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云祥

作品数:15 被引量:87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5篇小麦
  • 7篇溶剂保持力
  • 4篇多酚
  • 4篇多酚氧化
  • 4篇多酚氧化酶
  • 4篇性状
  • 4篇品质性状
  • 4篇稳定性分析
  • 3篇普通小麦
  • 3篇种质
  • 3篇互作效应
  • 3篇基因
  • 3篇基因型
  • 2篇蛋白质
  • 2篇种质资源
  • 2篇资源筛选
  • 2篇稳定性
  • 2篇小麦品质
  • 2篇PPO活性
  • 2篇SRC

机构

  • 15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滁州学院

作者

  • 15篇夏云祥
  • 14篇司红起
  • 14篇马传喜
  • 8篇乔玉强
  • 5篇蔡华
  • 3篇何贤芳
  • 3篇黄正来
  • 2篇王晓波
  • 2篇常成
  • 1篇董召荣

传媒

  • 3篇中国粮油学报
  • 2篇激光生物学报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粮食与饲料工...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核农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现代农业科学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4篇2009
  • 9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PPO基因的分类及其相关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是影响面团褐变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通过对 NCBI 上注册的小麦 PPO 基因序列的搜索与比对后发现,现有的小麦 PPO 基因按表达方式可分为两大类(Ⅰ、Ⅱ),其中第Ⅱ大类的 PPO 基因与...
王晓波马传喜司红起乔玉强何贤芳夏云祥蔡华
关键词:多酚氧化酶分子标记染色体定位
文献传递
酶活抑制剂对小麦PPO活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06年
本研究通过测定24个小麦品种全麦粉中多酚氧化酶在不同酶活抑制剂作用下的酶活性变化情况,比较了几种常用酶活抑制剂巯基乙醇、EDTA、饱和NaC l和SDS(十二烷基磺酸钠)对全麦粉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效应,同时着重分析了巯基乙醇、EDTA和SDS在不同浓度下对多酚氧化酶的抑制效率。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抑制剂对同一小麦品种全麦粉的PPO活性抑制效果不同;相同浓度的抑制剂对全麦粉的PPO活性抑制效果因品种而异;在同一种浓度下(0.05mol/L)巯基乙醇和SDS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效果较强,其次是EDTA。用相对活力百分数证明了0.05mol/L巯基乙醇的抑制效果明显较相同浓度的EDTA和SDS两种抑制剂稳定。
司红起马传喜夏云祥董召荣
关键词:小麦多酚氧化酶抑制剂
小麦品质性状的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效应分析被引量:22
2008年
对两年度三个试点13个小麦品种的16个主要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基因型和生长环境及其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品质性状在不同小麦品种及不同试点间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硬度、PPO(多酚氧化酶)活性、AWRC(碱性水保持力)、稀懈值的变异系数较大;膨胀势、最终粘度、峰值粘度的变异系数较小。糊化温度、碱性水保持力、峰值时间、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PPO活性、黄色素含量、膨胀势、峰值粘度、稀懈值、回升值、Zeleny沉降值、硬度的环境效应大于基因型效应;SDS沉降值和最终粘度的基因型效应大于环境效应,保持粘度受环境效应影响较小。
乔玉强马传喜黄正来司红起蔡华夏云祥
关键词:小麦基因型稳定性分析
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稳定性及其与其他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以两年国家黄淮海小麦区试3个试点共55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检测了其全麦粉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其它相关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全麦粉PPO活性在不同品种、年份和地点间差异显著。全麦粉PPO活性与膨胀势、峰值黏度、稀懈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2、-0.18和0.28;与SDS沉降值、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zeleny沉降值、糊化温度、峰值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0、0.28、0.28、0.24、0.27和0.21,与黄色素含量、碱性水保持力(AWRC)、硬度、保持黏度、最终黏度和回升值相关不显著。
黄正来乔玉强马传喜司红起蔡华夏云祥
关键词:小麦多酚氧化酶稳定性
普通小麦溶剂保持力品种间差异及低溶剂保持力种质资源筛选被引量:8
2008年
以283份国内外小麦品种资源为试验材料,利用微量溶剂保持力(SRC)方法对其水SRC、蔗糖SRC、碳酸钠SRC和乳酸SRC进行了测定,初步分析了不同SRC存品种间的差异情况以及4种SRC之间的相互关系。水SRC主要分布在85%~95%,占材料总数的66.9%;碳酸钠SRC主要分布在100%~110%,占材料总数的48.8%;乳酸SRC土安分布在90%~105%,占材料总数的80.6%;蔗糖SRC主要分布在125%~140%,占材料总数的72.0%。4种SRC品种间差异皆达极显著水平。SRC的相关分析显示,4种SRC间极显著正相关,其中水SRC与乳酸SRC的相关系数最人,为0.907,而与蔗糖SRC的相关系数最小,仅为0.177。在简单相关分析的摹础上,利用多元同归线性模型预测了水SRC(Y)与碳酸钠SRC(x1)、乳酸SRC(x2)和蔗糖SRC(x3)之间的回归天系,得到方程Y=18.618+0.320x,+0.473x2-0.066x3。同时根据SRC值的分布情况,初步筛选了一批SRC表现较低的小麦品种资源,这些资源可作为低SRC小麦品种选育的中间材料加以利用。
夏云祥马传喜司红起
关键词:普通小麦溶剂保持力种质资源
小麦粉溶剂保持力与籽粒硬度及蛋白质含量的关系被引量:10
2009年
为了探讨小麦粉溶剂保持力(SRC)与籽粒硬度及蛋白质含量之间的相关性,选用19份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对不同生态地点下的小麦粉SRC、籽粒硬度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籽粒硬度与小麦粉水SRC、碳酸钠SRC和乳酸SRC间相关达1%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18、0.7453和0.8523,与蔗糖SRC间相关不显著;蛋白质含量与蔗糖SRC、乳酸SRC间相关达5%显著水平,相关系数为0.5545和0.5206,与水SRC及碳酸钠SRC间相关不显著。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在小麦粉4种SRC中,籽粒硬度能够解释乳酸SRC变异的72.6%,蛋白质含量能够解释蔗糖SRC变异的30.7%,回归方程分别为Y(Hardness)=1.814X(LASRC)-120.242和Y(Protein content)=0.081X(SSRC)+3.363。参试材料在不同地点的品质指标与所有地点品质指标平均值间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合肥点与品质指标平均值之间总体相关程度较高;不同地点间小麦粉4种SRC极显著正相关,差异表现存在一致性。
夏云祥乔玉强司红起常成马传喜
关键词:小麦籽粒硬度溶剂保持力蛋白质含量
小麦溶剂保持力的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效应分析被引量:11
2008年
为阐明基因型和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对小麦溶剂保持力的影响,以品质差异较大的19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4个地点的小麦溶剂保持力进行了分析,同时用各溶剂保持力的变异系数与平均变异系数的比值作为稳定性参数,初步分析了各溶剂保持力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4种溶剂保持力的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间差异均极显著;(2)基因型效应是影响小麦溶剂保持力的主要因素,其方差占总方差的56.7%~83.4%,远大于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3)环境对蔗糖溶剂保持力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碳酸钠溶剂保持力和乳酸溶剂保持力,水溶剂保持力受环境的影响较小;(4)溶剂保持力的稳定性因基因型而异,同时基因型间各溶剂保持力的稳定性变化趋势亦不一致。这些研究结果可为优质小麦品种选育和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夏云祥马传喜司红起乔玉强何贤芳
关键词:小麦溶剂保持力基因型稳定性分析
普通小麦溶剂保持力特性及其优质资源筛选
本文选用283份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了不同品种间溶剂保持力(SRC)的遗传差异及4种SRC间的相关关系;选用19份品质差异较大的小麦品种(系)为材料,比较了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效应对SRC的影响,并对SRC的环境稳定性进...
夏云祥
关键词:小麦溶剂保持力种质资源
文献传递
小麦糊化特性参数稳定性分析及其与其它品质性状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通过测定黄淮麦区2年度3试点13个小麦区试品种糊化特性(RVA)参数及其它主要品质性状,研究了小麦RVA参数稳定性及其与其它主要品质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基因型对峰值粘度、保持粘度、稀懈值、最终粘度、回升值起主导作用,环境对糊化温度和峰值时间影响较大。峰值粘度、保持粘度、最终粘度在品种间变幅较大,分别为2055.50cp^3935.50cp、1046.42cp^2589.00cp和2412.00cp^4341.50cp,峰值粘度、保持粘度、稀懈值的变异系数较高,分别为10.74%、12.17%、21.25%。除峰值时间外,其它RVA参数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峰值粘度与保持粘度、稀懈值、最终粘度及回升值间极显著正相关。峰值粘度、保持粘度、最终粘度、回升值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Zeleny沉降值间极显著负相关。同时依据RVA参数对参试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峰值粘度可作为衡量小麦淀粉特性的最重要指标,由于品种间淀粉品质差异大,因此品种选育过程中应同时注重蛋白质和淀粉品质。
乔玉强马传喜黄正来司红起蔡华夏云祥
关键词:小麦品质性状稳定性
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效应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及品质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4
2008年
分析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对两年度3个试点13个小麦品种的16个主要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品质性状在不同小麦品种及不同试点间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硬度、PPO活性、AWRC、稀懈值的变异系数较大;膨胀势、最终粘度、峰值粘度的变异系数较小;糊化温度、碱性水保持力、峰值时间、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的环境效应大于基因型效应;SDS沉降值、PPO活性、黄色素含量、膨胀势、峰值粘度、保持粘度、稀懈值、最终粘度、回升值、Zeleng沉降值、硬度的基因型效应大于环境效应,保持粘度这一品质性状基本上不受环境影响,比较稳定。
乔玉强马传喜司红起蔡华夏云祥
关键词:小麦基因型稳定性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