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利
- 作品数:7 被引量:77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地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975例流行性感冒患者中医病证特征分析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探讨轻症、重症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患者的中医病证特征。方法采用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流感轻症、重症、危重症患者的症状及相关理化资料记录,分析其发病特点、主症分布情况、主症持续时间和强度、胸部影像学结果及中医辨证论治情况。结果 975例流感患者中男539,女436例,平均年龄29岁。分为轻症组550例,重症组344例,危重症组81例。发病初期轻症、重症组均有恶寒、发热、咳嗽、头身疼、鼻塞流涕等表证,轻症组出现更普遍;发热、咳嗽、喘促、咳痰、头身痛等持续时间或强度较重症组更突出。轻症、重症组未见血分证,无死亡病例。危重症组81例中咳血痰及吐粉红血水者41例,死亡11例。结论风热袭表、风寒束表、热毒袭肺是流感常见证型,危重症可见邪入营血。轻症病变在卫表,病情较轻;重症病变在气分,累及肺脏;极少数疫毒直伤营血,逆传心包。
- 王融冰李兴旺陈晓蓉马成杰杨巧芝李颖魏永利张伟高辉杜宏波温贤敏谭行华王玉光徐潜冯振宇万勇倪量马羽萍刘映霞王晓静张永利李鑫
-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轻症
- 甲型H1N1流感(2009)12例患者的长期随访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评价2009甲型H1N1流感患者长期预后的情况。方法:对2009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3 a随访,对既往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T细胞亚群、胸部CT、肺功能、6分钟步行试验检查,对所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2例患者,其中轻症、重症、危重症各4例,随访时平均年龄42.3岁,发病至随访的间隔24~46个月,平均39.1个月(3.26 a)。随访时复查胸部CT提示所用重症、危重症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肺部炎症,以间质性炎症为主。随访时共9例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测,其中轻症3例,重症4例,危重症2例,其中67%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肺功能异常,以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所用患者在随访时均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检测,1例危重症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Ⅰ级,1例重症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Ⅲ级,其他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分级均为Ⅳ级。结论:2009甲型H1N1流感患者轻症、重症、危重症在3 a随访时均可能存在不同病情程度肺部影像学异常以及肺功能异常,以间质病变及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应重视长期随访,若进行积极的中医药干预有望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 马剡芳马成杰李鑫谢汝明王宇杨松李蔚莉张立成黄克林李宝顺王融冰张永利张伟
- 关键词:2009甲型H1N1流感CD4+T淋巴细胞肺功能随访研究
- 2009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3年随访12例初步分析
- 目的:评价2009甲型H1N1流感对重症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9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进行3年随访,流行病学调查,对既往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临床理化检查数据、临床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被邀请复查者共...
- 马剡芳王融冰张伟张永利李鑫
- 文献传递
- 327例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报告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评价痰热清注射液及痰热清注射液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在6个中心共纳入329例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住院患儿,采用整体随机化方法,将其按照随机编码表随机分入西医综合治疗组(以下简称A组)、西医综合治疗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组(以下简称B组)、西医综合治疗加用痰热清注射液及中药汤剂口服或灌肠治疗组(以下简称C组)。以病情稳定时间、体温稳定时间、危重型转化率为主要指标,动态评估病情变化,评价不同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结果共纳入有效病例327例,病原学检测结果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为主(74.4%),三组在病原感染型别、性别、年龄、入组病程、病程中最高体温等基线资料方面分布均衡,但基线体温提示B组体温偏高,C组次之,而A组体温最低(P=0.044)。A组、B组、C组三组的病情稳定时间分别为(62.1±42.3)h、(58.7±35.6)h、(57.6±35.2)h,B组、C组的病情稳定时间有缩短的趋势;体温稳定的时间分别为(36.5±23.5)h、(41.2±27.0)h、(39.7±28.8)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型转化率分别为A组4.6%、B组6.4%、C组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原学为依据进行亚组分析,发现除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以外的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患者中,A、B、C三组的体温稳定时间分别为(56.0±35.3)h、(26.3±19.6)h、(45.5±14.2)h,B组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有缩短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情稳定时间的趋势,对于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 张伟蒋荣猛杨巧芝杨朝晖庞保东吴昊金敏杨金玲陈志海庞琳林连升王融冰李兴旺刘清泉张永利王玉光
- 关键词:手足口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痰热清注射液中医药治疗
- 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27例中医证候及核心病机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索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中医证候特征及核心病机。方法采用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方法,纳入327例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住院病例,按照统一的中医证候观察表进行动态观察,主要根据舌象将证候分为湿热证、温热证,湿热证又分为湿重于热证、热重于湿证,由两名主治医师根据临床资料确定本病的中医证候分型和核心病机。结果 327例患儿证候分型为:湿重于热证208例(63.8%)、热重于湿证79例(24.2%)、温热证40例(12.2%);热重于湿证与温热证的入组前最高体温高于湿重于热证(P<0.01);湿重于热证入组前病程长于热重于湿证(P<0.05);湿重于热证的住院天数较温热证有延长的趋势(P=0.083);热重于湿证皮疹色泽较红,口腔皮疹比例高于湿重于热证及温热证(P<0.05);温热证出现嗜睡及颈项强直比例要高于湿重于热证及热重于湿证(P<0.05);湿重于热证及热重于湿证出现易惊的比例要高于温热证(P<0.05)。不同证型的病原学分布频率无差异。结论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因是以湿热疫疠毒邪为主,病位主要在脾、心、肝,核心病机为湿热动风。湿重于热证及热重于湿证易见易惊等动风表现,湿重于热证热像不显,热势不彰,病情发展较缓,缠绵难愈;热重于湿证疹色较红且口腔皮疹多见;温热证则易见颈项强直、嗜睡表现。
- 张伟林连升王融冰田庆玲杨巧芝杨朝晖庞保东金敏杨金玲陈志海蒋荣猛李兴旺吴昊张永利王玉光刘清泉
- 关键词:手足口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核心病机
- 小青龙汤加味滴鼻剂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小鼠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加味滴鼻剂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小鼠的影响,通过测定血清IL-4、Ig E及组胺含量的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60只小鼠,致敏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40只和致敏组120只;致敏后,将致敏组1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每组40只。采用腹腔注射卵清蛋白建立小鼠鼻黏膜变态反应模型,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治疗,中药组采用小青龙汤加味滴鼻剂治疗,西药组采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滴鼻液治疗。结果:西药组、中药组抓鼻、打喷嚏次数、血清IL-4浓度、Ig E浓度均优于模型组(P<0.05);中药组抓鼻、打喷嚏次数、血清IL-4浓度、Ig E浓度均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小青龙汤加味滴鼻剂可通过降低变应性鼻炎小鼠血清中IL-4水平、减少Ig E的合成,减轻变态反应性炎症。
- 蔡超郭少晨王融冰李兴旺张永利张伟刘大新刘保延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小青龙汤加味滴鼻剂IL-4IG小鼠
- 肠道病毒71型与柯萨奇A组16型混合感染致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分析被引量:39
- 2011年
- 目的分析6例肠道病毒71型(EV71)与柯萨奇A组16型(CoxA16)混合感染所致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EV71与CoxA16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组)所致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预后等,并与单纯EV71(EV71组)、CoxA16(CoxA16组)感染所致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6例EV71与CoxA16混合感染中5例为院外原发混合感染,1例不除外院内交叉感染。EV71与CoxA16混合感染致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皮疹,肢体易惊、抖动,颈项强直,呕吐等。EV71组、CoxA16组、混合感染组患者的病情稳定时间分别为(59.0±38.1)h、(58.3±47.9)h、(86.4±44.4)h,体温稳定时间分别为(39.7±26.3)h、(28.3±17.9)h、(54.0±12.0)h,转危重型率分别为7.1%、0、1/6。结论混合感染所致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与EV71与CoxA16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无明显差别,但病情更重、病程较长,危重型的发生率较高。
- 张伟王玉光杨朝晖庞保东吴昊杨巧芝金敏杨金玲李兴旺刘清泉张永利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