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福绥
- 作品数:107 被引量:671H指数:12
-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中央保健专项资金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 人体动脉血管的粘性流体力学模型与中心动脉血压估计被引量:3
- 2013年
- 中心动脉血压与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关联,准确的中心动脉血压估计是心血管病,特别是高血压病管理的关键技术.现有中心动脉血压估计方法,如通用传递函数法和多点移动平均法,均基于临床实验和经验,缺少系统理论基础且为通用方法,不能排除心血管个体差异对估计结果的影响.我们从粘性流体力学控制方程出发,建立了人体动脉血管网络模型,由测量出的桡动脉起始端和末端血压波形计算出被测者的动脉血管网络模型个性化参数,并由此推导出升主动脉—桡动脉传递函数,从测出的桡动脉血压波形计算出中心动脉血压波形为区别于现有中心动脉压测算方法,我们的方法简称为"模型法(MCAP)".该方法不仅具有理论依据,也考虑了不同个体的心血管特性(如:血管顺应性、血流阻力、血液流动惯性),保证了估计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我们在北京医院对50例被试进行中心动脉血压计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模型法(MCAP)得到的中心动脉血压波形优于通过通用传递函数法(GTF)和多点移动平均法(NPMA)得到的结果(与侵入式血压波形的相关系数:rMCAP=0.9667,rGTF=0.9025,rNPMA=0.8099).基于模型法计算获得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结果(误差均值(SBP/DBP)=3.9mmHg/3.6mmHg,误差标准差(SBP/DBP)=7.7mmHg/2.9mmHg)符合AAMI标准(误差均值5mmHg;误差标准差8mmHg).
- 蒋升冀连营汪芳孙应飞张志强季福绥刘兵张闻多吴健康
- 关键词:血压测量
-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肌钙蛋白I的释放及相关临床因素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近年来研究表明心肌损伤检测生化标志物中肌钙蛋白 I(c Tn I)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c Tn I的释放及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6 1例进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12小时、2 4小时检测磷酸肌酸激酶 (CK)、CK- MB、c Tn I,并采集临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手术过程、并发症等相关因素 ,并与 35例仅作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相比较。 CK>2 0 0 u/ l,CKMB>5 .6 ng/ m l,c Tn I>1.5 ng/ ml为心肌损伤临界值。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 c Tn I、CK、CK- MB均在正常范围。除 1例患者外其余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支架置入术 ,无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或死亡。术后 1例患者 CK升高 ,心电图证实为 Q波心肌梗死 ,其余患者 CK均在正常范围。成功进行支架置入术的 6 0例患者中术后 c Tn I及 CK- MB均升高 18例 ,c Tn I升高而 CK- MB正常 19例 ,CK- MB升高而 c Tn I正常 1例 ,CK- MB及 c Tn I均正常 2 2例。术后 c Tn I升高组同 c Tn I正常组比较 ,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无显著性差异 ,术前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及术中夹层、远端栓塞、急性闭塞并发症在 c Tn I升高组发生率相对较高 ,但无显著性差异。c Tn I及 CK - MB均升高组的术后 c Tn I、CK- MB水平较 c Tn I升高、CK- MB?
- 曾学寨何青王玻齐欣孙福成许锋季福绥赵迎刘保逸佟佳宾于雪钱贻简
- 关键词:支架置入术微小心肌损伤
-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原发病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1年
- 21世纪初推出的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显著提高了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仍有支架内血栓、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支架断裂等并发症,而且需要12个月甚至更久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1]。长时间的DAPT对于合并有高血压、肾衰竭、出血高危患者,尤其是高龄老年人,无疑会增加出血风险[2]。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是近年出现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新方法之一,由于血管内无永久异物,克服了支架内血栓、支架断裂、金属过敏等缺陷,并且可缩短术后DAPT时程,减少出血并发症的风险。
- 黄厚源于雪季福绥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原发病变
- 垂体性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四例诊治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4年
- 回顾4例垂体性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5 ~ 63岁,均患有垂体瘤,均发展至心功能不全(NYHA分级Ⅲ~Ⅳ级).4例中仅1例合并冠心病,但均出现心律失常.3例生长激素水平未得到有效控制;1例尽管生长激素水平已控制在正常范围,但仍然发展至终末期心力衰竭(心衰)阶段.垂体性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发病隐匿,患者一旦进入心衰晚期,多预后不良,因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 杨晨光张慧平季福绥
- 关键词:肢端肥大症心肌病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应用药物涂层球囊短期安全性和有效性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短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12月1日至2019年9月1日北京医院共有70例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在12小时内进行急症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被前瞻性纳入本研究,在发病12h后至1周内接受药物涂层球囊对靶病变治疗。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天内的全因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再入院发生率等进行随访。结果老年组平均年龄为(73.7±7.2)岁,非老年组平均年龄为(54.2±7.8)岁,非老年组男性、高血压及吸烟史比例高于老年组(87.8%比51.7%,P<0.05),两组患者心肌梗死类型、靶病变所在血管的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靶血管的血管直径、狭窄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药物涂层球囊置入操作过程中,两组使用预扩张球囊的直径、长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使用的药物涂层球囊的直径、长度、扩张压力及持续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后即刻管腔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住院期间及1个月之内两组无1例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相关的血运重建或死亡等主要心血管事件。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择期PCI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后1个月内临床效果是安全有效的。
- 张闻多季福绥于雪王欣越杨晨光李彭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被引量:201
- 2016年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经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近10年来,我国冠心病PCI例数保持15%~20%的年均增长率~[1]。而随着支架使用数量的增加,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问题日益严重。
- 陈韵岱王建安刘斌季福绥邱春光乔树宾
- 关键词:支架内再狭窄
- 药物涂层球囊在心血管领域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0年
- 20世纪60年代,球囊成形术(balloon angioplasty,BA)作为一项革命性新技术最早被应用于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DA)的治疗。1977年,德国医生Andreas Grüenzig在瑞士做了世界上第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 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随后又将此技术引入冠状动脉的治疗领域,从而给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治疗带来了一大飞跃。从那时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 季福绥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药物洗脱支架
- 自发性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自发性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自发性S-SAH的认识。方法分析收治的1例自发性S-SAH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及转归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75岁,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在住院大剂量甲泼尼龙静脉冲击治疗期间,患者突发剧烈移行性背部疼痛,疼痛由背部逐渐发展到颈部和头部,并出现脑膜刺激征。排除主动脉夹层、急性冠脉综合征、肺栓塞及骨折等疾病后,进一步进行头、脊髓MRI扫描,证实脊髓和后颅窝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为自发性S-SAH。结论移行性背痛合并脑膜刺激征是自发性S-SAH特征性临床表现,及时行脊髓MRI检查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
- 李伟文诗广季福绥陈敏于经瀛高燕刘银红
- 关键词:背痛
- 一种导尿管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尿管,包括管体及经管体连接在一块的膀胱内端部、水囊部和膀胱外端部,所述膀胱内端部呈圆滑弧状,所述膀胱内端部末端封闭,且所述膀胱内端部的圆滑弧状部侧面设置有至少1个引流孔。由此,本实用新型的导尿管的膀...
- 季福绥刘文静
- 老年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对比剂肾病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生率和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1627例,术后发生CIN患者45例为CIN组,非CIN组1582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发病危险因素。结果CIN发生率为2.8%(45/1627)。非CIN组和CIN组患者年龄〉70岁[56.9%(900例)比80.0%(36例)]、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1.73m^-2[28.9%(457例)和53.3%(24例)]、使用利尿剂[15.5%(245例)比31.1%(14例)]、低收缩压〈100mmHg(1mmHg=0.133kPa,5.4%(85例)和6.7%(3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以年龄〉70岁、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1.73m^-2、使用利尿剂、低收缩压为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1.73m^-2、使用利尿剂是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0R值分别为2.21、1.93和1.97,均P〈0.05)。结论老年患者是发生CIN的高危人群,主要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基础肾脏功能和应用利尿剂。
- 李辉刘兵赵迎沈月莉林颖季福绥孙福成许锋何青
- 关键词:肾病冠状血管造影术肾小球滤过率造影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