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旭敏
- 作品数:14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低中度近视角膜Q值的测量分析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研究中国人低中度近视眼角膜Q值及其分布特点。方法采用Allegretto wave topolyzer角膜地形图仪检测122例(244眼)低中度近视眼角膜地形图,根据Lens fittin显示的不同直径范围内的角膜平均偏心率(ε)计算平均Q值(Q=-ε2),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122例低中度近视眼角膜平均Q值(30°、20°、10°)分别为:右眼-0.30±0.15,左眼为-0.31±0.14;-0.18±0.17,-0.18±0.16;-0.11±0.15,-0.11±0.15左右眼Q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Q值与K值及屈光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低中度近视眼角膜由周边区至中央区Q值增大,即角膜前表面形态为非球面,周边平坦而中央近似球面。
- 沈政伟商旭敏尹禾吴金桃李丽
- 关键词:角膜Q值近视
- 来氟米特活性代谢物A771726缓释给药系统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和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 目的:制备A771726给药系统,分析理化性质及体外释放规律,以寻找一种适合眼科应用的制剂。 方法:扫描电镜分析,降解失重率和溶胀率测验,检测每日药物释放量,绘制日释药曲线和累计释药百分比曲线。 结果:A771726呈微...
- 商旭敏
- 关键词:A771726A771726给药系统A771726来氟米特给药系统角膜新生血管VEGF来氟米特A771726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VEGF
- 文献传递
- 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重建眼表面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重建眼表面治疗完全性角膜上皮干细胞缺乏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系列病例研究。6例(6眼)单眼全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患者,包括碱烧伤3例、爆炸伤2例、热烧伤1例。采用去上皮羊膜组织作为载体,体外扩增患者自体健眼角膜上皮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然后进行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重建眼表面。术前及术后检查指标包括裸眼视力、裂隙灯显微镜、超声生物显微镜、泪液分泌试验。结果患者自体来源的角膜上皮干细胞在去上皮羊膜上培养3周后均可形成直径15mm的复层上皮片。组织工程角膜上皮均成功移植于所有受体眼表面。移植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角膜上皮完整光滑.角膜瘢痕及纤维血管翳明显减轻.6例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患者自体来源的角膜上皮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可以成功重建全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患者的眼表面,为这类患者的复明带来希望。
- 张丽颖瞿杨洛娃邹笃雷李娟欧尚坤刘婷婷董诺林志荣罗顺荣商旭敏闫蕾谢智文吴护平刘祖国李炜
- 前节OCT对不撕除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复杂角膜内皮病变形态学观察
- 2014年
- 目的应用前节OCT(AS—OCT)研究不撕除后弹力层的角膜内皮移植术(nDSEK)术后角膜厚度,角膜结构功能的改变。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收集2007年9月至2011年9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行nDSEK的20例的角膜内皮病变患者(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7+20)岁。采用裂隙灯显微镜、前节OCT分别在术前,术后第7天及术后第1、3、6、12、24、36个月,对角膜形态进行连续对比观察?观察的指标包括:角膜中央厚度(包括植床和角膜内皮植片),板层积液以及植片移位等情况。结果平均随访(30±9)个月,所有患者角膜内皮植片与受体内皮面贴附良好。前节OCT显示20例患者术前角膜中央厚度平均值为:(679±124)μm,术后1周角膜中央平均厚度达(1012±124)μm,角膜植片平均厚度为(208±42)μm,在术后1周到术后3个月角膜厚度明显下降。角膜厚度的改变与内皮细胞功能的恢复有关。在nDSEK术后1周至1个月角膜厚度明显降低,变化速率为6.3μm/d.术后1~3个月(30天)降低至1.6μm/d,3—12个月为5.4μm/fl。内皮植片在术后1个月厚度降低明湿,1.5μm/天,1个月后植片厚度保持稳定。结论nDSEK术后角膜内皮功能恢复快,角膜厚度在术后1个月明显降低,3个月后趋于稳定。前节OCT可有效评估nDSEK术后植片内皮细胞功能恢复情况及植床和植片位置关系。
- 李学治董诺吴护平罗顺荣商旭敏刘昭升陈文生王玉倩
- 关键词:前节OCT角膜内皮移植
- 壳聚糖膜缓释给药系统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 目的:观察壳聚糖膜及曲安奈德壳聚糖膜缓释给药系统植入兔眼巩膜瓣下的眼刺激反应、结膜滤泡维持、眼内压变化、壳聚糖膜的降解及眼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价壳聚糖膜缓释给药系统在兔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降眼压效果。 方法...
- 商旭敏
- 关键词:壳聚糖曲安奈德缓释给药系统小梁切除术
- 文献传递
- 壳聚糖膜在兔眼巩膜瓣下的降解及对眼内压的影响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观察壳聚糖膜在兔眼巩膜瓣下的降解,眼组织病理学变化,眼刺激反应及眼内压变化,评价壳聚糖膜的生物相容性及降眼压效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6只32眼,随机分为2组,A、B组各16只眼;A组单纯行小梁切除术,作为手术对照;B组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壳聚糖膜巩膜瓣下植入。术后观察眼压、炎症反应等,并分别于7、14、28、56d取标本行组织学检查。结果观察兔眼角膜、虹膜无异常发现,结膜轻度充血水肿,眼刺激程度评价为无刺激性。病理学观察:术后7d,局部组织可见炎症反应;术后14d,壳聚糖膜部分降解,炎症反应减轻;术后56d,壳聚糖膜降解为碎片状,炎症反应基本消失;B组植入材料周围有组织间隙和滤泡存在,无明显纤维组织增生,A组组织结构紊乱,瘢痕形成,未见明显组织间隙和滤泡。术前A组眼压为(18.22±2.56)mmHg,B组眼压为(18.40±2.48)mmHg;术后8周,A组眼压为(16.87±2.45)mmHg,B组眼压为(13.78±1.89)mmHg,B组与A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壳聚糖膜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有一定抑制纤维组织增生的作用,能够有效维持滤过,降眼压效果满意。
- 商旭敏金中秋周和政周雄张文强陈华新王百川高玉香
- 关键词:壳聚糖膜降解眼内压
- 纤维蛋白黏合剂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治疗手术源性浅层巩膜坏死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纤维蛋白黏合剂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治疗手术源性浅层巩膜坏死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非随机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住院的14例(14只眼)不同病因手术源性浅层巩膜坏死患者,根据病灶的大小和形状,采用纤维蛋白黏合剂辅助自体结膜移植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结膜植片、巩膜情况及并发症。结果14例患者结膜瓣均成功贴附巩膜生长良好,术后2-4周不适症状得到完全缓解。3只眼滴用糖皮质激素后曾出现眼压升高,经及时改用普拉洛芬滴眼后眼压控制正常。与术前相比,术后3眼(21.43%)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1只眼不变(78.57%)。随访1年,所有术眼无巩膜坏死复发。结论纤维蛋白黏合剂辅助自体结膜移植治疗手术源性浅层巩膜坏死是一种较为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董诺李程叶向彧刘昭升商旭敏李学治吴护平
- 关键词:纤维蛋白黏合剂自体结膜巩膜坏死
- 角膜胶原交联联合药物治疗感染性角膜疾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 探讨角膜胶原交联联合药物治疗感染性角膜疾病的可行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住院治疗的感染性角膜病患者19例(19只眼),在联合用药无效或效果不佳的情况下进行角膜胶原交联,术后观察指标:主观症状、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溃疡愈合情况以及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结果 术后1周,15例患者病情好转,3例病情稳定,1例病情恶化;术后1个月,13例患者角膜溃疡愈合,5例病情明显好转,1例穿孔;术后2个月,17例患者角膜溃疡愈合,2例角膜溃疡穿孔,所有17例角膜溃疡愈合患者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无复发.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为眼前手动或眼前指数分别为11只眼和4只眼,0.02 ~0.08分别为5和3只眼,0.1 ~0.2者分别为3和5只眼,术后为0.3 ~0.5者为2只眼,0.5以上者4只眼.与术前相比,术后15只眼裸眼视力提高,4只眼不变.结论 角膜胶原交联联合药物治疗可能是治疗感染性角膜疾病的一个重要补充.
- 吴护平罗顺荣董诺刘昭升商旭敏闫蕾
- 关键词:角膜溃疡胶原光化学疗法
- 离子电渗介导的跨上皮角膜交联术治疗较薄型圆锥角膜的早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 探讨离子电渗技术介导的跨上皮角膜交联术(i-CXL)治疗较薄型圆锥角膜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研究.2013年5至12月间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确诊为进展期圆锥角膜且符合最薄角膜厚度(含上皮)为380~ 420 μm的患者,予住院治疗并进行i-CXL术.在术前和术后1周内,术后1、3、6及12个月时分别进行疼痛及异物感评分、裂隙灯检查、裸眼与矫正视力、角膜地形图、前节OC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记录并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绝大多数患者接受i-CXL术后1d时存在中度疼痛和异物感,在术后3d时基本消失.术后早期存在少量角膜上皮缺损,术后3d内完全修复.部分患者裸眼视力提高,部分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提高.术后3至12个月的角膜最大曲率及最小曲率均低于术前,其中术后第12个月Kmax值为(52.94±4.87),术前为(54.37±5.56),术后第12个月最小曲率Kmin值为(46.78±3.71),术前为(48.53±3.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Kmax,t=2.912,P<0.01;Kmin,t=2.508,P<0.05).术后1个月内,前节OCT可见浅层基质密度增高,前后基质间存在“分界线”;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浅层基质内纤维增粗,纤维间连接增加,深度约133 μm.术前及术后12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5,P>0.05).所有患者未见角膜感染、瘢痕、角膜溃疡、持续性上皮缺损等并发症.结论 i-CXL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效果良好,尤其适用于最薄角膜厚度约400 μm者;其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几乎无明显不良反应.
- 林志荣吴护平罗顺荣刘昭升董诺商旭敏李学治
- 关键词:圆锥角膜离子透入法核黄素上皮角膜
- 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较薄型圆锥角膜的早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探讨使用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A—TE—CXL)治疗较薄型圆锥角膜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研究。收集2015年1至2月间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确诊为进展期圆锥角膜且符合最薄角膜厚度(含上皮)为380~420μm的19例患者(19只眼),予使用KXL快速交联系统进行A—TE—CXL术。在术前和术后1周内,术后1、3、6及12个月时分别进行疼痛及异物感评分、裂隙灯检查、裸眼与矫正视力、角膜地形图、前节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术(OCT)、角膜共聚焦显微镜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检查,记录并使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接受A—TE—CXL术后1d内存在轻度刺痛和中度异物感,术后1d时基本消失。术后24h存在少量角膜上皮缺损,术后2d时恢复至术前水平。部分患者裸眼视力提高,部分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提高。术后1个月时角膜最薄点厚度为(378.9±17.1)μm,较术前(395.2±13.8)μm降低(t=2.982,P〈0.01)。术后角膜前表面曲率参数均低于术前值,其中术后12个月KMAX值为(55.67±4.91)D,术前为(57.35±5.54)D;术后12个月K2值为(52.18±3.70)D,术前为(52.70±3.56)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KMAX:t=3.044,P〈0.01;K2:t=2.384,P〈0.05)。术后1个月内,前节OCT可见浅层基质密度增高,前后基质问存在“分界线”;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浅层基质内纤维显著增粗,纤维间连接增加,深度90-120μm。术前及术后12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2,P〉0.05)。所有患者未见角膜感染、瘢痕、角膜溃疡、持续性上皮缺损等并发症。结论A—TE—CXL治疗较薄型进展期圆锥角膜早期效果良好,其手术时间短,恢复迅速,尚未见不良反应,是一种良好的角膜交联方案。
- 林志荣吴护平罗顺荣刘昭升董诺商旭敏谢智文闫蕾方颉
- 关键词:圆锥角膜核黄素上皮角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