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卓男

作品数:28 被引量:134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术后
  • 5篇微创
  • 4篇腋臭
  • 4篇手术
  • 4篇皮瓣
  • 3篇蛋白
  • 3篇乳房
  • 3篇乳头
  • 3篇乳头内陷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组织
  • 3篇内陷
  • 3篇瘢痕
  • 3篇细菌
  • 3篇细菌学分析
  • 3篇小乳
  • 3篇小乳症
  • 2篇血管
  • 2篇腋臭术后
  • 2篇藻酸双酯钠

机构

  • 17篇河北医科大学...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河北省人民医...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7篇张卓男
  • 17篇张春莉
  • 17篇赵雪莲
  • 17篇苏晓光
  • 17篇张锤
  • 5篇张芾男
  • 5篇范金财
  • 4篇张洁
  • 4篇韩朋
  • 3篇胡国栋
  • 3篇滕利
  • 3篇卢建建
  • 3篇靳小雷
  • 3篇李清怀
  • 3篇归来
  • 2篇郑宝恒
  • 2篇杜水果
  • 2篇乌丽
  • 2篇李兵
  • 2篇陈玉刚

传媒

  • 5篇中国美容医学
  • 4篇中华医学美学...
  • 3篇山东医药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药
  • 2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实用美容...
  • 1篇中国医疗美容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藻酸双酯钠局部注射及手术治疗睑黄瘤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睑黄瘤是原发性家族性黄色瘤的一种,为脂质代谢障碍性黄瘤病,是由于脂质沉积引起的一种皮肤表现,主要是吞噬了大量脂质的组织细胞和巨噬细胞即黄瘤细胞浸润而成。好发于上眼睑内眦部,呈淡黄色柔软的扁平疣状隆起,多为对称性。皮疹较持久,早期为单个或数个黄色小斑点,或进行性多发,并可逐渐变大、隆起增厚、相互融合,呈圆形或椭圆形,上、下眼睑均可累及,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有报道男性发病率0.3%,女性发病率1.1%,可伴有血脂过多、脂蛋白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
赵雪莲苏晓光张锤张春莉张卓男张洁韩朋
关键词:睑黄瘤藻酸双酯钠注射液皮内注射
Abbe瓣结合口唇局部皮瓣在上唇组织缺损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应用Abbe瓣结合口唇周围局部皮瓣修复上唇组织缺损畸形的方法。方法:自2001~2010年,我科应用Abbe瓣联合上唇外侧皮瓣和鼻唇沟皮瓣修复上唇组织缺损22例。结果:22例患者经Abbe瓣及口唇局部皮瓣修复后,皮瓣全部成活,上唇外形良好。结论:用Abbe瓣结合口唇局部皮瓣修复上唇组织缺损畸形,血运可靠,修复效果满意,具有很强的临床推广性。
张春莉张锤苏晓光赵雪莲张卓男
关键词:ABBE瓣局部皮瓣
三种小切口术式治疗腋臭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2
2013年
目的观察小切口顶泌汗腺刮除术、剪除术及负压抽吸术治疗腋臭的术后并发症、疗效及皮肤病理变化,探讨3种术式的各自优劣。方法选择中、重度双侧腋臭患者75例,共150术区。将术区随机分为刮除术组(A组)、剪除术组(B组)及抽吸术组(C组),进行各自术式治疗。结果A组并发症发生率28.30%.总有效率94.34%;B组并发症发生率6.38%,总有效率97.87%;C组并发症发生率4.00%,总有效率78.00%。A、B两组,A、C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13、C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C两组,B、C两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HE染色:A、B组真皮组织部分破坏.未见到真皮及皮下组织内的顶泌汗腺组织;C组真皮少许破坏,可以见到真皮下方多处顶泌汗腺残留。结论小切口顶泌汗腺剐除术和剪除术疗效较好,抽吸术疗效较差;剪除术和抽吸术并发症较少,刮除术并发症较多;剪除术是3种术式中疗效最好、并发症最少的术式。
苏晓光李清怀赵雪莲张锤张春莉张卓男
关键词:腋臭多汗症顶泌汗腺微创
多点铆式缝扎和开窗引流对减少微创腋臭术后并发症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微创腋臭术中在术区皮肤做多点铆式缝扎和开窗引流是否可以减少术后血肿的发生及对术区皮肤坏死的影响。方法:选择双侧腋臭患者,左右腋窝术区共210个,每个患者左右两侧随机抽签分为处理组A组和对照组B组,均进行小切口大汗腺剪除术,A组采用术区皮肤的多点铆式缝扎及戳眼开窗引流;B组只自切口放置引流条,余处理相同。结果:A组血肿发生率5.71%,皮肤坏死发生率6.67%;B组血肿发生率20.95%,皮肤坏死发生率17.14%。A、B两组血肿及皮肤坏死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在微创腋臭术中采用多点铆式缝扎和开窗引流可以降低血肿和皮肤坏死的发生率。
苏晓光赵雪莲张春莉张卓男张锤
关键词:腋臭大汗腺微创引流
真皮瓣填充联合持续牵引法治疗重度乳头内陷18例被引量:1
2013年
乳头内陷是女性乳房常见的畸形,临床表现为乳头埋没于乳晕之下,多为先天性,发生率约为2%。自2006年至今我科以乳头基低纤维松解、真皮瓣填充联合持续牵引法治疗重度乳头内陷18例,均获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张春莉李清怀张锤张卓男苏晓光赵雪莲
关键词:重度乳头内陷真皮瓣女性乳房
青春期乳房肥大症和小乳症乳腺组织中芳香化酶的表达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比较青春期乳房肥大症和小乳症患者乳腺组织中芳香化酶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青春期乳房肥大症及12例原发性小乳症乳腺组织中的芳香化酶。结果乳房肥大症患者乳腺小叶内导管上皮细胞中均有芳香化酶的表达,其中8例为强阳性表达;原发性小乳症患者乳腺组织中芳香化酶均为阴性表达(P<0.05)。结论青春期乳房肥大症乳腺组织中有芳香化酶的表达,而原发性小乳症乳腺组织无表达。
张芾男张卓男滕利卢建建胡国栋靳小雷归来
关键词:乳房肥大症小乳症芳香化酶
人体组织扩张器非感染性并发症相关细菌学分析研究被引量:19
2007年
目的:探讨人体应用组织扩张器出现非感染性并发症时诱发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临床连续应用组织扩张术进行创伤治疗的33例患者的53枚人体组织扩张器分为两组:非感染性并发症组(包括:注射壶外置、扩张囊外露、扩张皮肤破溃、血肿、扩张器渗漏)和无并发症组。所有扩张器在第二次手术取出过程中分别留取扩张器包膜囊壁试子标本,并分别进行临床常规细菌学培养,对该培养阴性结果者,再转移于肉汤管内进行增菌培养以提高培养细菌的检出率。如细菌检出结果呈阳性者同时进行常规药敏实验。其结果应用SPSS软件进行Fisher统计学处理。结果:非感染并发症组细菌检出率为45.45%,1例出现临床感染症状(9.09%)。无并发症组细菌检出率为14.29%,无临床感染症状发生。非感染并发症组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检出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去甲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呋喃妥因敏感。结论:人体组织扩张器出现非感染性并发症时能明显增加该扩张器感染的几率。建议临床除有针对性地处理原发并发症外,还应注意预防感染的发生。
范金财张卓男陈玉刚张晋光刘立强田佳甘承
关键词:扩张器并发症
青春期乳房肥大症、小乳症乳腺组织中ps2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2011年
目的观察ps2蛋白在青春期乳房肥大症及小乳症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青春期乳房肥大症(乳房肥大症组)及12例原发性小乳症(小乳症组)乳腺组织中的ps2蛋白。结果 18例青春期乳房肥大症乳腺组织中ps2蛋白表达阳性10例;12例原发性小乳症乳腺组织中ps2蛋白表达阳性1例,两组相比,P<0.05。结论 ps2蛋白在青春期乳房肥大症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原发性小乳症乳腺组织,可能参与了乳房肥大症的发生发展过程。
张芾男张卓男滕利卢建建胡国栋靳小雷归来
关键词:乳房肥大症小乳症PS2蛋白
马栗种子提取物在微创腋臭术后恢复中的疗效观察
2013年
腋臭为外科常见病,令人不悦的气味往往影响患者的生活和交际,目前根治方法只有手术治疗[1],微创手术洲疗效确切、搬痕小而广泛心用,最常用的是小切口入路大汀腺剪除术[2]。但由于此术式会破坏皮下纰织和部分真皮层,且腋窝术区的确切包扎很困难,术区皮肤的叭供常会出现问题,例如出现瘀斑、血肿、皮肤坏死、切口愈合不良等[3]。
苏晓光赵雪莲张春莉张卓男张锤
关键词:马栗种子提取物腋臭微创术
脂肪干细胞在颗粒脂肪移植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6年
背景:血管基质层细胞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干细胞,有研究显示脂肪干细胞在移植过程中可能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目的:观察脂肪干细胞在颗粒脂肪移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只雄性SPF级BALB/C小鼠,取出正常脂肪组织,提取动物腹部脂肪中的脂肪干细胞和颗粒脂肪,选取24只裸鼠作为移植受体,所有动物分为3个实验组,分别为对照组、颗粒脂肪移植组、混合移植组(脂肪干细胞和颗粒脂肪)。2个移植组分别将颗粒脂肪细胞悬液及脂肪干细胞和颗粒脂肪混匀后细胞悬液注射到小鼠腹背左右肩胛处;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细胞基础培养液。4周后,分离血浆及取出移植物进行指标检测。结果与结论:(1)混合移植组能显著性的增加移植物的质量,降低移植脂肪的吸收率,相对于颗粒脂肪移植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移植后血浆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相对于对照组明显提升,其中混合移植组高于颗粒脂肪移植组(P<0.01);(3)颗粒脂肪移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含量明显低于相混合移植组;(4)混合移植组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颗粒脂肪移植组(P<0.01);(5)动物移植物中的细胞形态较单纯颗粒脂肪细胞完好;(6)混合移植组的脂肪油滴的数目明显多于颗粒脂肪移植组;(6)结果提示,脂肪干细胞能够显著性提高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改善移植物的微循环,显著改善颗粒脂肪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赵雪莲张春莉苏晓光张卓男韩朋张洁王艳玲张锤
关键词:干细胞脂肪干细胞颗粒脂肪移植微血管密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