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虹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省院省校科技合作计划项目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耐冷
  • 4篇孕穗
  • 4篇孕穗期
  • 4篇穗期
  • 4篇耐冷性
  • 3篇孕穗期耐冷性
  • 3篇种质
  • 3篇苗期
  • 3篇苗期耐冷性
  • 3篇粳稻
  • 3篇基因
  • 3篇核心种质
  • 3篇后代
  • 2篇低磷
  • 2篇云南粳稻
  • 2篇杂种
  • 2篇杂种后代
  • 2篇主基因
  • 2篇耐低磷
  • 2篇耐低磷特性

机构

  • 7篇云南省农业科...
  • 3篇云南大学
  • 3篇嵩明县阿子营...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云南省农业生...

作者

  • 8篇崔虹
  • 7篇普晓英
  • 7篇杜娟
  • 7篇杨树明
  • 7篇曾亚文
  • 5篇邰丽梅
  • 5篇杨涛
  • 3篇易加洪
  • 2篇朱广彬
  • 2篇王雨辰
  • 1篇吴殿星
  • 1篇周国华
  • 1篇罗曦
  • 1篇黄兴奇
  • 1篇程在全
  • 1篇任雪莲

传媒

  • 4篇生态环境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年份

  • 5篇2008
  • 3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水稻02428×合系35杂种后代耐冷性状的相关性与遗传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在昆明低温冷害条件下,以02428与合系35配制的杂种F1,F2,F3和F4等为材料进行孕穗期耐冷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02428×合系35的F3,F4分离群体在同一世代株高、穗颈长、穗下节长、每穗实粒数、总粒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穗下节长、穗长、总粒数和结实率均呈数量性状的分布特征.以结实率为耐冷性鉴定指标,孕穗期耐冷性受2对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其主效基因的遗传率为73.13%,微效基因遗传率为23.36%,主基因和微效基因都存在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
杨树明曾亚文杜娟普晓英黄兴奇程在全邰丽梅崔虹王雨辰
关键词:孕穗期耐冷性
粳稻两个孕穗期耐冷近等基因系的耐冷基因定位
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遭受低温冷害,其中孕穗期低温对稻作生产带来的损失最大。因此对孕穗期耐冷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是水稻耐冷研究的关键所在。定位和克隆孕穗期耐冷基因,对培育耐冷品种,减轻水稻冷害损失具有重大意义。 ...
崔虹
关键词:粳稻孕穗期耐冷基因基因定位
文献传递
浅论云南功能稻米开发被引量:2
2008年
通过分析云南发展功能稻米产业优势,提出云南开发功能稻米的对策和建议。
杨树明曾亚文吴殿星杜娟普晓英邰丽梅崔虹
关键词:功能稻米营养成分
云南籼稻核心种质回交后代苗期耐冷性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早春低温和连续阴雨是导致籼稻烂秧的主要因素之一,筛选耐冷的种质资源,将耐冷性基因导入高产的籼稻品种之中是防止低温冷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加强籼籼稻杂交后代的苗期耐冷性研究,可为籼稻耐冷性育种提供条件。以235份云南籼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籼稻品种滇屯502(Oryzasatica)配制的杂种F5、BC1F4、BC2F3和BC3F2代为材料,在昆明自然条件下,对亲本及其后代进行苗期(三叶)耐冷性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回交世代与杂种与亲本间的苗期耐冷强弱差异较大,总体趋势为回交供体亲本>F5>BC1F4>BC2F3>BC3F2;揭示了随着回交世代的增加,其回交杂种苗期耐冷性减弱,越来越趋于轮回亲本,在耐冷育种上对回交供体亲本及其早世代材料进行选择更易获得苗期强耐冷材料。(2)同一稻作区,回交供体亲本的苗期耐冷强于杂种后代;稻作区划间,回交供体亲本及杂种F5总趋势相近,滇中一季籼稻粳稻区和滇东北高原粳稻区材料耐冷最强,而BC1F4、BC2F3和BC3F23个回交世代存在一定差异。
杨树明曾亚文杜娟普晓英杨涛邰丽梅崔虹朱广彬易加洪
关键词:苗期耐冷性核心种质云南稻种回交
云南粳稻耐低磷特性的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分析被引量:14
2007年
磷高效水稻培育是提高土壤潜在磷利用效率的一种途径,通过对云南粳稻耐低磷特性的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分析,可以明确耐低磷特性主基因的存在、对数及遗传效应的大小,为磷高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通过云南主栽粳稻品种合系35(Oryza sativa)与耐低磷极强早旱谷(Oryza sativa)配制P1、P2、F1、F2或F3世代,在云南省农科院进行低磷胁迫试验,对耐低磷鉴定和主基因加多基因联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早旱谷的分蘖和株穗产量基因受两对主效基因+多基因相互配合遗传控制的,两对主基因间存在上位性效应,两主基因间效应差异较大。分蘖力F2主基因遗传率为58.82%-72.13%,F3主基因遗传率为45.88%-57.96%;株穗产量F2主基因遗传率60.94%-83.08%,F3主基因遗传率为62.20%-75.80%。因此育种中应当充分重视主基因的利用,利用主基因应以第一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对后代耐低磷性状的选择宜从F2代开始,杂交的后期世代也要注意耐性的选择。
杜娟曾亚文杨树明普晓英杨涛周国华崔虹
关键词:耐低磷特性分蘖力
云南粳稻核心种质杂种后代孕穗期耐冷性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以236份云南地方粳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粳稻Oryza satica品种合系35配制的杂种F5、BC1F4、BC2F3和BC3F2为材料,在昆明自然低温平均17.8℃(冷害)条件下,对亲本及其后代进行孕穗期耐冷性研究。结果表明:①亲本耐冷性状间的相关性明显高于其杂种后代,不同世代间总体趋势为随着回交世代增加其性状间相关性减弱。在亲本及其杂种后代间耐冷指标性状穗颈长、穗下节长、每穗实粒数、每穗秕粒数与结实率均呈较高的(≥0.370)极显著(n=236,R0.01=0.181)相关。②株高、穗颈长、穗下节长等耐冷性状在亲本强弱耐冷系统群间的差异明显,表现为亲本耐冷性强的材料秆和穗较长、穗粒数较多,同一性状变异程度减小。但随着回交代数的增加,这些性状的平均值逐渐趋同于轮回亲本,差异减小。③穗颈长、穗下节长、每穗实粒数、每穗秕粒数与结实率在5个稻作区间的变化规律呈现一致性,亲本和F5的差异较大,而BC1F4、BC2F3和BC3F2的差异较小,且趋同于轮回亲本。通过连续回交,在BC3F1即可获得耐冷性状表现良好的材料。
杨树明曾亚文杜娟普晓英杨涛邰丽梅崔虹易加洪任雪莲
关键词:水稻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苗期耐冷性
云南稻核心种质苗期与孕穗期耐冷性特点及关系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以544份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为材料,在昆明自然低温(苗期平均5.5~12.3℃,孕穗期平均17.8℃)冷害下,按籼粳、稻作区进行云南稻核心种质苗期耐冷性与孕穗期耐冷性的特点及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苗期耐冷性与孕穗期耐冷性密切相关,苗期耐冷性强的材料表现为孕穗期株高、剑叶长和宽、穗颈长、穗下节长、1~2节长、穗长较长、穗粒数较多,耐冷性较强。通过对苗期耐冷性的严格选择,可以间接获得孕穗期耐冷性较强的材料。(2)苗期和孕穗期耐冷性在籼粳间、稻作区间差异明显。籼粳间均表现为粳稻强于籼稻;稻作区间苗期耐冷性为滇中一季籼粳稻区和滇南单双季籼稻区最强,滇中一季籼粳稻区和滇西北高寒粳稻区孕穗期耐冷性较强,揭示了水稻苗期与穗期耐冷性的形成演化机制存在一致性和差异性。
杨树明曾亚文杜娟普晓英杨涛邰丽梅崔虹易加洪朱广彬
关键词:核心种质苗期耐冷性孕穗期耐冷性
合系35×老来红联合世代耐低磷性状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磷高效水稻培育是提高土壤潜在磷利用效率的一种途径,用云南主栽粳稻品种合系35与云南稻种核心种质耐低磷特性极强老来红配制P1,P2,F1和F2世代,在云南省农科院(海拔1916 m)种植两处理(有效磷质量比6.26 mg/kg,有效磷40 mg/kg)耐低磷鉴定,采用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了水稻的分蘖、株穗重和总干重3个耐低磷指标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分蘖、株穗重和总干重3个耐低磷指标性状在这个组合中都表现为一对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2种遗传模式.
杜娟曾亚文杨树明普晓英杨涛崔虹王雨辰罗曦
关键词:耐低磷特性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