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常华

作品数:111 被引量:749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9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4篇肿瘤
  • 41篇胃癌
  • 28篇预后
  • 28篇直肠
  • 26篇结直肠
  • 21篇肠癌
  • 20篇直肠癌
  • 19篇淋巴
  • 19篇结直肠癌
  • 19篇病理
  • 17篇胃肿瘤
  • 13篇手术
  • 13篇肠肿瘤
  • 12篇细胞
  • 11篇外科
  • 11篇淋巴结
  • 11篇免疫
  • 10篇直肠肿瘤
  • 10篇结直肠肿瘤
  • 9篇术后

机构

  • 100篇中山大学附属...
  • 25篇中山大学
  • 2篇美国德州大学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 1篇俄克拉荷马大...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11篇张常华
  • 89篇何裕隆
  • 59篇蔡世荣
  • 56篇詹文华
  • 31篇彭建军
  • 28篇宋武
  • 25篇陈创奇
  • 21篇吴晖
  • 13篇杨东杰
  • 13篇魏哲威
  • 13篇王昭
  • 12篇黄美近
  • 10篇王亮
  • 9篇徐建波
  • 7篇马晋平
  • 7篇汪建平
  • 7篇张信华
  • 6篇周学付
  • 6篇周志军
  • 5篇何伟玲

传媒

  • 19篇消化肿瘤杂志...
  • 13篇中华胃肠外科...
  • 11篇中华普通外科...
  • 9篇中国实用外科...
  • 7篇中华外科杂志
  • 7篇中华普通外科...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热带医学杂志
  • 3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第8届全国胃...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外...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19篇2009
  • 12篇2008
  • 9篇2007
  • 3篇2006
  • 8篇2005
1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癌细胞株中NPRA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NPRA-cGMP信号通路系统可激活cGMP依赖的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调控离子转运蛋白和转录因子的表达,从而最终影响细胞生长、凋亡、增殖和炎症反应。本研究旨在研究NPRA基因在胃癌细胞中的甲基化状态及其对下游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亚硫酸氢钠处理基因组DNA后PCR并测序,我们分析了6株胃癌细胞株NPRA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去甲基化试剂对下游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在胃癌细胞中发现NPRA基因启动子区存在甲基化畸变并导致下游mRNA表达减少或沉默。去甲基化试剂可逆转mRNA表达沉默。结论胃癌细胞中存在NPRA基因甲基化畸变。
陈华云杨东杰张常华宋武彭建军何裕隆
关键词:胃癌甲基化表观遗传学胃癌细胞株NPRA
pAkt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pAkt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5例HCC组织、85例癌旁组织和26例正常肝组织中pAkt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pAkt在HCC中的表达阳性率(75.3%)高于癌旁组织(21.2%)(P<0.01)和正常肝组织(15.4%)(P<0.01),pAkt在HCC癌组织的表达与患者肿瘤转移有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pAkt阴性表达组(66.7%)生存率高于阳性表达组(3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pAkt在HCC中过表达,在HCC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预后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曾文涛张常华陈连周王东李雯
关键词:肝细胞免疫组织化学PAKT
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探讨被引量:19
2004年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回顾我院1994年1月至2003年5月间608例胃癌术后病理资料,分析各组淋巴结的转移率,并用二值Logistic回归似然比法分析与第7~9组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因素。结果本组608例中,第3组淋巴结转移率最高,为444%,其次为第15组的432%。第7、8、9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72%、248%和207%,3组综合转移率为375%。与第7~9组淋巴结综合转移密切相关的因素有第1~6组淋巴结综合转移情况和肿瘤的浸润程度(P<005)。第7~9组淋巴结有转移时,预测第1~6组淋巴结有转移的准确率为822%,假阳性率为15%;第7~9组淋巴结无转移时,预测第10~16组淋巴结无转移的准确率为593%,假阳性率为127%。结论第7~9组淋巴结有类似前哨淋巴结的作用,术中病理活检有利于指导胃癌术式的选择。胃下部癌第7~9淋巴结有转移时宜常规清扫第15组淋巴结。
何裕隆张常华詹文华蔡世荣黄美近陈创奇吴晖彭建军
关键词:胃癌术后假阳性率病理活检病理资料前哨淋巴结
关于进展期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范围的荟萃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系统评价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三种不同范围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自Medline、EMBASE、OVID、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 databases和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检索有关胃癌根治术不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s)文献。评估文献质量并提取数据资料,应用荟萃分析专用软件包RevMan 4.2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经质量评估后有关于10个RCT的15篇文献符合本研究要求被纳入分析。单纯Meta分析结果显示,D_2根治术与D_1根治术相比5年生存率没有明显差异;而在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死亡率方面,D_2根治术高于D_1根治术;仔细分析各RCT的质量和考虑可能存在的偏倚后,结果显示有经验的外科医生实施D_2根治术是安全的。并且可以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同时Meta分析显示,尽管D_2根治术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D_2+PAND)与D_2根治术相比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死亡率无差异,但D_2+PAND术式的5年生存率并没有提高。结论 D_2根治术应作为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标准根治术式。
王亮何裕隆蔡世荣张常华詹文华吴晖彭建军
关键词:胃肿瘤淋巴结清扫随机对照试验
CXCR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究趋化因子受体CXCR2在胃癌和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胃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CXCR2。分析CXCR2表达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CXCR2在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其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P=0.015)、浸润深度(P=0.049)、淋巴结转移(P=0.011)相关。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CXCR2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CXCR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肿瘤的转移和分期相关,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子。
向臻张常华夏光概魏哲威陈伟陈伟周志军何裕隆
关键词:胃癌预后病理特征CXCR2
铂类化疗药应用于持续腹腔热灌注治疗时的肾毒性评价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了解顺铂等铂类药物应用于胃肠道肿瘤腹腔热灌注后短期肾毒性的发生情况。方法从我科消化道肿瘤数据库中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行持续腹腔热灌注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过程灌注液是否使用铂类药物分为观察组(铂类组)与对照组(无铂类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前后肾功能变化、疼痛评分、血清白蛋白水平及住院日。结果 99例患者纳入分析,47例接受铂类腹腔灌注治疗。铂类治疗组灌注后血尿素氮、肌酐水平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例患者出现急性肾损害,6例出现轻微肾功能不全,肾毒性发生率为21.3%。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白蛋白水平及住院日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持续热灌注联合铂类治疗可能增加急性肾损害风险。
袁玉杰宋武彭建军张常华蔡世荣何裕隆
关键词:顺铂肾损害胃肠肿瘤
老年大肠癌659例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 探讨老年大肠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2月至2006年5月间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65岁及65岁以上(老年组)大肠癌659例的临床资料,对发病情况、肿瘤部位、病理分期、组织分型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1115例65岁以下(非老年组)大肠癌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组年龄为65~99岁,平均71.6岁,男:女为1.51:1,具有癌瘤或息肉家族史的患者占3.5%(23/659),非老年组为7.5%(84/11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老年组伴发肠梗阻或同时肝转移的比例分别是14%和9%,老年组中45%的患者肿瘤发生于直肠,其次是乙状结肠(24%),组织学上老年大肠癌以恶性程度较低的腺癌最为常见,而恶性程度高的低分化癌、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所占的比例明显低于非老年组。老年大肠癌临床Dukes分期相对较早,58%的患者为DukesA、B期,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结论 老年大肠癌遗传性较低,其发病部位仍以直肠最为常见,同时也表现向近段大肠迁移的趋势,组织分型好、分化程度高、临床分期较早。
何裕隆彭建军肖萍张常华詹文华蔡世荣卢利锋汪建平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老年医学
进展期胃癌对胃周围血管鞘的影响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胃癌发展转移过程中对胃周围动脉血管鞘的影响,为胃癌的外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4月至2005年2月经外科治疗的各期胃癌患者59例共计包括血管鞘的胃左和(或)胃右动脉标本107份(胃左动脉55份,胃右动脉52份),采用冰冻切片,并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酶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标本进行染色。结果Ⅰ、Ⅱ期胃癌没有发现有癌细胞转移至血管鞘内,进展期胃癌血管鞘内和(或)鞘上发现转移的癌细胞或癌细胞簇,包括2例Ⅲ期胃癌患者的4份标本和12例Ⅳ期胃癌患者的22份标本。107份血管鞘上的毛细淋巴管被5′核甘酸酶染成棕褐色,被碱性磷酸酶染成蓝色的血管鞘上毛细血管有101份,两种结构随着肿瘤的进展数目增多,密度增大(均P=0.000)。结论对于Ⅱ期以上的进展期胃癌根治术需要采用血管鞘内分离以彻底清扫动脉周围组淋巴结。
彭建军何裕隆詹文华蔡世荣吴晖张常华
关键词:胃肿瘤血管鞘细胞角蛋白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抑制胃癌生长和血管生成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抑制胃癌生长和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裸鼠异位胃癌肿瘤模型.检测肿瘤生长及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培养SGC-7901胃癌细胞.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肿瘤细胞及其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总信号转导、转录活化因子(Star3)和磷酸化形式Stat3的表达,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肿瘤细胞培养液中VEGF蛋白水平.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细胞VEGF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EGCG组肿瘤组织平均质量(0.32±0.08)g,显著低于对照组(0.81±0.12)g,t=7.24,P〈0.01。EGCG组平均肿瘤抑制率为(60.4±6.1)%:其肿瘤生长曲线也显著低于对照组、EGCG组的肿瘤组织MVD(15.2±4.3)也显著低于对照组(24.6±6.6)(t=3.41,P〈0.01)。EGCG组胃癌组织的VEGF表达也减少78.6%.并呈剂量依赖性地下降:其肿瘤组织中Stat3磷酸化活化也减少了53.5%,也呈剂量依赖性地下降:但并未影响总的Stat3表达。结论EGCG通过抑制Stat3活化减少胃癌细胞VEGF表达.从而抑制胃癌生长和血管生成。
朱宝和詹文华何裕隆蔡世荣王昭张常华
关键词: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胃肿瘤
家族性胃癌发病特征及预后的调查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筛查家族性胃癌(FGC)并研究其发病特征和预后。方法横断面调查和采集广东地区5家医院2000--2007年住院治疗的3640例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和家系资料,根据Amsterdam标准筛选FGC家系,分析FGC家系结构和肿瘤发病特点,比较FGC与散发性胃癌(SGC)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与患者预后的差异。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BackwardWald)模型。结果共筛选到112个FGC家系,占3.1%(112/3640)。FGC家系一、二级亲属中共有肿瘤182例,以胃癌最常见(154例,84.6%),其次是食管癌(8例,4.4%)和肺癌(6例,3.3%)。先证者按照性别分组比较,其亲属肿瘤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4);一级亲属中患者男106例、女44例,男女比例为2.4:1。FGC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4岁,SGC为64岁,其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GC组与SGC组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0%比48.8%,P=0.287)。多因素分析发现FGC不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HR=1.101,P=0.807)。结论FGC家系中胃癌最多见,先证者一级亲属中男性是高危人群。FGC较SGC发病年龄早,但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无显著差异,家系调查和遗传性检测才能诊断FGC。
张常华宋武何裕隆陈创奇周学付
关键词:胃肿瘤疾病易感性预后家族性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