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大云
- 作品数:50 被引量:169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临床及组织学观察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分析肝脏原发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EHE)临床与病理表现,以提高对EHE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EHE的临床、影像、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表达及特殊染色结果,结合随访结果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4例患者中,男2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55、36、41和44岁。临床表现为腹胀、右上腹痛,其中1例非常罕见的类似布加氏综合征(BCS)的表现。2例肝功能异常。影像学上均表现为肝内多发结节或弥漫性病变,临床考虑肝癌或BCS。3例为肝脏穿刺标本,1例为肝脏全切标本,后者切面见弥漫性灰白色病变,与周围肝组织分界不清。光镜下细胞形态以上皮样细胞为主,排列成短条索状或小巢状,包埋于特征性黏液玻璃样基质中。瘤细胞胞质丰富,可见明显的胞质内空泡似印戒样。3例穿刺标本细胞形态温和,未见核分裂相,2例有坏死。1例肝脏全切标本细胞异型性较明显,可见核分裂相,>1/10HPF,并见大片凝固性坏死。免疫组化示,CD31、CD34、F8及VEGF阳性,广谱CK偶见灶性阳性。特殊染色瘤细胞PAS及AB-PAS均阴性。随访2~22个月,1例肝移植术后死亡,2例出院后死亡,1例失访。结论:EHE为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与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极易误诊为其他肝脏肿瘤,需要引起重视。
- 崔华娟廖秋林王炜王卓才彭大云赖续文
- 关键词: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病理分析
- 原发性肾脏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遗传学改变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脏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及其分子遗传学改变。方法收集2例肾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对其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及VHL基因检测。结果例1,男性63岁,腰痛8年,CT检查发现左肾占位;例2,39岁男性,常规体检发现左肾占位。巨检肿瘤边界清楚,周围有厚的纤维性包膜。切面呈灰黄灰褐色、实性质中。镜下肿瘤由弥漫片状或小叶状分布的卵圆形或多角形细胞组成,被间质丰富的鹿角状或分枝状的毛细血管网分隔,部分血管腔扩张。瘤细胞胞质空亮或淡嗜酸性,可见胞质内脂质空泡。例1可见体积大、胞质丰富红染的横纹肌样细胞呈片状分布,并可见扩张的厚壁静脉血管。两例均未见坏死和核分裂象。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entin、NSE、S-100蛋白和α-inhabin(+),CK、EMA灶性(+),CD10、SMA和HMB45等(-)。分子检测显示2例VHL基因3个外显子均未突变。例1行肿物切除术,例2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分别随访12和37个月,均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肾血管母细胞瘤为WHO(2016)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新增的肾间叶性肿瘤。该肿瘤罕见,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是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依据,需要与肾细胞癌和上皮样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等鉴别。
- 类成勇王蔚张伟彭大云
- 关键词:血管母细胞瘤VHL综合征
- 脊髓脊膜膨出14例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脊髓脊膜膨出的病理形态学特征、病理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4例脊髓脊膜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并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患儿年龄1天~4岁,平均11.4个月,男女各7例。病变发生在胸、腰椎部位的2例、骶尾部12例。病理形态特征包括:病变中央部位的皮肤附件数量减少或缺如,真皮层内可见多量血管增生,病灶边界不清;14例均可见神经胶质组织、脊膜组织与胶原纤维混合形成的裂隙样结构,局部可见丰富的小神经束和平滑肌束;6例病变可见奇异形细胞和多核细胞散在分布。免疫组化:神经胶质组织GFAP(+);裂隙样结构内衬的细胞EMA、vimentin、D2-40和SMA(+),而CD31(-);奇异形细胞和多核细胞vimentin和SMA(+)。结论神经胶质组织和内衬脊膜细胞的裂隙样结构是脊髓脊膜膨出病理诊断依据,病灶中平滑肌束的出现对诊断有提示意义。奇异形细胞和多核细胞可能是退变的肌纤维母细胞。熟悉脊髓脊膜膨出的形态特征对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十分重要。
- 王蔚陈晓东廖秋林崔华娟张伟彭大云王凤华
- 关键词:脊髓脊膜膨出形态学病理
- 颅底鼻腔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误诊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为了探讨颅底、鼻腔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EH)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点,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2例颅底鼻腔EH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该病病因不清,临床症状少且轻微,无特征性。影像学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占位影,侵袭性生长,血供丰富。病理学上肿瘤呈结节状分布,细胞形态以上皮样或梭形细胞为主,瘤细胞胞质丰富,呈巢团状不规则排列,结节周边细胞较丰富,间质黏液变。瘤细胞一般缺乏多形性,核分裂及坏死少见。免疫组化显示,CD31、CD34阳性,广谱CK偶见灶性阳性,其他抗体阴性。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颅底鼻腔EH为一种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低度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病理学特征,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不明显,容易误诊,需要引起重视,组织病理学是确诊关键。
- 廖秋林陈晓东赖日权陈炳旭崔华娟彭大云
- 关键词: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误诊颅底鼻腔
- 医院病理资料管理方法的探讨被引量:1
- 2012年
- 本文就建立一个既节省时间与空间,义提高工作效率的信息与实物相结合的病理资料管理新方法,介绍借助计算机与密集柜相结合的病理资料管理新模式;该模式既顺应新形式下医疗发展的需求,又能在教学与科研等回顾性研究及医疗纠纷的举证中发挥重要作用。
- 张伟陈晓东周永梅彭大云陈敬文
- 关键词:病理资料计算机
-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三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PMM)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3例中枢神经系统原发的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结果2例肿瘤位于椎管内,1例位于小脑脑桥角。肿瘤外观呈黑色,部分肿瘤包膜完整。光镜下见瘤细胞由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混合而成,细胞无明显异型,核仁明显。大部分瘤细胞质内含有大量黑色素颗粒。例1、例3肿瘤核分裂像无或偶见(0~1个/10HPF),例2核分裂像较多(2~3个/10HPF)。免疫表型HMB45、MelanA和S-100蛋白呈阳性表达。例1、例2肿瘤完全切除,例3部分切除,随访均无复发。结论原发性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交界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病理学特征,可局部复发或发生恶变,需要与原发或转移的恶性黑色素瘤、黑色紊性脑膜瘤及黑色紊性神经鞘瘤进行鉴别。
- 崔华娟王卓才王炜赖日权彭大云陈敬文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脑膜黑色素瘤外科手术病理学
- 应用iTRAQ技术筛选DNT差异表达蛋白
- 2016年
- 目的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iTRAQ)筛选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差异表达蛋白。方法将DNT实体组织标本(2例)与正常脑组织标本(2例),各组标本混合后提取蛋白,进行定量和酶解。iTRAQ标记后进行液相串联质谱分析。通过Mascot软件进行图谱分析。结果实验匹配到的谱图数量是82 300张,其中特有谱图数量为57 738张,共鉴定到2 663个蛋白,16 341个肽段,其中含14 993个特有肽段。当蛋白丰度差异倍数达到1.3倍以上,且经统计检验其P值小于0.05时,视为差异蛋白,共鉴定差异蛋白225个,其中48个蛋白上调,177个蛋白下调。结论通过iTRAQ技术分析得到的DNT差异表达蛋白可靠,iTRAQ技术为筛选出有意义的DNT生物标记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 廖秋林张伟彭大云王蔚张海燕陈晓东
- 关键词: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蛋白质组学生物标记物
- 皮肤假血管肉瘤型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提高对易误诊为血管肉瘤的皮肤假血管肉瘤型鳞状细胞癌的认识。方法报道2例皮肤原发的假血管肉瘤型鳞状细胞癌。结果例1女性,71岁,皮损位于右小腿远端;例2男,57岁,皮损位于右颈部。皮损均为单发的溃疡性肿块。光镜下棘层显著松解形成假血管腔隙,内含游离肿瘤细胞和红细胞,腔隙内衬多角形或扁平、鞋钉样细胞。瘤细胞上皮样,异形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胞质丰富,空泡状,核仁明显。肿瘤间质疏松,可见嗜碱性黏液样基质,局部区域弥漫出血坏死。免疫表型panCK、CK5/6、Vim、CK14、EMA、P63及P53阳性,血管内皮标记CD31、CD34、F8、Fli-1阴性。电镜下肿瘤胞质内存在少量的张力原纤维及典型的桥粒结构。结论皮肤原发的假血管肉瘤型鳞状细胞癌是一种鳞状细胞癌亚型,需要与血管肉瘤、上皮样肉瘤等恶性肿瘤进行鉴别。
- 崔华娟李翠华王卓才赖日权彭大云陈敬文
- 关键词:皮肤血管肉瘤
-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目的 回顾性分析251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病例及23例合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病例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这类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对所有病例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进行详细分析、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自身免疫性...
- 廖秋林彭大云张福田周永梅张伟陈晓东
-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
- 改良EBER原位杂交技术在鼻咽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改良EBER原位杂交技术在鼻咽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不同组织学类型的80例鼻咽组织进行改良EBER原位杂交检测,统计分析EBER表达情况。结果 80例鼻咽组织中EBER总体阳性率为53%(42/80),其中鼻咽黏膜慢性炎伴良性淋巴组织增生(NBLA)阳性率为12%(2/17)、未分化型非角化性鼻咽癌(NPC)阳性率为100%(29/29)、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阳性率为4%(1/24)、结外NK/T鼻型淋巴瘤(ENKL)阳性率为100%(1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EBER原位杂交操作简单,杂交时间短,稳定性好,准确性和灵敏度高,能为鼻咽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彭大云张伟陈晓东王蔚赖日权
- 关键词:鼻咽肿瘤原位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