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源源

作品数:9 被引量:62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4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文化
  • 2篇遗产
  • 2篇文化遗产
  • 2篇话语
  • 2篇话语分析
  • 1篇大运河
  • 1篇道统
  • 1篇断层
  • 1篇新时期小说
  • 1篇叙事
  • 1篇叙事形态
  • 1篇隐喻
  • 1篇源流
  • 1篇儒学
  • 1篇儒学思想
  • 1篇诗经
  • 1篇他者
  • 1篇女性
  • 1篇批判话语分析
  • 1篇谱系

机构

  • 7篇浙江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作者

  • 8篇姚源源
  • 2篇刘慧梅
  • 1篇吴宗杰

传媒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0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书写、场域与认同:我国近二十年文化记忆研究综述被引量:53
2018年
记忆研究以其独特的时空属性、文化张力和社会关怀,成为21世纪国际人文社科多个领域的关注要点。文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传播学和人文地理等学科对记忆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推动了文化记忆理论的深化与应用实践。但我国对这一理念的具体讨论、应用及反思仍然呈现出相对宽泛、离散的状态。现有研究表明,在记忆生成的意义空间中,文化记忆或作为本质性问题出现在回溯原点,或作为建构性力量作用于过程,或以具象符号凝聚于终点,关于文化记忆的研究是一个意义凝聚、生成并解构的循环阐释过程。我国文化记忆研究总体呈现出跨学科互动的研究态势,并随着新的时代现象和社会问题的产生逐渐扩大其研究领域。未来可以在研究议题、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继续拓展,并逐步实现本土文化传统记忆理论的深化。
刘慧梅姚源源
关键词:文化记忆文化书写场域
作为“他者”的经典——《诗经》研究史中的话语断层
2014年
话语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表征,具有多重意义和开放性。不同时期的话语反应着其背后的文化、政治、权力等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本文试图从古代和近现代以来对《诗经》阐释的三大转向出发,揭示其中巨大的话语断层,并由此探讨中国古典话语在现代是怎样一步步被边缘化,并最终成为"他者"的原因以及当下《诗经》研究的出路。
姚源源
关键词:他者话语分析《诗经》
何耽 何爽 何思——从《美狄亚》到《蜗居》看现代女性的生存抉择
2014年
美狄亚,作为古希腊著名悲剧作家欧里彼得斯笔下的著名悲剧形象之一,在现代人的解读中,常常被冠上弃妇和复仇者等称谓,其报复丈夫手刃亲子的行为更给后人留下了无穷的哀叹,而跨越历史的长河,长篇小说《蜗居》则是在全新的"文明"社会里展现了更为生动鲜明的女性形象,有为立锥之地奋斗的异乡人海萍,游走在现实和幻想中的情人海藻,还有死守妻位却终怒杀亲夫之子的宋太。这些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女性,却都无时无刻不在做着抉择。
姚源源
关键词:《美狄亚》《蜗居》女性
邹鲁文化:演变、传播与再生被引量:2
2019年
邹鲁文化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春秋古国史研究为基础。学界首先把"邹鲁文化"作为具有先秦儒学特色的区域文化概念来讨论,随后又将其视为孔孟正统儒学的代名词,并对这一概念不断回溯,邹鲁文化也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脉络清晰、内涵丰富的文化体系。近年来,随着邹鲁故地的文化复兴,学者开始关注文化的传播与再生,民俗、非遗、礼乐和教育都成为具体的表征问题。邹鲁文化研究应当突破区域化和单一学科的束缚,从研究材料上重视地方性文本、从研究方法上寻求跨学科的突破、从研究问题上贴近当代社会现象。
姚源源刘慧梅
关键词:区域文化儒学思想文化传播
五服空间:邹城历史街区的遗产意义解读
空间与地方,“一动一静、互相诠释”,不仅与人们的当下生活息息相关,更隐含着历史,关照着未来。而全球化进程以来,资本流通、政治经济等一系列西方现代性话语成为时空重组和生产的重要媒介,地方的意义在经历着史无前例的“时空压缩”...
姚源源
关键词:文化遗产历史街区资源管理
文献传递
道路话语的谱系学研究:以周道为例
2014年
周道作为周王室开辟的综合性的道路体系,无论是其方位观还是影响力在研究上都具有重要价值。九十年代在周原的考古挖掘更是进一步揭开了周道的面纱,但从古至今对周道的描述性文本却呈现出不同的话语特点,从考古发掘的散矢盘,到《诗经》中对周道的咏叹,近代对于周道的故事性、文学性解读,以及近年对周道物质性的考古想象,整个叙述风格体系了道路话语的发展变化。文本对不同时期周道的文本进行分析,将以批判话语分析为媒介同文学、考古学、历史学、人文地理等学科进行对话,探索道路描写的意义流转和话语转型,并对当下的道路意义构建进行反思。
姚源源
关键词:谱系学考古学批判话语分析
周道对大运河的启示:本土遗产话语的道统源流被引量:6
2014年
在国际遗产名录话语下,大运河的遗产意义定位面临诸多难题,无论作为水利工程、交通网络、景观或者民俗文化都不足以体现中华文化独特的人文深度。从经传所载的路径文化遗产,如《诗经》的"周道"、《尚书·禹贡》的"随山浚川"、《左传》的"邗沟",以及其他相关记载,可探寻运河遗产的本土意义。周道所承载的德政之流、王道空间观,以及古人用注疏接续和再生遗产意义的阐述方式,对于打破运河作为物质还是精神遗产的争议、确立用经义申明遗产大义、以本土话语平衡西方遗产表述都有重要启迪。大运河遗产申报应该是"以古为新"、重新发现中华遗产道统源流的创新过程。
吴宗杰姚源源
关键词:大运河文化遗产
从转喻与隐喻看新时期小说的发展
2001年
从转喻与隐喻的叙事形态角度考察新时期小说的发展 ,将其分为四个时期进行分析 ,并得出结论 ,小说应在转喻与隐喻的适度融合中兼顾写实与象征 。
姚源源
关键词:转喻隐喻叙事形态小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