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彦春

作品数:24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冀东油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9篇油藏
  • 8篇油田
  • 8篇气库
  • 8篇储气
  • 8篇储气库
  • 5篇渗透率
  • 5篇冀东油田
  • 5篇采收率
  • 4篇底水
  • 4篇提高采收率
  • 4篇储层
  • 3篇低渗
  • 3篇底水油藏
  • 3篇断块
  • 3篇渗流
  • 3篇剩余油
  • 3篇注采
  • 3篇挥发性油藏
  • 2篇断块油藏
  • 2篇油藏开发

机构

  • 16篇中国石油冀东...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东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作者

  • 24篇孙彦春
  • 7篇商琳
  • 5篇贾倩
  • 4篇刘薇薇
  • 4篇李聪
  • 4篇龚丽荣
  • 3篇王群会
  • 3篇唐怀轶
  • 3篇高广亮
  • 2篇王杰祥
  • 2篇王淼
  • 2篇来轩昂
  • 2篇刘道杰
  • 2篇赵卫蕊
  • 2篇王庆
  • 2篇刘伟
  • 2篇刘振林
  • 2篇田中敬
  • 1篇王群一
  • 1篇向祖平

传媒

  • 6篇特种油气藏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石油钻探技术
  • 1篇中国石油和化...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复杂油气藏
  • 1篇油气藏评价与...

年份

  • 2篇2023
  • 8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0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渗透率级差对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影响被引量:17
2013年
渗透率级差是影响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及油水运移规律的主要因素。油田投入开发后,纵向非均质底水油藏内部剩余油分布规律极其复杂,使得油藏后期调整开发潜力及编制剩余油挖潜方案更加困难。基于不同渗透率级差,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不同韵律下4个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机理模型;研究不同渗透率级差对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及油水运移规律的影响。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渗透率级差越大,正韵律储层下部剩余油分布越多;渗透率级差越小,反韵律、复合反韵律及复合反正韵律储层下部剩余油分布越多。实例证明,考虑储层不同渗透率级差能够准确有效地描述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
刘道杰田中敬孙彦春王红张雪辉
关键词: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渗透率级差韵律
热沉淀法调剖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为降低油藏高渗透层的渗透率,使二次采油或三次采油能够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提出热沉淀法调剖提高采收率方法。通过热沉淀法调剖理论研究,建立基于热沉淀预测孔隙度减小比例模型,给出热沉淀后岩心孔隙度的计算方法。选用硼酸钠溶液作为调剖剂,进行热沉淀和热沉淀法调剖驱油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表明,热沉淀对不同渗透率岩心孔隙的封堵效果均很明显,经过 10 倍孔隙体积注入水冲刷后,渗透率减小比例保持在 34.1%~57.9%。由此可知,热沉淀法调剖驱油能显著改善吸水剖面,提高原油采收率。
刘薇薇唐怀轶孙彦春刘振林杨龙啸
关键词:调剖提高采收率
低渗透储层油水相对渗透率最优目标函数处理方法被引量:2
2022年
对于非均质和亲水性强的低渗透岩心,使用常规JBN方法整理非稳态实验数据得到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存在因计算失效导致的水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出现“驼峰”等异常现象。除了岩样的非均质性、出口端提前见水、驱替速度不合适以及难以测定油水黏度比等实验因素,利用JBN等常规方法处理非稳态水驱油实验资料的局限性是产生相对渗透率曲线异常形态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问题,建立了考虑毛管力效应的低渗透储层油水渗流模型,采用自动历史拟合方法对油水相对渗透率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且对比研究了不同方法对低渗透岩心油水相对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最优目标函数的低渗透油藏油水相对渗透率自动历史拟合方法相较于JBN和Jones方法,在计算结果上具有曲线光滑、规律明显的优势,最大程度减少了低渗透油藏相对渗透率的计算误差;考虑毛管力时,3种方法得到的结果都是油相相对渗透率增加,水相相对渗透率基本不变,而自动历史拟合方法能更加合理均匀地体现出油相相对渗透率的变化趋势。自动历史拟合方法克服了JBN等常规方法的局限性,适用性更好,可为后续的数值模拟等研究提供重要参数。
崔建沈贵红商琳孙彦春孙彦春龚丽荣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油水相对渗透率自动历史拟合
压裂井油层参数对增产效果的影响分析及应用被引量:11
2007年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油层参数与压裂增产效果间的关系,并对参数进行了无因次化处理,开展了敏感性分析,并将其结果应用到模糊决策。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数学及求解模型,对油井(层)能否采取压裂作出定量判断。经七个泉油田压裂井实际数据进行计算验证,方法可行,从而为油田压裂选井选层提供了理论依据。
赵卫蕊王杰祥王庆孙彦春来轩昂
关键词:敏感性模糊决策
潜山双重介质油藏剩余油赋存类型及治理对策被引量:2
2017年
针对南堡凹陷2号潜山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碳酸盐岩油藏剩余油分布复杂、开发效果不理想的现状,依据水平井与油水界面的位置关系、不同区域水平井生产特征的差异性,开展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并提出针对性治理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南堡2号潜山可划分为块状底水区、层状边水区、物性差区和气顶区,剩余油赋存类型分为阁楼型、底水锥进型、边水窜进型和不连通孔缝型,可分别采用注气降油水界面、关井压锥、注水压锥、注氮气驱、气水交替驱和储层改造等措施治理剩余油。研究结果对同类油藏综合治理方案的制订有一定借鉴意义。
马晓丽商琳孙彦春刘振林龚丽荣
关键词:潜山油藏双重介质剩余油南堡油田
基于多轮次注采渗流实验分析的挥发性油藏储气库建库可行性评价被引量:3
2022年
油藏型储气库兼具提高原油采收率及储存天然气两大作用,目前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但油藏建库远比气藏建库复杂,国内外针对油藏型储气库渗流特征、相态变化特征、建库可行性等方面的研究较少,严重制约了油藏型储气库的发展。为此,以冀东油田某断块油藏为例,开展多周期注采相渗实验测试、长细管混相压力实验测试,结合油气相态实验与气驱油多周期注采实验,分析明确油藏型储气库建库可行性及建库过程中的渗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原油与天然气混相压力为36.2 MPa(高于设计上限压力35 MPa),注采过程中不能发生混相;②注入气溶解能够使原油黏度降低、体积膨胀,经5轮次注采后,天然气抽提能力变弱,原油黏度降低幅度减小,注气改善原油性质的能力略有下降;③经过5轮次油—气和水—气注采后,油和水仍保持较高的渗流能力,但气—油、气—水两相共渗区变窄,渗流能力减弱,气驱油和水效率有一定下降;④相比于水驱,经过5轮次注采后,可提高原油采收率20%,岩心内含气饱和度达到47%。结论认为,多周期注采后能够形成较大库容,且在此基础上能够大幅度提高采收率,该研究成果可为油藏型储气库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刘伟王群一孙彦春高广亮何海燕贾倩向祖平雷函林刘哲知
关键词:水驱油藏相渗曲线
底水油藏水平井出水位置识别方法被引量:9
2014年
底水油藏水平井投产后,底水易沿高渗带突进至井筒,导致油井快速水淹。开展了水平段渗透率分布特征研究,提出均质型、两段型及多段型3类水平井渗透率分布模式。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建立3类水平井渗透率分布模式数值模拟模型,研究了水平井不同渗透率分布模式下见水位置及其动态响应特征,提出基于渗透率特征的出水位置判别方法。实例对比结果表明,渗透率特征法识别水平井见水位置与实测资料基本一致,说明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孙彦春王群会张雷刘薇薇王春红
关键词:底水油藏水平井
注水开发油藏改建储气库微观渗流机理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针对注水油藏改建储层库微观渗流机理问题,本次研究首先进行注气速度及储层性质对库容的影响研究,了解多次注气采气循环作业后的渗流特征,最后进行多次注采作业后对库容及渗流能力的影响分析,为推动我国注水油藏改建储气库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研究表明:在改建储气库的初期阶段,需要选择一个合理的注气速度,同时还需要考虑形成次气顶以后的强注问题,以此防止气井将油藏内的水资源封隔,增大水锁气的量;对储气库进行多次注采作业以后,其库容和注采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这十分有利于注水油藏改建储气库。
孙彦春何海燕仲学哲贾倩胡彩云李聪
关键词:注水油藏改建储气库微观渗流机理储层性质
致密油藏定向井CO_(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为探索深层致密油藏有效补充能量技术,以M区块为研究对象,开展CO_(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M区块由于储层孔喉细小,连通性差,单相启动压力高,导致大部分油井因无能量补充已失效或处于低产阶段。基于理论研究、室内实验等方法开展定向井CO_(2)驱技术,通过压裂方式将CO_(2)快速注入,在地层压力下与原油混相,降低原油黏度,减小原油渗流阻力,同时CO_(2)与原油混相后,原油体积膨胀,可以补充油藏能量,最终达到提高驱替效率的目的。现场实施情况表明,该项技术可以实现致密油藏有效驱替,可有效提高采收率7.9%,研究成果对同类油藏改善开发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龚丽荣孙彦春周梦雨卢家亭赵耀朱春艳
关键词:致密油藏提高采收率
盘40断块底水稠油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研究
盘40块Ng<,3><'7>油藏属于底水稠油油藏,该类油藏底水活跃、非均质性严重、原油物性较差,目前尚无有效开发方式可借鉴,开发难度大。针对底水稠油油藏的开发规律、开发问题以及调整方向,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其中涉及的主...
孙彦春
关键词:稠油油藏稠油油田开发采收率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