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红

作品数:109 被引量:388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7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89篇医药卫生
  • 17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0篇肝炎
  • 39篇慢性
  • 27篇病毒
  • 24篇乙型
  • 20篇丙型
  • 19篇乙型肝炎
  • 19篇丙型肝炎
  • 17篇慢性乙型
  • 16篇肝炎病毒
  • 15篇慢性乙型肝炎
  • 15篇传染
  • 15篇传染病
  • 13篇细胞
  • 13篇米夫
  • 13篇拉米夫定
  • 13篇肝炎患者
  • 12篇衰竭
  • 12篇教学
  • 10篇慢性丙型
  • 10篇慢性丙型肝炎

机构

  • 89篇中山大学附属...
  • 19篇中山大学
  • 2篇广西中医学院...
  • 2篇佛山市第一人...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第八人...
  • 1篇广州市疾病预...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宁夏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三人...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解放军第42...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解放军第四二...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07篇张晓红
  • 47篇高志良
  • 35篇赵志新
  • 26篇林炳亮
  • 18篇崇雨田
  • 17篇林潮双
  • 13篇谢冬英
  • 10篇杨绍基
  • 9篇朱建芸
  • 9篇蔡庆贤
  • 9篇邓洪
  • 7篇柯伟民
  • 7篇谢俊强
  • 7篇梅咏予
  • 6篇姚集鲁
  • 5篇肖杰生
  • 5篇严颖
  • 5篇谢仕斌
  • 4篇马会慧
  • 4篇揭育胜

传媒

  • 16篇中华肝脏病杂...
  • 6篇中华传染病杂...
  • 5篇中国高等医学...
  • 5篇中山大学学报...
  • 5篇中华临床感染...
  • 4篇中华实验和临...
  • 4篇新医学
  • 4篇热带医学杂志
  • 3篇西北医学教育
  • 3篇临床肝胆病杂...
  • 3篇中华医学教育...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2篇医学教育探索
  • 2篇国际内科学杂...
  • 2篇中华肝脏外科...
  • 2篇高校医学教学...
  • 2篇第五届全国肝...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0篇2012
  • 8篇2011
  • 11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9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1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配体(PI〉L1)表达水平与慢性HBV感染者HBVDNA水平的相关性及抗病毒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检测137例慢性HBV感染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面PD-1和PI-L1,并检测其中64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者HBV特异性CTL数量。ELISA法检测PBMC体外培养上清液中IFN-τ浓度。比较1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予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24周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多组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HBVDNA〈3lg、3~6lg和〉6lg拷贝/mL。组间PBMC表面P12-1和PD-L1表达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分别为(69.3±11.2)%、(76.5土9.1)%和(78.0±11.7)%,HBVDNA〉6lg拷贝/mL。组PD-1表达明显高于〈3lg拷贝/mL。组,而HBV特异性CTL数量明显低于〈3lg拷贝/mL组;3组PBMC体外培养上清液中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12周和24周时,PD-1、PD-L1表达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伴有HBV特异性CTL数量逐渐增加和IFN-γ水平升高。结论慢性HBV感染者PBMC表面PD-1的表达较健康者明显上调,且HBV特异性CTL表面表达PD-1水平与血清HBVDNA水平相关,但与HBeAg状态无关。抑制HBV复制能降低PD-1、PD-L1表达,并增加HBV特异性CTL的数量和功能。
谢冬英陈凤娟邓洪林炳亮崇雨田张晓红高志良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配体病毒
临床医学实习生对标准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及需求调查
2022年
目的:了解临床医学实习生对标准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提出改革建议。方法:采用线上问卷,调查实习生标准预防知识水平及教学需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91%实习生在实习前有学习标准预防,测试平均分为(56.26±8.43)分,57.4%不及格。大部分实习生认为标准预防知识很重要,应该在实习前进行学习。结论:实习生对标准预防知识掌握不牢固,实习科室以及带教老师对标准预防教育重视度不足,应当建立系统化的标准预防教学。
莫志硕赵志新高志良张晓红
关键词:实习生教学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表达的变化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主要配体PD-L1表达的变化情况及其与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的关系.方法 对10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以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24 周,分别于治疗的0、12周和24周随访,检测HBV DNA水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面PD-1和PD-L1表达水平、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数量与其表达PD 1水平,及PBMC体外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IFN)γ水平.其中HBV DNA定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BMC自新鲜血分离,部分PBMC加入重组HBcAg体外培养7d,加入HBV抗原表位肽五聚体复合体;PD-1和PD-L1阳性细胞、CD8'T淋巴细胞以及CD8和PD-1双阳性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FN γ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比较不同时间点PBMC表面PD-1和PD L1表达水平、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数量及其PD-1表达水平、PBMC培养上清液中IFN γ水平.对抗病毒治疗前后对应指标数值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 治疗前HBV DNA水平为5.16~8.77 log10拷贝/ml,治疗24周时,7例HBV DNA水平低于检测下限,3例仍可检测到,但明显低于基线水平.2例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2例HBeAg阴转,6例仍维持HBeAg阳性.0、12周和24周PBMC表面PD 1表达水平分别为52.1%±17.0%、39.1%±18.2%和23.4%±16.3%(24周和0周比较,P<0.01);PD-L1分别为45.6%±15.4%、34.6%±16.2%和20.9%±9.5%(24周和0周,P<0.01;24周和12周比较P<0.05);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上PD-1表达水平分别为76.2%±10.4%、66.5%±15.4%和49.5%±25.3%(24周和0周比较,P<0.01;12周和0周比较,P<0.05;24周和12周比较,P<0.05);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分别为1.3%±0.5%、1.5%±1.0%和2.2%±1.5%; IFN γ水平(pg/ml)分别为91.7±82.1、99.4+93.5和109.0+86.6.24周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者上述指标变化明显大于无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者.结论 直接抑制HBV复制能降低PD-1、PD
谢冬英林炳亮陈凤娟邓洪崇雨田张晓红高志良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肝炎病毒乙型
胸腺肽α_1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被引量:28
2003年
目的 探讨胸腺肽α1(Tα1)和拉米夫定 (LAM )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按随机对照原则选择 80例HBVDNA、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按 1∶1随机分配进入单一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组 (LAM组 )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组 (LAM +Tα1组 )。结果 治疗5 2周时 ,LAM +Tα1组HBeAg血清转换率 (5 1.4 % ,18/35 )明显高于LAM组 (5 .4 % ,2 /37) ,P <0 .0 1。停药 1年后 ,持续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 4 2 .9% (15 /35 )和 8.1% (3/37) ,P <0 .0 1。治疗过程中 ,两组HBVDNA定量明显下降 ,联合治疗组下降更显著 ,治疗后 ,两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基本一致 ,达 77.1% (2 7/35 )和 6 7.6 % (2 5 /37) ,但停药后LAM组仅有 18.9%持续正常 ,明显低于联合治疗组。治疗 5 2周 ,联合治疗组完全应答率 (42 .9% )明显高于LAM组 (8.1% ) ,停药后 1年 ,持续应答率分别为 6 0 .0 % (2 1/35 )和 18.9% (7/37) ,P <0 .0 1。治疗过程中LAM +Tα1组未发现HBV前C区变异株。LAM组有 10例 (2 7.0 % )发生YMDD变异株 ,联合组仅有 1例。治疗后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明显地改善 ,肝纤维化程度降低 ,HBsAg、HBcAg的表达明显减少 ,治疗过程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Tα1与LAM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不良反应少 。
林炳亮黄桂梅张晓红谢奇峰杨绍基周元平卢建溪姚集鲁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胸腺肽Α1拉米夫定安全性
UCLA医学整合课程对我国传染病学教学改革的启示被引量:3
2021年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基于PBL教学法的器官系统整合课程具有其优越性。本文借鉴国外医学整合教学理念,结合我国传染病学教学改革现状,探讨分阶段实施我国传染病学的整合改革实践。同时提出建立传染病学教学PBL病例库,实践严谨并有效的PBL教学法;加强医学人文科学学习的实践性;提高教师素质和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不断探索逐渐完善我国的传染病学临床医学教育改革。
时红李学荣朱建芸赵志新张晓红
关键词:整合课程PBL教学法传染病学教学改革
试论专业馆如何为专业服务
1998年
提起图书资料室,人们往往立即会想到买书、管书、借书,虽然,书刊的订阅、流通,对于图书资料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图书馆工作并不是习俗所认为的一种简单劳动,恰恰相反,它需要渊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高等院校图书馆是学校的资料情报中心,是为教...
张晓红
关键词:图书馆工作者图书馆事业学科资料室图书流通率
达拉他韦为基础的直接抗病毒药治疗中国HCV感染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研究以达拉他韦(DCV)为基础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方案治疗中国慢性HCV感染者,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开放性、单中心、非随机临床研究。共纳入52例慢性HCV感染者,其中肝移植术后患者1例,肾移植术后患者2例,肝细胞癌患者3例,合并HBV感染患者4例。13例基因1b,NS5A耐药相关变异阴性[NS5A RAS(-)]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代偿期肝硬化1例)DCV+阿舒瑞韦(ASV)方案治疗24周;2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代偿期肝硬化6例),包括基因型1a、1b、2a、3a、3b、6a,予DCV+索磷布韦(SOF)±利巴韦林(RBV)方案治疗24周;8例基因1b,NS5A RAS(-)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予DCV+SOF±RBV方案12周;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包括基因2a、1b、2a、3a、3b,予DCV+SOF±RBV 24周。检测患者基线、治疗4周、疗程结束和随访12周的HCV RNA、血常规、肝肾功能及上腹部彩超/MRI,记录治疗过程的不良事件和实验室异常。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16例患者达到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100%),复发率为0。本研究中4种治疗方案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分别为76.92%、54.17%、87.50%、83.33%,32例患者在结束疗程时达到病毒学应答(100%)。慢性丙型肝炎及偿期肝硬化和失代偿肝硬化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2.50%和64.29%,其中前者以乏力最多见(25.00%),后者以间接胆红素升高最多见(42.86%)。所有患者均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死亡和因不良反应停用药物。结论以DCV为基础DAAs方案用于治疗中国各常见基因型初治和经治慢性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细胞癌及肝/肾移植后HCV感染者,均有较高SVR12,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魏锦源林登娜邬喆斌朱建芸赵志新梅咏予林潮双张娟张晓红
关键词:肝炎丙型慢性安全性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原治疗中的不良事件分析
2008年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病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以脑脊液涂片或培养发现新型隐球菌为诊断依据,回顾性调查65例使用两性霉素B(AMB)和5-氟胞嘧啶(5-FC)联合治疗1周以上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并对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5例均发生一起或多起不良事件,其中以神经精神系统受损表现最常见,包括视力下降、失明、眼内出血、瞳孔不等大、视神经乳头水肿、复视、意识障碍、听力下降、脑疝、瘫痪、抽搐、癫痫发作、精神异常等,主要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本身相关,少数与AMB或5-FC相关。神经精神系统受损以外的不良事件包括:发热、头痛加剧、顽固性低钾血症、高钠血症、高氯血症、呕吐、厌食、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贫血、院内感染、脉管炎、休克、皮疹等,其中主要与AMB相关的有发热、头痛加剧、肾功能损害、贫血、脉管炎等,与5-FC相关的主要有呕吐、厌食、肝功能损害。其他相关因素包括脱水剂、解热镇痛药及原有伴随疾病等。结论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使用AMB与5-FC联合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很常见,涉及多个器官组织。不良事件的防治主要是积极治疗原发病,适当的药物剂量与浓度,严密监测电解质、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变化等。
谢冬英林炳亮张晓红曹红
关键词:脑膜炎隐球菌性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
曼氏裂头蚴病新特点
曼氏裂头蚴病是曼氏迭宫绦虫(Spirometra mansoni)第二期幼虫——曼氏裂头蚴(plerocercoid)所致的疾病.中间宿主以蛙、蛇为主,人被感染的方式由于局部贴敷蛙肉引起也可因喝水或游泳时误食被感染的剑水...
林炳亮张晓红林潮双杨绍基
关键词:曼氏裂头蚴病流行病学误诊分析
文献传递
文化自觉向度中的中国梦认同被引量:4
2018年
文化自觉内蕴文化观念"自知之明"的民族性意涵和现实性创造,它以理性认识和自由抉择的统一,中介于民族文化价值内涵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辩证。文化自觉的价值向度阐析于民族成员由"自觉一般"经"个体自觉"到"自觉自由"的演化,反映了价值演进从顺应到认可、从认同到同构的反身化过程。以符号体系双轴关系的作用机理审视中国梦的文化向度:文化构成了中国梦内容的表达形式,文化边界融汇了中国梦群体归属的外延;中国梦的价值创造注解于文化意涵的抽象,中国梦的演进向度渗透于文化演绎的结果。文化自觉与中国梦认同的结合是文化向度、价值向度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它以动态性的建构过程,凸显了民族成员意识性、目的性和主体性作用的价值基础,指向了中国梦认同涵化的思想前提。
詹小美张晓红
关键词:文化自觉价值向度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