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昊
- 作品数:9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外科射频消融两种路径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比房颤外科治疗两种路径--双房消融与左房+简化右房的临床治疗结果,来分析评价两种路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指导外科房颤射频消融的路径选择,同时分析术后房颤复发的相关因素。
- 刘立明刘育宏李小冰宋珑张昊罗成杨本立
- 缺血后处理减轻体外循环中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通过在联合瓣膜置换术中实施缺血后处理,观察其对体外循环相关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评价不同实施策略的效果,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风湿性联合瓣膜病变需行双瓣置换患者24例,并均分为对照组(A组)、处理I组(B组)、处理Ⅱ组(C组)。A组常规行瓣膜置换术,B组常规行瓣膜置换术并在肺动脉恢复灌注前给予阻断主肺动脉15S、开放15s、循环5次,C组常规行瓣膜置换术并在肺动脉恢复灌注前给予阻断肺动脉30S,开放30S,循环5次。分别记录术前、停机1、2、3、6、12h的氧合指数,测定术前、停机1、3、6、12h动脉血浆丙二醛(blDA)含量。结果B组的氧合指数在停机1、2、3、6h四个时间点明显优于A组和C组(283.25±56.47vs384.76±29.17vs310.50±65.71.265.75±58.78vs381.75±29.67vs310.50±48.17,283.75±73.15vs389.74±39.34vs317.87±78.41,310.37±52.00vs401.62±42.89vs337.25±64.06,P均〈0.05),而C和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血浆MDA含量在停机1、3、6、12h四个时间点明显低于A组和c组(4.64±0.63VS3.88±0.20vs4.38±0.41,5.75±0.49vs4.44±0.34vs5.28±0.76,4.42±0.31vs3.77±0.40vs4.35±0.54,3.74±0.31vs3.19±0.17vs3.64±0.24,P均〈0.05),而C组和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阻断15s、开放15S、循环5次的缺血后处理方式能改善体外循环联合瓣膜置换术后肺氧合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阻断30s、开放30s、循环5次的缺血后处理方式可能不具有改善体外循环联合瓣膜置换术后肺氧合功能作用。
- 刘洪端刘立明曹亮谭昌明张昊潘彦宏
-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分析心房颤动外科消融透壁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应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心房颤动(房颤)外科消融透壁性研究的现状及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利用CiteSpace 5.8.R3和VOSviewer软件对房颤外科消融透壁性相关研究的作者、国家/机构分布、文献共被引、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纳入109篇文章,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Damiano RJ,引文量最高的作者是Cox JL,美国是研究此领域的主要国家,华盛顿大学是房颤外科消融透壁性研究的重要机构。主要的研究热点包括:(1)房颤外科消融手术特别是迷宫手术的有效性;(2)关注外科消融的能量来源选择;(3)外科消融和导管消融相结合的疗效;(4)肺静脉隔离仍是房颤消融讨论的重点。结论本研究直观地呈现了房颤外科消融的研究现状。如何提高房颤外科消融的有效性和透壁性是房颤外科治疗的研究热点。电生理标测和外科消融相结合可能是房颤外科治疗的发展方向。
- 涂孝康刘洪端谭昊宇张昊宋庆春杨本立宋珑刘立明
-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 联合瓣膜置换术中缺血后处理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通过在联合瓣膜置换术中实施缺血后处理,观察其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对比不同实施策略的保护效果,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4例风湿性联合瓣膜病变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处理Ⅰ组、处理Ⅱ组,每组8例。在缝合右房切口、开放上、下腔静脉阻断带、心脏复跳时,沿分离间隙进行相应处理:处理Ⅰ组:阻断主肺动脉15 s、开放15 s、循环5次;处理Ⅱ组:阻断主肺动脉30 s、开放30 s、循环5次;对照组:不作处理。记录术前(T0)、停机1 h(T1)2、h(T2)3、h(T3)、6 h(T6)1、2 h(T12)的氧合指数,测定T0、T1、T3、T6、T12动脉血浆TNF-α含量。结果处理Ⅰ组的氧合指数在停机T1、T2、T3、T6四个时间点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处理Ⅱ组(P<0.05),而处理Ⅱ组和对照组无差异(P>0.05),处理Ⅰ组血浆TNF-α含量在T1、T3、T6、T12四个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处理Ⅱ组(P<0.05),而处理Ⅱ组和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联合瓣膜瓣膜置换术中阻断15 s、开放15 s、循环5次的缺血后处理策略能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α的产生有关,而阻断30 s、开放30 s、循环5次的缺血后处理策略在联合瓣置换术中不具有肺保护作用。
- 刘洪端刘立明曹亮谭昌明张昊潘彦宏
- 关键词:缺血后处理缺血再灌注损伤体外循环心脏瓣膜假体植入转化生长因子Α
- 2000-2023年当归芍药散研究热点及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2000—2023年当归芍药散相关文献的研究状况及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4个数据库中收录的当归芍药散相关研究文献,时间设置为2000年1月1日—2023年12月20日。采用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合并文献去重,运用CiteSpace6.1.R6软件对文献进行图谱解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163篇,2000—2023年发文量呈波动增长趋势。此类文献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39篇),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许钒(19篇),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河南中医药大学(10篇)、江西中医药大学(10篇)。高频关键词包括“临床应用”“慢性盆腔炎”“中医药疗法”等,聚类分析共生成11个标签。结论当归芍药散的研究热点涵盖临床应用、文献考证及作用机制等方面,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索其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是研究趋势。
- 邹颖邹颖陈太春李妮吉娜张丹张昊
- 关键词:当归芍药散CITESPACE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
- 微创冷冻消融迷宫Ⅳ手术治疗二尖瓣病变合并心房颤动的近中期结果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切口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近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2013年8月至2017年10月完成的68例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微创切口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40例,平均年龄(38.7±9.3)岁。于术后定期复查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心律情况。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再次开胸止血。出院时窦性心律转复率为95.8%。随访无死亡病例。术后第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的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93.5%、91.6%、90.3%、89.5%。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切口二尖瓣手术合并心房颤动冷冻消融近中期结果安全可靠,心房颤动治疗效果确切。
- 宋珑刘立明张昊胡建国罗成杨本立
- 关键词:心房颤动冷冻消融
- 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手术常见问题及对策
- 目的 总结我科胸腔镜下右胸微小切口(4-6cm)微创二尖瓣手术268例的临床经验.讨论微创二尖瓣手术常见问题及其对策与技巧.方法 从2008年2月至今,我科共完成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微小切口微创二尖瓣手术268例.其中男性9...
- 刘立明胡建国李小冰曹亮易定武张昊宋珑
- 两种路径下房颤外科射频消融术效果比较被引量:1
- 2017年
- 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主要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和老年人群。消除房颤可减少患者术后心功能衰竭和远期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我们对两种不同术式的房颤外科射频消融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 刘育宏刘立明李小冰张昊宋珑杨本立
-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房颤外科器质性心脏病射频消融治疗心功能衰竭
- 基于机器学习的慢性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行Cox迷宫Ⅳ手术后心房颤动复发风险预测模型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Cox迷宫Ⅳ手术是外科治疗房颤的常用手术方法,目前Cox迷宫Ⅳ手术后患者房颤复发的风险因素尚不明确。近年来,机器学习算法在提高诊断准确率、预测患者预后和个性化治疗策略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本研究旨在评估Cox迷宫Ⅳ手术治疗慢性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使用机器学习算法识别心房颤动复发的潜在风险因素,构建Cox迷宫Ⅳ手术后房颤复发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符合条件的慢性瓣膜病合并房颤且行瓣膜手术合并Cox迷宫Ⅳ手术患者555例,年龄为(57.95±7.96)岁,根据患者术后房颤复发情况分为房颤复发组(n=117)和房颤未复发组(n=438)。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窦性心律维持率,构建9个机器学习模型,包括随机森林、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极限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引导聚集算法、logistic回归、类别提升(categorical boosting,CatBoost)、支持向量机、自适应增强和多层感知机。使用五折交叉验证和模型评估指标评估模型性能,评估指标包括准确度、精确度、召回率、F1分数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筛选出2个表现最佳的模型进行进一步分析[包括特征重要性和沙普利加和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来识别房颤复发风险因素,以此构建房颤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结果:患者术后5年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2.13%(95%CI 78.51%~85.93%)。9个机器学习模型中,XGBoost和CatBoost模型表现最好,AUC分别为0.768(95%CI 0.742~0.786)和0.762(95%CI 0.723~0.801),且在9个模型中有较高的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特征重要性和SHAP分析显示房颤病史时长、术前左室射血分数、术后心律、术前左心房内径、术前中性粒�
- 蒋泽楠宋珑梁春水张昊刘立明
- 关键词:心房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