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长清

作品数:122 被引量:872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预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8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2篇金属学及工艺
  • 63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化学工程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理学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73篇合金
  • 39篇显微组织
  • 38篇涂层
  • 32篇力学性能
  • 32篇力学性
  • 19篇铝合金
  • 16篇陶瓷
  • 13篇陶瓷涂层
  • 13篇钛合金
  • 12篇SC
  • 11篇镁合金
  • 10篇真空
  • 10篇稀土
  • 10篇AL
  • 9篇时效
  • 9篇合金组织
  • 9篇高温氧化
  • 8篇真空热处理
  • 7篇高温
  • 7篇

机构

  • 117篇中南大学
  • 29篇湖南工程学院
  • 10篇长沙理工大学
  • 5篇中南工业大学
  • 2篇江西江钨硬质...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湖南第一师范...
  • 1篇宝鸡钛业股份...

作者

  • 122篇夏长清
  • 33篇吴安如
  • 30篇古一
  • 29篇戴晓元
  • 23篇彭小敏
  • 16篇曾凡浩
  • 11篇刘昌斌
  • 10篇董丽君
  • 8篇李学雄
  • 7篇王志辉
  • 7篇戚延龄
  • 6篇谭澄宇
  • 6篇周飞
  • 6篇孙玮
  • 5篇武文花
  • 5篇王银娜
  • 5篇王志法
  • 5篇王金惠
  • 5篇孙振起
  • 4篇郑子樵

传媒

  • 18篇矿冶工程
  • 13篇中国有色金属...
  • 8篇稀有金属材料...
  • 7篇材料导报
  • 6篇热加工工艺
  • 6篇中国材料科技...
  • 5篇材料热处理学...
  • 4篇金属热处理
  • 4篇中南工业大学...
  • 3篇特种铸造及有...
  • 3篇表面技术
  • 3篇铸造
  • 3篇中国体视学与...
  • 3篇粉末冶金材料...
  • 2篇材料科学与工...
  • 2篇机械
  • 2篇中国稀土学报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腐蚀与防护
  • 1篇新技术新工艺

年份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5篇2011
  • 12篇2010
  • 3篇2009
  • 8篇2008
  • 13篇2007
  • 14篇2006
  • 16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1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稀土镁合金铸造和挤压态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制备了3种不同成分的镁-稀土合金,研究稀土(RE)元素铈(Ce)、钕(Nd)和钇(Y)对镁合金铸态组织、力学性能尤其是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XRD)仪等对3种镁-稀土合金组织及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稀土元素与镁形成的镁-稀土相分别为Mg12Ce、Mg17Ce2、Mg12Nd、Mg24Y5、Mg41Nd5,主要分布在铸态组织晶界。对3种合金的铸态试样进行了室温力学性能及高温力学性能试验,并与挤压态比较,结果显示:在镁合金中,Nd的强化作用优于Ce,在高温时,Nd和Y共同强化作用优于Nd。
吴安如夏长清
关键词:稀土元素力学性能
掺CeO2的B4C/Al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
2012年
以稀土氧化物CeO2作为添加剂,原位生成CeB6颗粒作为第二相,增强B4C陶瓷预制体,然后以无压浸渗法制得B4C-CeB6/Al复合材料。本文首先研究了B4C-CeB6预制体的相组成和组织形貌,然后对BC-CeB6/Al复合材料的力争性能、相组成、组织形貌以及断裂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4C-CeB6/Al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达到了410.16MPa,断裂韧性也有了显著改善,达到了6.95MPa·m^1/2,比常规热压烧结单一碳化硼陶瓷性能有明显提高,这主要是由于原位生成CeB6颗粒增强了B4C陶瓷的强度:同时黏结金属相起到增韧的作用.
牛国帅夏长清周飞曾凡浩李学雄
关键词:增韧碳化硼陶瓷
新型高温陶瓷涂层的制备工艺被引量:3
2002年
研究了一种新型高温陶瓷涂层的制备工艺 ,提出了涂层制备、烧结的方法和条件。该涂层通过了 5 0次以上的热震试验 ,并在新一代发动机上通过了工况试车 ;所研究的陶瓷涂层具有良好的粘附性与抗热震性 ,还可望在其他领域中应用推广。
谭澄宇郑子樵夏长清
关键词:发动机热障涂层
Ti62421s钛合金T_((α+β)/β)相变温度的测定与分析被引量:16
2010年
相变温度对钛及钛合金加工和热处理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分别采用计算法和DSC差示扫描热量法分别得出Ti62421 s钛合金的相变温度为1006和1002℃左右。然后根据前两种方法得出的温度确定连续金相法的温度选择范围,用该方法测定出Ti62421 s钛合金的T(α+β)/β相变温度在995~1005℃区间内。将几种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确定该合金的相变温度为1000℃。
王志辉夏长清李学雄王韦琪马鸿海
关键词:相变点计算法
真空热处理对钛合金基体/NiCrAlY涂层组织结构及元素扩散行为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采用电弧离子镀(AIP)技术在钛合金基体表面沉积制备了N iCrA lY涂层。通过SEM与能谱分析、XRD分析研究了真空热处理钛合金基体/N iCrA lY涂层界面显微组织的变化和元素扩散行为。结果表明:从650℃开始,N iCrA lY涂层和钛合金基体就有明显的界面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界面分层并加厚,同时出现K irkendall空位带,导致涂层退化。N iCrA lY涂层在650℃真空热处理后发现析出γ-′N i3A l相,在1 050℃时发现只有CrTi4相。在750℃温度下主要发生了Ti,N i元素的扩散,Cr元素在870℃开始扩散并参与界面反应,当温度升高到950℃时,N i、Ti、A l、Cr各元素的扩散现象都很明显,N i元素在涂层聚集的现象消失。
彭小敏夏长清孙振起
关键词:NICRALY涂层真空热处理显微结构
GH202合金表面高温无机涂层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对 GH2 0 2合金表面的高温无机涂层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通过合金表面处理、釉浆制备、涂层加涂和烧结 ,制成所需的高温无机涂层 ,并对其进行退火处理 ,然后观察分析其显微组织 ,测试其硬度等。
李炜夏长清
关键词:高温时效处理显微组织GH202合金
Al-Zn-Mg-Cu-Zr-Sc合金铸态Al_3(Sc,Zr)相形貌的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研究Sc细化Al-Zn-Mg-Cu-Zr合金铸态组织的机制和一次Al3(Sc,Zr)粒子的形貌特征。结果表明:从熔体中析出的Al3(Sc,Zr)一次粒子是α(Al)固溶体的有效形核剂,该粒子以亚稳的L12型Al3Zr为核心,形成富钪与富锆Al3(Sc,Zr)层相间排列的多层复合结构。在Al-9.0Zn-2.5Mg-2.5Cu-0.15Zr合金中添加0.20%~0.60%(质量分数)的钪,合金的铸态组织由粗大的树枝晶变为等轴晶,随着钪含量的增加,合金铸态组织得到进一步细化。
戴晓元夏长清龙春光寇莉莉
关键词:AL-ZN-MG-CU-ZR合金晶粒细化铸态显微组织
TC4钛合金沉积NiCrAlY涂层的氧化行为被引量:17
2008年
采用电弧离子镀(AIP)技术在TC4(Ti-6Al-4V)钛合金基体表面沉积制备NiCrAIY涂层,测定TC4钛合金和NiCrAIY涂层在700-900℃的氧化动力学曲线。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分析与X射线衍射分析(XRD)研究TC4钛合金和NiCrAIY涂层氧化前后物相组成和组织形貌,讨论氧化过程中元素的扩散行为。结果表明:在700-900℃静态空气中氧化100h,NiCrAIY涂层能明显提高TC4钛合金的抗氧化性能,TC4钛合金氧化后形成A12O3层和TiO2层交替出现的氧化膜层;经700和800℃氧化后,NiCrAIY涂层保持其原始的相组成,但在表面形成Al2O3和Cr2O3混合氧化膜;经900℃氧化后,氧化膜由Al2O3和TiO2组成;经700℃氧化时,主要发生Ti和Ni两种元素的扩散;经800和900℃氧化时,由于Ti及Ni元素的剧烈扩散,界面附近出现Kirkendall疏孔带和约100μm的β相稳定区;经900℃氧化时,Ti扩散到涂层表面形成氧化物导致氧化速率提高,Cr元素开始向基体扩散并在近界面处富集。
彭小敏夏长清王金惠刘莹颖刘娟
关键词:TC4钛合金扩散
纯热暴露下Ta-W涂层/钛合金体系稳定性被引量:3
2019年
采用电弧离子镀(AIP)在Ti-6.48Al-0.99Mo-0.91Fe (质量分数,%)钛合金表面制备Ta-10W (质量分数,%)涂层。通过真空热处理试验、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与能谱(EDS)分析、透射电镜(TEM)分析、电子探针分析(EPMA)等方法,研究纯热暴露下Ta-W涂层/钛合金体系的相组成、显微组织形貌、元素分布、界面行为等,评估了体系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纯热暴露过程中,Ta-W涂层相组成无明显变化,均由多晶α-Ta(W)组成,其平均晶粒尺寸由沉积态的46 nm小幅增至750℃时的49 nm和950℃时的51 nm,涂层表现出良好的相稳定性;由于元素Ta、Ti在Ta-Ti体系中扩散系数的差异及难熔金属元素Ta、W良好的稳定性,Ta-W涂层/钛合金体系呈现出良好的界面及元素稳定性:涂层中元素Ta、W始终维持在接近沉积态含量水平,无快速扩散、固溶于基体而失效的行为,体系仅在界面形成互扩散层,无空洞、裂纹缺陷和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由于元素互扩散的加剧及涂层元素在α-Ti、β-Ti中的固溶度差异,钛合金基体同素异晶转变温度(ATT)对体系界面和元素稳定性影响明显;纯热暴露过程中,Ta-W涂层有效厚度保持稳定、无明显变化。基于Fick定律,获得550、750和950℃时互扩散层厚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彭小敏董丽君孙小刚吴安如夏长清
关键词:钛合金真空热处理
Nb-Mo-W-Zr-C系富Nb角相图评估
2004年
综述了Nb—Mo—W—Zr—C系富Nb角相图的研究情况,分析了Nb—Mo—W—Zr—C系富Nb角中存在的中间相NbC、Nb2C、(Nb,Mo,W,Zr)C、W2Zr、Mo2Zr、(W,Mo)2Zr等以及它们的相结构,概述了添加Zr、C对含W、Mo的α(Nb)合金的有益作用,指出了Nb—Mo—W—Zr—C系富Nb角相图的价值和研究方向。
高小威夏长清
关键词:MOZRNBC中间相相结构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