与花岗岩成因探索被引量:71
1999年
在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玄武质岩石中陆续找到了来自下地壳的辉长岩质麻粒岩/辉长岩深源捕掳体。本文着重研究了沿海地区广东麒麟新生代玄武质角砾岩筒中的辉长岩质麻粒岩捕掳体,并与内陆湖南道县早中生代玄武质角砾岩筒中的辉长岩、花岗片麻岩捕掳体作了比较。研究表明,辉长岩质麻粒岩是底侵作用形成的基性岩浆底垫于下地壳,并经变质作用的产物。底侵作用是重要的壳-幔作用过程,也是中国东南大陆边缘陆壳演化的重要过程。Sm-Nd同位素定年显示,中国东南大陆边缘底侵作用物质在地壳底部的结晶年龄约为112.3±17.8Ma,属晚中生代时期。此外,底侵作用在不同大地构造域的发育程度是不一致的,底侵作用发育强弱的标志是基性火山岩是否发育。
徐夕生周新民S.Y.O'Reilly唐红峰
关键词:下地壳捕掳体同位素年龄地壳物质花岗岩
浙江普陀山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及其岩石包体的地球化学与岩浆混合作用被引量:37
2005年
浙江普陀山岩体是我国东南沿海产出的由多阶段岩浆作用形成的典型I_A型复合花岗质杂岩体。锆石U_Pb定年结果显示该杂岩体主要由 3期岩浆侵入活动形成 ,自早至晚分别为石英闪长玢岩 (约 170Ma)、黑云母钾长花岗岩 (约 110Ma)和晶洞钾长花岗岩 (约 90Ma) ,其中黑云母钾长花岗岩是该杂岩体的主体岩性 ,在该类岩石中常发育有丰富的深色闪长质包体。本文重点研究了该杂岩体中的黑云母钾长花岗岩 (寄主岩 )及其中的深色闪长质包体。寄主花岗岩为高演化的I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硅、富碱、准铝或弱过铝质 ,富大离子亲石元素 (如Rb、Th等 )和轻稀土元素 (LREE/HREE =8.5 8~ 13.83) ,具有中强的铕负异常 (δEu =0 .2 9~ 0 .4 3) ,并显著亏损Sr、Ba、P和Ti等。闪长质包体与寄主岩之间主、微量元素表现出混合成因的演化趋势 ,二者具有相似的Nd同位素组成〔εNd(t)值分别为 - 6 .30~ - 6 .6 0和 - 6 .95~ - 7.12〕 ,均表现出壳幔混源花岗岩类岩石的特点。对包体与寄主岩产出构造背景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 ,该杂岩体中的深色闪长质包体是在伸展引张构造背景下 。
张晓琳邱检生王德滋王汝成徐夕生陈小明
关键词:闪长质包体地球化学岩浆混合作用
深熔花岗岩及共生麻粒岩包体的成因及其对花岗岩浆作用的启示
花岗岩中较少包含麻粒岩包体,但可以为地壳部分熔融、分异过程提供重要的信息。华南钦州湾花岗岩带中印支期强过铝花岗岩(台马—大寺和旧州岩体)包含丰富的麻粒岩包体,这些包体可分为两类:富斜长石的麻粒岩和贫斜长石的麻粒岩。麻粒岩...
赵凯徐夕生刘磊夏炎
文献传递
镇江石马杂岩体中岩石包体的成因研究被引量:3
1993年
石马杂岩体,为南京—镇江地区出露面积较大的燕山期花岗质杂岩体,具大量暗色、细粒辉石闪长质-石英闪长质岩石包体,岩浆动力学理论的应用和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杂岩体中的岩石包体是不同成分岩浆大规模对流、不均一混合机制驱动下形成的,在成因类型上属淬冷包体.
徐夕生周金城
关键词:岩石矿物包体花岗质杂岩体岩浆
花岗质火山-侵入岩岩浆演化与热力学模拟
花岗岩是陆壳的重要组分,也是地球区别于其他行星的重要标志,在研究大陆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至关重要,在内生金属矿床成因研究和勘查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活动大陆边缘陆壳的形成与演化涉及大陆的侧向增生和垂向增生/...
徐夕生夏炎赵凯郑世帅
关键词:火山岩侵入岩岩浆演化热力学
文献传递
福建北东沿海花岗岩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对A型与I型花岗岩成因联系的再认识*
本文以福建北东沿海晚中生代的太姥山、石山、南镇、大层山、三沙和大京六个典型岩体为对象,在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年代学和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确定了各岩体的成因类型归属,并据此进一步探讨了I型与A型花岗岩的成因联系。
邱检生肖娥徐夕生蒋少涌胡建李真
关键词: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地质结构
文献传递
广东佛冈花岗杂岩体中乌石闪长岩角闪辉长岩的结晶条件
2005年
佛冈花岗杂岩体是南岭地区最大的晚中生代岩基,乌石闪长岩角闪辉长岩是佛冈钙碱性系列花岗岩中最基性的端员。乌石闪长岩角闪辉长岩和周围佛冈黑云母花岗岩、含角闪石花岗闪长岩同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本文系统地总结并对比了多种角闪石压力计和角闪石斜长石温度计,针对中酸性钙碱性岩浆,提出了改进的角闪石Al_Ti温压曲线格子,并将其运用到乌石闪长岩角闪辉长岩的结晶条件估算中。估算结果显示,乌石闪长岩角闪辉长岩中角闪石结晶温度为82 0±2 0℃,压力为70~130MPa,XH2 O为0 .7±0 .1,其结晶条件代表岩体侵位时的物理环境。花岗闪长岩中的角闪石结晶温度约为82 0℃,压力约为2 6 0MPa ,是在较深的岩浆房中结晶的。
鲁为敏徐夕生耿红燕范钦成
福建晋江中-基性岩墙群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被引量:35
2006年
福建晋江晚中生代中-基性岩墙群可分为两期:早期岩墙群,岩性为角闪辉绿岩,近东西走向(N70-85E),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90±2Ma;晚期岩墙群,岩性为微晶闪长岩,北东走向(N35~50E),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87±2Ma。两期岩墙群沿晚中生代花岗片麻岩的节理侵入。在地球化学上,它们具有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等特点,I_(Sr)=0.7045~0.7053,ε_(Nd)(t)=-1.18~-1.97,与金门、小金门岛的镁铁质岩墙群相似,也和闽东南晚中生代基性火成岩(辉长岩、玄武岩)的一致。它们是起源于受消减作用影响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而产生的玄武岩浆,经岩浆分异作用,在拉张的构造环境中侵入形成。
董传万张登荣徐夕生闫强竺国强
关键词:锆石SHRIMP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晚中生代
中国东南新生代玄武岩中麻粒岩相捕虏体的新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21
2002年
本文报道了在中国东南地区女山、桂子山、西垄和麒麟等地新生代玄武岩中新发现的麻粒岩相捕虏体。研究显示女山存在多种岩石类型的捕虏体,其中本次研究新发现的石榴子石麻粒岩与二辉麻粒岩在矿物化学和形成条件上明显不同。石榴子石麻粒岩的次透辉石(富Al2O3,Na2O) 、紫苏辉石(富Al2O3)形成于较深(>40km)的下地壳,厚的地壳和较低的地温梯度(20~24℃/km)表明当时女山处于相对稳定的克拉通环境;女山二辉麻粒岩的次透辉石和紫苏辉石(贫川Al2O3,Na2O)形成于较高地温梯度(31~34℃/km)的构造背景,指示当时女山处于活动大陆边缘或裂谷环境。复杂的岩石类型和不同的形成条件表明女山的下地壳是由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组成。广东麒麟和雷州的二辉麻粒岩的次透辉石以低Al2O3和低Na2O为特征。温压估算显示它们形成于较浅部(23~27km)和高地温梯度的地质背景,指示当时华南处在强烈的拉张减薄的构造环境。浙江西垄和新昌的麻粒岩捕虏体的矿物学特征和形成条件介于女山和广东的麻粒岩捕虏体之间。女山麻粒岩捕虏体的岩石组合和形成条件与华北太古代麻粒岩地体和汉诺坝麻粒岩捕虏体相似,而与华南的明显不同,表明女山的下地壳隶属于华北板块。在华南沿海从北到南基性麻粒岩的发现,显示中生代基性岩浆的底?
于津海赵蕾徐夕生
关键词:新生代玄武岩中国东南矿物化学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