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忠
-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携带乙肝表面抗原基因的质粒DNA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应答
- 1998年
- 将携带HBsAg基因的质粒DNA,直接注射到小鼠肌肉作为实验组;对照分成2组,一组注射携带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质粒DNA,另一组注射商品化的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4周后从小鼠尾静脉采血,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抗-HBs。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注射乙型肝炎疫苗的对照组小鼠血清阳转率分别为5/6和4/6,而注射携带β-半乳糖苷酶的质粒DNA对照组小鼠血清全部为阴性。实验组小鼠血清中抗-HBs的水平与注射乙型肝炎疫苗的对照组小鼠类似,均在免疫后6~16周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抗体持续至少达半年以上。
- 周文忠陈声林俞顺章
- 关键词:HBV核酸疫苗免疫应答乙肝疫苗
- 自制基因枪在小鼠活体转基因中的应用
- 1995年
- 将携带有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质粒pSV-β-Gal包裹在直径1~5μm的金微粒表面,用自行设计并构建的基因枪加速微弹轰击成年小鼠耳朵及幼鼠腹部皮肤。1~2d后剪下轰击部位组织,用β-半乳糖苷酶的底物X-Gal进行组化检测,在显微镜下看到轰击部位出现许多酶与底物特异反应所形成的深蓝色斑点,证实β-半乳糖苷酶基因转移到了小鼠体内并且获得表达。
- 周文忠俞顺章
- 关键词:基因转基因基因枪
- 骨骼肌注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基因在小鼠体内诱发乙肝表面抗原特异的免疫反应被引量:1
- 1996年
- 将含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基因的重组质粒pAct-MS直接注入小鼠骨骼肌中,2周后加强免疫1次。免疫后4~9周间,每周检测小鼠血清中HBs。结果表明实验组6/8只小鼠HBs为阳性,对照组8只小鼠均未检测到HBs。本实验证实直接注射质粒DNA外源基因能获得表达,并能引起免疫反应。
- 周文忠钱荆吴运瑾张幼辰俞顺章
- 关键词:乙型肝炎基因免疫表面抗原免疫反应
- 迎接第三次疫苗革命——核酸疫苗被引量:5
- 1997年
- 迎接第三次疫苗革命———核酸疫苗上海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研究所(200032)俞顺章周文忠自从美国Merck研究室1993年报道直接用甲型流感病毒核酸疫苗进行基因免疫可在小鼠中预防流行性感冒以来[1],2~3年内DNA疫苗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众所周知,...
- 俞顺章周文忠
- 关键词:核酸疫苗疫苗
- 红外灯照射提高小鼠采血量
- 1998年
- 红外灯照射提高小鼠采血量周文忠俞顺章上海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研究所(上海200032)小鼠不但体积小,饲养方便,并且繁殖快、繁殖率高,为生物学、医学等许多研究领域的常用实验动物。在实验中常常需要从小鼠采血进行检测分析,然而小鼠体积小,从它们采集大量的血液...
- 周文忠俞顺章
- 关键词:采血量小鼠红外灯
- 用微弹轰击法介导的转基因对小鼠进行乙肝病毒遗传免疫研究被引量:5
- 1995年
- 用包裹DNA的金微弹轰击耳朵,将表达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入小鼠皮肤细胞,在小鼠血清中检测HBsAg及抗-HBs抗体。实验组8只小鼠中,有3只在基因转移3天后检测到HBsAg。14天再轰击1次。16天后2只鼠中检测到抗-HBs抗体。28天后4只鼠中检测出抗HBs抗体。对照组4只小鼠中HBsAg及抗-HBs抗体均未检测出。本实验为今后进一步分析乙肝病毒的遗传免疫奠定了实验基础,提供了实验依据。
- 周文忠钱荆俞顺章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转移
- HBsAg基因疫苗诱导小鼠抗体产生的观察被引量:2
- 1998年
- 将携带编码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主要蛋白的S基因的质粒,直接注射小鼠肌肉中,小鼠4周后产生抗-HBs,阳转率83.3%(5/6),加强组阳转率66.7%(2/3),未加强组阳转率为100%(3/3);两组小鼠抗体持续时间可达28周以上;4周以后小鼠体内未检测到HBsAg.
- 陈声林周文忠俞顺章
- 关键词:体液免疫反应HBSAG基因疫苗乙型肝炎
- 第三次疫苗革命——核酸疫苗
- 1997年
-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第三次疫苗革命——核酸疫苗正在悄然兴起,呈现出令人鼓舞的应用前景。 第三次疫苗革命始于1990年。Wolff在基因治疗工作中发现,DNA以质粒形式注入小鼠肌肉,用检测酶的方法能证明其在肌肉组织中表达,并可持续数月,甚至终生,且未发现DNA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中。随后,Willi-
- 俞顺章周文忠陈声林
- 关键词:核酸疫苗基因免疫基因治疗宿主细胞自身免疫疾病免疫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