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宝盛

作品数:131 被引量:968H指数:20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3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3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化学工程
  • 6篇建筑科学
  • 4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3篇反应器
  • 42篇生物反应
  • 41篇生物反应器
  • 40篇膜生物
  • 40篇膜生物反应器
  • 32篇废水
  • 23篇水处理
  • 23篇胞外聚合物
  • 21篇污泥
  • 16篇溶解性微生物...
  • 16篇微生物产物
  • 16篇废水处理
  • 15篇微生物
  • 14篇PCR-DG...
  • 13篇污水
  • 13篇活性污泥
  • 12篇MBR
  • 11篇微生物群落
  • 11篇污染
  • 10篇微生物群落结...

机构

  • 129篇天津大学
  • 7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东北电力大学
  • 3篇中国石化集团
  • 3篇天津凯英科技...
  • 2篇北华大学
  • 2篇中国建筑设计...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安阳工学院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天津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市城市规...
  • 1篇中钢集团
  • 1篇中国石化
  • 1篇天津市消防总...

作者

  • 130篇孙宝盛
  • 37篇齐庚申
  • 33篇张海丰
  • 22篇朱文亭
  • 20篇邢国平
  • 12篇赵新华
  • 10篇张斌
  • 9篇薛松宇
  • 8篇孙井梅
  • 6篇臧倩
  • 6篇许艳红
  • 6篇陈谊
  • 5篇张云霞
  • 5篇杜江
  • 5篇刘然
  • 5篇梅朵
  • 4篇于凤庆
  • 4篇王盛勇
  • 4篇黄兴
  • 4篇刘景允

传媒

  • 1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0篇中国给水排水
  • 9篇水处理技术
  • 7篇工业用水与废...
  • 6篇工业水处理
  • 5篇环境科学学报
  • 5篇中国环境科学
  • 5篇环境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技...
  • 4篇天津大学学报
  • 3篇环境工程
  • 3篇中国土木工程...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新疆环境保护
  • 2篇环境化学
  • 2篇天津工业大学...
  • 2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四川环境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天津化工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9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13篇2009
  • 13篇2008
  • 15篇2007
  • 16篇2006
  • 11篇2005
  • 8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6
1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校节水综合示范工程研究
张宏伟朱文亭邢国平孙宝盛田林等
主要内容:该项目通过示范工程对大学用水现状评价和水平衡分析计算,确定各类用水量;在用水现状评价的基础上,进行节水方案的总体规划设计;研究如何减少管网漏水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制度;提出适于不同水质要求的几种中水处理工艺,在天...
关键词:
关键词:节水污水回用废水处理供水管理
pH对间歇进水序批式生物反应(SBR)工艺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和微生物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2
2016年
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pH值对SBR工艺污泥膨胀和微生物结构的影响,试验进水pH值为5.0—10.0.实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初期,污泥容积指数(SVI)值无明显变化.但随着时间的增长,在pH值为5.0和6.0时,开始出现污泥膨胀.在不同pH下提取总细菌的DNA组进行PCR扩增,分析总细菌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对微生物群落的部分优势总细菌进行克隆测序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pH条件下微生物结构以及数量有所区别,在酸性条件下以丝状菌为主,易发生污泥膨胀;而在中性和偏碱性条件下以菌胶团为主,污泥活性较为稳定.
璩绍雷孙宝盛赵双红臧向荣李志静魏佳虹
关键词:PHSBR工艺活性污泥
回转升降生物接触工艺的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提出了一种具有全新运转方式的RBC系统———回转升降生物接触工艺 ,并对回转升降生物接触工艺的工作原理和工艺特征进行了论述。通过实验 。
朱文亭邢国平孙宝盛
关键词:RBC废水处理生物膜法
膜生物反应器中氨氧化菌群落结构的演替与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为了揭示膜生物反应器中氨氧化菌群落结构的演替过程,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克隆测序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膜生物反应器中氨氧化菌群落的演替进行了研究.DGGE结果表明,在实验过程中氨氧化菌群落结构的演替过程较为缓慢,有些种群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优势地位.测序结果表明,氨氧化菌群中的主要优势种群为Comamonas sp、Uncultured Nitrosomonas sp、Uncultured Nitrosospira sp和Uncultured β-Proteobacterium;并在实验后期鉴定出3株反硝化优势菌群.实时PCR结果表明,氨氧化菌在总细菌中所占比例尚不足0.01%,但其含量在经过驯化后显著增长,第80天时为接种污泥中含量的12.38倍,但其比氨氧化速度从初期的0.30×1015 g/(拷贝数.h)上升到11.73×1015 g/(拷贝数.h)后,逐渐降低到末期的0.068×1015 g/(拷贝数.h).而且,这一结果与反应器中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相对应.
张斌孙宝盛刘慧娜黄翠芳季民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氨氧化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克隆测序
SO_4^(2-)、COD、Fe^(2+)、Cu^(2+)及其交互作用对消化气中H_2S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探讨了影响消化气中H2S含量的主要因素.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c(SO42-)=5mmol/L,COD=4000mgO2/L,c(Fe2+)=20mg/L,c(Cu2+)=20mg/L时,消化气中H2S含量最小为13.1μg/L.
石玲孙宝盛张延青黄明娜
关键词:厌氧消化H2S正交试验
胞外聚合物对水中Cu^(2+)的吸附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以胞外聚合物作为生物吸附剂,对水中微量Cu2+的生物吸附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了原始pH值、胞外聚合物投加量、吸附时间对Cu2+吸附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初始Cu2+的质量浓度为10mg/L时,吸附最佳原始pH值范围为2~5,胞外聚合物的投加量为16mg/g,吸附时间为40min。Cu2+的吸附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①8min的快速吸附阶段;②8~40min达表观一级动力学吸附阶段;③吸附-解吸平衡阶段。Cu2+吸附等温线与Freundilich方程拟合良好。
吕英张鋆孙宝盛
关键词:污水处理胞外聚合物生物吸附铜离子
MBR处理生活污水试验中膜污染的清洗被引量:17
2006年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0%~90%和85%;通过对膜表面和断面的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膜污染物主要覆盖在膜外表面,对膜的内部结构没有造成影响;酸洗对膜表面的无机垢体污染物的清除效果较为显著,比较NaOH和NaClO的清洗效果,结果表明NaClO对膜通量恢复效果最好,但对膜材料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坏。通过EDX分析可知膜污染物以有机污染物为主,而洗脱液中的蛋白质污染物又是其中的主要成份。
张斌龚泰石孙宝盛
关键词:膜通量膜清洗膜污染
污水排海工程调压井水位计算方法探讨被引量:1
1998年
污水排海工程调压井水位计算方法探讨孙宝盛顾平朱文亭邢国平(天津大学)1污水排海工程概述图1为污水排海工程的示意图。经过适当处理的污水由泵站送至海岸边的高位调压井,然后污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转输管和扩散管排入大海。扩散管为具有等间距、相同孔径的多孔管...
孙宝盛顾平朱文亭邢国平
关键词:城市污水排海工程调压井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对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运行的影响被引量:26
2008年
对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的累积行为及其对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操作运行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90 d的实验过程中,对总有机碳(TOC)、相对分子质量分布(MWDs)、比耗氧速率(SOUR)进行定期监测,采用死端过滤实验来检测SMP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MBR上清液中SMP出现明显累积;随着实验运行,SMP中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 000的浓度增加显著;与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 000的SMP相比,此部分SMP对污泥活性和膜污染影响较大,对SMBR的出水水质影响较小.
张海丰孙宝盛赵新华齐庚申
关键词: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膜污染
PAC和PAM复合混凝剂对垃圾渗滤液预处理的研究被引量:20
2014年
以某高含盐垃圾渗滤液为研究对象,通过投加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和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对其进行混凝沉淀预处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混凝条件为PAC投加量为1 050 mg/L,PAM投加量为0.8 mg/L,PAM的投加时间在距离PAC投加之后7 min。在上述最佳处理条件下,原水COD由4 876 mg/L降至2 436 mg/L,COD去除率达50.04%。
申丽芬孙宝盛张燕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聚合氯化铝混凝沉淀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