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建生

作品数:288 被引量:1,122H指数:16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16篇期刊文章
  • 7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8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72篇关节
  • 61篇手术
  • 48篇骨折
  • 43篇髋关节
  • 36篇异体
  • 33篇股骨
  • 30篇髋臼
  • 30篇冷冻保存
  • 28篇关节置换
  • 27篇全髋
  • 25篇髋关节置换
  • 23篇内固定
  • 22篇同种异体
  • 22篇外科
  • 21篇置换术
  • 21篇入路
  • 21篇全髋关节
  • 19篇韧带
  • 19篇疗效
  • 18篇术后

机构

  • 153篇蚌埠医学院第...
  • 127篇蚌埠医学院第...
  • 35篇蚌埠医学院
  • 6篇蚌埠医学院附...
  • 6篇蚌埠市第二人...
  • 3篇苏州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滕州市中心人...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蚌埠市第三人...
  • 2篇安徽省铜陵市...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88篇周建生
  • 119篇肖玉周
  • 84篇官建中
  • 79篇刘振华
  • 64篇吴敏
  • 57篇张长春
  • 55篇周新社
  • 31篇王志岩
  • 27篇牛国旗
  • 23篇潘功平
  • 23篇胡汝麒
  • 21篇王远松
  • 19篇刘泉
  • 17篇丁海
  • 15篇张长春
  • 14篇王照东
  • 13篇苗华
  • 12篇代秀松
  • 11篇周新社
  • 11篇潘功平

传媒

  • 55篇解剖与临床
  • 25篇蚌埠医学院学...
  • 19篇中国修复重建...
  • 18篇中华解剖与临...
  • 13篇第二届华东地...
  • 12篇中华显微外科...
  • 12篇中华全科医学
  • 6篇临床骨科杂志
  • 5篇中国骨与关节...
  • 5篇第五届全国解...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颈腰痛杂志
  • 4篇中国骨伤
  • 4篇中国组织化学...
  • 4篇第四届全国解...
  • 3篇淮海医药
  • 3篇中国临床解剖...
  • 3篇创伤外科杂志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3篇中华关节外科...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13篇2016
  • 14篇2015
  • 10篇2014
  • 15篇2013
  • 19篇2012
  • 12篇2011
  • 12篇2010
  • 23篇2009
  • 12篇2008
  • 37篇2007
  • 30篇2006
  • 7篇2005
  • 10篇2004
2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交叉韧带移植后超微结构变化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探讨自体骨 -前交叉韧带 (ACL ) -骨、同种异体骨 - ACL -骨移植的形态学、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特点。 方法 将日本大耳白兔和新西兰兔各 6 0只随机分成自体骨 - ACL -骨移植组和二步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 -ACL-骨移植组 ,每组分别有两种兔各 30只 ,对照组为自体正常侧 ACL。术中及术后均不使用免疫抑制剂。术后 4、12周分别切取 ACL 作大体、组织学和电镜检测。 结果 自体移植组重塑型速率要快于二步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 - ACL-骨移植组。 4周时自体移植组和冷冻异体移植组前交叉韧带的胶原纤维中大直径纤维 (≥ 80 nm)分别为 6 %、2 4 % ,小直径纤维 (<80 nm )分别为 94 %、76 %。 12周时前交叉韧带的胶原纤维中大直径纤维 (≥ 80 nm)分别为 0 %、2 % ,小直径纤维(<80 nm)分别为 10 0 %、98% ,电镜下可见自体、冷冻异体移植组重塑过程均相似。光镜下两者有相似的组织学愈合过程。 结论 自体骨 - ACL-骨移植和二步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 - ACL-骨移植 ,具有相似重塑型过程和组织学愈合过程 ,自体移植组重塑形速率要快于二步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骨 - ACL-骨移植组。
张长春周建生潘公平胡汝麒
关键词:超微结构同种异体骨骨移植自体移植异体移植
骨髓源性细胞促进坐骨神经体外预变性实验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体外预变性的新方法,以便在短期内获得大量高效雪旺细胞,以期为组织工程神经构建提供大量种子细胞。方法采用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C57BL/6小鼠的骨髓源性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cells,BMDCs)与C57BL/6小鼠坐骨神经体外共培养,建立体外预变性模型的实验组(A组),无BMDCs参与的单纯坐骨神经体外培养为对照组(B组)。培养7 d后行大体观察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BMDCs能否在体外进入坐骨神经内参与预变性;将变性后的神经酶消化行雪旺细胞培养,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量及鉴定原代培养后的雪旺细胞纯度,评价各组雪旺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培养7 d后大体观察示两组坐骨神经断端开始形成神经瘤样结构,A组较B组明显;免疫荧光染色示A组大量BMDCs浸润至神经内部,其中部分细胞表达F4/80,为单核巨噬系统细胞。经细胞培养,A、B组获得的雪旺细胞产量分别为(5.59±0.19)×104个/mg和(3.20±0.21)×104个/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P=0.03)。细胞接种后48 h经p75NTR荧光染色鉴定示,两组可见双极或三极样雪旺细胞,细胞核为蓝色且较小,胞体为红色;成纤维细胞呈扁平多角形,细胞核及核仁清晰,大而不透光,多位于雪旺细胞下且p75NTR染色为阴性。A组混杂的成纤维细胞较少,B组较多。A、B组雪旺细胞纯度分别为88.4%±5.8%和76.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P=0.04)。经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A组雪旺细胞纯度为89.6%,B组为74.9%。结论 BMDCs与周围神经体外共培养是一种有效获得大量雪旺细胞的方法,为组织工程神经构建中种子细胞的获取提供了新方法。
吴敏王晓盼肖玉周周建生
关键词:坐骨神经雪旺细胞小鼠
腓骨近端截骨与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早期疗效的自身对照研究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探讨腓骨近端截骨术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2014年11月—2015年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0例双侧膝关节骨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选择术式,每例患者两侧膝分别行腓骨近端截骨术(截骨组)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置换组)治疗,并对比观察其早期疗效。其中男2例,女8例,年龄55~75岁。应用 VAS 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美国膝关节外科协会评分(KSS)评价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疼痛及功能情况,采用 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获得随访6~9个月。术前截骨组和置换组在膝关节疼痛与功能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术后截骨组与置换组的膝关节疼痛及功能均明显改善,至末次随访时双侧 VAS 评分、HSS 评分及 KSS 临床、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1);2组术后末次随访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截骨组1例患者术中损伤胫腓间软组织,出现典型的腓总神经麻痹症状,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其余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可以明显改善膝关节骨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患者的疼痛及功能情况,与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取得同样早期疗效,是一种安全的微创外科手术技术。
官建中周建生肖玉周吴敏陈笑天王照东代秀松周新社孙震宇
关键词:膝内翻腓骨
胎兔周围神经低温保存温度值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探讨胚胎兔周围神经低温冷藏后的改变。方法 :以 10 %DMSO(二甲基亚砜 )为低温保护剂 ,采用两步冷冻保存步骤 ,选择 4种不同的冷冻维持温度 (- 2 0℃、- 4 0℃、- 6 0℃、- 80℃ ) ,对孕龄 2 6d~ 2 8d的胎兔坐骨神经进行冷冻 ,维持 30min后 ,放入液氮中保存一周。复温后行四唑盐还原试验、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 ,探讨冷冻维持温度对胎兔周围神经的影响。结果 :- 4 0℃维持温度冷冻后液氮保存的胎兔周围神经代谢活性和超微结构得到良好维持。结论 :两步冷冻法可以较好地保存胎兔周围神经的生物活性 。
肖玉周周新社周建生胡汝麒
关键词:胎兔周围神经冷冻保存周围神经缺损
经前入路、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术治疗脊柱椎间隙感染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分析椎间隙感染的病因及病理机制 ,评价经前入路、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术治疗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 :自 1991年 4月~ 2 0 0 2年 5月对 31例椎间隙感染患者 ,分别采用经前入路 (2 5例 )、侧前方入路 (6例 )病灶清除术进行治疗 ,其中 15例Ⅰ期植骨。结果 :随访 3月~ 5a,平均 12 .6个月。所有病例痉挛性剧烈腰痛术后即刻消失 ,细菌培养 18例阳性。CPR平均 2周转阴 ,ESR平均 3周降至正常。 2~ 3周下床活动。结论 :椎间隙感染的主要病因为细菌感染。经前入路、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减压治疗椎间隙感染具有术野暴露广泛 ,病灶清除彻底 ,减压充分 ,疗效可靠 ,疗程缩短 ,能迅速解除患者痛苦等优点 ,Ⅰ期椎间植骨有利于保持椎体高度及脊柱稳定性。
刘振华周建生张长春
关键词:病灶清除术前入路侧前方入路脊柱手术
引流管放置与否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
目的:比较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腔内放置引流管与否对患者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行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引流组和非引流组。引流组在关闭切口前在关节腔内放入引流管一...
周建生官建中吴敏王志岩高许斌丁海周新社肖玉周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引流失血功能评分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1].但假体的寿命有限,多种原因常会导致假体需要翻修。而翻修术成功的关键就是充分植骨修复骨缺损及可靠地固定翻修假体[2],其中髋臼骨缺损的程度可以对假体的选择、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手术疗效产生极大影响。因此笔者就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做一综述。
郭通亚周建生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髋臼缺损髋臼骨缺损髋关节疾病
带旋髂深血管骨膜瓣移植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被引量:18
2005年
 目的 探讨旋髂深血管蒂骨膜瓣移植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寻求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方法 采取改良的 Smith Petersen切口,清除股骨头骨骺坏死组织,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骨膜瓣移位植入股骨头骨骺内。 结果 15年来共施术45 例(48髋),经系统随访1年以上者36例(39髋),平均6年6个月,优25髋、良10髋、可 3 髋、差 1 髋,优良率为90%。 结论 该方法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简单实用,儿童带血供的骨膜成骨作用明显,具有确切的疗效。
肖玉周周建生刘振华刘泉张长春官建中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膜瓣带旋髂深血管骨骺成骨作用
不同冷冻温度对许旺细胞抗原性的影响及最佳温度值的确定
目的检测两步冷冻法不同冷冻温度对周围神经中许旺细胞(Schwann Cells,SC)抗原性的影响及冷冻保存最佳温度值的确定。方法取 SD 雌性大鼠80只,分为8组,每组10只,切取双侧坐骨神经2cm,1组为新鲜对照组,...
肖玉周姚运峰潘功平周建生胡汝麒
关键词:冷冻保存许旺细胞抗原性
文献传递
髋臼窝及髋臼切迹在异常髋臼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在对异常髋臼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及翻修手术中,根据髋臼窝及髋臼切迹解剖标记,定位髋臼关节面中心点,指导正确安装髋臼杯,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COR)的可行性。方法:37例异常髋臼病例中,初次置换13例采用生物固定...
周建生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手术
文献传递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