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雄

作品数:6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石流
  • 5篇泥石
  • 5篇泥石流
  • 4篇震区
  • 3篇极震区
  • 2篇地质
  • 1篇地表径流
  • 1篇地震
  • 1篇地质灾害
  • 1篇地质灾害易发...
  • 1篇地质灾害易发...
  • 1篇动储量
  • 1篇动力特征
  • 1篇雨强
  • 1篇震后
  • 1篇坡度
  • 1篇坡面
  • 1篇强震
  • 1篇强震区
  • 1篇汶川地震

机构

  • 6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四川省蜀通岩...
  • 1篇四川省第三测...
  • 1篇四川省地质工...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作者

  • 6篇裴向军
  • 6篇张雄
  • 3篇裴钻
  • 2篇李天涛
  • 1篇马金根
  • 1篇胡云华
  • 1篇郑海君
  • 1篇冉从彦
  • 1篇张世殊
  • 1篇刘清华
  • 1篇顾文韬
  • 1篇谭超
  • 1篇顾文涛
  • 1篇孟祥瑞

传媒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灾害学
  • 1篇成都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极震区震后泥石流物源特征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汶川地震后,极震区产生了大量的崩滑堆积体、震裂岩体及震动松弛覆盖层,极震区震后泥石流物源的产生及汇集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缺乏震后特殊条件下动储量的计算方法。在实际调查统计"5·12"极震区安县高川乡多条泥石沟物源的基础上,总结了极震区震后泥石流的形成过程及启动方式。分析得出,震后泥石流物源量与沟域面积、高程放大效应、断层运动方式、地质岩性条件及地形条件等因素有关,其中沟域面积、沟顶高程及沟道与发震断裂的距离为主控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震高程指数放大经验模型";通过多元统计拟合法首次得出了震后泥石流动储量与流域面积、高差的计算关系,并通过地震距离修正得出极震区震后泥石流的动储量计算公式,为震后泥石流动储量估算及工程治理提供参考。
顾文韬裴向军裴钻张雄李天涛
关键词:极震区泥石流动储量
极震区泥石流流量计算方法的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极震区形成了大量高位能型滑坡和震裂山体,震裂山体在重力和后期降雨联合作用下,震裂面延伸、扩展和贯穿,从而形成贯通性破坏面,破坏结构,这使震裂潜在型物源转变为新崩滑体物源。极震区物源与非地震区物源迥异的物理性质,使泥石流启动的临界条件降低,导致泥石流流量在物源形成、汇流和运动过程都具有放大效应,现有的泥石流峰值流量计算方法在极震区的应用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综合考虑了地震放大效应、沟道纵坡降、沟道宽度、水动力条件和泥石流物理性质等因素对泥石流流量的影响,建立了泥石流流量-冲刷模型。对比实例验算结果和实测流量,吻合较好,说明本文计算公式对于极震区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所得成果可用以估算汶川地震中极震区泥石流流量,对泥石流防治措施的选择有参考价值。
张雄裴向军裴钻谭超李天涛
关键词:极震区泥石流流量计算
强震区泥石流坡面物源发育规律与侵蚀坡度效应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汶川地震触发的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具有危害性大、规模大、数量多的特点,使震区参与泥石流活动的潜在松散物源大量增加,导致泥石流暴发频率和暴发规模较地震前明显增大。为探讨地震对强震区泥石流的影响,调查强震区泥石流物源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坡面物源的侵蚀坡度效应,通过对都汶路沿线泥石流物源调查,利用GIS技术对研究区泥石流物源空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并基于静力学方法对物源侵蚀的坡度效应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利用研究区遥感影像提出灾害点并计算投影面积,利用野外调查得到灾害点样本体积,基于多元回归分析得到研究区物源体积估算模型;(2)统计研究区不同岩性区灾害点个数与面积,得出花岗岩区灾害点发育程度最高,并分析花岗岩微观结构和构造特征;(3)地震物源点主要在坡度40°-50°,坡向120°-150°,高程1 400-2 800 m区间发育,且随着烈度增加与发震断裂距离增加而快速增加,具有上下盘效应、背坡面效应;(4)研究了泥石流物源侵蚀规律。地表径流深度与斜坡坡度呈负相关、坡面流速在坡度等于60°时取得最大值,物源侵蚀能力临界坡度为42.4°-48.1°。
张世殊裴向军张雄冉从彦马金根
关键词:工程地质泥石流
泥石流启动的临界地表径流深度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暴雨过程形成的地表径流导致坡体表面和前缘松散物质向下输移,汇入沟道,演变成危害性较大的泥石流,因此,对于泥石流的启动机理和启动临界条件的研究十分必要.根据下渗曲线法,得出了地表径流深度、入渗率以及降雨强度的关系,并运用牛顿定律、水文学以及土力学等理论,建立了泥石流单颗粒启动、局部启动和整体启动的临界地表径流深度的求解模型,从而可推得临界降雨强度,此可为泥石流的泥石流预警提供了有用的理论基础.
张雄裴向军
关键词:泥石流降雨强度
汶川地震极震区泥石流动力特征及参数研究——以安县高川乡为例被引量:4
2015年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生以来,极震区泥石流爆发频率有增无减且规模越来越大,破坏性越来越强,严重威胁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比采取现场勘查、遥感图像分析、历史资料对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极震区泥石流动力特征受地形、地层、物源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泥石流爆发过程中深侵蚀和溃决对泥石流动力特征的影响。针对四川安县高川乡流域泥石流沟的调查和分析,建立泥石流流量-冲刷模型,分析了常规地区泥石流峰值流量与极震区泥石流峰值流量差别,推导出极震区峰值流量及冲刷深度定量计算公式。通过实例分析,理论与实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对极震区泥石流动力参数计算具有较好适用性和有效性。
裴钻裴向军张雄顾文涛郑海君
关键词:极震区泥石流动力特征汶川地震
GIS支持下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都汶路沿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被引量:26
2016年
在国道317线都江堰至汶川段沿线约11 065 km2的区域内,以震后遥感影像解译为基础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得到2 100多个地质灾害点。基于GIS技术分析了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地层岩性、断层距离、降雨强度、植被覆盖等因素同灾害点分布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对各因素进行标准化赋值;选取样本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确定了各因素的权重并建立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利用评价模型在GIS平台下对研究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并依照自然间断点法将研究区划分为高度易发区、中高度易发区、中度易发区、中低度易发区、低度易发区和极低度易发区6类;利用AUC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AUC值达到75.48%,表明评价结果准确率显著,评价分区效果良好。
孟祥瑞裴向军刘清华张雄胡云华
关键词:公路沿线地质灾害GI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