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庆祯

作品数:92 被引量:1,037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天文地球
  • 3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7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3篇营养盐
  • 11篇海域
  • 11篇长江口
  • 10篇对虾
  • 10篇沉积物
  • 8篇通量
  • 7篇近海
  • 7篇黄河
  • 6篇三峡水库
  • 6篇水库
  • 6篇重金
  • 6篇邻近海域
  • 6篇近海域
  • 6篇
  • 5篇悬浮颗粒物
  • 5篇溶解态
  • 5篇水体
  • 5篇水质
  • 5篇土壤
  • 5篇重金属

机构

  • 66篇中国海洋大学
  • 20篇上海水产大学
  • 8篇华东师范大学
  • 6篇青岛海洋大学
  • 5篇山东黄河三角...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教育部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山东出入境检...
  • 2篇天津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92篇姚庆祯
  • 31篇陈洪涛
  • 30篇于志刚
  • 22篇米铁柱
  • 16篇臧维玲
  • 15篇戴习林
  • 12篇简慧敏
  • 12篇江敏
  • 12篇张经
  • 8篇杨福霞
  • 6篇冉祥滨
  • 6篇姚鹏
  • 6篇于志刚
  • 6篇许博超
  • 5篇蔡云龙
  • 5篇刘月良
  • 4篇巩瑶
  • 4篇刘淑民
  • 4篇于立霞
  • 4篇江雪艳

传媒

  • 15篇中国海洋大学...
  • 11篇环境科学
  • 10篇上海水产大学...
  • 8篇海洋环境科学
  • 6篇海洋学报
  • 5篇海洋科学
  • 4篇海洋与湖沼
  • 4篇水生态学杂志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湖泊科学
  • 2篇水产学报
  • 2篇海洋科学进展
  • 2篇中国海洋湖沼...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理化检验(化...
  • 1篇水产科技情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12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硝酸盐和氨对凡纳对虾和日本对虾幼体的毒性作用被引量:61
2002年
研究了NH3 N和NO-2 N对凡纳对虾与日本对虾幼体的毒性作用 ,获得了NH3 N与NO-2 N对两种虾幼体的 2 4h、4 8h、72h、96h的LC50 值 ,以及安全浓度 (Cs) .NH3 N对两种虾幼体的Cs分别为Z :0 .0 78和 0 .0 4 7,M∶0 .0 77和 0 .0 6 6 ,P∶0 .0 4 8和 0 .138mg/L ;NO-2 N对两种虾幼体的Cs分别为Z :0 .5 6和 1.0 8,M∶0 .77和 0 .4 5 ,P∶2 .5 7和 2 .0 6mg/L。
姚庆祯臧维玲戴习林江敏林荣飞徐桂荣
关键词:亚硝酸盐凡纳对虾日本对虾幼体毒性作用
长江口悬浮颗粒物中磷的形态与分布
孟佳姚庆祯于志刚
关键词:长江口悬浮颗粒物颗粒态磷
调水调沙对黄河下游营养盐变化规律的影响被引量:36
2009年
根据黄河首次调水调沙期间(2002年7月)和2002年在黄河利津站对营养盐的月际观测结果,系统分析了2002年黄河首次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利津站和全年溶解无机态营养盐的变化,讨论了营养盐与水情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计算了调水调沙期间及全年营养盐入海通量,并和历史资料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调水调沙期间NO3^--N、NO2^--N、NH4^+-N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69.3-273.2、0.08-0.84、1.39-5.04μmol·dm^-3,平均浓度分别为218.6、0.16、2.27μmol·dm^-3;PO43--P、SiO32--Si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36-0.56、161.4-195.8μmol·dm^-3,平均浓度分别为0.48、166.7μmol·dm^-3.在调水调沙期间,NO3--N浓度与水量无显著相关性,PO4^3--P浓度与水沙均无显著相关性,而SiO3^2--Si浓度与沙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历史资料相比,调水调沙对黄河下游溶解态无机营养盐浓度在全年的变化规律并无明显影响.但黄河首次调水调沙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所输送的营养盐通量便占到当年输送通量的一半左右.调水调沙对营养盐输送通量在年内的分配产生重大影响,使得黄河营养盐向河口的输送非常集中.
姚庆祯于志刚王婷陈洪涛米铁柱
关键词:黄河调水调沙营养盐通量
春季莱州湾南部溶解态营养盐研究被引量:23
2001年
在 1997年 5月、1998年 6月两次对莱州湾南部调查的基础上 ,讨论了该海区溶解态营养盐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来源。认为PO4 3 - P、NH4 + N、NO2 - N主要来源于南部沿岸及河口 ,NO3- N主要受北部黄河的影响 ,SiO32 -同时受黄河及南部河口的影响。黄河对该海区有重要影响。
米铁柱于志刚姚庆祯张经
关键词:营养盐春季溶解态海洋监测海洋污染
蓄水前后三峡水库营养盐收支计算被引量:26
2009年
根据近10年来长江三峡库区江段氮、磷营养盐的历史数据,以及三峡库区支流、大气降水、地表径流、淹没土壤释放、工农业排放等主要形式的氮、磷营养盐负荷数据,并结合现场调查的结果,采用箱式模型对蓄水(135~139m)前后三峡水库营养盐进行收支计算,以期为三峡成库后三峡江段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长江营养盐输送过程提供研究基础。结果表明:上游输入的总氮、总磷是三峡水库氮、磷营养盐的主要来源,占入库负荷的80%~90%;蓄水后入库营养盐负荷种类增加,主要是淹没土壤的释放作用。蓄水前总氮、总磷入库负荷与出库负荷相等,蓄水后入库营养盐有约18%的总氮和15%的总磷滞留于水库中,而溶解无机氮、溶解无机磷受蓄水因素影响较小。颗粒氮磷营养盐的沉降、生物吸收以及残体的沉降作用是导致出库营养盐减少的主要原因,其过程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冉祥滨姚庆祯巩瑶陈洪涛米铁柱刘鹏霞于志刚
关键词:三峡水库营养盐
痕量元素砷、硒在长江流域及河口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探讨
长江主流各站溶解态无机砷、硒的浓度变化幅度不大,下游浓度略高于上游;主流溶解态砷、硒的浓度分别在12.28-35.6nmol/L、2.20-5.58nmol/L范围内波动;溶解态砷中以As(Ⅴ)为主,As(Ⅲ)/As比值...
姚庆祯
关键词:痕量元素长江流域生物地球化学
文献传递
中国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进展(1998-2002)被引量:3
2002年
综述了 1998年以来中国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进展。从河口和近岸海域生源要素、重金属、同位素、有机污染物、有机地球化学和温室气体等 6个方面对 4
于志刚姚鹏姚庆祯米铁柱
关键词: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同位素有机地球化学近岸海域
春季南黄海、东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被引量:3
2020年
2017年春季(04-20—05-09)在南黄海和东海海域(119°30′~125°00′E,26°00′~36°00′N)67个站位进行水文、化学和生物的综合调查,使用水采方法研究调查海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并将群落数据与环境因子(温度、盐度和营养盐)进行相关性分析。调查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55属146种,主要由硅藻和甲藻组成,还有少量的金藻和蓝藻,生态类型以温带近岸性和广布性物种为主。优势物种组成方面,南黄海和东海海域存在差异,其中南黄海海域优势物种为诺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nordenskioldii)、太平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acifica)、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和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等,东海海域优势物种为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柔弱角毛藻(Chaetoceros debilis)和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等。调查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为(0.07~547.87)×10^3个/L,平均值为29.45×10^3个/L,高值区集中在南黄海中部和闽浙沿岸区域,其中在南黄海中部的10~30 m水层发生硅藻水华。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南黄海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硅酸盐和磷酸盐浓度呈现显著正相关性,与其他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明显;东海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温度和盐度呈现显著负相关性,与硅酸盐、铵盐和硝酸盐浓度呈现显著正相关性。调查区香侬-威纳多样性指数介于1.05~4.86,平均值为2.48,高值区出现在调查区的北部近岸区域;Pielou均匀度指数介于0.02~0.97,平均值为0.57,高值区集中在南黄海北部近岸区域和东海外侧区域。
郭术津姚庆祯魏传杰魏传杰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春季南黄海
辽河口水体中223Ra、224Ra的RaDeCC法测定及应用被引量:8
2012年
介绍了同步延时计数法,并应用其对辽河口水体中的223Ra和224Ra进行了测定,结合pH、DO、COD、叶绿素、营养盐等参数对223Ra和224Ra的放射性活度及其比值随盐度的变化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继而以"镭同位素表观年龄模型"计算了辽河口水体的停留时间。结果表明:2010年4月,辽河口调查水域水体中的224Ra、223Ra随盐度变化趋势不保守,在盐度为10和26的海域出现了放射性活度高峰值,可能分别由悬浮颗粒物解吸和滨岸咸化的地下水排放等因素造成。水体停留时间随着离开河口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值出现在盐度为14的海域,达到8.34 d。
许博超姚庆祯江雪艳于志刚
关键词:地下水
河口区室内幼虾养殖循环水处理技术与模式被引量:11
2003年
利用臭氧与生物滤器循环水处理系统进行室内南美白对虾幼虾养殖。试验期间,按48~72h间隔以臭氧处理养虾循环水2h、曝气2~4h。水处理期间,暂停处理池、养虾池间水循环,过滤系统持续运转。53d中,水处理系统有效控制养殖水质化学指标与微生物指标均在合适范围内,各指标平均值为:NH3-Nt0.41mg·L-1,NO-2-N0.057mg·L-1,COD10.12mg·L-1,氧化还原电位379mV,浑浊度0.6NTU,细菌总数10200cell·mL-1,弧菌数6cell·mL-1;同时获得较高的幼虾成活率(78.3%~80.2%)。根据试验结果与河口水特点,提出了河口区室内养虾循环水处理模式。
臧维玲王永涛戴习林姚庆祯何伟徐桂荣丁福江
关键词:南美白对虾幼虾室内养殖循环水处理生物滤器水处理技术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