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启念

作品数:125 被引量:381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宁波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基地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6篇哲学宗教
  • 14篇政治法律
  • 6篇经济管理
  • 6篇文化科学
  • 4篇社会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4篇哲学
  • 39篇主义
  • 28篇唯物
  • 19篇马克思主义
  • 17篇马克思主义哲...
  • 15篇唯物主义
  • 14篇唯物史观
  • 12篇费尔巴哈
  • 9篇辩证
  • 7篇哲学思想
  • 7篇社会
  • 7篇社会主义
  • 7篇列宁
  • 7篇马克思主义中...
  • 7篇俄罗斯哲学
  • 7篇《关于费尔巴...
  • 6篇文本
  • 6篇弗罗洛夫
  • 6篇辩证法
  • 6篇辩证唯物主义

机构

  • 122篇中国人民大学
  • 6篇对外经济贸易...
  • 2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农学院
  • 1篇俄罗斯科学院
  • 1篇中共中央编译...

作者

  • 122篇安启念
  • 6篇邵鹏
  • 2篇姚颖
  • 1篇杨淑琴
  • 1篇罗连祥
  • 1篇张茂林
  • 1篇冯燕芳
  • 1篇李新灵
  • 1篇张蝶
  • 1篇张敏

传媒

  • 10篇马克思主义与...
  • 10篇北京行政学院...
  • 9篇哲学动态
  • 9篇教学与研究
  • 6篇中国人民大学...
  • 5篇山西师大学报...
  • 5篇理论视野
  • 4篇学术月刊
  • 3篇学习与探索
  • 3篇哲学研究
  • 3篇社会科学辑刊
  • 3篇党政干部学刊
  • 3篇俄罗斯研究
  • 2篇当代世界与社...
  • 2篇国外理论动态
  • 2篇求是学刊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高校理论战线
  • 2篇马克思主义研...
  • 2篇世界哲学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9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14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1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会历史理论研究新趋势:微观范式的凸显——评衣俊卿教授主编的“微观政治哲学研究丛书”
2012年
20世纪各种哲学流派和各个学科尽管没有公开表示,但从其问题认识、研究方法及视角上,我们仍会发现某种家族相似,政治学领域出现了微观政治学,史学领域出现了微观史学,哲学领域出现了日常生活批判……。
冯燕芳安启念
关键词:微观政治哲学研究社会历史理论主编范式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思想再探——兼评我国实践唯物主义思潮的实践观被引量:4
2011年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一条既批判了不从人、人的实践活动和主体方面出发理解世界的旧唯物主义,也批判了离开唯物主义立场抽象弘扬人的能动性的唯心主义。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结合,是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简单对立的超越。我国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实践唯物主义思潮,只强调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强调入的主体性的重要,忽视了马克思对唯心主义的批判,因而并没有全面把握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深刻内涵。
安启念
关键词: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还是实践唯物主义——再读马克思被引量:8
2011年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用物质的自我运动解释了自然界、生命有机体以及人的产生与发展,体现出系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但是他唯一的理论兴趣在于探讨人类解放之路。人是环境的产物。马克思特有的、最有价值的哲学思想是用实践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从而也是人自身发展规律的实践唯物主义。以实践唯物主义概括他的哲学思想是恰当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是从不同角度对世界的认识,前者是本体论,后者是人的解放理论,相互之间并不矛盾。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还是实践唯物主义的争论,与混淆了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把实践唯物主义用于本体论领域有很大关系。
安启念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
奥伊则尔曼论历史唯物主义(上)被引量:4
2002年
安启念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家义理哲学问题历史性
马克思的大唯物史观及其史学价值被引量:6
2016年
马克思大唯物史观的核心范畴是劳动实践和以它为基础的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协同发展。马克思的大唯物史观不仅包括人类社会,而且包括自然界和人本身。历史是在劳动实践活动基础上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协同进化。在马克思看来,历史就是人的形成史、解放史,历史学就是人学。这种理论把自然界以及文化和历史传统等因素纳入史学研究的视野,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劳动实践活动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合理因素的结合,体现了人的受动性,也体现了人的能动性。把劳动实践活动作为历史的基础,在唯物主义前提下深刻揭示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历史中的作用,可以科学地回答人的创造性与历史发展客观规律性的相互关系这一史学研究的重大问题。把历史学作为人学来理解,为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指出了新的方向。
安启念
关键词:自然史社会史人类史
苏联时期的俄罗斯哲学传统
2017年
针对工业文明的种种弊端,从历史、道德以及对人的全面理解出发研究人和人类命运,是俄罗斯文化的特点和俄罗斯哲学思想的传统。在苏联时期真正代表了俄罗斯哲学传统的,不是А.Ф.洛谢夫,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И.Т.弗罗洛夫。弗罗洛夫的哲学思想紧紧抓住20世纪人类文明遇到的重大问题,不仅运用俄罗斯传统哲学的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资源从理论上对人和人类命运做了深刻研究,而且由此出发,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思想运动和政治实践,对这些问题做了特色鲜明的回答。
安启念
关键词:弗罗洛夫
论列宁的《论我国革命》被引量:1
2022年
《论我国革命》是列宁在生命最后阶段从总体上对俄国革命道路的回顾与总结。孟什维克与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者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出发,强调落后的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物质生产力水平和文化条件,指责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十月革命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他们主张先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条件成熟后再搞社会主义革命。列宁在《论我国革命》中提出一种可以概括为“先夺权,后创造条件”的设想,即没有客观条件不能建成社会主义,但是可以先取得政权,然后利用无产阶级政权创造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客观条件。列宁的思想是对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对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发展,不仅对俄国革命做了科学论证,而且为一切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这对一个多世纪来世界各国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安启念
关键词:列宁俄国革命
马克思辩证法思想再认识
2022年
《山西师大学报》2022年1期,11000字马克思的“过程辩证法”思想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如下内容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的内涵:物质世界处于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之中,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是物质世界联系与发展所遵循的三个基本规律。这样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在现实生活中一再得到证实,其真理性不容置疑。但这不是马克思辩证法思想的全部。
安启念
关键词:马克思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质量互变对立统一哲学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构建中的三个重要问题——兼评黄楠森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构想被引量:2
2007年
近年来,如何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一直是哲学界的热点问题。它涉及三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问题;哲学的科学性问题;如何认识旧体系的主要不足。在这一领域拥有重要影响的黄楠森先生努力开拓创新,但他依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他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构想没有克服旧体系的不足。建构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还是有待完成的艰巨任务。
安启念
马克思辩证法思想再认识被引量:1
2022年
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是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它们是马克思辩证法思想的重要内容,但是马克思毕生追求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因此他的辩证法思想包含有运用辩证法基本规律揭示的资本主义产生、生存、发展和死亡的辩证过程,特别是包含有关于人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辩证发展过程的思想。相对于强调辩证法普遍规律的"规律辩证法",马克思更重视聚焦事物辩证发展过程的"过程辩证法"。他的辩证法与他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是统一的,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过程的反映。只看到辩证法的普遍规律,看不到马克思对人的劳动实践活动重要意义的肯定,看不到马克思对人、自然界、人类社会辩证发展过程的重视,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西方学者片面夸大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夸大它在马克思辩证法思想中的作用,否定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普遍性,他们的认识不仅是片面的,而且是对马克思辩证法思想的彻底背离,是完全错误的。
安启念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