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锋

作品数:15 被引量:22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土壤
  • 5篇有机碳
  • 5篇土壤有机
  • 4篇土壤有机碳
  • 3篇云杉
  • 3篇沼泽土
  • 3篇泥炭
  • 3篇青海云杉
  • 3篇高寒湿地
  • 2篇氮矿化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壤氮
  • 2篇土壤氮矿化
  • 2篇泥炭土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荒漠化
  • 2篇海拔
  • 2篇层土
  • 1篇氮素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江西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动物卫生...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5篇张锋
  • 11篇欧阳华
  • 7篇高俊琴
  • 4篇王春梅
  • 4篇王琳
  • 3篇胡启武
  • 3篇田玉强
  • 3篇周才平
  • 3篇程淑兰
  • 3篇宋明华
  • 3篇牛海山
  • 3篇吴琴
  • 2篇徐兴良
  • 2篇郑林
  • 2篇白军红
  • 1篇黄保续
  • 1篇张志诚
  • 1篇彭奎
  • 1篇孙江华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地理学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山地学报
  • 1篇生态环境
  • 1篇湿地科学
  • 1篇2008年湿...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荒漠化重建地区土壤有机碳时空动态特征——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被引量:18
2004年
以陕西省榆林市这一典型区为例探讨干旱、半干旱荒漠化重建地区SOC时空动态特征及其驱动因素.数据基础为1982年土壤普查和2003年重复采样.结果表明:(1)在耕层(O-20 cm)、1 m深(0~100cm)和全剖面(母质层以上整个土体)等三个剖面层次上,土壤有机碳密度(DSOCD)和储量(SOCS)时空动态分异明显,其中耕层最为显著.(2)在区域水平上,耕层、1 m深和全剖面SOCS分别增加10.12 Gg、19.06 Gg和20.10 Gg,其中东南部丘陵沟壑区显著高于西北部风沙草滩区.(3)在土类水平上,风沙土类中各土种SOCD及其变化悬殊,其中流动风沙土和半固定风沙土SOCD最低、增加量最小,固定风沙土初始SOCD最高、减少量最大;反之,黄绵土类中各土种SOCD较高,增加量显著.该研究证明植树造林种草、可持续农业耕垦等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变更能显著提高荒漠化地区土壤固碳能力.
程淑兰欧阳华牛海山王琳田玉强张锋高俊琴
关键词:荒漠化土壤有机碳土地利用土地管理
贡嘎山东坡土壤有机质及氮素分布特征被引量:58
2004年
对贡嘎山东坡自然垂直带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海拔升高有上升趋势,但在针阔混交林以上出现波动,在群落过渡带处出现显著峰值,气候和植被类型的综合作用决定了有机质和氮素的空间分布.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趋势一致,凋落物层和土壤A层高于B、C层,这与动植物残体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格局类似.群落过渡带在腐殖质A层出现氮素累积峰.土壤碳氮比介于7~25之间,相对较低,利于土壤腐殖质化和有机氮矿化.碳氮比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随植被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土壤中的氮素主要以有机氮的形式存在于土壤有机质中,土壤碳氮比与有机质含量显著相关.
王琳欧阳华周才平张锋白军红彭奎
关键词:氮素土壤有机质碳氮比土壤碳土壤剖面海拔
贡嘎山山地生态系统垂直带谱特征研究
贡嘎山山地生态系统垂直带位于我国东部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区与青藏高原东部高原温带半湿润区的过渡带,具有自亚热带至寒带的各种植被类型,植被自然垂直分带十分显著。对该垂直样
张锋欧阳华
文献传递
温度和湿度对青藏高原若尔盖沼泽湿地土壤碳氮矿化的影响
2004年对若尔盖沼泽湿地两种典型土壤(沼泽土和泥炭土)进行了碳矿化和氮矿化培养实验,实验采用未干扰的PVC原状土,在4个温度梯皮(5℃,15℃,2.5℃,35℃)和3个湿度梯度(干,中,湿)条件下进行为期30天的室内培...
高俊琴欧阳华徐兴良周才平张锋白军红
文献传递
基于GIS的松树萎蔫病发生格局研究被引量:15
2006年
通过GIS对发病信息的空间定位以及发病林型几何质心的挖掘,对空间点(单元)发病属性数据建立距离矩阵,利用空间自相关性指数Moran’s I研究探询安徽滁州地区松树萎蔫病发生的空间扩散机制,结果表明:松树萎蔫病在安徽滁州和马鞍山地区的发病率从0.18%到46%不等,严重发病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明光县管店林业总厂及其相邻的鲁山林厂和老嘉山林场,发病率都在40%~46%;其次为马鞍山地区的横山林场及其附近的薛津镇.在安徽滁州地区和马鞍山地区松树萎蔫病的发生和扩散有适宜的生境条件,该地区松材线虫易感植被集聚分布的特点使松树萎蔫病持续发生和蔓延成为可能.空间自相关性的分析发现,松树萎蔫病在该区域内发病的Moran’s I的空间自相关指数高达74.86%(0.05水平检验),推断在安徽滁州和马鞍山地区1316个以林型为发病单元的发病点的分布格局为高度聚集型,同时也说明松树萎蔫病在安徽滁州和马鞍山地区的发生具有一定强度的传染性.
张志诚孙江华黄保续张锋欧阳华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松树萎蔫病传染性
荒漠化重建地区土壤有机碳动态研究被引量:10
2004年
土壤有机碳(Soilorganiccarbon,SOC)是反映土地荒漠化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开展小区域沙漠化重建地区SOC动态的实证研究。SOC数据来源于1982年土壤普查和2003年重复采样,土样的采集、分析和统计方法分别为土钻取土法、重铬酸钾氧化法、吸管法和面积加权法。研究结果表明:SOC含量与粗砂粒显著负相关(R=-0.50,a=0.01),与粘粒显著正相关(R=-0.45,a=0.05),20年间土壤颗粒细化趋势比较明显;20年间原始剖面、1m深和耕层SOC含量、密度和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对人类活动最敏感的耕层土壤变化最显著,SOC含量、密度和储量分别增加了0.55g/kg,0.15kg/m2,10.07GgC。该研究结果表明防风固沙、可持续性农耕等措施会卓有成效地促进土地沙漠化的恢复和重建。
程淑兰欧阳华牛海山王琳田玉强张锋
关键词:荒漠化土壤有机碳
青海云杉叶片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对水分温度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0
2010年
于2005-07在祁连山北坡沿海拔梯度进行了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叶片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δ13C)的分析测定,以探讨青海云杉叶片δ13C随海拔变化特征及对水分、温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青海云杉叶片δ13C存在显著差异(F=3.94,p<0.01),δ13C平均值-24.69‰;随着水分、温度的变化,在海拔2550~3100m,青海云杉叶片δ13C随海拔增加呈现降低趋势,在海拔3100~3350m,δ13C值随海拔增加呈现升高趋势。青海云杉叶片δ13C与土壤水分在低海拔(2550~3100m)呈显著负相关,在高海拔没有关系;与土壤温度之间则存在一种非线性关系。青海云杉叶片δ13C随海拔变化在低海拔主要受土壤水分、温度的控制,在高海拔则主要受温度的控制。
胡启武吴琴郑林张锋宋明华欧阳华
关键词:青海云杉稳定性碳同位素温度变化碳同位素组成祁连山北坡
青海云杉叶寿命与比叶重随海拔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10年
以祁连山北坡中部的青海云杉纯林为对象,沿海拔梯度调查了7个样点的叶寿命、比叶重及相应的土壤温度和水分状况,探讨其叶寿命和比叶重随海拔梯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水分、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海云杉叶寿命变化范围为10.4~13.2年(平均11.8年),不同海拔间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青海云杉当年叶比叶重变化范围为261.78~324.31 g·m^-2(平均303.45 g·m^-2),一年叶比叶重变化范围为299.04~355.85 g·m^-2(平均324.05 g·m^-2);青海云杉比叶重与叶寿命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当年叶和1年叶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6 2和0.871 8。(2)青海云杉分布带土壤水分变化范围为19.9%~50.9%,沿海拔梯度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土壤年均温度变化范围为-1.67℃~1.45℃,沿海拔梯度增加呈现递减趋势。(3)青海云杉叶寿命、比叶重与土壤水分、温度之间存在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在土壤水分较低、温度较高的低海拔地带,以及土壤水分较高、温度较低的高海拔地带,叶寿命和比叶重均较高,且二者最大值均分布在林线地带。可见,青海云杉对于干旱、低温环境具有强烈适应性,土壤温度对其比叶重和叶寿命的影响较水分更为明显。
吴琴胡启武郑林张锋宋明华刘贤德
关键词:青海云杉海拔比叶重适应性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树线温度特征被引量:10
2009年
树线温度对于解释树线位置及树线形成机理、预测树线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祁连山北坡青海云杉林郁闭林内、树线地带、高山灌丛分布带设置土壤温度自动观测仪器,初步分析了青海云杉林树线温度特征。结果表明:(1)树线处青海云杉根际土壤温度(10cm深度)生长季平均值为4.9℃,低于全球树线生长季平均土壤温度(6.7℃)。(2)生长季长度方面,青海云杉树线(104天)与亚北极(Subarctic,103天)、北方林(Boreal,106天)树线相近。(3)高山灌丛分布带在海拔上高于树线地带,但灌丛地带根际土壤生长季节均温(6.4℃),生长季长度(122天)均高于树线地带,显示了树线之上灌丛相对于乔木生活型有更佳的保持根际土壤热量的优势,从而也成为在树线之上灌丛能够很好生长,并且取代乔木的重要因素。
胡启武吴琴张锋宋明华周才平欧阳华刘贤德
关键词:青海云杉
荒漠化逆转地区耕层土壤有机碳时空动态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研究荒漠化逆转地区耕层土壤有机碳时空动态特征.研究表明近20年来耕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密度和储量分别增加了0.510 g/kg,0.161 kg/m2,10.78 Gg.这表明自然植被恢复、人工种草、退耕还草等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措施能显著提高荒漠化地区土壤固碳能力.
程淑兰欧阳华牛海山王琳高俊琴张锋田玉强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