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昊

作品数:23 被引量:60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6篇异丙酚
  • 6篇丙酚
  • 5篇磨牙
  • 5篇口腔
  • 5篇靶控
  • 5篇靶控输注
  • 5篇NARCOT...
  • 4篇第三磨牙
  • 4篇多生
  • 4篇多生牙
  • 4篇增生
  • 4篇组织增生
  • 4篇黏膜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组织
  • 4篇淋巴组织增生
  • 4篇淋巴组织增生...
  • 3篇异丙酚镇静
  • 3篇瑞芬太尼
  • 3篇手术

机构

  • 2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23篇张昊
  • 15篇侯亚丽
  • 7篇李向军
  • 6篇董福生
  • 6篇李荷香
  • 6篇林瑞华
  • 4篇张晓
  • 3篇宋鹏
  • 2篇刘宇
  • 2篇任贵云
  • 1篇李红岩
  • 1篇李倩
  • 1篇石培凯
  • 1篇袁硕
  • 1篇李力
  • 1篇王旭
  • 1篇王洁
  • 1篇胡骁颖
  • 1篇刘雅婷
  • 1篇顾洪涛

传媒

  • 8篇现代口腔医学...
  • 5篇实用口腔医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发性涎腺腺样囊性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建立人复发性涎腺腺样囊性癌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方法将人复发性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块,进行裸鼠皮下接种、传代,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并对其进行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及染色体分析。结果人复发性腺样囊性癌组织块移植于裸鼠后,获原代移植成功。2年期间移植瘤在裸鼠之间共连续传代4代,移植BALB/C裸鼠5只,平均潜伏期44.33天。经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发现移植瘤与其原发肿瘤结构特征一致。染色体检查为亚中着丝点染色体,符合人类体细胞核型。结论成功建立人复发性涎腺腺样囊性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并传代,移植瘤保留了原发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染色体核型。
侯亚丽王洁张昊王旭李荷香顾洪涛
关键词:腺样囊性癌涎腺裸鼠复发
肥大细胞在口腔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mast cell,MC)在口腔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benign lymphoadenosis of oral mucosa,BLOM)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甲苯胺蓝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30例BLOM和15例正常黏膜MC数量、脱颗粒率,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关系。结果:2种染色MC总数及甲苯胺蓝染色MC脱颗粒率较正常黏膜增高(P<0.05),与年龄、性别、部位、病程及炎症轻重程度和黏膜固有层淋巴滤泡的形成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MC总数和脱颗粒率在BLOM明显增高,提示MC增殖和脱颗粒在BLOM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张昊刘慧娟李荷香宋鹏刘旭倩侯亚丽
关键词:脱颗粒
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在口腔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微血管密度(MVD)在口腔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BLOM)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D105-MVD在30例BLOM和15例正常黏膜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LOM组CD105-MVD计数明显增多(P<0.05)。BLOM组内肿物型、非糜烂型和糜烂型CD105-MVD计数依次升高(P<0.05),但两两比较,CD105-MVD计数仅在肿物型和糜烂型BLOM中有统计学意义(P<0.001 7)。CD105-MVD计数和BLOM炎症程度相关,轻中度炎症组BLOM CD105-MVD计数明显低于重度炎症组(P<0.05)。结论:BLOM中有明显的血管生成现象,CD105可能参与了其中的血管形成。
张昊李荷香赵亚男刘慧娟刘旭倩侯亚丽
关键词:CD105MVD
抗幽门螺杆菌中药筛选及漱口液的初步研制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筛选抗幽门螺杆菌的中药,研制抗口腔幽门螺杆菌的中药漱口液,以减少幽门螺杆菌在口腔的聚积,预防及辅助治疗胃肠道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方法筛选对幽门螺杆菌有抑制作用的单味中药,根据中药特性组成由黄连、黄芩、黄柏、大黄、厚朴和黄连、黄柏构成的两个中药漱口液配方。运用纸片扩散法、打孔法及琼脂稀释法测定两个中药漱口液配方及其组成的各个单味药的抑菌作用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用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琼脂稀释法的抑菌试验中由黄连、黄柏组成的二号方漱口液抑菌浓度最小,抑菌作用最强;由黄连、黄柏组成的二号方漱口液在纸片扩散法和打孔法的抑菌试验中抑菌效果最好(P<0.05)。结论黄连和黄柏组成的复方抑菌作用最强,抗口腔幽门螺杆菌的漱口液初步研制成功。
张昊董福生侯亚丽
关键词:中药漱口液幽门螺杆菌抑菌作用
CBL-PBL-SP模式在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中的探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CBL-PBL结合SP教学模式在口腔颌面外科学实践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我校80名2016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名。试验组采取CBL-PBL结合SP模式教学;对照组采取PBL模式教学。在阶段教学结束后分别进行实践能力考核和问卷调查,比较两种教学模式的效果差异。结果:在迷你临床演练评估测评中,试验组学生在医疗面谈技能、体格检查技能、人文关怀、整体表现等方面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自评和相互评价,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试形式等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BL-PBL结合SP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口腔颌面外科学实践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在医患沟通、体格检查、实践操作等方面的技能,课堂满意度良好,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推广开展。
梅双张昊于彬超张晓郭亚征李向军
关键词:SP口腔颌面外科学
多媒体教学在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5年
张昊石培凯任贵云
关键词:多媒体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
微信平台在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级和2016级口腔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n=81)和对照组(n=89)。试验组采用微信平台辅助显微镜实验教学,对照组采用显微镜实验教学。通过期末切片考试成绩评价教学效果,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切片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大部分学生喜欢此教学方式。结论:微信平台辅助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侯亚丽宋鹏张昊刘慧娟杨艳霄李荷香
关键词: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咪达唑仑复合纳布啡镇静镇痛在儿童埋伏多生牙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在小儿埋伏多生牙拔除手术中应用咪达唑仑复合纳布啡镇静,观察其效果和安全性。方法:90例患儿随机分为M组、MN1组和MN2组3组(n=30)。M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 mg/kg。MN1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 mg/kg、纳布啡0.1 mg/kg。MN2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mg/kg、纳布啡0.2 mg/kg。应用改良OAA/S评分评价镇静深度。采用Houpt行为治疗效果评分评价3组患儿术中配合情况,用数字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记录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改良OAA/S评分MN2组优于MN1组和M组(P<0.05)。Houpt评分MN2组和MN1组优于M组(P<0.05)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恶心呕吐和顺行性遗忘的发生率,MN2组和MN1组明显高于M组(P<0.05)。结论:在小儿埋伏多生牙拔除手术中,使用咪达唑仑复合纳布啡进行镇静镇痛安全有效,MN2组优于MN1组。
张昊梅双冯晓伟张晓燕张晓侯亚丽
关键词:咪达唑仑多生牙
双向格林手术矫正心脏畸形的患儿先天性唇裂修补术麻醉处理1例
2010年
患儿,男性,7岁,体重22.5kg,拟行先天性唇裂修补术。2年前因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脊柱裂行双向格林手术。
张昊林瑞华侯亚丽
关键词:双向格林手术唇裂修补术麻醉处理心脏畸形患儿脊柱裂
游离腓骨瓣重建下颌骨术后对称性的CBCT评价
2022年
目的 应用CBCT观察数字化辅助游离腓骨瓣重建下颌骨术后的下颌骨对称性变化。方法 选取数字化辅助游离腓骨瓣重建下颌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患者13例,记录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临床观察指标,并应用invivo5.0软件对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测量颌面硬组织及下颌骨线距、角度,利用SPSS 25.0分析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下颌骨对称性。结果 术后3、6、12个月,手术侧颞下颌关节后间隙和上间隙均大于非手术侧(P<0.05);术后12个月,非手术侧下颌骨体线距及下颌骨升支角度大于手术侧(P<0.05)。结论 CBCT可作为评估游离腓骨瓣重建下颌骨术后对称性的有效手段,重建术后临床效果满意,但远期手术侧髁状突出现前下移位,下颌骨对称性出现差异。
李云龙刘晓琳张晓燕张晓张昊李向军
关键词:游离腓骨瓣下颌骨CBCT对称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