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公炳

作品数:20 被引量:19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财政部“西北土壤水分、沙尘暴监测预测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7篇海冰
  • 4篇环流
  • 3篇沙尘
  • 3篇沙尘暴
  • 3篇南极海冰
  • 3篇极移
  • 3篇尘暴
  • 3篇大气环流
  • 2篇地极移动
  • 2篇地理信息
  • 2篇地理信息系统
  • 2篇信息系统
  • 2篇预警
  • 2篇植被
  • 2篇土壤
  • 2篇海冰面积
  • 2篇海温
  • 2篇北极海冰
  • 2篇北太平洋
  • 1篇地表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地...
  • 6篇河海大学
  • 3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国际欧亚科学...
  • 2篇科隆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香港城市大学
  • 1篇威斯康星大学
  • 1篇沈阳区域气象...

作者

  • 20篇彭公炳
  • 4篇刘苏峡
  • 4篇张时煌
  • 4篇黄玫
  • 4篇钱步东
  • 3篇范钟秀
  • 3篇周恩济
  • 2篇矫梅燕
  • 2篇赵思雄
  • 2篇曾庆存
  • 2篇董超华
  • 2篇方宗义
  • 2篇董云社
  • 2篇王勇
  • 2篇王月玲
  • 2篇邵亚平
  • 1篇沙万英
  • 1篇王小兰
  • 1篇肖子牛
  • 1篇邵亚平

传媒

  • 5篇气候与环境研...
  • 3篇气象科技进展
  • 2篇水科学进展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海洋学报
  • 1篇中国科技奖励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4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8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球极移振幅和相位的长期变化特征及预测研究
2017年
利用来自国际地球自转参数服务局(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Service,IERS)的1900—2013年极移数据,计算其振幅和相位序列,基于EMD(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和LS-SVM(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方法,分析了极移振幅和相位的长期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并预测了极移的未来走向。结果表明:极移振幅变化在1900—2013年主要以增加趋势和6.2a的周期为主,而极移相位变化主要以趋势和低频变化为主;采用EMD对原始信号进行分解,对得到的一系列分量进行LS-SVM建模预测,对极移振幅和相位的预测是有效的;未来极移振幅将进一步加大,地极存在向约68°W的长期漂移趋势。
王勇刘苏峡邵亚平彭公炳王月玲
关键词:极移EMDLS-SVM
长江上、中游汛期水情与北极海冰面积的关系被引量:2
1992年
本文主要利用1953—1984年的北极海冰覆盖面积逐月平均值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及天气学分析,来揭示北极海冰面积变化对长江上、中游汛期水情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影响过程。 宜昌、汉口两个水文站的流量分别可代表长江上、中游的水情。对1953—1984年北极8个分区逐月平均海冰面积距平值序列S_i(i=1,2,…,8)与宜昌站、汉口站汛期(指7—9月)
王小兰彭公炳范钟秀周恩济
关键词:水情北极海冰覆盖面积遥相关分析
沙尘暴监测、预报和预警综合系统及其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我国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处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区,环境对气候变化很敏感。由于该地区植被稀少,地表干燥,土质疏松,土壤风蚀现象十分严重。当强冷锋经过干燥无植被地表时,在强风作用下,就易发生强的沙尘暴。
曾庆存董超华彭公炳董超华方宗义彭公炳赵思雄杨忠东方宗义张鹏矫梅燕邵亚平林朝晖胡非赵琳娜
关键词:沙尘暴监测预警半干旱区地区植被华北北部
南极海冰对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及其海洋大气环流背景被引量:21
1989年
极地冰雪覆盖对大范围地区天气气候的影响早巳被气象气候学界公认,但在气象卫星观测提供了可靠的南极冰雪资料以后,才可能深入揭示这种影响。本文分析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与南极海冰的关系,得出一些对长期天气预报有意义的结果。
彭公炳王宝贯
关键词:海冰副热带高压
北极海冰变化同我国气温相联系的若干统计学分析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分析了北极海冰覆盖度和我国气温的时空变化特点,并进行了它们之间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某些地区,若干时段的气温较明显地受到北极海冰的影响。首先对北极海冰面积异常变化的时间尺度进行分析,然后使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展开海冰场和气温场,并对它们的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对海冰面积在最大最小年份时,我国气温差值场进行分析。
武朝德彭公炳
关键词:海冰气温
温带森林土壤消耗大气CO总量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8
1997年
CO虽然不是温室气体,但人为活动释放到大气中的CO可引起对流层中CH4、O3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加,从而间接的产生温室效应,因此,对全球性CO源和汇的研究应给予重视。本研究利用静态箱式方法,对温带落叶森林土壤年释放CO进行了长时间测定,表明该类型土壤年净消耗大气中CO平均强度为46.3±25.5ng/m2·s-1,对调节大气中CO浓度增加有积极意义。文中详细分析了影响土壤消耗CO的环境因素、土壤消耗CO的强度和释放温室气体CO2。
董云社彭公炳
关键词:温带土壤一氧化碳
行星地理学
1993年
行星地理学是研究地球、月球及太阳系九大行星运动特性对自然地理过程的影响的科学,它研究上述运动特性对大气、海洋及河流水文的影响,从而研究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它是涉及天文、地球物理及自然地理诸要素(气候、水文与海洋等)的交叉学科。其主要理论基础为地球物理学,而研究方法则主要包括地球物理学、大气和海洋动力学、统计学及数值模拟等方面。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地球物理及气候学家研究了这个问题,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其代表人物是和Hunt。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也处于世界前列,代表作者是彭公炳和任振球,前者主要研究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和地极移动对气候、海洋和水文等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其代表作是《气候的第四类自然因子》一书;
彭公炳
关键词:行星运动自然地理环境
沙尘暴及相关的自然灾害被引量:7
2007年
报告扼要概述了我国沙尘暴监测、预测和预警以及灾害评估的业务化运行系统。该系统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和一些大学共同努力下,从2002年建成并在业务上试运行,2004年起正式投入业务使用。该系统业务应用以来,对发生的沙尘暴无一遗漏,预报较准确,效果良好;春季沙尘天气-气候趋势跨年度-跨季度预测也很有参考价值。灾害初级评价系统也对政府和经济部门有用。此外,文章还谈及沙尘暴在漫长岁月里长期累积的沧海桑田效应(对人类有利)和气候效应(尚不知其利弊),以及作为灾害的防治问题。
曾庆存董超华彭公炳赵思雄方宗义矫梅燕
关键词:沙尘暴预警灾害评估
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影响大气环流的事实及机制探讨被引量:3
1999年
通过相关分析从统计学角度探讨了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对北半球月平均 500 H Pa 大气环流的影响, 同时探讨了这一影响的物理机制。
黄玫彭公炳沙万英
关键词:地球自转大气环流离心力转速
温带森林土壤排放CO_2、CH_4、N_2O时空特征被引量:48
1996年
利用静态箱式方法,对温带落叶森林土壤排放CO2、CH4和N2O进行了长周期测定,结果表明,这些气体年排放总量分别为2800g/m2、-0.64g/m2和0.05g/m2,此结果与同类型研究接近,具有代表性。文中详细分析了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环境因素,不同温室气体排放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等。
董云社彭公炳李俊
关键词:温带森林温室气体排放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