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昌新

作品数:13 被引量:53H指数:3
供职机构:全州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伤寒
  • 5篇副伤寒
  • 3篇伤寒副伤寒
  • 2篇疫情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甲型
  • 2篇甲型副伤寒
  • 2篇健康
  • 2篇干预
  • 2篇病毒
  • 1篇低应答
  • 1篇毒效
  • 1篇毒性肝炎
  • 1篇学生卫生
  • 1篇阳性
  • 1篇阳性率
  • 1篇乙肝
  • 1篇乙肝表面抗体
  • 1篇乙肝病毒

机构

  • 13篇全州县疾病预...
  • 6篇广西壮族自治...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13篇唐昌新
  • 6篇廖和壮
  • 6篇李永红
  • 5篇杨进
  • 5篇林玫
  • 4篇董柏青
  • 4篇孙军玲
  • 4篇张静
  • 3篇马小垒
  • 2篇杨宏徽
  • 2篇唐高峰
  • 2篇马小磊
  • 1篇王鸣柳
  • 1篇唐强平
  • 1篇蒋小红
  • 1篇唐桂华
  • 1篇李珍
  • 1篇马宗孝
  • 1篇王森
  • 1篇蒋晓英

传媒

  • 5篇中国学校卫生
  • 5篇应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州县校区饮用水微生物学监测及消毒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掌握全州县中小学校生活饮用水微生物学卫生状况及消毒效果,为探索控制肠道传染病在学校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调全州县以往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较高且有自备式集中供水水源的36所农村寄宿学校,按发病率高低随机均分到消毒组和不消毒组进行水源微生物学监测。结果未对水质消毒前,未开展消毒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合格率分别为20.0%、27.78%,投药法消毒的对照组的水质合格率37.14%,持续给药消毒的对照组的水质合格率34.78%;持续给药消毒的水质合格率76.92%高于投药法消毒的41.86%,干预组学校学生的肠道传染发病率(295/10万)明显低于对照组学校学生肠道传染发病率(1469/10万)。结论持续给药消毒法消毒效果比投药法消毒效果好,水质消毒后可以降低肠道传染病发病率。
蒋叶伟唐昌新姚崔华蒋小红
关键词:消毒
1999~2006年全州县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了解全州县1999~2006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掌握其流行趋势,为今后病毒性肝炎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病毒性肝炎发病资料和病例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6年共发生病毒性肝炎3334例,以乙肝发病最多,占78.04%(2602/3334),其次是甲肝,占16.50%(550/3334),丙型肝炎的发病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以人口集中、交通便利为该病好发地区;本病的高发人群是青、壮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3.25:1);职业发病的高危人群是农民和学生。结论针对高危人群加强甲、乙型肝炎疫苗的推广接种、做好病毒性肝炎防治卫生知识的宣传及加强食品卫生、医院血制品、血库、注射器材的监督管理是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流行的关键。
唐昌新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
广西伤寒与副伤寒高发地区以人口为基数的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分析广西高发地区以人口为基数的伤寒、副伤寒监测结果。方法建立以固定人群为基数,病原学为确诊依据的前瞻性监测系统进行伤寒、副伤寒监测。结果甲型副伤寒发病91例,伤寒发病15例,发病率分别为180/10万和30/10万。由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伤寒、副伤寒病例占85.8%。伤寒、副伤寒除12月外,全年均有发病。伤寒发病以成年人为主,平均发病年龄为30岁。甲型副伤寒临床症状与伤寒相似。结论伤寒、副伤寒实际发病率远高于一般常规监测发病率,防控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杨进廖和壮李永红唐昌新姚催华房天喜
关键词:伤寒甲型副伤寒发病率
1999~2005年全州县肺结核流行病学分析
2006年
目的了解1999~2005年全州县肺结核的流行特征,为制订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流行病学方法描述肺结核发病的流行特征。结果1999~2005年共报告肺结核4211例,年患病率在59.74~132.45/10万,较往年患病率(1989~1998年为18.21~39.10/10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近2年来发病率显著上升;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区;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60岁以上的老人是结核病的高危人群,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痰检新发涂(+)病人740例,其中近2年发现381例,较往年有较大提高。结论加强结核病防治宣传力度,提高结核病人归口管理率和加强对结核病人DOTS策略的落实是有效控制肺结核流行的关键。
唐昌新马宗孝蒋晓英唐高峰王森
关键词:肺结核
父母文化程度对学生卫生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评价父母文化程度在学生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为促进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提供依据。方法对广西全州县18所城乡中小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卫生知识、态度及行为(KAP)与父母文化程度的关系。结果学生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低于父亲;学生的KAP分数在父母文化程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低年龄学生受父母文化程度的影响比高年龄学生大、女生比男生大;母亲文化程度对学生的影响大于父亲。结论不断提高父母受教育程度、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促进学生健康行为形成及保障学生健康的关键。
李永红杨进林玫廖和壮唐昌新马小磊房天喜董柏青张静孙军玲
关键词:健康知识双亲文化
以固定人群为基础的学校伤寒副伤寒监测结果分析
2011年
目的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学校伤寒、副伤寒发病率,为降低和控制学校伤寒、副伤寒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以广西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全州县为项目现场。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确定干预组和对照组学校,建立以固定人群为基数、病原学为确诊依据的前瞻性监测系统进行伤寒、副伤寒监测,为期16个月。结果甲型副伤寒发病39例,伤寒发病0例,其中对照学校甲型副伤寒发病数33例,发病率为185.0/10万,干预组学校发病6例,发病率为30.7/10万。对照组学校发病率显著高于干预组学校(P=0.000)。由个体/村诊所、乡镇卫生院收集标本采集数和阳性标本数,分别占74.2%和66.7%。单份血标本W idal试验敏感度仅为32.3%,假阴性率为67.6%。结论在实施干预措施后,干预组学校的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比对照组学校有明显下降。
杨进王鸣柳廖和壮李永红唐昌新马小垒林玫董柏青杨宏徽张静孙军玲
关键词:伤寒副伤寒患病率
全州县2011年-2015年艾滋病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了解全州县各类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为今后进一步有效防治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2015年全州县艾滋病检测结果及艾滋病感染者个案调查资料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2015年检测血清样品539 615份,检出抗-HIV阳性510例,阳性率为0.09%,呈逐年下降趋势;感染者男、女比例为2.98∶1;年龄分布以青壮年为主,20岁~59岁占65.88%;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2.16%;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学历为主,占89.80%;不同类别人群中以自愿咨询检测阳性者最多,占39.80%;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97.06%。结论通过异性接触是本县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方式,因此除了加大对特殊人群的监测力度外,还应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行为干预,才能有效切断传播途径,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
蒋园园唐昌新李新建
关键词:艾滋病阳性率
2004~2008年全州县新发现麻风病例流行状况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了解全州县2004~2008年麻风流行特征,为该县今后麻风病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州县2004~2008年新发现麻风病的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8年共新发现麻风病人28例,年均发现率0.73/10万;本病的高发人群是青、壮年,男性发病率显著超过女性(性别比为4.6:1);本病的发现主要靠主动发现(疫源地调查及疑似病例线查),占新发现病例的75%(21/28);本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直系亲属间的直接传播占总病例的42.86%;未治愈麻风病人(传染源)的积累及病例发现较晚是造成该病在该县流行的主要原因。结论提高医务人员对麻风病的诊疗水平、加强对新、老疫区(点)及疑似病例的线索调查以及疫源地等麻风病防治知识的卫生宣教是有效控制该病流行的关键。
房天喜唐昌新唐强平
关键词:麻风新发现病例
乙肝疫苗免疫无/低应答研究现况被引量:3
2015年
接种乙肝疫苗(Hep B)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病毒(HBV)最为有效的措施,但按正常程序接种乙肝疫苗的人群中,除贮存、接种技术等原因造成疫苗效价下降外,用常规检测方法发现仍有5%~10%人群表现为无/低免疫应答。怎样提高接种后的乙肝表面抗体(HBs Ab)水平和保持免疫持久性是许多学者关注的问题,本文就乙肝疫苗免疫无/低应答发生率、发生原因和如何提高免疫应答等问题综述如下。
李珍唐昌新唐桂华
关键词:乙肝疫苗免疫乙肝表面抗体疫苗效价接种剂量乙肝病毒
2002~2008年全州县人间狂犬病疫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析全州县2002~2008年狂犬病的流行状况,探讨其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州县2002~2008年狂犬病疫情资料和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2008年全州县共发生狂犬病116例,年发病率及死亡率为0.78—3.78/10万,年均发病率为2.16/10万,且近3年来发病有上升的趋势。病例分布于全县18个乡镇中,主要在农村地区,占97.41%(113/116)。病例以9~12月发病最多,占总病例的51.72%(60/116),以2~5月发病较少,仅占15.51%(18/116)。发病年龄最小1岁,最大77岁,以50~60岁组发病较多,占28.45%,其次是0—10岁组,占12.93%,50岁以上的病例占49.13%。被伤者主要集中在老年人和儿童,男性发病高于女性(2.52: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75.86%(88/116),其次是学生(12.93%)和儿童(7.76%)。伤人动物主要是狗,占90.52%,且80%以上为家养动物;狗咬伤人后正确处理仅占6.90%,大部分对伤口未作处理。结论家犬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要控制其流行,应加强犬类的管理及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房天喜唐昌新姚崔华
关键词:狂犬病疫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