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祯铭

作品数:12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品管圈
  • 3篇肩袖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动脉
  • 2篇图像
  • 2篇图像质量
  • 2篇肩袖损伤
  • 2篇CT
  • 2篇MRI
  • 2篇MRI检查
  • 1篇低剂量
  • 1篇低剂量CT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动脉造影诊断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机构

  • 11篇吉林大学中日...
  • 2篇吉林大学
  • 1篇沈阳体育学院
  • 1篇青岛大学

作者

  • 12篇张祯铭
  • 4篇杨海山
  • 2篇柳林
  • 1篇刘景鑫
  • 1篇丁磊
  • 1篇王艳晶
  • 1篇赵静霞
  • 1篇郁万江
  • 1篇张宇
  • 1篇乔月

传媒

  • 3篇中国卫生产业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广州体育学院...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MRI与CT检查结果的对比被引量:26
2011年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与成熟,MRI与CT检查已成功应用于各级医院。本研究旨在探讨MRI与CT检查应用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优缺点。
张祯铭杨海山
关键词:MRI检查CT检查
品管圈在提高鼻窦冠状位CT检查质量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 研究品管圈对提高鼻窦冠状位CT检查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6年9月—2017年9月未进行品管圈管理期间从该院放射科CT检查的44例患者及其影像学资料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进行品管圈管理期间在该放射科进行CT检查的44例患者以及影像学资料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常规质量管理,观察组品管圈管理,比较两组图像优质片率、管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优质片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86.36%;观察组各项的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在CT检查管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有利于促进医务人员操作规范化,提高图片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张祯铭柳林赵烨
关键词:品管圈CT质量管理
64排与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老年肺动脉栓塞的对比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比较64排与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老年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于我院CT室检查的肺动脉栓塞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于发病3 d内行256层螺旋CT及64排CT肺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检查设备对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图像质量、扫描时间及造影剂剂量。结果 30例患者中,两种检查设备对肺动脉栓塞的显示率均为100%。其中,23例患者为多发栓塞,包括双侧多发16例,右侧多发4例,左侧多发3例。256层CT图像信噪比及图像噪声比与64排CT图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56层CT平均有效射线剂量为(4.86±1.74)mSv,平均扫描时间为(3.35±1.56)s,均明显低于64排CT,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肺动脉栓塞的检查中,256层螺旋CT与64排螺旋CT相比,能够显著缩短扫描时间,降低放射剂量,具有一定的优势。
张祯铭杨海山
关键词:螺旋CT肺动脉栓塞
分析薄层小视野高分辨MRI、DCE-MRI联合诊断卵巢肿瘤临床价值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薄层小视野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联合应用于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卵巢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发生卵巢肿瘤,于病理检查前指导其接受薄层小视野高分辨MRI、DCE-MRI检查,记录其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结果,并将相关数据输入SPSS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6例卵巢肿瘤患者薄层小视野高分辨MRI、DCE-MRI联合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利用薄层小视野高分辨MRI、DCE-MRI联合检查可获得较为理想的卵巢肿瘤诊断效果,有利于准确判断病情并使患者获得积极救治。
张祯铭丁磊宋子涵
关键词:卵巢肿瘤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腹部淋巴结病变80例应用磁共振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定性诊断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腹部淋巴结病变患者采用常规磁共振(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定性诊断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确诊为腹部淋巴结病变的患者80例,分为恶性组(52例)与良性组(28例),比较与分析两组患者间MRI影像学表现特征,并对MRI、DWI及联合MRI与DWI定性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恶性组:52例患者中,单发者16例、多发者36例,病变位置主要为肝门和肝胃间隙及门腔间隙等区域;形态:单发者主要为圆形或类圆形;多发者主要为不规则分叶状或团块状或块状,且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良性组:单发者22例、多发者6例,病变位置主要为肝门区域和门腔间隙及肠系膜根部或周围;形态:单发者主要为圆形或类圆形;多发者中4例为粘连并融合成块且周围脂肪间隙模糊,2例表现为串珠状且边界清晰。恶性组囊变率为78.85%与良性组64.29%比较,χ~2=1.99,P=0.153;环形强化率48.08%,明显高于良性组14.29%,χ~2=8.99,P=0.000。联合MRI与DWI定性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MRI或DWI定性诊断准确率,P<0.05。良性组淋巴结ADC值平均为(1.691±0.298)×10~3mm^2·s^(-1),明显高于恶性组(1.048±0.192)×10~3mm^2·s^(-1),t=11.71,P=0.00。结论联合磁共振与弥散加权成像对临床定性诊断腹部淋巴结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张祯铭王艳晶柳林赵敬堃
关键词:淋巴系统疾病腹部弥散磁共振成像
医学影像质控管理中应用品管圈的后期发展前景被引量:1
2019年
影像检查已成为现阶段各级医疗机构诊治疾病的主要依据,影像检查图像质量对诊治病情、判断疗效及预后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品管圈活动属于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形式,是现阶段先进的管理理念。该文将着重讨论品管圈对影像科图像质量的影响作用,以期为今后临床实际工作中提高影像检查图像质量提供切实详尽的参考依据。
张祯铭
关键词:影像科图像质量品管圈
肩袖撕裂MRI诊断与临床诊断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临床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RI)对肩袖撕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疑似肩袖撕裂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和MRI检查,后进行关节镜手术检查。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标准,对临床检查和MRI检查诊断肩袖撕裂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关节镜检查发现肩袖撕裂22例,正常10例。以肩关节镜下所见为标准,临床检查诊断肩袖撕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6.4%、50%、75%。MRI检查诊断肩袖撕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6.4%、70%、81.2%。在关节镜证实肩袖撕裂22例患者中,临床检查阳性率较高的有大结节压痛20例(90.9%),疼痛弧征19例(86.4%),撞击试验17例(77.3%),肩坠落试验14例(63.6%)。结论:MRI诊断对肩袖撕裂的诊断和分级的准确性较高,是诊断肩袖撕裂的有效方法。临床诊断对肩部疼痛的患者及时进行临床检查有重要意义,是诊断肩袖撕裂的基本方法;两种诊断方法的敏感性一致,MRI对肩袖撕裂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优于临床诊断。
张宇张祯铭杨海山
关键词:肩袖磁共振成像
利用品管圈活动提高外伤患者鼻骨CT检查图像优片率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对品管圈活动前后外伤患者鼻骨CT检查图像质量予以探讨。方法该院于2018年4-11月成立品管圈小组,开展品管圈前后,将该段时间内的鼻骨CT检查图像质量与2017年4-11月间未开展品管圈活动时的进行比较。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后,鼻窦冠状位CT检查图像优片率明显高于开展品管圈之前。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明显提升鼻骨CT检查图像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张祯铭
关键词:品管圈图像质量
MRI检查对诊断肩袖损伤的应用价值及与体格检查的对比研究
目的:肩袖损伤是肩关节病的常见原因,MRI检查和肩关节特殊体格检查是目前临床诊断肩袖损伤的常用方法。本文通过总结27例MRI检查和肩关节体格检查的结果,结合关节镜检查结果,分析MRI对肩袖撕裂的诊断价值并与体格检查进行对...
张祯铭
关键词:MRI肩袖损伤体格检查
文献传递
不同年龄段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及其相关值与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测量的成人不同年龄段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EATV)及左右房室沟处脂肪厚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CCTA检查的患者292例,根据CCTA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分析不同年龄段的EATV及其相关值与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年龄、EAT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EATV增加,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增加。不同年龄段左房室沟处脂肪厚度总体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5~59岁年龄段,冠心病组和对照组EATV、右房室沟脂肪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ATV可预测冠心病的发生。45岁以上不同年龄段左房室沟处脂肪厚度存在差异,提示左房室沟处脂肪厚度在不同年龄段体检筛查中可能存在潜在的预测价值;45~59岁年龄段EATV、右房室沟处脂肪厚度可能对冠心病的发生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张金彩郁万江张祯铭魏相磊辛德友鞠发军邹广东
关键词: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