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学礼

作品数:133 被引量:2,317H指数:25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鲁东大学校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生物学
  • 32篇天文地球
  • 27篇农业科学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6篇经济管理
  • 3篇水利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3篇沙地
  • 40篇科尔沁沙地
  • 23篇沙漠化
  • 18篇景观
  • 15篇土地利用
  • 13篇植物
  • 11篇植被
  • 10篇沙漠化过程
  • 10篇降水
  • 9篇沙丘
  • 9篇生态
  • 8篇绿洲
  • 8篇斑块
  • 6篇生态系统
  • 6篇农牧
  • 6篇农牧交错区
  • 6篇流域
  • 6篇景观结构
  • 6篇荒漠
  • 6篇降水量

机构

  • 76篇鲁东大学
  • 56篇中国科学院
  • 16篇烟台师范学院
  • 11篇南开大学
  • 11篇中国环境科学...
  • 9篇内蒙古大学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亚利桑那州立...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滨州学院
  • 2篇兰州大学
  • 1篇东北大学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济南大学
  • 1篇呼伦贝尔学院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132篇常学礼
  • 21篇崔步礼
  • 20篇陈雅琳
  • 14篇张继平
  • 12篇高玉葆
  • 12篇李健英
  • 11篇赵学勇
  • 10篇李胜功
  • 10篇蔡明玉
  • 10篇赵哈林
  • 9篇张宁
  • 8篇孙小艳
  • 7篇刘良旭
  • 7篇岳喜元
  • 7篇吕世海
  • 7篇宋彦华
  • 7篇张铜会
  • 7篇韩艳
  • 7篇王玮
  • 6篇杨持

传媒

  • 38篇中国沙漠
  • 10篇生态学报
  • 8篇生态学杂志
  • 7篇自然资源学报
  • 6篇干旱区资源与...
  • 5篇干旱区地理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干旱区研究
  • 4篇测绘科学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内蒙古大学学...
  • 3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资源科学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鲁东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年份

  • 3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9篇2010
  • 10篇2009
  • 10篇2008
  • 10篇2007
  • 10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11篇2003
  • 1篇2001
  • 10篇2000
  • 8篇1999
  • 2篇1998
  • 4篇1997
1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20年来张掖绿洲农田与草地斑块动态被引量:1
2011年
应用GIS技术分析了1985—2006年张掖绿洲农田和草地的斑块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985—2006年,农田以未变斑块和延展斑块为优势斑块类型,草地的优势斑块则为未变斑块和收缩斑块。农田和草地斑块动态格局的共同点是:未变斑块平均斑块面积都最大,分别为214.64和149.50hm2;斑块数量和斑块类型形状指数较小,在景观上聚集程度较高,呈集中连片分布。新生斑块的斑块类型形状指数最低,分别为23.88和15.58,在景观上呈聚集分布。农田和草地斑块动态格局的不同点是:农田景观以小斑块在原来斑块基础上的延展为主,草地景观则以原生斑块的收缩为主。从斑块的来源和去向看,近20年来张掖绿洲农田、草地和戈壁(基底)斑块间存在强烈的相互转化,人口增长、水资源约束、经济发展能力和气候变化等是主要驱动力。
孙小艳常学礼张宁韩艳纪新星
裸沙生境中沙米异质种群的时空动态研究被引量:8
2003年
沙米种群的大小、密度和裸沙斑块占有率动态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年度间变化中,沙米种群大小的持续性随种群的大小变化而变化,范围在24%~53%之间;种群密度的持续性随密度稠密的变化,在63%~79%之间波动.在季节变化中,沙米种群大小在150~200之间时,持续性最高,为45%;种群密度在20~25之间持续性最高,为79%.同时,不同时间尺度的分析显示,沙米种群密度持续性最高,种群占有裸沙生境的持续性次之,种群大小持续性最低.此外,Mandelbrot的间隙度分析法揭示了沙米种群格局不仅依赖于调查区域的尺度大小,而且还依赖于分析尺度;在大尺度上呈离散分布,在小尺度上趋向聚集分布.
常学礼杨持刘颖茹高玉葆
额济纳荒漠绿洲植被生态需水量研究被引量:43
2006年
荒漠绿洲的生态需水量主要指维持荒漠绿洲植被正常生长所需要消耗的水量.采用3S技术与野外生产力测定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建立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生产力、蒸腾系数之间的关系方程,计算了额济纳荒漠绿洲的植被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维持额济纳绿洲现状的需水量为1.53×10~8m^3,若使现有的植被恢复到目前最高生产力水平的生态需水量为3.49×10~8m^3.考虑到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河道输水损失、绿洲植被耗水、绿洲内农田用水和降水补充等,额济纳旗绿洲维持现状需要黑河下泄水量(狼心山)为1.93~2.23×10~8m^3之间,若使现有的植被恢复到目前最高生产力水平,需要黑河下泄水量(狼心山)为4.28~5.17×10~8m^3之间.
赵文智常学礼何志斌张智慧
关键词:额济纳绿洲NDVI
山东半岛典型流域果园与旱地景观结构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以烟台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和2002年9月9日的ETM影像为信息源,结合地面考察,在3S技术的支持下,选取景观百分比、斑块密度、周长-面积分维数和斑块凝聚度,对烟台市16个典型流域的果园与旱地景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果园在各流域中的面积比重较小,旱地面积占绝对优势;但果园斑块数量多。对各种景观指数比较表明,旱地的平均景观百分比明显高于果园景观,果园景观的平均、最大及最小斑块密度均明显高于旱地景观,两种景观的周长-面积分维数相差不大但斑块凝聚度的差异显著。
陈雅琳常学礼崔步礼
关键词:景观结构
科尔沁沙地景观结构特征对沙漠化过程的生态影响被引量:22
2005年
采用方差分析(ANOVA)、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从时间和空间2个尺度对科尔沁沙地景观结构特征对沙漠化的生态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任何单一景观结构对沙漠化的影响都不明显.多因子PCA分析表明,景观结构对沙漠化有明显作用,它是景观承载了自然和人为作用后的景观要素组合对沙漠化的二次作用,是自然与人为作用的结果反馈.在时间尺度上,第一和第二分量占总信息量的9026%,说明在过去40年中景观结构对沙漠化的影响相对简单,只有一个峰值.在空间尺度上,第一和第二分量占总信息量的80.20%,景观结构对沙漠化的驱动作用相对复杂,有2个峰值.这表明景观结构特征对沙漠化的影响在空间尺度上要比时间尺度上更为复杂.
常学礼于云江曹艳英高玉葆
关键词:沙漠化景观结构主成分分析
人工调水对额济纳胡杨荒漠河岸林繁殖的影响被引量:39
2005年
研究了围封禁牧条件下人工调控黑河水文过程对额济纳胡杨荒漠河岸林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水实施的3a中,胡杨主要靠根蘖繁殖更新,种子繁殖几乎不存在。在没有放牧干扰的条件下,不同年份之间林窗内胡杨的根蘖繁殖差异明显,胡杨幼苗个体密度平均为(213.9±112.5)株/100m2,其中1龄为(27.5±18.8)株/100m2,2龄为(113.8±67.7)株/100m2,3龄为(71.0±73.9)株/100m2。胡杨幼苗的丛密度平均为(108.3±56.0)丛/100m2,其中1龄为(19.2±13.9)丛/100m2,2龄为(59.0±37.8)丛/100m2,3龄为(29.8±22.8)丛/100m2。这种差异与当年的生态水文条件有关。划分的整体、大林窗、小林窗3种类型中,大林窗内2龄胡杨幼苗的根蘖繁殖更新受到了距样方最近和最远母树距离的影响。在生态水文条件较好的年份(2龄苗对应于2002年),在距母树较远的地方根蘖繁殖最容易发生。在其它林窗中,胡杨根蘖繁殖主要受林窗生境如环样方母树株数(Tn)、距样方最近母树距离(Nd)、距样方最远母树距离(Fd)和林窗面积(Ga)等因子的综合影响,任何一个因子的单独影响都不显著。总之,本研究的初步结论是黑河分水工程实施对胡杨的繁殖更新无疑是有利的,但前提是消除放牧等干扰因素的影响。
赵文智常学礼李秋艳
关键词:分水繁殖林窗
科尔沁沙地植被NDVI对太阳辐射照度变化的响应机制被引量:3
2015年
在科尔沁沙地利用ASD光谱仪实测了7个不同植被盖度样方的反射光谱日变化,结合植被盖度与逐时太阳辐射照度数据,采用回归方法构建了不同植被盖度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太阳辐射照度关系模型。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不同植被盖度NDVI对太阳辐射照度日变化具有相同的响应模式。NDVI在太阳辐射照度最小时段(6、16-18时)和平均时段(7-9、15时)易被高估0.03-0.14与0.02-0.08;其中盖度较低区域在太阳辐射照度最小时段(6、16-18时)NDVI被高估的幅度为0.13大于植被盖度较高的区域(0.03)。
岳喜元常学礼刘良旭黄海涛高羽翼
关键词:NDVI植被盖度科尔沁沙地
沙丘人工差不嘎蒿植被建立后的微气候变化被引量:16
1997年
运用文比热量平衡法和空气动力学梯度法初步分析了人工固定沙丘过程中的微气象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流沙的固定,反射率减小;净辐射占太阳辐射的比例增大;热收支中,潜热通量所占的份额增多;近地表风速及其垂直切变减小。
李胜功赵哈林何宗颖常学礼常学礼
关键词:沙漠化人工植被沙丘气候变化微气候
科尔沁沙地不同沙漠化成因区域的景观动态比较被引量:3
2009年
在3S技术支持下,比较分析了科尔沁沙地不同沙漠化成因区域的沙地景观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近20年来,以人为活动干扰为主的区域(八仙筒镇),沙漠化土地变化幅度较大,各种沙漠化土地的转化主要表现在沙漠化土地中流动和半固定沙地向固定沙地转化、固定沙地向农田和林地转化;以自然干扰为主的区域(苇莲苏乡),沙漠化土地变化幅度较小,主要表现为各种沙地类型之间的转换;在人为活动为主的区域固定沙地的空间格局变化显著,1985—1995年固定沙地的联合度降低,人为活动干扰较强,而1995—2005年联合度增高,人为活动干扰相对较弱;在自然干扰为主的区域,同一时期空间格局的变化明显的是流动沙地,在1985—1995年,流动沙地斑块破碎度减小,流动沙地发育显著,在1995—2005年,流动沙地的破碎度继续减小,但其面积得到控制,表明治沙效果在这一时期是显著的。
李健英常学礼张继平蔡明玉
关键词:沙漠化土地科尔沁沙地
生态脆弱带的尺度与等级特征被引量:84
1999年
生态脆弱带(VulnerableEcotone)的物质、结构和能量流动特征依赖于主观所划分的空间域,脆弱带的空间尺度不同其特征也不尽相同,空间域的大小决定着所研究生态脆弱带的复杂性和稳定性。在一定的空间尺度下,脆弱带的组成要素随时间尺度的变化而变化,变化的速率依赖于空间尺度的大小,空间尺度越大,变化速率越小。除界面物理特征外,生态脆弱带的其它特性具有等级结构,空间尺度决定研究单元的等级位置,研究单元的尺度越大。
常学礼赵爱芬李胜功
关键词:生态脆弱带空间域生物群落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