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庆文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语义
  • 3篇句法
  • 3篇汉语
  • 2篇语义特征
  • 2篇现代汉语
  • 1篇动词
  • 1篇短语
  • 1篇语义研究
  • 1篇致使句
  • 1篇致事
  • 1篇制图
  • 1篇制图理论
  • 1篇时间状语
  • 1篇时间状语从句
  • 1篇实体性
  • 1篇事件性
  • 1篇算子
  • 1篇条件句
  • 1篇状语
  • 1篇状语从句

机构

  • 7篇广东外语外贸...
  • 3篇香港中文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湖南涉外经济...

作者

  • 7篇张庆文
  • 2篇刘鸿勇
  • 2篇邓思颖
  • 2篇刘惟
  • 1篇张孝荣
  • 1篇顾阳
  • 1篇蔡军

传媒

  • 5篇外语教学与研...
  • 2篇现代外语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汉语动词复数的语义特征及表现形式被引量:7
2013年
动词复数作为数范畴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主要用来表达复数事件。动词复数的语义特征可归结为累积性与分配性,表现为事件的重复、多个事件参与者以及对地点和时间的分配等;从形态句法上来讲,动词复数有时可通过形态标记来标示,有时则需要借助频度副词、量化副词、数量短语等外部手段来标示。通过对汉语动词复数问题的讨论,我们发现汉语在表达复数事件时,虽然在形态句法方面具有自己的个性,但在语义表现手段上仍遵循动词复数的固有特征。
张庆文刘鸿勇邓思颖
关键词:累积性
英汉时间状语结构的句法分析:基于介词短语制图理论的研究
2022年
本文借鉴方位介词短语制图理论,观察英、汉语时间状语结构的不同语法表现,分析了汉语时间状语的内部结构,从句法角度解释了"在……的时候"和"当……的时候"这两类时间状语结构在高低位解读及主句现象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英语时间状语从句对应汉语的"在……的时候"和"当……的时候"两类结构,英、汉语时间状语结构以及汉语两类结构之间在高低位解读和主句现象限制方面都存在差异。通过对汉语"在……的时候"和"当……的时候"两类结构的分析,本文认为两者在高低位解读、主句现象限制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均源自介词"在"和"当"在介词短语制图层级上的不同。
张庆文刘惟
关键词:时间状语从句关系从句介词短语制图理论
反复体的语义特征及其形态句法表现被引量:8
2013年
反复体作为一个数量体范畴,具有三个语义特征,即重复性、分配性和累加性。本文在考察汉语、英语、凉山彝语反复体的基础上,提出只有具有终结性语义特征的谓词才能带反复体。在形态句法方面,我们发现反复体在不同语言中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在汉语中主要以"V-了-又-V"的形式表示;在英语中主要通过隐性频率算子表示;在凉山彝语中主要通过反复体词缀表示。探讨不同类型语言中反复体句法和语义上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不同语言在时体范畴上所遵循的共同原则,以及特定语言在形态句法层面上表现出来的差异。
刘鸿勇张庆文顾阳
现代汉语兼语句中的控制再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本文运用存活式推导模式对现代汉语中的兼语句进行重新分析。我们认为兼语句是宾语控制结构。根据从句中T特征矩阵的不同,兼语句又可分为限定性控制结构和非限定性控制结构。本文认为格位特征的不匹配造成了兼语成分在词库中的存活并驱使其在句法结构中再次合并,兼语成分最终合并的位置决定了控制结构的类型。最后,本文对兼语句和连动句进行了比较,发现连动句和兼语句同属控制结构,且连动句也存在限定控制和非限定控制之分,连动句与兼语句的唯一不同在于前者是主语控制结构。因此,兼语句和连动句具有平等的句法地位,不存在隶属关系。
张孝荣张庆文
关键词:兼语句限定性存活连动句
汉语隐性事件性致使句的句法语义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本文研究的是汉语特有的倒置动结式,这类句式由于受事居于主语位置而似乎违反了相关题元理论假设,但分析发现该句式应为隐性事件性致使句。通过对实体性致事和事件性致事的区分,本文探讨了隐性事件性致事的内部结构以及隐性事件性致使句的语义特点与句法生成机制。本文认为,隐性事件性致事是由轻动词vDO投射而成的v P短语,基础生成于零形态的及物性致使轻动词短语vCAUSEP的标志语位置。此分析不仅解释了致使结构中受事作主语这种题元颠倒的语言现象,揭示了各类事件性致使句具有相同的底层结构,同时也解决了致使句的歧义问题。
蔡军张庆文
论现代汉语的两种不同保留宾语句被引量:9
2011年
本文着重讨论现代汉语中两种带保留宾语的"把"字句:(i)我把橘子剥了皮;(ii)我把水浇了花。这两种看似相同的保留宾语句在语义关系和内、外宾语的成分提取方面表现却极为不同。本文认为这两种保留宾语句分属两种不同的施用结构,它们在上述方面表现出的差异与它们不同的句法结构密切相关。两种施用结构的引入不仅解释了上述句式在成分提取方面存在的差别,还解释了两种保留宾语句中存在的其他一系列不对称现象,同时证明汉语保留宾语句并非汉语独有的语法现象。
张庆文邓思颖
分裂CP假说与英、汉条件句的主句现象差异
2019年
本文主要研究英、汉条件句在主句现象方面表现出的差异,尝试通过分裂CP的测试对英汉条件句在话题化方面表现出的差异进行解释。观察发现,英、汉条件句均不允许出现高位情态词,但英语条件句不允许话题出现,汉语条件句则没有该限制。Haegeman(2010a)提出的世界算子移位的分析方法,虽然可以解释英语条件句的主句现象,但却无法解释汉语条件句可以出现话题的现象。本文认为英汉语条件句在能否出现话题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是由于英汉语在CP分裂方面的参数差异造成的。英语的话题处于分裂CP短语的最左边界位置,会与语力短语和世界算子争夺同一个句法位置,而汉语的话题由于不在边界位置,不会与世界算子产生位置冲突。
刘惟张庆文
关键词:条件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