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学英

作品数:50 被引量:135H指数:7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细胞
  • 15篇肿瘤
  • 14篇基因
  • 10篇肝癌
  • 9篇血管
  • 7篇再灌注
  • 7篇缺血
  • 7篇缺血再灌注
  • 7篇基因治疗
  • 7篇灌注
  • 6篇凋亡
  • 6篇鼠肝
  • 5篇血管生成
  • 5篇裸鼠
  • 5篇免疫
  • 5篇内皮
  • 5篇癌细胞
  • 4篇缺氧
  • 4篇腺相关病毒
  • 4篇恶性

机构

  • 36篇哈尔滨医科大...
  • 16篇山东大学
  • 4篇奥克兰大学
  • 3篇山东省立医院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山东省千佛山...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山东省警官总...
  • 1篇北京中日友好...

作者

  • 50篇孙学英
  • 21篇乔海泉
  • 16篇姜洪池
  • 8篇姜宪
  • 8篇潘尚哈
  • 7篇孟凡强
  • 6篇刘凤军
  • 6篇周保国
  • 6篇寿楠海
  • 5篇刘猛
  • 5篇智绪亭
  • 5篇佟立权
  • 4篇王毓利
  • 4篇孙亮
  • 4篇孙备
  • 4篇吴承远
  • 4篇李伟东
  • 4篇唐波
  • 4篇刘玉光
  • 3篇代文杰

传媒

  • 5篇世界华人消化...
  • 5篇中华肝胆外科...
  • 5篇中国现代普通...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国外医学(免...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神经肿瘤...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1
  • 1篇2000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ngiostatin基因联合反义HIF-1α基因治疗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2007年
目的研究Angiostatin基因联合反义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治疗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协同抑制作用。方法用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四组荷瘤裸鼠分别注射质粒PcDNA3、Angiostatin/PcDNA3、HIF-1α/PcDNA3B、Angiostatin/ PcDNA3+HIF-1α/PcDNA3B。观察肿瘤生长曲线,检测肿瘤的Angiosta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HIF-1α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利用TUNEL染色法行原位细胞凋亡分析。结果Angiostatin基因治疗在早期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Angiostatin基因治疗组的MVD(24.8±2.8)低于空质粒对照组(30.2±4.1),VEGF表达高于空质粒对照组,细胞凋亡指数(2.87±0.48)高于空质粒对照组(1.55±0.43);联合治疗组有明显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HIF-1α局部低表达,MVD (14.6±2.1)低于Angiostatin基因治疗组(24.8±2.8),VEGF表达低于单独治疗组,细胞凋亡指数(5.12±0.63)高于单独治疗组。结论肿瘤对Angiostatin基因治疗可以产生耐受性;反义HIF-1α基因阻断肿瘤的缺氧适应途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抗血管生成治疗的耐药性问题。
董典宁孙平智绪亭刘凤军孙学英寿楠海
关键词:ANGIOSTATIN基因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
亮氨酸/缬氨酸不平衡状态对胃癌细胞营养代谢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探讨亮氨酸/缬氨酸不平衡状态对胃癌细胞营养代谢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根据正常MEM营养基L-Val和L-Leu浓度,配制12 种不平衡支链氨基酸培养基。观察胃低分化腺癌细胞株SGC-7901和胎肝细胞在形态学、蛋白质总量的变化;并检测对SGC-7901细胞L-Leu、L-Val和葡萄糖的消耗量的影响。结果:限制L-Val至正常的1/8和增加L-Leu至4倍,SGC-7901细胞的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蛋白质总量减少,葡萄糖的摄取增加。增加L-Leu显著减少了SGC-7901细胞对L-Val的摄取。结论:限制L-Val供给量,可抑制胃癌细胞生长。胃癌细胞对L-Val的高摄取,用于蛋白质合成和糖异生提供能量。增加L-Leu至正常4倍可显著增强L-Val缺乏状态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张楠李克孙学英寿楠海姜希宏
关键词:体外研究
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系列探讨
孙学英刘凤军智绪亭刘猛王建立江四峰寿楠海
该课题分四部分:血管抑素基因治疗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反义缺氧诱导因子基因治疗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达到根除肿瘤的效果;联合VHL和反义缺氧诱导因子基因从不同层面阻断肿瘤缺氧诱导反应,根除肿瘤;联合应用血管抑素和内皮抑...
关键词:
关键词:基因治疗新生血管生成恶性肿瘤
8型腺相关病毒介导的TRAIL基因促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8型腺相关病毒介导的TRAIL基因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三质粒磷酸钙共沉淀方法转染HEK293细胞,制备出携带TRAIL 基因的8型重组腺相关病毒;重组病毒感染结肠癌细胞及正常人肝细胞,利用台盼蓝染色计数法测定细胞生长活性;光镜下观察病毒感染后细胞大体形态改变;Hoechst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形态的改变;DNA凝胶电泳观察细胞凋亡的发生;蛋白印迹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caspase-8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携带TRAIL基因的8型重组腺相关病毒能够激活caspase通路,促进结肠癌细胞凋亡,有效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而对正常人肝细胞的生长没有影响。结论 8型腺相关病毒介导的TRAIL基因能够抑制结肠癌细胞HCT116的体外生长,对正常细胞没有毒性。
周保国乔海泉佟立权潘尚哈孙学英
关键词:结肠肿瘤肿瘤坏死因子类
牛磺酸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肝、肾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大鼠小肠I/R后肝、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S组)、生理盐水对照组(I/R组)和牛磺酸保护组(T组)。T组术前3 0m in经鼠阴茎背静脉注射2%的牛磺酸2 0 0mg/kg。采用肠系膜上动脉根部阻断1 h后复流行再灌注的方法制作肠I/R模型。除S组外,其余2组分别于再灌注1.5,3,6,1 2 h抽血测定ALT,AST,BUN及Cr值,评定肝、肾功能。肝、肾切片行HE染色,比较组织病理学差异。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测定肝、肾细胞凋亡百分率,评定平均光密度值。结果I/R组与S组相比,血清ALT,AST,BUN及Cr值均明显升高(P<0.0 5),3 h最高,以后开始下降,1 2 h仍高于S组;肝、肾病理损伤I/R组也相应严重,肝、肾细胞TUNEL阳性表达率、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增加(P<0.0 5)。T组与I/R组相比,前者血清ALT,AST,BUN及Cr水平明显减低(P<0.0 5),病理损伤也相应较轻;肝、肾细胞TUNEL阳性表达率、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减少(P<0.0 5)。结论牛磺酸对大鼠小肠I/R后肝、肾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佟立权乔海泉宋光平王毓利孟凡强周保国孙学英
关键词:牛磺酸肠缺血
反义HIF-1α基因治疗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反义HIF-1α基因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使用人原发性肝癌细胞株SMMC-7 7 2 1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待肿瘤生长至直径约0.4cm时,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质粒PcDNA 3和HIF-1α/PcDNA 3 B,质粒用脂质体DOTAP介导转染细胞。观察各组动物的肿瘤生长曲线;取肿瘤标本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SABC法)及蛋白质印迹检查,检测各组肿瘤的VEGF和HIF-1α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和细胞凋亡。结果HIF-1α/PcDNA 3 B治疗组各时点的肿瘤体积,以及肿瘤组织中HIF-1α蛋白、MVD,VEGF表达均低于对照组,而细胞凋亡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 5)。结论通过阻断癌细胞的缺氧适应途径,反义HIF-1α基因治疗肝癌有抑制肿瘤生长、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董典宁孙平智绪亭寿楠海孙学英
关键词:肿瘤移植
B7-H3基因与三氧化二砷联合治疗肿瘤的协同效应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与B7-H3基因治疗肿瘤的协同效应。方法分别建立小鼠肝癌的大肿瘤和多发肿瘤模型,序贯法瘤内注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Flag-B7-H3和As2O3,监测大肿瘤及多发性肿瘤的生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记(Westernblot)检测B7-H3基因的表达;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抗肿瘤血管化的效果;TUNEL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单用B7-H3基因或As2O3治疗大肿瘤只能使肿瘤暂时缩小而不能消退;联合治疗不但可以治愈大肿瘤,而且可以根除多发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B7-H3基因在肿瘤细胞内表达。联合治疗使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显著减少(P<0.01),肿瘤细胞的凋亡显著增加(P<0.01)。结论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地根治大肿瘤和多发性肿瘤。
罗丽琼乔海泉孙学英孟凡强周保国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多发性肿瘤AS2O3治疗PCDNA3细胞内表达免疫印记
供体凋亡/坏死细胞对大鼠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供体凋亡与坏死细胞对大鼠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异位脾移植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A组输注生理盐水2ml;B组输注供者凋亡细胞5×10^6;C组输注正常供体细胞悬液5×10^6;D组输注5×10^6坏死细胞。术后不同时间点每组取大鼠8只进行指标测定。结果移植后脾出现排斥反应并逐渐加重,D组最为严重,A组和C组次之,B组最为轻微。各组移植脾匀浆和受体血清中IFN-γ水平逐步增加,为B组低于A组,而D组高于A组,A组与C组相似。B组大鼠移植脾匀浆和血清中TGF-β水平明显升高,其他各组TGF-β1水平持续于较低水平。凋亡细胞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而坏死细胞则作用相反。结论供体细胞能够影响大鼠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可能与细胞因子偏移和受体同种免疫反应性改变有关。
陆朝阳姜洪池潘尚哈孙备孟庆辉谭宏涛孙学英
关键词:脾脏移植凋亡细胞坏死细胞急性排斥反应
针对肿瘤缺氧微环境探寻新的治疗方法被引量:10
2010年
肿瘤缺氧微环境与肿瘤的发展、转移和患者预后, 以及治疗的效果密切相关, 已经成为癌症研究的热点. 本文介绍了针对肿瘤缺氧微环境所进行的新治疗方法的探索, 包括阻断肿瘤缺氧诱导通路、利用缺氧微环境将无活性的药物前体转化为细胞毒性药物、改变缺氧诱导因子上下游基因的表达等. 最后介绍了作者和研究小组针对肿瘤缺氧微环境的系列研究进展, 包括阻断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或过表达von Hippel-Lindau蛋白提高免疫治疗、抗新生血管生成治疗、化疗和肝动脉插管治疗恶性肿瘤疗效的研究.
孙学英姜宪姜洪池
关键词:缺氧微环境缺氧诱导因子恶性肿瘤
低剂量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结肠癌的实验研究
2009年
目的观察5氟尿嘧啶(5-FU)持续低剂量给药联合西妥昔单抗化疗对小鼠结肠癌皮下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并观察其抑瘤效果和毒副作用。方法建立荷CT-26结肠癌Balb/c小鼠模型,分别给予持续低剂量5-Fu、常规大剂量5-Fu、西妥昔单抗、持续低剂量5-FU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以及生理盐水,观察肿瘤体积、小鼠体重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小鼠生存期。治疗8周结束后取皮下肿瘤组织,以免疫荧光法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以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结果与常规大剂量5-FU治疗组比较,持续低剂量5-Fu治疗组以及联合治疗组无明显体重减轻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下降等毒性迹象,小鼠生存期显著延长(P〈0.05)。持续低剂量5-FU治疗组以及联合治疗组抑瘤率分别达到55%及71%;肿瘤MVD值分别为4.13±1.85和3.52±1.45,较对照组降低73%及77%,明显优于常规大剂量5-FU治疗组及西妥昔单抗治疗组。此外,采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的细胞凋亡水平,各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5-FU联合西妥昔单抗的给药方式靶向于结肠癌血管生成,不易产生耐药,增加了抑瘤效果,毒副作用小,动物生存期明显延长。
张牧姜洪池陶维阳孙学英潘尚哈孙备
关键词:结肠肿瘤氟尿嘧啶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