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美蓉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植物保护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锈病
  • 2篇条锈病
  • 2篇小麦
  • 1篇种间
  • 1篇偃麦草
  • 1篇小麦条锈病
  • 1篇小偃麦
  • 1篇抗条锈
  • 1篇抗条锈病
  • 1篇附加系

机构

  • 2篇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张美蓉
  • 1篇曾士迈
  • 1篇张忠军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1995
  • 1篇199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3个抗条锈病小偃麦附加系中偃麦草染色体同源性鉴定被引量:2
1995年
已经建立了3个抗条锈病小偃麦二体附加系,分别编号为 A1,A2和 A3。它们衍生于铭贤169与中4的杂交后代。铭贤169是一个普通小麦品种,它对我国现有全部条锈菌小种均高度感染。中4是人工合成的异源八倍体新种,含有全套小麦染色体和7对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对目前我国所有条锈菌小种均免疫或高抗。将铭贤169与中4杂交、用铭贤169回交、回交后代自交及抗病性鉴定得到了 A1,A2和 A3。为了搞清这3个附加系所附加染色的异同,将A1,A2和A3两两杂交,检查其 F_1植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配对情况。在 A1×A2和 A2×A3的 F_1小孢子母细胞中出现了两个单价体染色体,在 A1×A3的 F_1中未发现单价体。这表明,A1与 A3所附加的是同一对中间偃麦草染色体,A2所附加的则是另一对。结论是,已经从中4鉴定出两种抗条锈病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这两对染色体之间不具有同源性。
张忠军楼东芳张美蓉
关键词:小麦偃麦草附加系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大区流行的模型模拟被引量:2
1990年
利用小麦条锈病品种-小种群体间相互关系模型即大区流行模型,PANCRIN,进行了模拟试验。模拟试验结果导致了如下推测或假想,如;1.陇南半山麦田的自生麦苗在大区流行中作用最大,但大区流行周年循环除冬麦和春麦→自生苗→冬麦这一主要路线外,可能还有一条冬麦→晚熟春麦→早播冬麦的次要路线。2.陇冬早播冬麦区在大区流行秋季菌源传播中的桥梁作用虽可肯定,但陇南 L2、L3自生苗上的菌源对关中、黄淮、江淮麦区 L7、L8、L9的作用仍然很大。3.消灭自生麦苗,必需把密度消减到历史最大密度的10%才能明显见效。4.不论新小种产生的突变率 MU 大小,全大区范围的品种布局比局布地区的,对延长广大平原麦区的品种抗病性更为有效;等等。这些结果一部分与已有经验或看法基本符合,另一部分则可为未知问题和有争议的问题的研究解决提供参考。
曾士迈张美蓉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