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现臣 作品数:16 被引量:17 H指数:2 供职机构: 北京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乙肝疫苗新型佐剂CpG-BW006对小鼠脾NK细胞表面分子CD69的表达及γ干扰素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佐剂BW006对小鼠脾自然杀伤(NK)细胞表面分子CD69的表达和γ干扰素(IFN-γ)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BW006、HBsAg单用或联用体外刺激小鼠脾NK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膜表面分子CD69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IFN-γ的分泌水平。结果:5μg BW006体外刺激小鼠脾NK细胞24 h后,NK细胞表面分子CD69的表达达峰值(阳性率45.18%),显著高于40μg HBsAg组(21.44%)(P<0.05),与5μg BW006和40μg HBsAg联用组(58.49%)相比无显著差异;24 h时,5μg BW006组的IFN-γ分泌水平达56.95ng/mL,显著高于40μg HBsAg组(8.74 ng/mL)(P<0.05),与联用组(57.70 ng/mL)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BW006具有上调NK细胞表面分子CD69表达和诱导IFN-γ分泌的早期活化NK细胞的功能,作为疫苗的新型佐剂前景较好。 舒凯 黄秋香 张现臣关键词:CPG-ODN BW006细胞免疫活性及其乙肝疫苗佐剂作用的研究 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乙肝流行的唯一有效措施。基因工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单独免疫免疫原性较低,需要与相应佐剂联合应用才能诱导机体产... 张现臣关键词:乙型肝炎 疫苗 佐剂 CPG-ODN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文献传递 肠道病毒71型病毒样颗粒在汉逊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应用汉逊酵母表达系统进行肠道病毒71型(EV71)病毒样颗粒(VLP)的表达。方法将经过汉逊酵母密码子优化的人EV71的P1和3CD基因片段克隆到汉逊酵母表达载体PMV上,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MV.P1-3CD,转化汉逊酵母宿主菌AU0501,PCR方法及稳定传代培养筛选整合P1和3CD基因的重组菌株。重组菌种接种在含有1%甲醇的培养基中进行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Western blot检测。挑选优胜表达菌株进行30L发酵罐发酵培养,发酵产物经过粗略纯化后进行电镜分析。结果筛选获得EV71重组表达菌株;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M,)为26×10^3、33×10^3、35×10^3处有明显的VP3、VP1、VP0蛋白条带,M大小与预期的目的蛋白大小一致;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表达产物与EV71-VP1单克隆抗体在犯为33×10^3处有较为明显的VPl反应条带,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表达菌株发酵表达量可达200mg/L,电镜分析可见24~30nin的VLP,且颗粒结构完好。结论应用汉逊酵母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EV71VLP,为今后研制EV71VLP疫苗奠定基础。 顾美荣 宋琳琳 许珊珊 付作申 林福玉 张现臣 魏文进 贾士儒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 汉逊酵母 病毒样颗粒 一种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流感裂解疫苗及其制备方法,该流感裂解疫苗中每剂含H<Sub>1</Sub>N<Sub>1</Sub>、H<Sub>3</Sub>N<Sub>2</Sub>和B型三种流感血凝素、CpG ODN佐剂、铝佐剂。本... 张现臣 魏文进 黄秋香 钟汉斌 孟红彦 王春雨文献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a”决定簇突变对乙型肝炎疫苗保护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a”决定簇热点突变对乙肝疫苗保护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HBV基因保守序列设计PCR扩增引物,针对“a”决定簇突变设计简并探针,制备检测HBV“a”决定簇16种热点突变的基因芯片,并用克隆测序对芯片检测结果进行验证。基因芯片法检测47对乙肝疫苗阻断失败的母婴配对样本和323例阻断成功的母亲样本。结果克隆测序证明,基因芯片法具有特异性。应用该法检测发现,野生株(阳性率为78.66%)仍为主要流行株,依次为126A(11.27%)、145R(5.76%)、126S-1(5.28%)、126S-2(4.56%)、129H(1.20%)、144A(0.72%)、129R(0.24%),但126A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突变(P值均<0.01)。阻断失败组母婴均感染的样本与阻断成功组的126A、126S-1、126S-2和145R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乙肝疫苗可阻断126A、126S和145R突变株的母婴传播,目前毋需研制针对126和145位点突变的新型乙肝疫苗,但需加强对突变株的流行病学监测。 张瑞 李荣成 朱凤才 李艳萍 刘社兰 张现臣 王升启 梁争论 李河民 庄辉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芯片 突变 新型乙肝疫苗CpG-BW006佐剂对鼠脾B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 2011年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原因,目前尚无治疗HBV感染的特效方法。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安全、最有效的手段。然而,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应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约有10%的人群对该疫苗反应低下或无反应[1]。CpG为近年来佐剂研究的热点。 张现臣 何鹏 胡忠玉 邱少辉 方鑫 梁争论关键词:乙肝疫苗 细胞表型 佐剂 HBV感染 乙型肝炎疫苗新型佐剂BW006对小鼠脾树突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新型佐剂BW006(含CpG基质的寡核苷酸)与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对小鼠脾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BW006和/或HBsAg体外刺激小鼠脾DC,流式细胞仪检测DC膜表面分子CD80和CD86的表达水平,分支DNA(bDNA)法检测IL-12p35和IL-12p40 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IL-12p70的分泌水平。结果 5μg BW006体外刺激DC 3和6 h,IL-12p35和IL-12p40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达峰值,刺激6 h时较刺激前分别增加了约1.2和26倍;刺激12和24 h,CD86和CD80的表达分别达峰值(74.53%和36.10%);刺激24 h,DC分泌IL-12p70的水平达高峰(3 311.20 pg/ml);5μg BW006联合40μg HBsAg体外刺激DC 24 h,DC表面分子CD80和CD86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17%和51.65%,IL-12p70分泌水平达2 699.70 pg/ml,与BW006单独刺激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W006具有早期活化DC,上调DC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80和CD86表达及诱导IL-12分泌的功能,作为乙肝疫苗的新型佐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张现臣 何鹏 胡忠玉 邱少辉 方鑫 梁争论关键词:CPG-ODN 白细胞介素12 新型CpG佐剂——BW006协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活化小鼠B、T淋巴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新型CpG佐剂BW006协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对小鼠B、T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以BW006和(或)HBsAg体外刺激小鼠脾单个核细胞,检测B细胞膜表面分子CD80、CD86和T细胞早期活化分子CD69的表达水平。小鼠免疫BW006和(或)HBsAg后24h取脾,无菌分离单个核细胞,检测CD80、CD86和CD69的表达水平。结果 40μgHBsAg+5μg BW006体外刺激24h时,B细胞CD80、CD86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7.36%±1.77%vs 10.41%±0.72%;98.92%±0.09%vs 74.85%±5.13%,P均<0.01),T细胞CD69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2.47%±3.31%vs 7.15%±1.37%,P<0.01)。4μg HBsAg+20μg BW006联合免疫后,小鼠脾B细胞CD80的阳性率显著高于BW006免疫组(12.26%±2.33%vs 9.80%±1.17%P<0.05)和生理盐水免疫组(12.26%±2.33%vs 8.50%±1.34%,P<0.05),CD86阳性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免疫组(63.84%±1.48%vs 56.69%±1.33%,P<0.05),T细胞CD69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BW006组(33.97%±2.17%vs 31.32%±2.78%,P<0.05)和生理盐水组(33.97%±2.17%vs 27.77%±2.51%,P<0.05)。结论 BW006佐剂能有效辅助HBsAg活化B和T细胞,上调B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及T细胞早期活化分子CD69的表达。 何鹏 张现臣 胡忠玉 方鑫 邱少辉 梁争论关键词:CPG 淋巴细胞 甲型肝炎灭活疫苗(SH株)接种食蟹猴的免疫原性研究 2013年 目的研究甲型肝炎灭活疫苗(SH株)食蟹猴的免疫原性。方法甲型肝炎病毒SH株接种人胚肺二倍体细胞(MRC-5),培养、收获的病毒液,经纯化、灭活后铝佐剂吸附制成甲型肝炎灭活疫苗。采用食蟹猴进行疫苗的免疫原性研究。结果接种疫苗后的食蟹猴,体内产生抗HAV抗体和中和抗体,抗核抗体结果为阴性。结论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黄秋香 魏文进 郑海发 王三龙 刘雨 王春雨 钟汉斌 孟红彦 黎武军 张现臣关键词:甲型肝炎灭活疫苗 食蟹猴 免疫原性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对Beta和Delta变异株的交叉中和活性 2022年 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免疫人群和小鼠血清对变异株(Delta株和Beta株)的交叉中和活性。方法各取20份人群常规两剂基础免疫血清、三剂加强免疫血清和两剂小鼠免疫血清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新型冠状病毒原型株、Delta和Beta变异株3株病毒,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中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中和抗体。通过分析不同稀释度血清对固定剂量病毒的中和活性,计算血清阳性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评估免疫血清的交叉中和水平。结果人免疫血清对不同变异株的阳性率均大于95%;基础免疫后,接种者血清对原型株、Delta和Beta变异株的中和抗体GMT分别为109、41和15,与原型株比较,针对Delta和Beta变异株的中和抗体GMT分别下降2.7倍和7.3倍;加强免疫后,接种者血清对原型株、Delta和Beta株的中和抗体GMT分别为446、190和86,与原型株比较,针对Delta和Beta变异株的中和抗体GMT分别下降2.3倍和5.2倍。小鼠免疫血清对不同变异株的阳性率均为100%;对原型株、Delta和Beta变异株的中和抗体GMT分别为2037、862和408,与原型株比较,针对Delta和Beta变异株的中和抗体GMT分别下降2.4倍和5.0倍。结论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后的人群和小鼠血清均可对Delta和Beta变异株产生一定水平的中和保护,且人群加强免疫后可产生更高水平的中和抗体和交叉中和抗体,为该疫苗的临床应用和保护效果评估提供了重要参考。 郑学学 黄保英 蒋聪利 张现臣 王国蒨 陈玉娟 李娜 谭文杰 刘建凯关键词:基础免疫 加强免疫 变异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