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锐

作品数:7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流行性
  • 5篇流行性出血热
  • 5篇出血热
  • 3篇血清
  • 2篇血浆
  • 2篇血压
  • 2篇洋地黄
  • 2篇流行性出血热...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测定
  • 1篇低血压
  • 1篇低血压休克
  • 1篇低血压休克期
  • 1篇休克
  • 1篇休克期
  • 1篇血浆CAMP
  • 1篇血浆内皮
  • 1篇血浆内皮素
  • 1篇血清催乳素
  • 1篇血清透明质酸

机构

  • 4篇蚌埠医学院第...
  • 3篇蚌埠医学院附...

作者

  • 7篇崔锐
  • 6篇刘霞秋
  • 1篇田维铨
  • 1篇臧国庆
  • 1篇张弘

传媒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放射免疫学杂...

年份

  • 3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流行性出血热体液因子的变化与其发病机理的关系被引量:1
1996年
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体液因子的变化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对80例EHF患者和31例健康人血浆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EDLS)、肾素活性(RA)和血管紧张素Ⅱ(ATⅡ)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EHF患者体液因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EDLS以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升高最明显,RA和ATⅡ在各期均明显升高。测定中还发现它们的含量升高与病情变化程度有一定关系,EDLS与RA、ATⅡ均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这些体液因子均参与了EHF的发病过程,可能是引起EHF急性肾功能不全及内环境紊乱的重要介质。
刘霞秋崔锐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体液因子发病机理
妊高征患者血浆内皮素与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的变化被引量:1
1995年
妊高征患者血浆内皮素与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的变化刘霞秋,崔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严重危害孕产妇及围产儿健康的产科常见病,其发病机理仍未解决。近年来发现血管活性物质在高血压发病中有重要作用,为了探讨血管活性物质与妊高征发病机制的关系,我们用放射免...
刘霞秋崔锐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内皮素类洋地黄物质内源性
剖宫产者血清催乳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1996年
催乳素(PRL)是由垂体前叶催乳素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激素,PRL在乳腺的发育和泌乳的开始及维持起着重要作用,非孕期血中PRL水平很低,妊娠后血清中PRL逐渐增加,至分娩前达高峰,哺乳期进一步增加。有研究表明,产妇血清PRL水平与产妇的乳汁分泌呈正相关关系。本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62例剖宫产产妇血清PRL水平并与经阴道分娩者相比较,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PRL浓度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受检者为我院妇产科分娩产妇113例,其中剖宫产者62例,经阴道分娩者51例。所有对象均于分娩结束后24小时内抽肘静脉血2ml,分离血清置—
张弘崔锐李旭石磊
关键词:剖腹产血清催乳素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尿调蛋白和β_2-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价值
1993年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清尿调(Tamm-Horsfall)蛋白(THP)和β_1-微球蛋白(β_2-MG)浓度。结果认为方法灵敏,对各期的肾功能损害程度和预后判定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崔锐刘霞秋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微球蛋白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透明质酸测定
1994年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透明质酸测定臧国庆,刘霞秋,崔锐,田维铨,王宗青DETECTIONOFHYALURONATEACIDINPATIENTSWITHEPIDEMICHEMORRHAGICFEVERZhangGuoqing;LiuXzaqzu;Chui...
臧国庆刘霞秋崔锐田维铨王宗青
关键词:血清透明质酸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传染病科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EDF、ANP、PRA、AⅡ浓度观察
1995年
作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内源性洋地黄样因子(EDF)、心钠素(ANP)、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结果表明这几种物质在EHF各病期均发生了显著变化。
崔锐刘霞秋藏国庆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洋地黄样因子肾素活性
EHF患者血浆cAMP含量变化的观察
1996年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动态观察了61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浆cAMP的含量变化,以探讨cAMP与EHF发病机理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对象:EHF患者61例(男56例,女5例),均为我院传染科收治的住院患者,年龄16~59岁,平均37.6岁。轻型14例;中型21例;重及危重型26例。均经酶标法抗-EHFV-IgM阳性证实。正常对照组38例(男16例,女22例),年龄18~60岁,平均35.1岁,系本院职工健康体检者及部分在校大学生。 二、方法:抽取患者肘静脉血3ml加EDTA-Na_2抗凝剂50ml,置冰浴中1小时内离心取血浆-30℃保存待测,cAMP放免试剂盒山上海中医药大学同位素室提供,按说明书操作。 结果以±S表示,t检验判断差异显著性。 结果 一、EHF患者各期血浆cAMP含量变化:见表1。 由表1可见,EHF发热期cAMP开始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和多尿期cAMP平均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0.001),少尿期升高最明显。
刘霞秋崔锐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环腺苷酸血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