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刘琴
- 作品数:19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淮阴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文化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 第三代新儒家对儒学的诠释与创新被引量:2
- 2009年
- 第三代新儒家在儒学诠释与创新中做出了超迈前贤的成就,代表了现代新儒学发展的四个新趋向:儒学本位坚持下的思想多元化的倾向;对知识论的注重与方法论的自觉,彰显"道问学"的转向;凸显批判精神和对话意识;批判"现代性"与"后现代"的儒学重建方向的肯定。与此同时,其思想也存在着内在的紧张。
- 奚刘琴
- 关键词:第三代新儒家
- 论周敦颐的“道”
- 2007年
- 在周敦颐那里,“道”具有多重含义:既有作为本体论的“太极本无极之道”和作为宇宙生成观的“天演之道”,同时又兼有“主静”、“中正”之人道、政治伦理之治道。本文对周敦颐的“道”的内涵、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给予了一定的评价。
- 奚刘琴刘志华
- 关键词:周敦颐太极图说通书
- 第三代新儒家与普世伦理被引量:2
- 2009年
- 以杜维明、成中英、刘述先、蔡仁厚等学者为代表,第三代新儒家看到了全球化背景下进行普世伦理建设的必要性,他们均致力于对儒家伦理的挖掘与取舍,论证儒家伦理与普世伦理的会通与对接,关注儒学与非儒学的沟通交流,并在理论与行动上积极参与全球伦理建设,体现出对儒学地位认识的转变以及对话意识加强的特征。
- 奚刘琴
- 关键词:第三代新儒家普世伦理
- 儒道生命观比较研究——以《论语》和《老子》为例被引量:6
- 2007年
-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主流的儒、道两家,在生命观上存在着重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具体体现在生命的本源、生死的过程、人生的存在状态、人生的价值以及如何实现此价值等几个方面。本文以《论语》和《道德经》为例,从诸多方面对儒、道两家在生命观上所体现出来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
- 奚刘琴
- 关键词:老子个体生命生命观《论语》
- 儒士排佛思想探微——以著名排佛文献为例
- 本文从著名排佛文献出发,对传统文化中儒士排佛思想做了一番探讨和分析。儒、佛二者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就一直受到儒者的攻击、排斥。儒者们基于儒家道统之本位,纷纷著书立说,从各个角...
- 奚刘琴
- 关键词:儒士佛教传统文化
- 文献传递
- 杜维明论“内在超越”与儒学的宗教性被引量:1
- 2009年
- 作为第三代新儒家的"领军人物",杜维明先生着重于对儒学"内在超越"特质与宗教性精神的抉发,他从儒学宗教性之前提、内在超越与儒学宗教性之表现、"掘井及泉"的内在超越之路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杜维明对于儒学宗教性的论述,一方面深化了对传统儒家的认识理解,另一方面又找到与西方资源进行沟通对话的渠道。
- 奚刘琴
- 聚焦文化发展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深度追问——“第五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论坛”综述被引量:4
- 2012年
-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11年12月24-25日,由全国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主办、淮阴师范学院承办的"第五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论坛",在淮阴师范学院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研讨的主题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徐贵权奚刘琴管爱华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
- 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困境与对策——访夏威夷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李期铿被引量:1
- 2013年
- 奚刘琴(以下简称“奚”):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夏威夷大学孔子学院目前的办学情况,夏威夷大学孔子学院自2006年创办以来取得了哪些成就?
- 奚刘琴李期铿
- 关键词:中国文化
- 成中英对儒学知识论的现代诠释
- 2010年
- 成中英用知识与道德的统一来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通过对孔子之"知"与朱子之"理"的分析,成中英认为,儒家认知之学是儒家道德哲学的基础,儒家道德哲学又反过来促进了认知之学的开拓,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德性与知识的互存、知识与道德的互用,以及两者相互贯通发展的可能。通过强调知识与道德的互基互用,成中英把儒学知识论上升到了与儒家道德哲学同等重要的本体论的高度,赋予了儒家认知之学新的思想内涵,也代表了儒学在现时代发展的"道问学"趋向,体现了人文理想与知识理性的统一。
- 奚刘琴
- 两晋南北朝儒士排佛思想探微
- 2007年
- 两晋南北朝时期儒士对佛教排斥范围之广、排斥之尖锐,前所未有且后不能及,焦点主要集中在佛教的因果报应、神不灭说以及不敬王者之上。体现了涉及广泛与表面着力、道士参与与双面夹击、咄咄逼人与迎合淡化、对立交涉与初步融合四个特质。概言之,儒家对于佛教的排斥与利用,佛教对于儒家的依附与吸收,构成了这一时期儒、佛关系的主要内容。
- 奚刘琴
- 关键词:两晋南北朝儒士排佛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