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志强

作品数:83 被引量:24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7篇天文地球
  • 4篇电子电信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9篇太阳活动
  • 13篇地震
  • 11篇天文
  • 9篇卫星
  • 9篇小波
  • 8篇望远镜
  • 6篇地球
  • 6篇东营凹陷
  • 6篇凹陷
  • 5篇地层
  • 5篇地球自转
  • 5篇太阳黑子
  • 5篇气候
  • 5篇自转
  • 5篇小波分析
  • 5篇古气候
  • 4篇地层研究
  • 4篇地面站
  • 4篇星际
  • 4篇行星

机构

  • 83篇中国科学院国...
  • 10篇中国地震局
  • 9篇中国石油化工...
  • 7篇南京信息工程...
  • 7篇中国气象局
  • 3篇云南省地震局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云...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上饶师范学院
  • 1篇中国测绘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国家卫星气象...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国家空间天气...

作者

  • 83篇尹志强
  • 64篇韩延本
  • 28篇马利华
  • 22篇王博
  • 14篇田立丽
  • 14篇王红旗
  • 13篇刘卫东
  • 12篇王政
  • 10篇徐道一
  • 10篇乔琪源
  • 9篇姚益民
  • 7篇张海峰
  • 7篇乐贵明
  • 6篇艾国祥
  • 6篇胡辉
  • 5篇韩永刚
  • 5篇王锐
  • 5篇陆阳平
  • 4篇林荣超
  • 4篇黄东平

传媒

  • 10篇天文研究与技...
  • 7篇科学通报
  • 7篇地层学杂志
  • 4篇地球物理学进...
  • 3篇空间科学学报
  • 3篇天文学报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G...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2014年中...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2010天灾...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第二届中国卫...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13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东东营凹陷新近系明化镇组天文地层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东营凹陷明化镇组(狭义)相当于渤海湾地区明化镇组(广义)的上段。选取东营凹陷华8、郝科1等5口井的测井数据(SP、GR)进行了明化镇组天文地层研究。把本区东辛2-4井明化镇组顶界年龄值(2.588Ma BP)作为5口井明化镇组顶界年龄值,根据频谱、数字滤波和小波分析结果,得出明化镇组各段的堆积速率、延续时间,并得出明下段底界平均年龄为10.794MaBP;明上段底界平均年龄为5.121,MaBP。东营凹陷明化镇组下段与国际地层表的中新世晚期及中国区域地层表的保德阶相当;明上段的底界可对比为上新世的底界(5.332MaBP),明上段相当于中国的高庄阶和麻则沟阶。在大约11—5MaBP期间中,曾有过几次环境突变:较强的突变大约发生在10.873MaBP,较弱的是在8.9MaBP,次强的是在7MaBP,最后发生的相当强的突变是在5.11MaBP前后。根据天文地层、天文周期、地球构造气候旋回等研究成果,在11—2.6MaBP期间,地球上可能存在过大约2,Ma间隔的突变,并与区域或全球性的地层变化界线大体一致。
徐道一姚益民韩延本尹志强张海峰
关键词:东营凹陷明化镇组中新世上新世
全球大地震与月亮交点潮的相关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为了深入研究天体引潮力与地震的关系,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分区研究的方法,分析了1900.0~2000.0全球发生的M≥7.0的地震与月亮升交点黄经的关系,从而揭示了月亮交点潮可能是地震孕育和发生的一个重要天文影响因子,丰富了日月引潮力与地震的相关研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胡辉韩延本李语强尹志强王锐
关键词:引潮力地震
太平洋赤道带上空OLR的周期性波动
<正>OLB(Outgoing Longwave Badiation)是气象卫星利用辐射仪的红外通道从宇宙空间观测的地气系统的射出长波辐射,它反映了大气中的云量、大气的垂直运动和散度风、大气中对流凝结所释放的潜热量和热带...
马利华尹志强韩延本
文献传递
一种CCD天顶望远镜地面快速天文定位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CCD天顶望远镜进行地面快速天文定位的方法。该方法利用CCD天顶望远镜对观测点天顶附近天区的恒星进行两次成像(两次成像之间望远镜镜筒绕旋转轴旋转180°),通过对所拍摄的两幅恒星图像、对应的精确时间及...
王博田立丽王政韩延本王红旗尹志强刘卫东乔琪源
文献传递
中国区域卫星定位系统星座布局的选择被引量:17
2008年
基于转发式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思路,以与导航定位精度有密切关系的星座的位置精度衰减因子(Position Dilution of Precision,PDOP)在中国区域的分布和变化为主要评判依据,分析讨论由静止通信卫星和倾斜轨道同步通信卫星组成转发式中国区域定位系统星座的初步计划.我们重点考虑倾斜轨道同步卫星的3个主要的轨道参数,即轨道倾角、偏心率及升交点赤经的变化对PDOP的影响,通过仿真计算研究了该区域导航定位系统优良星座的布局方案.对多种星座布局分析比较的初步结果表明,设置3颗位于一组使‘8’字形星下点共迹的倾斜轨道同步通信卫星,它们的轨道倾角约为50°,卫星升交点的赤经差为120°,且其星下点轨迹的对称中心处在115°E附近,与4颗或5颗分布于约60°E至165°E轨位处的静止通信卫星组成转发式中国区域卫星定位系统的星座,可以满足对中国陆地和海疆的有效覆盖,可获得相对高精度的导航定位结果.给出了3个相对优秀的星座结构的初步结果,并讨论了有关的问题.
韩延本马利华乔琪源尹志强艾国祥
关键词:卫星定位星座CAPS
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及其与地球物理现象关系研究的进展被引量:21
2004年
作为地球的基本运动形式之一的地球自转变化表征着地球的整体运动状态和地球系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其变化形式非常复杂.研究表明,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与众多地球物理现象有密切联系,与地震活动、EN-SO 事件等重大自然灾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对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及其与地球物理现象之间关系的研究长期以来就受到天文学家、地球科学家和从事灾害研究领域专家的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该研究领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认为在此基础上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对天文学和地球科学的发展都是有意义的.
马利华韩延本尹志强
关键词:日长地震ENSO
退役GEO通信卫星对改善CAPS系统PDOP的作用被引量:12
2008年
简要介绍了赤道同步轨道(GEO)通信卫星完成既定的通信任务及大部分燃料已被消耗而退役后,在新的卫星轨位控制模式下被调控成为小倾角倾斜同步轨道卫星后的运行特征,并结合转发式中国区域定位系统(CAPS),通过仿真计算分析讨论了这样的通信卫星用于转发式卫星定位系统后对改善导航定位星座结构,特别是改善PDOP的作用.结果表明,使用小倾角倾斜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可使转发式卫星定位系统仅用GEO通信卫星不能进行三维导航定位的情形发生根本的改变,可实现三维导航定位,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的导航定位精度;可延缓退役GEO通信卫星退役后废弃成为空间垃圾的时间,使其为导航通信再服务数年,减少了退役GEO通信卫星形成空间垃圾对空间环境的污染,使宝贵的空间资源得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对转发式卫星定位系统利用这类卫星的注意事项也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韩延本马利华乔琪源尹志强施浒立艾国祥
关键词:卫星导航定位CAPS
预报第25太阳周开始时间及极大值
前言太阳活动对空间天气、近地环境及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许多地球物理过程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对通讯、宇航、电力输送安全的造成影响。太阳活动特征和预报的研究在最近数十年间愈加受到重视,形成了多种预报方法。有学者综合分析过...
韩延本尹志强
文献传递
光学天文时纬残差异常在强震预测中的实践——纪念唐山地震暨光学天文时纬残差异常发现40周年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进一步研究光学天文时纬残差异常在地震预测中的作用,介绍了光学天文时纬残差震前异常的发现和在地震预测中的研究实践,以及云南天文台光电等高仪的时纬残差异常变化与其周邻强震的对应关系,最后以讨论的形式给出了这种关联的可能的地球物理机制,目前在地震预测中的局限性和可能的解决途径。重要的是,2010年以来的预测实践进一步表明,利用光学天文时纬残差的同步异常提供地震预测信息,既没有虚报,也没有漏报。这就说明,它是完全可以作为地震预测的一种手段,投入地震预测实践中,值得更多重视和更加深入的研究。
胡辉李语强苏有锦尹志强韩延本王锐王博
关键词:地震
用新型天顶照相机组建地震预测研究试验网的设想
一种小型化的新型低成本天顶照相机研制成功,使得组建试验观测网验证天文时纬残差震前异常现象、深入开展地震预测研究并优化提取前兆信息的方法成为可能.天文时间和纬度的观测资料的残差序列在仪器周围发生强地震前出现短期异常波动的现...
尹志强王博田立丽王政胡辉王红旗韩延本
关键词:地震预测试验网性能评价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