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燕
- 作品数:48 被引量:246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太原市科技明星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丹参酮对肝纤维化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 刘立新刘宝来郭晓红张海燕张骞骞刘毅孙瑞芳张东梅石永强许君君
- 肝纤维化是肝损伤持续存在,组织发生修复反应时因细胞外基质合成、降解和沉积不平衡而引起的病理过程,是涉及复杂的细胞及分子机制的动态过程。肝纤维化机制的研究已发展到分子生物学水平,但仍未完全阐明,在治疗上亦未见重大突破。肝纤...
- 关键词:
- 关键词:肝纤维化治疗丹参酮中医治疗
- IGFBPrP1对小鼠肝组织胶原含量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 明确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P1)对肝组织胶原含量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24只雄性C57BL/6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rmIGFBPrP12周组和rmIGFBPrP14周组,每组8只。取肝组织行HE、苦味酸一天狼猩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blot检测。结果HE和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显示外源性rmIGFBPrP1可使肝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并导致肝组织中胶原含量显著增多(P〈O.05)。Westernblot检测显示rmIGFB—PrP12周组及4周组肝组织中IGFBPrP1、纤维连接蛋白(FN)、I型胶原(Collagen Ⅰ)的表达明显增强,且4周组表达量较2周组高(P〈O.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Ⅲ型胶原(Collagen Ⅲ)在rmIG—FBPrPl2周组及4周组表达量明显增高,且4周组高于2周组(P〈0.01)。Western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共同显示转化生长因子p1(TGF—p1)、Smad3、PSmad2/3在rmIGrFBPrP12周组及4周组表达显著增强,且4周组强于2周组(P〈0.01)。结论外源性IGFBPrP1可通过TGF-β1/Smad3信号通路导致肝组织中胶原含量明显增加、ECM过度沉积。
- 李媛刘立新张骞骞张海燕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3
- 小鼠肝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在肝纤维化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小鼠肝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P1)在肝纤维化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制备小鼠肝纤维化模型,按时间将小鼠分为模型4、5、6周组(各10只),并分别设立正常对照组(各6只),采用Masson染色检测肝组织胶原沉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中IGFBPrP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纤维连接蛋白(FN)、TGF-β1和Smad3蛋白表达和分布,同时以Western blot检测IGFBPrP1、α-SMA和Smad3蛋白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等级相关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发现,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IGFBPrP1由0.21±0.03上升到5.03±0.09,α-SMA由0.11±0.04上升到10.09±0.18,Collagen Ⅰ由0.22±0.01上升到11.01±±0.16,FN由0.31±0.09上升到19.81±1.62,TGF-β1由0.49±0.02上升到5.97±0.19,Smad3由0.22±0.03上升到2.03±0.07,这些检测因子在模型组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随时间的增加而明显增强(F=783.141,998.200,886.715,935.242,931.241,697.118,P〈0.05).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IGFBPrP1的表达与α-SMA、Collagen Ⅰ、FN、TGF-β1和Smad3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906,0.927,0.988,0.947,0.977,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发现,模型组小鼠肝组织的IGFBPrP1蛋白表达量由0.23±0.01上升到0.92±0.07,α-SMA蛋白表达量由0.36±0.02上升到1.39±0.03,FN蛋白表达量由0.03±0.00上升到0.12±0.02,Smad3蛋白表达量由0.09±0.01上升到0.56±0.04,模型组小鼠的蛋白表达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F=57.316,201.214,103.871,72.966,P〈0.05).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IGFBPrP1的表达与α-SMA、FN和Smad3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982,0.924,0.965,P〈0.05).结论 IGFBPrP1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其表达水平逐渐上调,IGFBPrP1的促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促进肝星状细胞激活、使细胞外基质
- 石永强刘立新张海燕张骞骞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3
- IGFBPrP1与硫代乙酰胺对小鼠肝组织的影响及其机制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P1)与硫代乙酰胺(TAA)对小鼠肝组织影响的研究,明确IGFBPrP1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清洁级C57BL/6野生型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重组小鼠IGFBPrP1(rmIGFBPrP1)4周组、TAA2周组及TAA4周组,每组8只。取肝组织行HE、苦味酸-天狼星红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rmIGFBPrP14周组肝细胞广泛脂肪变性,TAA2周组出现纤维组织增生,TAA4周组病理改变较TAA2周组严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mIGFBPrP14周组、TAA2周组和TAA4周组IGFBPr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p-Smad2/3、Ⅲ型胶原(ColⅢ)、I型胶原(ColⅠ)、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增高(P<0.05)。rmIGFBPrP14周组IGFBPrP1、ColⅠ和FN的表达与TAA2周组无显著差异。结论:IGFBPrP1在TAA诱导的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作为独立致病因子引起小鼠肝组织中细胞外基质生成增多,且该作用是通过TGF-β1/Smad3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 栗素芳刘立新张海燕
- 关键词:硫代乙酰胺细胞外基质转化生长因子Β
- 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相关肝细胞癌(HCC)是指在长期AIH的基础上发生的HCC,其发病率较低(0~6%)。高龄、男性、糖尿病、酒精使用、AIH反复复发与持续ALT异常、免疫抑制治疗和治疗失败及长期肝硬化状态等可能是AIH患者发生HCC的危险因素。肝硬化是AIH发生HCC的重要阶段。AIH进展到肝硬化后,HCC发病率显著升高。目前国内外关于AIH发生HCC的机制鲜有报道,可能与肝硬化诱导下特异性分子生物学特征(染色体、端粒、基因等)的改变、细胞死亡-炎症-癌症途径及肠道微生态紊乱等有关。及时识别AIH可能发展为HCC的高危人群并加强干预、随访和监测非常重要。
- 郭文沛张海燕刘立新
- 关键词:肝硬化
- 山西省某医院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sIgE检测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探讨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致敏情况,为山西地区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收集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山西白求恩医院过敏反应科,完善血清过敏原sIgE检测和(或)皮肤点刺试验,并确诊为过敏性鼻炎和(或)哮喘的患者1680例,其中男772例、女908例;年龄范围3~88岁,中位年龄35岁,分为儿童组108例、青少年组102例、青年组819例、中年组498例和老年组153例;鼻炎组333例、哮喘组827例、鼻炎伴哮喘组520例,城市组1254例、农村组426例,晋北地区组253例、晋中地区组1195例和晋南地区组232例。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过敏原sIgE阳性率在性别、年龄、疾病、生活环境、地域上的差异。结果显示,1027例(61.1%)患者至少存在一种过敏原sIgE阳性,其中艾蒿阳性率最高(603/1680,35.9%),其次为普通豚草(302/1680,18.0%)和尘螨组合(245/1680,14.6%);单一过敏原sIgE阳性人数为357例(357/1027,34.8%),其中单一艾蒿sIgE阳性人数最多(114/357,31.9%);多种过敏原sIgE阳性人数为670例(670/1027,65.2%),以2种过敏原sIgE阳性患者为主(243/670,36.3%)。男性过敏原sIgE的总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65.7%vs.57.3%,χ^(2)=12.405,P<0.001)。吸入性过敏原sIgE总体阳性率在儿童和青少年组较高(88.0%vs.88.2%vs.59.8%vs.40.2%vs.19.0%,χ^(2)=223.372,P<0.001),食物性过敏原sIgE阳性率在儿童组最高(54.6%vs.36.3%vs.26.0%vs.18.9%vs.21.6%,χ^(2)=66.383,P<0.001)。过敏性鼻炎组与过敏性鼻炎伴哮喘组的患者除蟑螂和霉菌外,其余吸入性过敏原sIgE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过敏性哮喘组(P<0.05)。城市患者的过敏原sIgE总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农村患者(66.2%vs.46.2%,χ^(2)=53.230,P<0.001)。不同区域患者过敏原sIgE总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1%vs.62.0%vs.62.1%,χ^(2)=3.140,P=0.208),晋中与晋南地区的尘螨组合sIgE阳性率显著高�
- 李玉柱张海燕陈小雪尹恺姚琦张焕萍
- 关键词: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免疫球蛋白E
- 核因子-κB在硫代乙酰胺所致比格犬肝纤维化的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 2015年
- 核因子-κB(NF-κB)是一个广泛存在于胞质的重要转录调控因子,在调节机体的免疫和炎症反应、凋亡调控等方面起关键作用。研究发现NF-κB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密切[1]。硫代乙酰胺(thiacetamide,TAA)是一种弱致癌物,具有肝毒性。其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简单可靠,模型成功率高[2]。比格犬为大动物,已成为目前研究用标准动物,其病理生理与人更为相似[3]。
- 刘粉莉张海燕刘立新
- 关键词:肝纤维化硫代乙酰胺比格犬转录调控因子肝毒性COLLAGEN
- 水林佳对硫代乙酰胺所致的比格犬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对Smad3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不断增加的基质是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导致肝纤维化的最直接途径,其导致肝脏瘢痕形成,最终形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危害人类健康。目前研究表明抑制HSC活化,减少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生成,可以逆转肝纤维化[1]。水林佳是经典的肝损伤修复药,其主要成分水飞蓟宾有很强的清除氧自由基和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作用,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
- 王贞贞张海燕刘立新
- 关键词:肝纤维化水林佳SMAD3硫代乙酰胺比格犬脂质过氧化反应
- 丹参酮ⅡA对小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被引量:38
- 2009年
- 目的通过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信号通路在丹参酮ⅡA作用的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的作用,探讨丹参酮ⅡA护肝作用的新机制。方法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TAA)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将36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4周模型组、4周预防组、6周模型组、3周治疗组。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力,进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lagenⅠ)、纤维粘连蛋白(FN)、TGF-β1、Smad3和IGFBP7的表达;用TUNEL方法检测肝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肝组织FN、Smad3和IGFBP7的含量。结果分别与4周和6周模型组比较,4周预防组和3周治疗组血清ALT、LDH含量明显降低,肝组织损伤显著改善,肝细胞凋亡指数降低;肝组织α-SMA、collagenⅠ、FN、TGF-β1、Smad3和IGFBP7的表达亦明显减少;肝组织FN、IGFBP7和Smad3含量减少,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具有改善肝功能、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减少细胞外基质(ECM)生成、保护肝细胞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止TGF-β1/Smad3信号通路,降低肝组织IGFBP7的表达有关。
- 孙瑞芳刘立新张海燕张骞骞
- 关键词:肝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3
- 系统评价巴利昔单抗诱导的无激素免疫抑制方案在肝移植中的有效性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系统评价肝移植术后应用巴利昔单抗进行诱导的无激素免疫抑制方案的有效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ce图书馆等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20年12月发表的相关中英文文献,对文献进行二次筛选、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合计11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未使用巴利昔单抗且含激素免疫抑制方案比较,巴利昔单抗诱导的无激素免疫抑制方案可以显著降低肝移植患者术后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OR=0.68,95%CI=0.48~0.98,P=0.04)、总感染率(OR=0.44,95%CI=0.32~0.62,P<0.001)、新发糖尿病的发生率(OR=0.11,95%CI=0.55~0.26,P<0.001)、1年内肝癌转移和复发率(OR=0.29,95%CI=0.16~0.55,P<0.001)、乙型肝炎复发率(OR=0.24,95%CI=0.08~0.76,P=0.02)以及非亚洲患者新发高血压的发生率(OR=0.22,95%CI=0.08~0.65,P=0.006),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HR=0.48,95%CI=0.36~0.64,P<0.001)。结论基于现有发表文献的数据,肝移植术后应用巴利昔单抗诱导的无激素免疫抑制方案较常规激素联合方案更有效,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师珏珏徐钧张海燕刘立新
- 关键词:肝移植巴利昔单抗激素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