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娟 作品数:36 被引量:727 H指数:13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 天文地球 更多>>
近20年来中国大陆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195 2006年 调研并分析了中国大陆1993年以来关于区域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文献200余篇.为了客观评价中国大陆农田有机碳的变化,从中选出132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这些文献涵盖了不同地区60000余个土壤样品的测定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占中国大陆农田面积53%-59%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增长趋势,30%-3l%呈下降趋势,4%-6%基本持平.进一步分析结果指出,中国大陆农田表土有机碳贮量总体增加了311.3—401.4Tg.其中,华东和华北地区增加明显,但东北地区呈下降趋势.有机碳含量增加明显的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和潮土,黑土下降显著.有机碳含量增加主要归因于秸秆还田与有机肥施用、化肥投入增加与合理的养分配比以及少(免)耕技术的推广;黑土区有机碳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和投入不足.为了有效地促进农田土壤碳固定,最大限度地遏制东北地区土壤有机碳下降的趋势,未来应通过配套技术的研究、农户培训和政府补贴等措施,进一步推广秸秆还田、平衡施肥、少(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加大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力度.与此同时,为了应对后《京都议定书》时代对中国可能产生的减排压力,未来需加强4个方面的研究:(1)第二次土壤普查期间及目前中国农田土壤有机碳贮量,(2)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控制的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机理,(3)增加土壤碳固定及减少碳损失的有效途径,(4)农田土壤的固碳潜力及未来演变趋势. 黄耀 孙文娟关键词:农田 表土 有机碳 UV-A辐射对土壤-冬小麦系统呼吸速率和N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2008年 为研究UV-A辐射增强对土壤-冬小麦系统微量气体释放的影响规律,通过室外盆栽试验,人工模拟UV-A辐射增强,UV-A辐射强度处理分别比自然光(CK)增加10%(T1)和20%(T2)。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UV-A辐射强度下裸土、土壤-冬小麦系统的呼吸速率和N2O排放通量。结果表明:T1和T2处理下裸土呼吸速率分别比CK高83%(P=0.022)和263%(P=0.038),T2处理比T1高99%(P=0.073);T1和T2处理使裸土N2O排放通量比CK分别增加了64%(P=0.019)和186%(P=0.059),但T2与T1处理间的N2O排放通量差异不显著(P=0.123)。UV-A辐射增强没有显著影响土壤-冬小麦系统的呼吸速率大小;T2处理下土壤-冬小麦系统的N2O排放通量显著高于CK(P=0.012)和T1(P=0.010),分别比CK和T1高33%和40%,但T1和CK的N2O排放通量无显著差异(P=0.352)。UV-A辐射增强没有影响冬小麦生物量(P>0.05),但T2处理下土壤-冬小麦系统的土壤微生物碳和亚硝酸氧化菌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 胡正华 蒋静艳 孙文娟 黄耀关键词:呼吸速率 N2O排放通量 信息生态视角下乡村数字治理影响因素研究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不断应用渗透到社会各领域,深刻改变着社会治理模式,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中,数字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现实价值更加凸显。乡村治理一直是社会治理最薄弱的环节,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 孙文娟关键词:信息生态理论 政府支持 公众参与 数字技术 造林后表层土壤有机碳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22年 为探究造林后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影响因素,收集并筛选出全球390组造林后表层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文献数据,利用逐步线性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分析造林后土壤有机碳指标变化及土壤、气候和土地利用因素对土壤固碳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随机森林模型估算中国8个气候区退耕还林情景下表层土壤有机碳指标变化。结果表明:1)造林后土壤有机碳密度占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比例主要受土壤初始有机碳密度和乔木地上、地下有机碳密度影响,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量主要受土壤质地和土壤初始有机碳密度影响。树种根冠比越大、土壤黏粒与粉粒含量越高、土壤初始有机碳密度越低,越有利于表层土壤有机碳累积。2)我国不同气候区退耕还林40年后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增加2.68~12.88 Mg C hm^(-2),土壤有机碳密度占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比例从造林5年后的61.21%~92.87%降至造林40年后的25.67%~61.09%,暖湿气候条件比冷干气候条件的下降速率更大,表明冷干气候区土壤固碳速率与植被固碳速率相关性更高。 王艺杰 于丽君 张稳 孙文娟关键词:造林 土壤有机碳密度 土地利用变化 水稻叶绿素荧光特性对CO_2浓度升高的代际响应研究 被引量:9 2019年 为研究不同CO_2浓度升高水平对水稻叶绿素荧光特性的代际影响,基于CO_2浓度自动调控系统开展田间试验,以上一生长季经CO_2浓度升高处理(CO_2浓度比自然环境高40μmol·mol^(-1))的粳稻(Oryza sativa L.)种子(SI)和没有经过CO_2浓度升高处理的粳稻种子(SII)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CO_2浓度水平:以背景大气CO_2浓度为对照(CK)、CO_2浓度比CK分别增加80μmol·mol^(-1)(T_1)和200μmol·mol^(-1)(T_2),测定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与CK相比,T_1处理使SI和SII蜡熟期的基础荧光(F_o)分别下降了8.6%(P=0.004)和8.0%(P=0.033),T_2处理使SI和SII扬花期的F_o分别下降了12.5%(P=0.033)和18.0%(P=0.015)。T_1处理使SI和SII蜡熟期的最大荧光(F_m)分别上升了10.1%(P=0.001)和11.0%(P=0.001),T_2处理使F_m分别上升了12.0%(P=0.000)和10.6%(P=0.001)。T_1处理使SI和SII蜡熟期的可变荧光(F_v)分别上升了16.2%(P=0.001)和17.7%(P=0.001),T_2处理使F_v分别上升了18.2%(P=0.000)和17.6%(P=0.000)。T_1处理使SI和SII蜡熟期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分别上升了6.2%(P=0.001)和6.5%(P=0.005),T_2处理使F_v/F_m分别上升了6.2%(P=0.001)和6.8%(P=0.003)。与CK相比,T_1和T_2处理使SI和SII的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用于还原QA的能量(TRo/RC)、单位反应中心以热能形式耗散的能量(DIo/RC)在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下降,单位面积光合反应中心的数量(RC/CSo)在蜡熟期上升。SI与SII相比,它们的F_o、F_m、F_v、F_v/F_m、ABS/RC、TRo/RC、DIo/RC、RC/CSo、ETo/RC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CO_2浓度升高有利于提高水稻叶片光合系统的光能转换能力,对光合功能有促进作用,而叶绿素荧光特性对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没有代际差异。 冯芳 范佩佩 刘超 孙文娟 于凌飞 曹琰梅 陈书涛 胡正华关键词:粳稻 CO2浓度升高 叶绿素荧光参数 作物生长和氮含量对土壤-作物系统CO_2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55 2004年 为探讨作物生物学特征对土壤 作物系统CO2 排放的影响 ,本研究基于逐步收割法和静态暗箱 气相色谱技术 ,以冬小麦和水稻作物为研究对象 ,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的方法 ,在作物生长的主要生育期原位测定了土壤 作物系统CO2 排放速率 ,同时测定了作物生物量和氮含量 .研究结果表明 :①土壤 作物系统CO2 排放在生长季内呈现动态变化 ,土壤 水稻系统CO2 排放高于土壤 冬小麦系统 .②作物暗呼吸速率与生物量呈显著线性相关 .③作物暗呼吸系数 (Rd)的季节变化可以用植株氮含量来描述 .冬小麦Rd 与N含量的关系可用线性方程Rd=0 0 12 4N - 0 0 0 76 (R2 =0 9879,p <0 0 0 1)表示 ;水稻Rd 与N含量的关系可用二次方程Rd=0 0 0 85N2 - 0 0 0 4 9N(R2 =0 9776 ,p <0 0 0 1)表示 .④作物根系的参与极大地促进了土壤呼吸 .冬小麦生长季土壤表观呼吸CO2 平均值为 2 4 7 2mg·(m2 ·h) -1,高于未种作物土壤 1 78倍 ,水稻生长季为 2 15 3mg·(m2 ·h) -1CO2 ,高于未种作物土壤的 3 38倍 .冬小麦根系呼吸系数大于水稻 ,其根际呼吸对土壤表观呼吸的贡献高于水稻 . 孙文娟 黄耀 陈书涛 杨兆芳 郑循华关键词:土壤-作物系统 CO2排放 作物生长 中国小麦和玉米农田N_2O减排措施及潜力 被引量:4 2017年 旱作农田是N_2O的主要排放源,削减其N_2O排放有助于整体降低农田温室气体排放。运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农业管理措施对中国小麦和玉米农田N_2O排放的影响,并估算了各减排措施的减排潜力。结果表明:添加抑制剂可显著减少小麦和玉米农田N_2O排放36%~46%,并增加作物产量;施氮量减少30%以内,可削减N_2O排放10%~18%,且对产量无明显影响;施用缓(控)释肥和秸秆还田能显著减少小麦田N_2O排放,但对玉米田的减排效果并不显著。在不同的减排措施下,中国小麦和玉米农田N_2O减排潜力分别为9.29~13.90 Gg N_2O-N/生长季和10.53~23.19 Gg N_2O-N/生长季。河南、山东、河北和安徽省小麦田减排潜力最大,占全国小麦田N_2O减排潜力的53%;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北和河南省玉米田减排潜力最大,约占全国玉米田N_2O减排潜力的50%。 李昕 孙文娟 黄耀 于凌飞关键词:抑制剂 N2O 减排潜力 华东地区农田土壤有机碳时空格局动态模拟研究 被引量:16 2007年 基于已建成的农田土壤有机碳模型与GIS空间数据库的耦合,对华东6省(市)1980-2000年农田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化进行模拟。结果表明:20年来该区土壤有机碳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增加、持平和减少的面积分别占89.3%、9.5%和1.2%。1980-1985年土壤有机碳增加迅速,1985—1991年增加速率最快,其后趋缓。20年来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累计增加166Tg,范围为140~193Tg。其中安徽和江苏SOC储量增加量约占总增量的59.3%,上海、福建、江西和浙江占40.7%。 于永强 黄耀 张稳 孙文娟关键词:土壤有机碳 碳循环 管理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27 2009年 为研究管理措施(氮肥施用和耕翻措施)对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作用进行了5个生长季(2002~2003年小麦,2003年玉米、大豆,2003~2004年小麦,2004年玉米,2004~2005年小麦)的野外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基肥(2002-11-09)、返青肥(2003-02-14)和拔节肥(2003-03-26)施用后2周内氮肥施用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明显高于对照,但不同施氮水平间的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差异.耕翻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效应受到前茬作物类型的制约.在2003~2004年的冬小麦生长季(其前茬种植的作物为水稻),不耕和浅耕处理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2004年玉米生长季浅耕比不耕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呼吸速率(p〈0.05),而在后茬的2004~2005年小麦生长季浅耕比不耕又显著降低了土壤呼吸速率(p〈0.05).在前茬作物为水稻的麦田(2004~2005年小麦生长季),深耕比不耕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CO2排放量.不同管理措施下,农田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的关系均可用指数方程描述,针对不同管理措施下拟合得到的指数方程求得的Q10值在1.26~3.60之间变异,其均值为2.08.而将所有管理措施下的标准化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进行拟合也可发现二者间存在指数关系,此时求得的Q10为1.66.根据土壤温度和湿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规律,建立的温度影响函数(指数函数)和湿度影响函数(二次函数)耦合的模拟模型可解释54%的土壤呼吸变异(R^2=0.54,n=463,p〈0.000 1). 陈书涛 朱大威 牛传坡 邹建文 王超 孙文娟关键词:农田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地表UV-B辐射增强对土壤-冬小麦系统呼吸速率和N2O排放的影响 通过室外盆栽实验,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冬小麦系统的呼吸速率和N2O排放通量,研究了UV-B辐射增强20%对土壤-冬小麦系统的呼吸速率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的气象条件和田间管理下,UV-B辐射增强处理... 胡正华 蒋静艳 牛传坡 孙文娟 黄耀关键词:土壤 冬小麦 呼吸速率 二氧化碳排放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