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继宗

作品数:54 被引量:447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农业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土壤
  • 11篇农田
  • 6篇菜地
  • 5篇氮量
  • 5篇玉米
  • 5篇设施菜地
  • 5篇作物
  • 5篇污染
  • 5篇硝态氮
  • 5篇淋溶
  • 5篇轮作
  • 5篇间作
  • 4篇氮磷
  • 4篇氮磷流失
  • 4篇氮素
  • 4篇远程
  • 4篇施肥
  • 4篇小麦
  • 4篇磷流失
  • 4篇洱海

机构

  • 43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河北农业大学
  • 5篇云南省农业科...
  • 5篇中华人民共和...
  • 4篇新疆农业大学
  • 4篇首都师范大学
  • 4篇北京市农林科...
  • 3篇山西师范大学
  • 3篇黑龙江省农业...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湖北省农业科...
  • 2篇新疆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江西省农业科...

作者

  • 53篇张继宗
  • 35篇刘宏斌
  • 27篇翟丽梅
  • 19篇雷秋良
  • 15篇张亦涛
  • 13篇武淑霞
  • 13篇王洪媛
  • 11篇任天志
  • 9篇杨卓
  • 8篇刘申
  • 7篇延皓
  • 6篇习斌
  • 5篇尹昌斌
  • 5篇张立峰
  • 5篇张维理
  • 5篇汤秋香
  • 5篇雷宝坤
  • 4篇左强
  • 4篇武雪萍
  • 4篇胡万里

传媒

  • 6篇植物营养与肥...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农业环境科学...
  • 4篇中国土壤与肥...
  • 2篇玉米科学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办公室业务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稻米
  • 1篇Agricu...
  • 1篇中国瓜菜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3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土壤空间数据制图的注记生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空间数据制图的注记生成方法。本方法:1)根据数据库生成结构表、分级码表、存储路径表;2)建立分级码与字体关系表V_GrTxt;3)根据结构表进行图层的注记设置与边缘缓冲设置,生成Vlay表;选取需统计...
雷秋良张维理张认连徐爱国武淑霞冀宏杰张怀志岳现录龙怀玉张继宗曹祥会杨卓张亦涛徐明月
文献传递
稻草还田对土壤氮素矿化及烟叶品质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探索调控土壤供氮的措施,是降低上部烟叶烟碱含量,提高我国烟叶整体质量的关键问题。以云南水旱轮作植烟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原位培养试验,研究了稻草覆盖还田和稻草翻埋还田对土壤氮素矿化及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提高了土壤供氮能力,稻草还田方式不同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有所差异。在烤烟旺长期,稻草覆盖还田明显增加了土壤氮素矿化量;采收期,稻草翻埋还田处理的土壤氮素矿化量增加显著。在烟株整个生育期,稻草覆盖还田和稻草翻埋还田处理的土壤累积矿化量分别达到139 kg/hm2和129 kg/hm2,比对照处理分别增加了20.4%和12.2%。由此说明,稻草覆盖还田对土壤氮素矿化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尽管稻草还田促进了土壤氮素矿化,增加了土壤供氮量,但两种稻草还田方式均显著降低了上部烟叶总氮和烟碱浓度,提高了其总糖和还原糖浓度,改善了上部烟叶品质。其中,两种还田方式的影响差异不大,总氮含量和烟碱浓度约降低18%和17%,总糖和还原糖浓度约增加23%和19%。稻草还田对中部烟叶品质的影响不显著。
谷海红张继宗李岩李志宏刘宏斌尚志强李天福王树会
关键词:稻草氮素矿化烟叶品质
设施菜地夏季休闲期甜玉米经济产量及环境效益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在北京市门头沟、房山、大兴和通州等4个区选择15个典型设施菜地,设置田间观察对比试验,研究在北方设施菜地夏季甜玉米作为填闲作物的实际经济、环境综合效益。试验结果表明,种植甜玉米有较好经济效益,经济产量达15 168.0~20 332.8kg/hm2。在环境效益方面,种植甜玉米后可有效减少浅层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降低淋溶风险。与常规休闲(休闲期不种植作物)相比,种植甜玉米可使设施菜地0~100cm土层中的硝态氮含量平均减少290.4kg/hm2。在夏季休闲期种植甜玉米是北方设施菜地兼顾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有效种植措施之一。
和亮刘宏斌文宏达张继宗张亦涛翟丽梅习斌
关键词:甜玉米休闲期淋溶
农业科研单位办公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为例被引量:3
2019年
办公室是单位的窗口和综合协调中心。本文通过对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近年来办公室工作的总结,简要展示了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办公室如何提高管理、服务、参谋、监督、协调等能力。
查静王秀芳张继宗孟秀华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精准施肥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精准施肥控制系统,包括变量施肥控制模块、GPS定位系统、显示模块、手机wifi模块、手机终端和变量施肥执行机构,GPS定位系统通过RS232串行接口和变量施肥控制模块连接,将施肥机械定...
刘宏斌雷秋良刘申柳艳青翟丽梅王洪媛武淑霞张继宗延皓李长春王凤聚杨卓连慧姝李文超李影
文献传递
太湖平原农田区域地表水特征及对氮磷流失的影响被引量:17
2009年
为了解太湖平原不同类型农田氮磷流失特征,在嘉兴地区选择8类共38个农田作为定位点,在降水后对定位点农田沟渠和近农田河道地表水特征进行监测,并采集、检测水样。结果表明:太湖平原农田易产流,径流氮磷污染强度大。在24h大于15mm雨量(15mm·(24h)^-1)或48h大于20mm雨量(20mm·(48h)^-1)的降水条件下,各类农田产流次数占历次监测比例(简称产流频度)为50%-100%;径流氮磷含量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Ⅴ类水标准(N,2mg·L^-1;P,0.4mg·L^-1)。汛期,农田产流频度平均高出非汛期13%,农田氮磷流失频度和强度均大于非汛期,氮磷含量分别高出1.2mg·L^-1和0.26mg·L^-1。不同类型农田氮磷流失强度差异大,氮素最大相差11倍,磷素达4倍。近农田河道水全年多停滞,河水停滞次数占历次监测比例(简称停滞频度)为40%以上,易于氮磷累积。在汛期的15mm·(24h)^-1或20mm·(48h)^-1以上强度降水条件下,种植蔬菜、果木类和旱作大田作物的农田尤应作为农田面源污染防控重点,近农田河道流动特征应被关注。
张继宗张维理雷秋良刘宏斌冀宏杰张怀志武淑霞
关键词:太湖农田氮磷流失
有机肥替代化肥不同比例对黑土土壤微生物学性质及春麦产量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4
2021年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于提高土壤质量、改善农村和农业生产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通过分析有机肥不同比例替代化肥对黑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土壤酶活性以及春麦籽粒产量品质等方面的影响,探讨该地区适宜的有机肥替代化肥减施比例。试验设置了不施肥(CK)、100%化肥(100%NPK)、25%有机肥+75%化肥(25%M)、50%有机肥+50%化肥(50%M)、100%有机肥(100%M)5个处理,有机替代无机比例以氮素用量计算,即有机氮替代化肥氮素的25%、50%、100%。于2019年8月春麦收获期采集土壤样品(0~20 cm)和小麦籽粒样品,测定分析了土壤生物肥力指标、小麦籽粒产量、品质等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处理之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差异不同。25%M处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达到最大值,与CK相比,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分别提高了9.67%、28.64%,适量的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可以使土壤保持较高的微生物生物量。2)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酶活性有显著影响,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土壤β-葡萄糖苷酶、β-纤维二糖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以及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全量有机肥和25%有机替代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酶活性。3)在小麦籽粒产量方面,处理间差异显著,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产量增加了0.82%~24.34%,100%NPK和25%M这2个处理籽粒产量最高,二者差异不显著。作物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与小麦产量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一致。100%NPK处理小麦籽粒、面粉及面团品质最高,有机肥处理(25%M、50%M和100%M)提升了小麦籽粒品质和面团品质的大部分指标,依然达到了优质中筋或强筋小麦的标准。4)通过对各处理经济效益的分析,从粮食增产的角度出发,以25%M处理投入产出比最小,可以有效提高肥料资源利用率,增加小麦产量,优化农业资源配
丁维婷房静静武雪萍张继宗张久明张军政刘亦丹宋霄君李婧妤郑凤君张孟妮刘晓彤
关键词:黑土籽粒产量小麦品质
优化施肥对大棚番茄氮素利用和氮素淋溶的影响被引量:31
2013年
以河北省徐水县连续11年种植春番茄的大棚蔬菜地为试验对象,采用田间对比和土壤硝态氮地下淋溶原位监测方法,研究了合理优化施肥对春番茄经济效益和土壤中硝态氮淋溶的影响。试验以氮素空白为对照,设单施有机肥、常规施肥和优化施肥。其中优化施肥与常规施肥有机肥用量一致,无机氮素减少了240 kg/hm2。结果表明, 1) 优化施肥的春番茄产量和经济效益较常规施肥分别提高了4.1% 和4.5%; 2)优化施肥的氮素利用率显著提高,比常规施肥增加了1.48%; 3) 优化施肥可以显著减少大棚菜地敞棚期硝态氮的淋溶量。2011年本试验敞棚期(5月8日9月30日)降水总量为465.3 mm,优化施肥土壤硝态氮淋溶量比常规施肥减少了50.06 kg/hm2。
张春霞文宏达刘宏斌张继宗张亦涛
关键词:大棚春番茄硝态氮淋溶
洱海北部地区环境友好型种植模式筛选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从经济和环境效益角度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间作模式。【方法】在洱海北部地区罗时江边上关镇兆邑村开展田间小区试验,样品经室内分析后,依据所得数据分析不同间作模式农田养分平衡、经济效益、商品品质及土壤养分残留状况。采用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经济效益、商品品质和土壤氮磷残留4个因素作为间作模式中影响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指标集,将指标作为基础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不同间作模式进行评价。【结果】蚕豆和大蒜按1﹕3比例间作在14种间作模式中综合得分最高,是兼顾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环境友好型种植模式。其次为洋葱和大蒜1﹕3比例间作模式,得分0.624,经济效益好,但环境效益略差。黑麦草和大蒜1﹕3比例间作模式的得分0.609,排第三,环境效益较优,但经济效益偏低。得分最低的为油菜和大蒜1﹕1比例间作模式,得分0.084,该模式主要由于作物搭配不适,导致经济和环境效益均偏低。【结论】蚕豆和大蒜按1﹕3比例间作是适宜当地种植的经济、环境效益双赢模式。
汤秋香刘宏斌雷宝坤翟丽梅胡万里罗新华张继宗任天志
关键词:环境友好环境效益
鄱阳湖流域双季稻最佳水肥管理方式研究
2011年
以鄱阳湖流域双季稻为研究对象,基于灌溉、施氮量和施肥方式等3因素设置田间试验,从经济和环境效益两方面综合分析,探索最佳水分和施氮管理方式。结果表明,以每季氮肥150 kg/hm2为最佳施氮量,按5:2:3比例分基肥、分蘖肥、孕穗肥3次施用为最佳施氮方式;以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浅灌水,其他时间湿润灌溉为最佳灌溉方式。该水肥管理方式下,双季稻总产量、吸氮量及氮肥利用率分别为12 016 kg/hm2、268 kg/hm2和24.72%,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稻季氮素损失风险最小,仅为213 kg/hm2;获得产量最高,为18 140 kg/hm2。
张亦涛张继宗徐昌旭彭春瑞刘光荣刘宏斌刘卫东
关键词:双季稻水肥管理吸氮量氮肥利用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