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干细胞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炎
  • 2篇结肠组织
  • 2篇溃疡
  • 2篇溃疡性
  • 2篇溃疡性结肠炎
  • 2篇溃疡性结肠炎...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肠组织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动脉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损伤
  • 1篇炎症
  • 1篇椎动脉
  • 1篇椎动脉型

机构

  • 3篇辽宁医学院附...
  • 2篇辽宁医学院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寿折星
  • 3篇张夏梦
  • 2篇石月萍
  • 1篇唐庆
  • 1篇范恒
  • 1篇左冬梅
  • 1篇刘星星

传媒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血管内皮的修复作用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否具有修复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血管内皮的潜能及其对UC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从骨髓中提纯单核细胞,体外扩增、鉴定为MSCs.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MSCs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MSCs组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复合法局部灌肠法建立大鼠UC模型;24 h后,正常组和模型组经尾静脉输入1 mL生理盐水;MSCs组经尾静脉输入1mL MSCs悬液.2 wk后留取结肠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观察;结肠组织连续切片,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结合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移植组大鼠结肠组织Y染色体和CD34双阳性细胞的分布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CD34蛋白的表达;RT-PCR技术检测CD34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结肠组织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0含量.结果:连续切片可见MSCs组结肠组织可见Y染色体和CD34双阳性细胞.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中CD34的表达增高(1.629±0.067vs1.000±0.113,P<0.05),IL-6的表达增高(238.304pg/mL±0.019 pg/mL vs 81.439 pg/mL±0.120pg/mL,P<0.01),IL-10的表达降低(87.531 pg/mL±0.101 pg/mLvs 289.413 pg/mL±0.039 pg/mL,P<0.01);与模型组比较,MSCs组结肠组织CD34的表达增高(2.502±0.189 vs 1.629±0.067,P<0.05);IL-6的表达降低(160.95 pg/mL±0.116pg/mL vs 238.304 pg/mL±0.109 pg/mL,P<0.01),IL-10的表达增高(158.185 pg/mL±0.033 pg/mL vs 87.531 pg/mL±0.115 pg/mL,P<0.01).结论:MSCs可向结肠血管内皮细胞分化从而促进血管生成,同时能抑制肠道炎症,有效地促进UC大鼠结肠黏膜的修复.
张夏梦寿折星石月萍范恒唐庆左冬梅刘星星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溃疡性结肠炎血管内皮炎症
苦参素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的修复作用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以及苦参素联合MSCs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组织的修复作用。方法从雄性大鼠骨髓中提取MSCs。将4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模型组(B)、MSCs组(C)及MSCs加苦参素组(D),每组10只。B、C、D组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复合法建立UC模型,24 h后,A组和B组分别经尾静脉输入生理盐水1 ml;C组、D组分别经尾静脉输入1×106MSCs悬液1 ml;D组给予苦参素肌肉注射2周。留取结肠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观察,用PCR技术和原位荧光杂交法检测C、D组是否存在MSCs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域(sex determining region Y,SRY);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结肠组织bFGF的蛋白水平;RT-PCR技术分析结肠组织TNF-α、IL-1β及bFGF mRNA的表达。结果 C、D组结肠组织中可见SRY阳性;A组bF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TNF-α、IL-1βmRNA的表达均较低;较A组,B、C、D组结肠组织中bFGF及TNF-α、IL-1β的表达均增高(P<0.05);较B组,C、D组bFGF表达增高,TNF-α、IL-1β表达下降(P<0.05);较C组、D组bFGF表达增高,TNF-α、IL-1β表达下降(P<0.05)。结论 MSCs能在UC大鼠结肠组织中定植,能够抑制UC大鼠结肠组织中的炎症反应、修复损伤的结肠黏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结肠组织中TNF-α、IL-1βmRNA的表达、上调bF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有关;苦参素联合MSCs治疗大鼠UC有协同增强作用。
张夏梦石月萍寿折星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溃疡性结肠炎苦参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血管损伤被引量:4
2014年
背景:炎症刺激是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因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作用,能有效抑制炎症,具有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潜能。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血管损伤机制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作用。方法:40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丹参酮组、干细胞组采用硬化剂注射法制作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造模24 h后,空白组,模型组不进行干预,丹参酮组和干细胞组经耳缘静脉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溶液10 mL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混悬液10 mL,干预2周后取材。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相比,干细胞组管壁中膜平滑肌细胞肥大增生明显受到抑制,血管内皮皱折较匀称;干细胞组与丹参酮组比较无明显差别。与模型组相比,干细胞组椎动脉血管cathepsin B、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与丹参酮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可见炎症反应可能是椎动脉血管受到损伤的机制之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有效抑制椎动脉血管炎症反应,修复受损椎动脉血管。
张夏梦寿折星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干细胞椎动脉型颈椎病INTERLEUKIN-6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