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俊英
- 作品数:28 被引量:125H指数:6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气象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1961—2012年东北地区霾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利用1961—2012年东北地区霾日数统计资料,对东北地区霾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利用EOF分解对霾日数进行了分型讨论。结果表明:东北地区1961—2012年霾日数虽然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霾日数在20世纪60—70年代较多,80年代之后下降;霾日数的月、季分布总体是春季霾日数最多,冬季次之,随后是夏季,秋季最少;EOF分析的第一模态主要表达了东北地区霾日数为80年代之前显著上升,80年代开始突然下降;1961—2012年大部分区域霾日数没有增加,且其中有约50%的区域呈现减少的趋势;霾日数的变化和分布与工农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呈现的减少趋势是由于独特的历史造成的。
- 时一文温娜姚俊英
- 关键词:EOF分解
- 黑龙江省水稻初霜冻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被引量:19
- 2012年
- 根据黑龙江省水稻的生长发育期,以全省77个台站1961-2009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霜冻历史灾情数据、社会经济资料、地理信息数据及作物生育期资料为基础,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和灾害风险评估数学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初霜冻灾害的灾情特征,并根据霜冻灾害的形成机制,分别计算水稻生育期初霜冻发生概率及偏早初霜冻发生概率,进而确定了致灾因子,对致灾因子危险性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水稻初霜冻灾害发生的概率随纬度的增加大致呈增大的分布形势,大兴安岭、孙吴、逊克、嘉荫、伊春、嫩江、克山、拜泉、海伦等市县为高危险区,黑河大部、齐齐哈尔东部、绥化北部、尚志、穆棱、富锦为次高危险区,松嫩平原南部、三江平原大部、牡丹江南部为次低及低危险区。
- 朱红蕊于宏敏姚俊英刘赫男孙爽
- 关键词:水稻初霜冻致灾因子危险性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黑龙江省森林火灾气象风险评估被引量:9
- 2016年
- 本文从森林火灾的危险性、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森林火灾的气象风险进行了评估研究。可应用于森林火灾气象服务,实现灾前、灾中、灾后风险动态评估。研究发现:当气象条件相同时,森林火灾的风险主要由易损性和抗灾能力决定,高风险区的分布与二者有着直接关系,即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伊春、哈尔滨、牡丹江一带。是森林覆盖率较高或者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损失相对较大。
- 高明姚俊英时一文王庆余
- 关键词:森林火灾
- 黑龙江省玉米初霜冻致灾临界气象条件风险区划被引量:21
- 2012年
- 为了开展黑龙江省玉米初霜冻致灾临界气象条件风险区划技术研究,以期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作物品种布局,减轻初霜冻灾害造成的损失,以晚熟玉米为例,从确定初霜冻致灾临界气象条件出发,计算玉米初霜冻致灾临界气象条件在安全成熟前发生的概率,作为风险指数进行风险区划,基于GIS理论绘制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玉米初霜冻的风险区的分布具有2个明显特征:一是呈维向分布,自北向南随着维度的降低风险变小;二是随着地势的增高风险增大。大兴安岭、黑河在高纬度和高海拔的双重影响下,成为初霜冻风险最高的区域;而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的大部不仅海拔低,且处于维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因此是初霜冻的低风险区。通过对气候变暖前后风险区划图的分析发现,气候变暖使得玉米适宜种植区的面积扩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玉米初霜冻灾害的风险。
- 姚俊英于宏敏朱红蕊王春丽孙爽张金峰
- 关键词:玉米初霜冻风险区划
- 黑龙江省降雪天气公路交通风险区划
- 本文采用公路交通雪灾危害的灾情普查资料和对应的气象资料对黑龙江省公路交通雪灾风险进行了研究.为了方便在实际气象服务中应用,在致灾气象条件风险等级确定时,主要参照日常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中降雪量等级的标准,同时把日最高气温和...
- 姚俊英刘玉霞张舒孙含笑
- 关键词:公路交通降雪天气风险区划气象服务
- 文献传递
- 黑龙江省气象灾情普查数据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对黑龙江省1984—2007年气象灾情普查数据的灾害种类、气象灾害调查的内容、灾情数据的来源、灾情普查数据记录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不同灾害类别数据记录的分布特征等进行了详细分析。1984—2007年黑龙江省气象灾情普查数据的特点是来源于各级民政部门的数据最多:灾情记录数暴雨洪涝最多,2005年最多,哈尔滨市总数最多。
- 姚俊英王春丽李亚滨孙爽朱红蕊
- 黑龙江七星河湿地面积锐减原因的研究被引量:10
- 2014年
- 采用历史资料和气候监测资料,通过分析七星河湿地周边的政区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及气候变化等,研究了湿地面积锐减的原因。结果表明:与湿地接壤的宝清县农耕面积逐年扩大,使得七星河湿地不断被开垦,面积锐减;1957年至今,湿地面积减少了约16156 hm2,缩小了约45%;人口增加、湿地农田化是湿地面积减少的最直接、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气候变化对湿地水资源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降水减少、径流锐减、断流天数增多等。但同时,气候变暖,低温冷害明显减少、活动积温增加,有利于湿地周边政区粮食作物面积和产量的增加。
- 于宏敏刘赫男潘华盛姚俊英朱海霞
- 关键词:湿地土地利用人口气候变化
- 秸秆焚烧气象指数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为减少田间焚烧秸秆造成的污染,从秸秆焚烧的安全因素、污染物扩散因素、空气质量因素和秸秆的干燥度4个方面的影响因子(主要包括风、温度、湿度、降水、温度层结和大气稳定度)出发,研究确定秸秆焚烧的综合气象指数。以期通过预报指导非禁烧区农民选择适宜的天气条件进行秸秆焚烧,既保证剩余秸秆处理,又避免空气污染。
- 姚俊英于宏敏时一文
- 关键词:秸秆焚烧气象指数计算方法
- 1956—2011年黑龙江省龙卷风气候特征被引量:10
- 2015年
- 利用富士达—皮尔森强度分类法对1956—2011年黑龙江省229个龙卷风样本进行分类,分析龙卷风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典型龙卷风个例的环流背景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956—2011年黑龙江省龙卷风灾害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20世纪60—80年代龙卷风活动频繁,90年代龙卷风发生频次最少,2001—2011年龙卷风发生频次略增加。龙卷风主要集中发生在夏季,以7月发生最多,且多出现在午后至傍晚。对龙卷风空间分析发现黑龙江省绥化地区是龙卷风多发区,与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大气环流特征有关。不稳定的形势场是龙卷风产生的基础,暖湿气流的输送和冷暖空气的强对流运动为龙卷风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 朱红蕊张洪玲孙爽王春丽姚俊英
- 关键词:龙卷风
- 黑龙江省“冷”“暖”冬时空分布特征
- 利用黑龙江省61个站1961-2006年冬季平均气温观测资料,首次采用月平均气温权重系数法确定了黑龙江省“冷”“暖”冬的标准。分析了黑龙江省“冷”“暖”冬的气候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冬季普遍增暖,在1...
- 姚俊英于宏敏
- 关键词:气温观测气候变化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