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菊
- 作品数:13 被引量:95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降低公立医疗机构检验成本的对策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采用国际通行的按分组考察和总体考察两种分析方式来分析各检验项目的构成,以找出解决降低成本问题的关键所在。要降低检验成本就要综合使用几种方法降低试剂成本。在提高医院经济效益中,应有效推进检验科试剂成本核算,提高教育培训的水平,严格管理制度,开发全新的职能试剂管理系统,走优质、高效、低耗服务的途径。由于公立医疗机构的价格体系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
- 张婷菊刘贵建
- 关键词:公立医疗机构医院经济效益试剂盒价格体系检验科奥氮平
- 恒温扩增芯片法在下呼吸道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9
- 2017年
- 目的评价恒温扩增芯片法在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合格痰标本94例,通过恒温扩增芯片法和细菌培养法检测病原体,痰涂片抗酸染色、RNA恒温扩增,静脉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结果 42例标本通过恒温扩增芯片法检测到病原体,阳性率44.7%。主要病原体为流感嗜血杆菌(13株)、肺炎链球菌(10株)、铜绿假单胞菌(9株)、结核分枝杆菌(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肺炎克雷伯菌(7株)、大肠埃希菌(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4株)、鲍曼不动杆菌(1株)、衣原体(1株),未检测到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结论恒温扩增芯片法操作简便、快速,可同时检测12种病原体并可筛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mecA基因。其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检出率显著高于传统细菌培养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显著优于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涂片抗酸染色。该技术有利于下呼吸道感染的快速诊断和及时地针对性治疗。
- 刘志远潘健张婷菊齐杰王蕾刘贵建
-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
- 降低血培养污染的对策被引量:9
- 2014年
- 人们早已认识到,血培养是血液感染诊断的重要工具。目前,因污染导致的假阳性血培养率在0.6%~6.0%之间。受污染的血液培养对患者有显著的临床和经济影响,如住院时间延长、药物成本增加等。为了减少血培养污染(BCC),医疗工作者近几年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从主观方面,包括防止人员将外源细菌带入血培养瓶和加强对采血者的培训。在客观方面,采用包括降低阳性血液培养中病原体污染物,或引入以计算机程序为基础的消除污染物的方法。本文回顾了近些年国内外减少BCC率的对策与方法。
- 张婷菊刘贵建
- 关键词:血培养瓶污染物血液培养计算机程序药物成本
- 气单胞菌肠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耐药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了解气单胞菌所致腹泻的临床特点及气单胞菌的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气单胞菌感染性腹泻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VitekⅡCompact微生物分析仪鉴定气单胞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头孢西丁纸片联合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氨曲南纸片检测诱导型AmpC酶。结果 75.0%气单胞菌感染性腹泻患者出现腹痛症状,48.1%出现水样泻,38.0%伴随里急后重症状。50.0%腹泻患者大便白细胞阳性,其中28.8%呈典型痢疾样表现。共分离气单胞菌52株,其中嗜水气单胞38株,温和气单胞菌13株,维氏气单胞1株。气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以及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单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对氯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西丁、头孢唑啉的敏感率分别为94.2%、92.3%、76.9%、51.9%,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最低(23.1%)。诱导型AmpC酶阳性率75.0%。结论气单胞菌引起的腹泻临床表现多样,对碳青霉烯类,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单环β内酰胺类药物高度敏感,诱导型AmpC酶阳性率高,在治疗过程中应减少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应用。
- 刘志远马玉芝潘健张婷菊齐杰刘贵建
- 关键词:气单胞菌属腹泻
- 国内首次发现产IMP-1型碳青霉烯酶非脱羧勒克菌
- <正>勒克菌属(Leclercia)隶属于细菌域,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肠杆菌目,肠杆菌科。非脱羧勒克菌(L.adecarboxylata)是肠杆菌科勒克菌属中唯一的菌种,目前临床分离株较少见,对其临床意义尚无系统研究...
- 齐杰刘贵建潘健马玉芝张婷菊刘志远
- 文献传递
- 秦皮乙素对产KPC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抗菌效果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观察秦皮乙素对产碳青霉烯酶(KPC)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抗菌效果。方法采用改良Hodge试验、美罗培南加抑制剂3-氨基苯硼酸(APBA)、乙二胺四乙酸(EDTA)等试验来检测菌株产KPC表型;PCR扩增KPC基因并测序;MLST-PCR法检测菌株ST分型;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秦皮乙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按棋盘法联合药敏试验检测秦皮乙素与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体外联合抗菌效果。结果所有菌株均携带KPC-2基因;MLST分型均为ST11型;秦皮乙素单独抗菌的MIC值为0.5~1.0mg/mL。秦皮乙素与亚胺培南联合药敏试验,分级抑菌浓度(FIC)指数均大于2。与庆大霉素联合,庆大霉素MIC≥1 024μg/mL时,FIC指数均为2;MIC≤512μg/mL时,FIC指数为0.31~1.0。与左氧氟沙星联合,FIC指数均为2。结论秦皮乙素对产KPC酶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具有明确的抗菌作用,与亚胺培南联合时存在拮抗作用,与庆大霉素联合时两药联合抗菌结果显示为无关、相加或协同作用,与左氧氟沙星的结果均表现为无关。
- 王蕾刘志远潘健张婷菊齐杰张国军
- 关键词:秦皮乙素抗菌作用
- 国内首次发现产IMP-1型碳青霉烯酶非脱羧勒克菌
- 本文通过对IMP-1型碳青霉烯酶非脱羧勒克菌在世界范围出现情况的介绍,阐述了中国对IMP-1型碳青霉烯酶非脱羧勒克菌的研究,结果表明,对患者两次送检了置管分泌物培养,但由于前一次是在抗生素使用期间留取的标本,所以导致了培...
- 齐杰刘贵建潘健马玉芝张婷菊刘志远
- 关键词:阳性率
- 尿流式有形成分及干化学分析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36
- 2009年
- 目的评价尿干化学分析及UF-1000i流式尿有形成分分析单独及联合应用时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留取148例尿路感染(UTI)患者、284例非尿路感染患者的中段尿标本,分别用培养法做尿细菌计数和鉴定,用UF-1000i流式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做细菌计数(BACT)、酵母样菌(YLC)、WBC检测,用URISYS2400尿干化学分析仪做白细胞酯酶(LEU)、亚硝酸盐(NIT)检测。评价尿干化学分析、UF-1000i流式尿有形成分分析仪以及UF-1000i联合尿干化学分析与定量尿细菌培养对诊断UTI的一致程度,并评价其对UTI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结果在148例尿路感染患者中,定量尿细菌培养的检出率为73.6%(109/148),尿干化学分析LEU和NIT同时为阳性的检出率为26.4%(39/148),两种方法的检出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68,P〈0.05)。UF-1000i流式尿有形成分分析BACT和WBC任意1项为阳性诊断UTI的检出率为91.2%(135/148),高于定量尿细菌培养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70,P〈0.05)。UF-1000i流式尿有形成分分析和尿干化学分析仪联合参数BACT、WBC、LEU和NIT任意1项为阳性诊断UTI的检出率为94.6%(140/148),高于定量尿细菌培养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45,P〈0.05)。尿干化学分析敏感度较低,为26.4%(39/148),特异度较高,为99.3%(282/284);应用UF-1000i流式尿有形成分分析BACT作为尿路感染诊断依据时的敏感度为92.6%(137/148),特异度为39.8%(113/284),阳性预测值为44.5%(137/308),阴性预测值为91.1%(113/124);尿干化学分析与UF-1000i流式尿有形成分分析联合应用时,敏感度为98.0%(145/148),阴性预测值97.1%(100/103),特异度为35.2%(100/284),阳性预�
- 齐杰潘健韩江程实董全张婷菊马蕊刘贵建
- 关键词:泌尿道感染尿分析
- 2011年夏季某院分离志贺菌特点及某地区志贺菌血清型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了解该院2011年分离的志贺菌及相关病例特点,结合其他区县志贺菌分离情况,总结北京市志贺菌血清型转变特点。方法 VitekⅡCompact鉴定志贺菌,血清玻片凝集法鉴定血清型,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共分离获得志贺菌15株,其中宋内Ⅰ型14株,福氏F2a型1株;15株菌对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氨苄西林均耐药,14株宋内Ⅰ型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西丁、亚胺培南、头孢吡肟、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敏感。结论宋内Ⅰ型志贺菌为主要分离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西丁、亚胺培南、头孢吡肟、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保持高度敏感;宋内志贺菌已成为北京市流行志贺菌的主要血清型。
- 刘志远马玉芝潘健张婷菊康利新刘贵建
- 关键词:血清学分型药敏试验
- 黄芩苷对一株产NDM-1大肠埃希菌体内外抗菌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产 NDM-1大肠埃希菌的体内外抗菌作用。方法肉汤稀释法测定黄芩苷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棋盘联合药敏试验检测黄芩苷与亚胺培南的协同作用;通过小鼠菌血症模型,观察黄芩苷对感染模型的保护作用。结果黄芩苷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相同,均为8 mg/ml;黄芩苷与亚胺培南呈明显的协同作用(FIC=0.125),单独使用黄芩苷使菌血症小鼠死亡率降低25%。结论黄芩苷体内、外均具有一定的抗产 NDM-1大肠埃希菌活性。
- 刘志远潘健齐杰张婷菊马玉芝
- 关键词:黄芩苷大肠埃希菌NDM-1金属酶抗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