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琳淞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层
  • 2篇地层水
  • 2篇岩心
  • 2篇岩心夹持器
  • 2篇油田
  • 2篇疏松砂岩
  • 2篇泥浆
  • 2篇钻井
  • 2篇钻井液
  • 2篇钻井液污染
  • 2篇围压
  • 2篇物性
  • 2篇高温高压
  • 2篇储层
  • 2篇储层物性
  • 1篇氧化碳
  • 1篇油田注气
  • 1篇疏松砂岩储层
  • 1篇水合物
  • 1篇绥中36-1...

机构

  • 6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6篇周琳淞
  • 5篇郭平
  • 4篇杜建芬
  • 4篇汪周华
  • 2篇刘成均
  • 2篇邱奕龙
  • 2篇张伟
  • 2篇袁玉凤
  • 2篇陈一建
  • 2篇董超
  • 1篇管奕婷
  • 1篇霍建立

传媒

  • 1篇油田化学
  • 1篇化工进展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高温高压全直径岩心泥浆污染评价的测定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高温高压全直径岩心泥浆污染评价的测定装置及方法,该装置主要由注入泵、围压泵、泥浆中间容器、泥浆循环装置、全直径岩心夹持器、氮气中间容器、地层水中间容器、围压中间容器、回压中间容器、刻度管组成;全直径岩心夹持器、...
汪周华张伟郭平杜建芬陈一建邱奕龙刘成均董超周琳淞袁玉凤符馨月
文献传递
超临界CO_2对疏松砂岩储层物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评价超临界CO2注入对绥中36-1油田疏松砂岩储层物性的影响,利用改进的实验装置在地层条件下测试了岩心在注气前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结果表明:在接触反应后,储层的孔隙度、气测渗透率和液测渗透率均降低。含气饱和度为30%、50%岩心的孔隙度分别由平均值55.36%、54.84%降至55.15%、54.59%,变化率分别为-0.4%、-0.5%;其气测渗透率分别由平均值5.019、5.060μm2降至4.925、4.952μm2,变化率分别为-1.9%、-2.1%;其液测渗透率分别由平均值2.417、2.426μm2降至2.289、2.291μm2,变化率分别为-5.3%、-5.6%。在地层条件下,溶蚀产物由于CO2分压的降低生成了碳酸盐沉淀。初始孔隙度和渗透率越大,储层物性降幅越小;含气饱和度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不明显。
周琳淞杜建芬郭平汪周华
关键词:超临界CO2疏松砂岩储层物性绥中36-1油田
CO2驱水—气—岩反应对疏松砂岩储层物性影响的研究
C02驱油不仅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而且可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C02具有使原油体积膨胀、粘度降低和界面张力减小的性质,能够提高原油的流动能力,而且C02作为可压缩流体,便于运输和保存,可以实现低温液相注入,适宜在海上油...
周琳淞
关键词:疏松砂岩储层物性离子浓度
文献传递
高温高压全直径岩心泥浆污染评价的测定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高温高压全直径岩心泥浆污染评价的测定装置及方法,该装置主要由注入泵、围压泵、泥浆中间容器、泥浆循环装置、全直径岩心夹持器、氮气中间容器、地层水中间容器、围压中间容器、回压中间容器、刻度管组成;全直径岩心夹持器、...
汪周华张伟郭平杜建芬陈一建邱奕龙刘成均董超周琳淞袁玉凤符馨月
文献传递
CO_2置换CH_4水合物的相平衡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3年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CO2置换CH4水合物的相平衡研究成果,包括置换机理、相平衡实验、混合水合物相平衡的影响因素及相平衡研究的应用。研究表明,电解质溶液、微波等体现了电场对水合物形成的作用力;表面活性剂、多孔介质需要考虑界面张力、吸附等作用对相平衡条件的影响;气体组分对水合物形成的影响与各自的水合物相平衡条件、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一定关系。目前的相平衡实验研究多采用观察法,有一定的误差,并且无法研究多孔介质内的水合物形成情况,因此需要结合一些微观成像技术、色谱分析技术满足实验要求;液态或乳化液形式的CO2由于其运输、注入、分离、置换效果的优势受到了重视,但是相关的相平衡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CO2置换的工程实际条件不同于实验室,注热或降压措施的影响范围较大,所以考虑多孔介质沉积层的多个物理场变化的相平衡研究将是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
周琳淞郭平杜建芬霍建立
关键词:二氧化碳水合物相平衡
英东油田注气驱室内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研究英东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在室内开展细管实验和长岩芯驱替实验,确定注气开发的最小混相压力及不同注入开发方式下的驱油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原始地层压力条件下,英东油田注气开发方式应为非混相驱;直接气驱、气水交替驱和水驱后气水交替驱这3种不同的注气开发方案中,气水交替驱的驱油效率最高,可达到58.41%。
管奕婷郭平汪周华周琳淞柴小颖
关键词:非混相驱注气开发气水交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