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幽门螺
  • 8篇幽门螺杆菌
  • 8篇螺杆菌
  • 6篇慢性
  • 5篇细胞
  • 4篇螺杆菌感染
  • 4篇溃疡
  • 4篇杆菌感染
  • 3篇幽门螺杆菌感...
  • 3篇脂质
  • 3篇十二指肠
  • 3篇胃炎
  • 3篇慢性肝
  • 3篇慢性胃炎
  • 3篇抗体
  • 3篇过氧
  • 3篇过氧化
  • 2篇凋亡
  • 2篇血清
  • 2篇增殖

机构

  • 12篇西安医科大学...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陕西省社会科...

作者

  • 17篇周秦蜀
  • 7篇苌新明
  • 7篇吴玉娥
  • 6篇和水祥
  • 4篇王淑英
  • 4篇郝志明
  • 3篇吴玉娥
  • 3篇郝志明
  • 2篇李红霞
  • 1篇吕其军
  • 1篇许君望
  • 1篇刘大巍
  • 1篇马瑜
  • 1篇舒昌杰
  • 1篇王淑英
  • 1篇罗金燕
  • 1篇段仲壁
  • 1篇李长顺
  • 1篇张树林

传媒

  • 4篇西安医科大学...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广东微量元素...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陕西肿瘤医学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7篇2000
  • 5篇1999
  • 1篇199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唾液IgG抗体测定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被引量:1
1999年
探讨唾液抗HpIgG测定对Hp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用ELISA法测定54例Hp阳性及15例Hp阴性患者唾液内抗HPIgG,并与血清抗体测定结果相比较。结果唾液抗HPIgG对HP感染诊断的敏感性为90.7%,特异性为80%,准确性为88.4%,阳性预测值94.2%,阴性预测值70.6%,与血清测定结果接近(分别为92.6%,86.7%,91.3%,96.l%和76.5%),唾液HpIgG与血清内HpIgG滴度显著正相关(r=0.6737,P<0.001)。结论唾液HpIgG测定诊断Hp感染有较好应用价值。
郝志明周秦蜀吴玉娥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唾液IGG抗体检测
a-L-岩藻糖苷酶与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评价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探讨a-L-岩藻糖苷酶(a-L-fucosidase,AFU)与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992年 ̄2000年在普外科和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的358例原发性肝癌,628例良性肝病,52例肝癌介入化疗术后患者,28例转移性肝癌,81例其他肿瘤,251例正常对照者,以AFU>600(nmol/ml.h)为阳性标准,用酶标法检测。以AFP>20(ng/ml)为阳性标准,用放免法检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价诊断价值。结果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ic carcinom,PHC)组血清AFU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AFP水平与慢性肝病组、其他肿瘤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组和转移性肝癌组中AFU的检出率与AFP的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FU可作为诊断PHC的一种较好的血清肿瘤标志物。AFU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PHC的敏感性,并可作为对PHC的疗效观察的一项指标。
殷建立周秦蜀段仲壁韩峰
关键词:血清A-L-岩藻糖苷酶甲胎蛋白
补硒对慢性肝炎患者IL—2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1999年
将31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患者分为补硒治疗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测定其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白细胞介素Ⅱ(IL—2)分泌及其受体(IL—2R)表达和血硒及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IL—2活性、IL—2R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及血硒水平均明显低于献血员对照组,LPO水平明显高于后者;治疗2月后补硒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恢复,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CAH患者PBMC IL—2产生障碍、IL—2R表达不足可能与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补硒治疗可能有益于其恢复。
和水祥苌新明张树林舒昌杰周秦蜀
关键词:肝炎慢性白细胞介素2
快速尿素酶试验对不同部位HP感染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00年
周秦蜀郝志明和水祥王淑英吕其军
关键词:快速尿素酶试验幽门螺杆菌
平溃散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药理评价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观察平溃散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方法 将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活动期1 2 0例患者 ,分为治疗组 (平溃散 )和对照组 (雷尼替丁 )进行疗效对比 ,并在治疗前后作胃镜检查、胃液分析、药效学实验研究及免疫功能检查。结果  4~ 6周愈合率治疗组为 83.3% ,对照组为 68.5%。胃液分析证明 ,与酸相关性溃疡用药前呈高酸状态 ,用药后治疗组抑制胃酸分泌优于对照组。免疫检查结果提示本病发生可能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关。结论 药效学实验研究证实平溃散可选择性拮抗组胺 2受体 ,使胃酸分泌量降低 。
李长顺马瑜郝志明周秦蜀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平溃散药物疗法
霜斑样溃疡与十二指肠球部HP感染关系的探讨被引量:3
2000年
对霜斑样溃疡与十二指肠球部HP感染的关系进行探讨。霜斑样溃疡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十二指肠球部HP感染以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球粘膜活检涂片Giemsa染色检测确定,胃窦部仅行尿素酶试验检查。结果27例霜斑样溃疡患者胃窦部尿素酶试验均阳性。球部尿素酶试验20例阳性,阳性率74.07%,Gicmsa染色均检到HP。说明霜斑样溃疡是一种与HP感染关系更为密切的病变,可能是球部HP感染的特殊表现。并提出球部HP感染可能是胃窦部HP生长繁殖泛溢到球部,造成“潮式”感染所致。
吴玉娥刘大巍周秦蜀李红霞
关键词:胃溃疡病因学幽门螺杆菌
CagA^+Hp与溃疡边缘上皮细胞增殖的关系
2000年
目的 :研究CagA+Hp与消化性溃疡边缘上皮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粘膜涂片Giemsa染色及RUT确定Hp感染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溃疡边缘PCNA阳性表达情况 ,对Hp阳性者抽取静脉血 1ml按HpCa gAIgG检测盒说明操作检测CagA抗体。结果 :GU患者CagA+Hp的检出率为 72 .72 % ,DU患者CagA+Hp的检出率为 6 8.18%。溃疡边缘上皮PCNA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显著病变者 ;Hp阳性溃疡边缘PCNA阳性表达显著高于Hp阴性者 (P <0 .0 0 1) ;但CagA阳性溃疡边缘PCNA阳性表达与阴性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Hp相关溃疡CagA+Hp菌株占优势 ,且Hp感染可导致溃疡边比上皮细胞增殖加速 。
王淑英吴玉娥周秦蜀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
溃疡恶变的再探讨(溃疡边缘病理改变和PCNA表达 )
2003年
目的 通过研究溃疡边缘组织病理变化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阳性表达 ,初步探讨溃疡癌变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以期对溃疡癌变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方法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溃疡边缘PCNA阳性表达情况 ,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结果 胃角溃疡边缘组织表现为CSG、CAG、IM、DYS、GC ,胃角溃疡边缘组织PCNALI %随着病变发展而升高 ,自CSG的 ( 2 3 .93± 14.30 ) %升至癌变时的 79.8%。而十二指肠溃疡边缘组虽有明显的炎症 ,但增殖并没有明显的上调。也未发现异常增生。结论 胃溃疡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 ,其边缘组织不同的炎症及病理变化 ,使细胞增殖不断上调 ,超常的细胞增殖导致癌变的发生。因此可通过对溃疡边缘背景病变的认识 ,选择高危癌变者定期随访以期发现早期胃癌。十二指肠溃疡边缘组织 ,虽有明显的炎症 ,但无过度增殖及恶变情况。
王淑英吴玉娥周秦蜀吕其军
关键词: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胃粘膜细胞凋亡的关系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研究慢性胃炎 (CG)胃粘膜细胞凋亡状况及其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炎症程度、炎症活动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6例正常对照 ,82例CG ,检测胃窦Hp感染、粘膜炎症程度及活动度。TUNEL法检测粘膜凋亡细胞。结果 正常、Hp(- )CG、Hp(+)CG凋亡指数 (AI)依次升高 ,组间差异均显著 ;Hp(+)CGAI依炎症轻、中、重度上升 ,轻、重度之间差异显著 ;Hp(+)CGAI随炎症活动度无、轻、中、重依次升高 ,差异均显著。Hp(- )CG ,AI随炎症程度依次升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 ;而炎症活动者AI显著高于非活动者。结论 CG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增加 ,其中Hp是最重要的致凋亡因子 ;粘膜急性炎症细胞浸润是CG粘膜细胞凋亡的重要介导因素 ;粘膜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在Hp致凋亡过程中也起一定作用。
郝志明苌新明吴玉娥周秦蜀
关键词: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粘膜细胞凋亡
幽门螺杆菌致胃癌的病理过程及细胞增殖探讨被引量:2
2000年
通过研究HP相关溃疡边缘组织病理变化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表达,探讨HP致胃癌的可能途径。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溃疡边缘PCNA阳性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粘膜涂片Giemsa染色及RUT确定HP感染。结果显示,HP相关GU边缘组织表现为CSG、CAG、IM、DYS、GC,而DU仅见不同程度的炎症;GU边缘组织PCNALI%随着病变发展而升高,自CSG的(23.93±14.30)%升至癌变时的79.8%;HP相关DU及GU边缘组织PCNALI%明显高于HP阴性DU与GU(P<0.05)。提示HP感染导致炎症,HP与炎症及其所致的病理改变使细胞增殖不断上调,异常的细胞增殖导致癌变的发生。其途径可能为HP→CG→CAG→IM→DYS→GC。HP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不仅起始动因子的作用,并可能参与胃癌发生的全过程。
王淑英安文军吴玉娥周秦蜀吕其军
关键词:螺杆菌感染胃肿瘤细胞分化细胞增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