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清
  • 4篇血清学
  • 3篇螺旋体
  • 3篇梅毒
  • 3篇梅毒螺旋体
  • 3篇免疫
  • 2篇血流感染
  • 2篇血培养
  • 2篇血清学诊断
  • 2篇人类免疫
  • 2篇人类免疫缺陷
  • 2篇人类免疫缺陷...
  • 2篇人类免疫缺陷...
  • 2篇碳青霉烯
  • 2篇碳青霉烯类
  • 2篇碳青霉烯酶
  • 2篇凝集
  • 2篇青霉烯
  • 2篇青霉烯类
  • 2篇缺陷病

机构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市皮肤病...
  • 1篇交通大学

作者

  • 11篇庄亦晖
  • 6篇陈瑜
  • 5篇蒋燕群
  • 4篇汤瑾
  • 4篇王坚镪
  • 3篇高锋
  • 2篇李桂兰
  • 2篇吴琼
  • 1篇陈瑜
  • 1篇陈洁
  • 1篇顾伟鸣
  • 1篇沈云岳
  • 1篇王蕾
  • 1篇康懿
  • 1篇刘瑛
  • 1篇王雯静
  • 1篇金月兰
  • 1篇胡伟忠
  • 1篇莫小辉
  • 1篇刘华

传媒

  • 4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肝疫苗接种后新生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一过性阳性的研究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并探讨接种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与新生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一过性阳性的关系。方法对进行HBsAg检测的178例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疫苗接种后的HBsAg阳性发生率、“乙肝二对半”模式、HBsAg浓度及与接种时间的关系等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胆红素干扰试验排除新生儿黄疸对HBsAg检测的影响,根据新生儿血容量进行乙肝疫苗体外稀释,检测其HBsAg浓度。结果178例新生儿共检测184次,检出HBsAg阳性16例,其中11例为乙肝疫苗引起的HBsAg阳性,3例为母婴垂直传播引起的HBsAg阳性,2例不确定。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HBsAg阳性主要发生于接种疫苗后0~7d,与疫苗接种后8~14d及15~31d比较,HBsAg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6、0.032)。疫苗接种后的HBsAg浓度为0.12(0.07~0.25)IU/mL,属低值水平。接种疫苗后0~2d,HBsAg浓度最高,之后逐渐下降。乙肝疫苗接种后11例以HBsAg单项阳性为主,其中3例同时伴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阳性,不同于乙肝病毒感染后常见血清模式。将乙肝疫苗1:600稀释后检测HBsAg为0.13IU/mL,与乙肝疫苗引起的HBsAg阳性浓度[0.12(0.07~0.25)IU/mL]近似。干扰试验显示383.9μmol/L总胆红素、29.9μmol/L直接胆红素不影响HBsAg检测。结论接种乙肝疫苗2周内的新生儿发生HBsAg一过性阳性的可能性较大,建议HBsAg检测在乙肝疫苗接种2周后再进行。
刘华王颖智沈云岳庄亦晖康懿王雯静吴树英蒋炜高锋
关键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疫苗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比较被引量:17
2008年
梅毒实验室诊断目前主要依靠血清学试验,国内大部分实验室开展的梅毒螺旋体特异性试验主要以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为主。而近20年快速发展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已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但在梅毒的实验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较少。为此,我们与本市3家实验室,对CLI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结果进行了比对分析,现报告如下。
金月兰顾伟鸣杨阳蒋燕群刘晓艳刘瑛胡伟忠莫小辉庄亦晖陈瑜陈洁徐萍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试验CLIA法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39
2004年
目的 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 (sRBP)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sRBP、尿RBP(uRBP)、尿素 (Urea)、肌酐 (Cr)、尿酸 (UA)、尿IgG、转铁蛋白 (Trf)、微量白蛋白 (mAlb)、α1 微球蛋白 (α1 MG)以及血 β2 微球蛋白 (sβ2 MG)和尿 β2 微球蛋白 (uβ2 MG) ,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 1) 81例肾病患者sRBP的结果为 ( 87.83± 32 .74 )mg/L ,对照组为 ( 5 6 .17± 14 .34)mg/L ,肾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 2 )比较常规肾功能检测项目 ,肾病患者sRBP阳性率与Urea较接近 ,但明显高于Cr ;( 3)sRBP与sβ2 MG显著相关 (P <0 .0 1) ,慢性肾小球肾炎组sRBP与各项肾功能指标相关性最好 ;( 4 )与正常组比较 ,糖尿病无肾病组、慢性肾盂肾炎组uRBP(P <0 .0 1~P <0 .0 0 5 )升高较sRBP(P <0 .0 5 )显著 ,糖尿病肾病组、慢性肾小球肾炎组sRBP(P <0 .0 0 1)升高较uRBP(P <0 .0 1~P <0 .0 0 5 )显著。结论 sRBP可以作为反映肾功能异常的较敏感指标。血、尿RBP同时检测较 β2 MG更稳定 。
王蕾庄亦晖高锋
关键词:血清学检查视黄醇结合蛋白肾脏疾病肾功能Β2-微球蛋白
Determine Syphilis TP方法在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诊断中的临床评价
庄亦晖陈瑜蒋燕群
双套血培养对提高血流感染检出率和鉴别污染的评价被引量:24
2012年
目的评价双套血培养在提高血流感染检出率及鉴别污染的临床价值。方法统计2010—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双套血培养的双次阳性率和单次阳性率,评价双次阳性和单次阳性在鉴别血培养污染中的差异。结果我院2010—2011年共送检双套血培养3 151例,占全年送检病例数的71.2%。共检出483例阳性,阳性率15.33%。其中双次阳性192例,阳性率6.09%;单次阳性291例,阳性率9.23%。结论双套血培养能够提高血流感染检出率并能鉴别分离菌的定植或污染,建议临床在诊断血流感染时送检双套血培养。
王坚镪汤瑾庄亦晖陈瑜高锋
关键词:血流感染检出率
Determine Syphilis TP方法在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诊断中的临床评价
目的对基于免疫层析原理的Determine Syphilis TP方法进行在梅毒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评价。方法对300份标本(第一组:206份住院术前检查及性病门诊标本,其结果未知;第二组:94份为本科室过往阳性血清,-4...
庄亦晖陈瑜蒋燕群
文献传递
用VIDAS~ HIV DUO Ultra方法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筛查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寻找一种更快速、简便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筛查方法。方法对门诊和住院手术患者标本以及疾病控制中心质控标本,采用VIDAS HIV DUO Ultra方法(简称VIDAS)测定HIV p24抗原和HIV抗体,并与第3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明胶粒子凝集法(PA)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50份标本采用VIDAS进行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7%和92.1%。结论VIDAS可作为一种更简便的HIV检测方法,在生物安全控制方面较其他2种方法更安全有效。
庄亦晖蒋燕群李桂兰陈瑜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DUO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用VIDAS HIV DUO Ultra方法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筛查
目的寻找一种更快速简便、安全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筛查方法。方法对门诊和住院手术患者标本以及疾控中心质控标本,采用VIDASHIV DUO Ultra方法测定HIVp24抗原和HIV抗体,并与第三代酶免疫法(...
庄亦晖蒋燕群李桂兰陈瑜
文献传递
双套血培养对提高血流感染检出率和鉴别污染的评价
目的评价双套血培养在提高血流感染检出率及鉴别污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统计我院2010年双套血培养的双次阳性率和单次阳性率,评价双次阳性和单次阳性在鉴别血培养污染中的差异。结果我院2010年共送检双套血培养1616组,占全年...
汤瑾王坚镪庄亦晖陈瑜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分离到的80株 碳青霉烯类抗菌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 Compao60系统进行细菌...
王坚镪吴琼庄亦晖陈敏汤瑾
关键词: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改良HODGE试验KPC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