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产尿激酶与进口链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疗效比较被引量:3
- 1997年
- 对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溶栓国产尿激酶组(55例)和进口链激酶组(33例)。两组均辅以阿司匹林和肝素,对比两组溶栓疗效及其副作用。两组冠脉再通率均为72.7%;0~35d病死率尿激酶组10.9%,链激酶组12.1%(P>0.05);出血并发症尿激酶组1.8%,链激酶组18.2%(P<0.01);链激酶组2例发生过敏反应。结果表明:国产尿激酶作为静脉溶栓剂疗效可靠,价格较进口链激酶明显低廉,更为安全。
- 张肃西张柱国
- 关键词: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尿激酶链激酶
- 应用心电图记分法评价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梗塞面积的影响被引量:1
- 1996年
- 用心电图记分法,分三组对155例应用静脉溶栓治疗或常规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最初和最后梗塞面积、最初和最后左心室射血分数(EF)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溶栓治疗再通组的最后梗塞面积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小(P<0.05),与溶栓未通组相比亦缩小显著(P<0.001).溶栓再通组的梗塞心肌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及溶栓未通用(P<0.05)其心肌挽救达55%。溶栓再通组最后EF较未通组及对照组提高明显,其EF提高的百分比明显高于溶栓未通组及时间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溶栓未通组及对照组最后便塞面积略有缩小、EF稍有提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王坪段昌琦陈辉马剡芳张柱国朱俊张晏
- 关键词:心肌梗塞溶栓疗法
- 急性心肌梗塞不同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2
- 1998年
- 为了探讨国产尿激酶的合理用量,我们对发病≤6小时的AMI患者进行不同剂量静脉溶栓临床疗效对比。100万单位组33例、125万单位组32例、150万单位组40例和175万单位组22例。结果:梗塞有关的冠脉早期再通率100万、125万、150万和175万单位组分别为42.42%、46.88%、67.50%和72.73%。100万与125万单位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分别与150万和175万单位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125万分别与150万和175万单位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150万和175万单位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证明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100万和125万单位剂量偏小。我们认为采用150万~175万单位为宜。
- 蒋小燕张柱国师文彦
- 关键词:心肌梗塞尿激酶静脉溶栓
-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发生室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1996年
- 为了探讨早期AMI患者发生室颤的影响因素,我们对入院后24小时内发生室颤的25例AMI患者进行分析,并以同期收治的未发生室颤的25例AMI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显示:QT间期离散度(QTcd),入院时收缩压>14.7kPa,心电图上梗塞区三个导联ST段抬高之和>10mm,对原发性室颤的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此外,入院时心率,心电图有心律失常,梗塞区对应导联ST段压低之和>5mm,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入院后易发生室颤的辅助预测指标。
- 周燕张柱国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心室纤颤并发症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链激酶加速溶栓疗法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被引量:24
- 2000年
- 目的 观察链激酶 (SK)加速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能否提高疗效的可能性及其安全性。方法 由全国 40家医院组成协作组自 1996年 4月 1日至 1997年 7月 6日采用SK加速溶栓疗法 (15 0万U ,30min内静脉滴入 )治疗AMI患者共 5 2 8例 ,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病死率。结果 5周总病死率为 6 6 % (35 / 5 2 8) ;闭塞相关血管临床再灌注率为 79 7% (4 12 / 5 2 8) ;出血发生率为 2 7% (14/ 5 2 8) ,包括脑出血 4例 ,占 0 8% ,严重出血 4例 ,占 0 8% ;过敏反应发生率为 3 8% (2 0 /5 2 8) ;低血压发生率 4 2 % (2 2 / 5 2 8)。结论 SK静脉加速溶栓治疗AMI患者似可明显提高再灌注率 ,降低病死率 ,而不增加过敏、出血、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
- 徐成斌张彤刘宣重宋柯张龙友张柱国张丽坤陈辉师树英秦俭胡大一崔亮王建旗张钧华刘梅林张宝娓高秉新范立文康建柯元南秦艳丽钱端沈潞华梁金锐谢苗荣吴学思康俊萍卢燕玲李清朗秦明照吴可光臧彬黄建群赵虹杨国钧朱兴雷陈伟张放童步高金朝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链激酶
- 急性心肌梗塞国产尿激酶50万和75万单位静脉溶栓临床对照研究
- 1993年
- 为了确定国产尿激酶的有效剂量,我们对发病≤12h的急性心梗患者进行50万和75万单位静脉溶栓临床对照研究,对照组22例,50万组23例,75万组33例。结果:梗塞有关的冠脉早期再通率对照组为零,尿激酶50万和75万单位组分别为13.04%和42.42%,P<0.05,与对照组比较50万单位组P>0.05,75万单位组P<0.05;出院时梗塞面积对照组扩大,尿激酶50万和75万单位组缩小(P<0.05),与对照组比较50万单位组P>0.05,75万单位组P<0.05;呈现心肌挽救的患者对照组占11.11%,尿激酶50万和75万单位组分别为38.87%和42.84%,与对照组比较P分别>0.05和<0.05,证明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50万单位剂量不足,75万单位为有效剂量。溶栓后50万和75万单位组静脉给肝索总出血率分别为12.5%和50%,P<0.05,75万单位组皮下给肝素总出血率为16.66%,与75万单位静脉给肝素比较P<0.05,与未用者比较P>0.05,说明国产尿激酶溶栓后出血发生率与尿激酶剂量、应用肝素和肝素给药方法有关,皮下给肝素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张柱国蒋小燕王雪里红贾佳孟昭兰单沙林王克英
-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疗法心肌梗塞
- 循环骤停抢救成功6例报告
- 1991年
- 循环骤停是最紧急而易致死的急症。循环骤停的抢救——心肺复苏(CPR),分为基础复苏(BLS)和高级复苏(ALS)两个阶段。复苏的成败取决于:1.是否及时正确地进行CPR;2.循环骤停的性质及原因;3.心脏及全身原来的状况。我科一年来成功地抢救了6例循环骤停患者,本文重点从上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 单沙林王雪里红张柱国
- 关键词:循环骤停电除颤麻醉意外心室停搏室上速复苏成功率
-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后恢复期心律失常检出与预后的关系
- 1994年
- 我们应用动态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患者进行检测分析,溶栓再通组19例(A组),溶栓未通组7例(B组),并以未溶栓组19例(C组)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Lown1~5级室性心律失常B组显著高于A、C组,但非持续性室速A组检出率显著高于B、C两组(P<0.05),4周内猝死2例,随访期死亡2例,均发生在C组。表明急性心肌梗塞经溶栓治疗后,左室功能明显改善,死亡率降低。
- 周嬿赵淑媛张柱国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检出心律失常预后室速
-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理和治疗近况
- 1990年
- 最近10年来充血性心衰成为心血管疾病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近15年流行病学调查充血性心衰的发病率增加了3倍。尽管近来在心肌力学、临床血液动力学、神经体液和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 张柱国
- 关键词:心力衰竭发病机理
- 胺碘酮大剂量静脉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被引量:22
- 1999年
- 目的:观察大剂量静脉应用胺碘酮救治经利多卡因等治疗无效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速、室颤,经利多卡因等药物治疗无效后,改用大剂量胺碘酮静脉给药。结果:40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8小时发生室速、室颤者,经静脉用胺碘酮0.5~1小时内均有效;另2例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1~2周出现的持续性室速,24小时内也有效。42例患者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于心律失常,6例发生静脉炎,2例在口服胺碘酮过程中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无一例发生肺中毒等其他副作用;亦无一例出现或加重充血性心力衰竭。结论:大剂量静脉应用胺碘酮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极其有效而且安全的方法。
- 张丽琨陈辉张柱国
- 关键词:胺碘酮心律失常室性室颤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