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道萍

作品数:28 被引量:70H指数:4
供职机构: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细胞
  • 10篇造血
  • 9篇造血干
  • 9篇造血干细胞
  • 9篇干细胞
  • 7篇基因
  • 6篇造血干细胞移...
  • 6篇骨髓
  • 6篇干细胞移植
  • 5篇异基因
  • 5篇异基因造血干...
  • 5篇淋巴
  • 5篇急性
  • 5篇白血
  • 4篇调节性
  • 4篇多发
  • 4篇多发性
  • 4篇多发性骨髓瘤
  • 4篇移植物抗宿主
  • 4篇移植物抗宿主...

机构

  • 17篇济宁市第一人...
  • 9篇苏州大学
  • 6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济宁医学院
  • 2篇山东第一医科...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湘南学院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山东省济宁卫...

作者

  • 28篇孙道萍
  • 10篇孙忠亮
  • 8篇陈文明
  • 7篇李彩霞
  • 7篇吴德沛
  • 6篇李建勇
  • 6篇刘跃均
  • 6篇徐卫
  • 5篇王莉
  • 5篇范磊
  • 4篇岑建农
  • 3篇许戟
  • 3篇郝云良
  • 3篇朱明清
  • 3篇常伟荣
  • 3篇张闰
  • 3篇田甜
  • 3篇杨明珍
  • 3篇邱桥成
  • 2篇夏奕

传媒

  • 4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临床医学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华诊断学电...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上清骨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上清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检测12例MDS患者骨髓上清的SDF-1α水平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结果 MDS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RAEB)组患者骨髓上清的SDF-1α水平明显低于难治性贫血(RA)+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S)组和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MDS患者骨髓上清的SDF-1α水平和MDS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585,P=0.046),并和其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积分呈负相关(r=-0.657,P=0.02)。但MDS患者骨髓上清的SDF-1α水平和其外周血中的白细胞计数、血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浓度均无明显的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MDS患者SDF-1/CXCR-4系统存在着异常,检测SDF-1α水平是否有助于MDS的诊断、了解发病机制、判断其预后及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还需进一步探讨。
陈文明孙道萍岑建农何军焦雪丽潘金兰陈子兴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微环境
多发性骨髓瘤MRI骨髓浸润模式与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RI骨髓浸润模式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以25例初诊MM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传统影像学、血清肌酐、血清蛋白、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等检测,并根据Durie-Salmon分期系统进行分期。对骨髓瘤患者在初诊及治疗之前行脊柱T1WI、STIR和常规的T1WI增强扫描,分析骨髓瘤细胞在骨髓内的浸润模式。对照组包括非恶性血液病患者10例,其骨髓涂片及活检检查均证实为正常骨髓象。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进行骨髓活检及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测定微血管密度(MVD),以CD34单抗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另外,采集骨髓后分离上层血浆,采用ELISA法测定VEGF蛋白浓度,根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初治MM患者骨髓上清VGEF水平及MVD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MRI骨髓弥漫性浸润的MM患者骨髓上清VGEF水平及MVD高于MRI骨髓成像正常或局灶性浸润的患者(P<0.05)。结论:MRI骨髓弥漫性浸润模式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孙忠亮孙道萍贾焕香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MRI骨髓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多发性骨髓瘤MRI骨髓浸润模式与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MRI骨髓浸润模式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以25例初诊MM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传统影像学、血清肌酐、血清蛋白、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等检测,并根据Durie-Salmon分期系统进行分期。对骨髓瘤患者在初诊及治疗之前行脊柱T1WI、STIR和常规的T1WI增强扫描,分析骨髓瘤细胞在骨髓内的浸润模式。对照组包括非恶性血液病患者10例,其骨髓涂片及活检检查均证实为正常骨髓象。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进行骨髓活检及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测定微血管密度(MVD),以CD34单抗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另外,采集骨髓后分离上层血浆,采用ELISA法测定VEGF蛋白浓度,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初治MM患者骨髓上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GEF)水平及MVD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MRI骨髓弥漫性浸润的MM患者骨髓上清VGEF水平及MVD高于MRI骨髓成像正常或局灶性浸润的患者(P<0.05)。结论 MRI骨髓弥漫性浸润模式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孙忠亮孙道萍贾焕香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MRI骨髓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利妥昔单抗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由于毒性较低且具有抗淋巴瘤活性,利妥昔单抗被纳入淋巴瘤的移植治疗中.其不仅可提高疗效,减少移植后疾病复发,还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有利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防治.文章对利妥昔单抗在自体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孙道萍徐卫李建勇
关键词:淋巴瘤利妥昔单抗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Castleman病合并贫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Castleman病(CD)合并贫血的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33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贫血发生率和临床特征,探讨贫血类型及其治疗和疗效。结果:13/33(39%)例CD初诊时有贫血表现,多为轻度,正细胞正色素型。多中心CD(multicentric CD,MCD)贫血发生率高于单中心CD(unicentric CD,UCD)(85%vs 10%)(P<0.001)。与无贫血者相比,CD合并贫血者多具有系统性表现,且血沉、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及自身抗体阳性的发生率均升高(P均<0.05)。进一步分析贫血类型发现,除2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和1例脾亢继发贫血外,余10例均具有慢性病贫血(ACD)的特征,其血红蛋白水平与C反应蛋白(CRP)及纤维蛋白原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917、-0.717,P均<0.001)。UCD合并贫血者经肿瘤切除后治愈,MCD合并贫血者经免疫和/或化疗治疗后贫血好转。结论:贫血为MCD常见的系统性表现,亦可见于UCD。除少数表现为AIHA外,多数具有ACD特征。CD合并贫血的治疗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孙道萍王莉张闰许戟田甜范磊徐卫李建勇
关键词:CASTLEMAN病贫血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其受体CXCR_4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06年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其受体CXCR4(SDF-1/CXCR4)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表型检测分析CD3+4细胞上CXCR4的表达;ELISA方法动态分析患者造血干细胞动员过程中血浆中SDF-1水平的变化。结果①采集物中CD3+4CXCR4+细胞较动员前外周血和骨髓中CD3+4CXCR4+细胞均显著减少,分别为:(22.4±10.92)%,(32.09±12.71)%,(59.07%±26.98)%,P(0.01;动员好的组CD3+4CX-CR4+细胞数(20.11±8.87)%较动员差的组CD3+4CXCR4+细胞数(27.79±12.71)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1.21)②血浆SDF-1至采集干细胞时显著降低;动员好的组血浆SDF-1平均含量显著低于动员差的组(P(0.001)。结论在造血动员过程中,SDF-1/CXCR4信号的表达是逐渐下调的,血浆SDF-1含量显著降低者动员效果好。
李彩霞吴德沛孙道萍刘跃均曹俊杰于葛华张学光
关键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CXCR4造血干细胞动员
参附注射液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变化的影响。方法将7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于化疗后第2天给予参附注射液50~100 ml/d静脉滴注,15~2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均于化疗后第15、21天观察骨髓象、血象及临床表现。结果治疗组骨髓增生度红系、粒系、巨核系、升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象中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结论参附注射液能促进化疗后急性白血病的骨髓增生,加速骨髓的全面恢复,改善临床症状。
孙忠亮孙道萍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参附注射液化疗骨髓抑制
血清胱抑素C在两性霉素B所致肾损害中检测的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在监测两性霉素B所致肾功能损害中的意义。方法检测25例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肺部霉菌感染者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前后血清CysC、血清肌酐(Scr)、血β2微球蛋白(β2-MG)及肌酐清除率(Ccr)的水平变化,分析血清CysC、Scr、β2-MG与Ccr的相关性,并比较血清CysC、Scr、β2-MG对两性霉素B相关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性霉素B治疗后Ccr显著下降,血清CysC及β2-MG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而血清Scr水平较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性霉素B组治疗前后Ccr分别和血清CysC、β2-MG水平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855,-0.883,-0.698,-0.486,P均<0.05),而与血清Scr水平无相关性(治疗前后r分别为0.435,0.472,P>0.05)。以Ccr下降20%以上作为诊断肾功能损害标准时,血清CysC ROC曲线下面积为0.938±0.030,显著高于血清Scr及β2-MG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1±0.070,0.884±0.055,P均<0.05)。结论血清CysC与Scr、β2-MG相比,能更敏感准确地反映两性霉素B相关肾损害。
孙道萍陈文明孙忠亮葛善义陈继英
关键词:两性霉素B肾功能损害肌酐肌酐清除率Β2微球蛋白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D4^+CD25^(hihh)调节性T细胞重建情况的研究
2007年
目的研究 allo-HSCT 后早期患者外周血 CD4+CD25high调节性 T 细胞的重建情况,并进一步探讨 CD4+CD25high调节性 T 细胞在维持免疫耐受和免疫稳态方面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及实时定量 PCR 技术检测27例行 allo-HSCT 患者的移植物中及移植后不同时期外周血中 CD4+CD25high调节性 T 细胞及其占 CD4+T 细胞比例(CD4+CD25high/CD4+、CD4+CD25high/CD4+)
孙道萍吴德沛李彩霞刘跃均杨明珍常伟荣朱明清岑建农邱桥成
关键词:调节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耐受移植物
血清胱抑素C及肌酐水平检测对两性霉素B相关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比较血清胱抑素C(Cys C)及肌酐(Scr)水平检测对两性霉素B(Am B)相关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以30例化疗后应用Am B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监测Am B应用前后血清Cys C、Scr水平,并采用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肌酐清除率(Ccr)。根据有无肾损害发生分为肾损害组及非肾损害组,比较两组Cys C、Scr及Ccr水平,并分析Cys C、Scr与Ccr的相关性。另外,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AUC)比较血清Cys C、Scr对Am B相关肾损害的诊断价值。结果 14例(46.7%)恶性血液病患者应用Am B后出现肾损害,中位发生时间为Am B开始治疗第10天。肾损害组和无肾损害组Am B治疗后Ccr均较治疗前下降,血清Cys C水平均升高;而Scr水平仅在肾损害组显著升高(P均<0.05)。Am B治疗前后Cys C与Ccr的相关性(r分别为-0.817、-0.829,P均<0.05)优于Scr(r分别为-0.741、-0.720,P均>0.05)。Cys C的ROC下AUC显著高于Scr(分别为0.943±0.044、0.767±0.082,Z=1.966,P=0.049)。结论 Am B相关肾损害可在用药早期出现;与Scr相比,血清Cys C能更敏感、准确地反映肾功能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Am B相关肾损害。
陈继英孙道萍陈文明孙忠亮
关键词:肾功能损害两性霉素B血肌酐肌酐清除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